從十家子到頭道圈有18里地,和軍馬場一邊遠。
軍馬場那邊只有一個河沿子大隊,但是,小遼河從軍馬場西邊彎過,進東遼河,那裡是大片沼澤地,不長莊稼。
而頭道圈不然,向東一路走去,要經過二里界、灣溝、雙河、束龍帶、二道圈五個大隊,是沿東遼河逆水而上的。
傳說東遼河的信州城一帶有一蛟興風作浪,哪吒受命降服他,祭起乾坤圈兩次沒圈住,又用混天綾束住蛟頭,那蛟又向前拱了二里地,為此就有了頭道圈、二道圈、束龍帶、二里界地名的由來。十家子的東崗子,傳說是那蛟拱起的土而形成的。
孫英敏聽說雲鵬要跟艾華上頭道圈,摘了掛車,以雲鵬有傷為由,去送他倆。
艾華一路上講了她們大隊的發展情況:
1964年,***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1965年,王震當上了大隊書記,就開始了改土造田運動。用扁擔把蛤蟆的淤泥當做肥料往坡上挑,硬是挑出了30垧的水田,壓了30垧的坡地。連幹了3年,開出了100垧水田,壓了100垧坡地,1968年成了公社學大寨的樣板。1969年大隊被樹為全地區農業學大寨的模範,王震被表彰為省級勞動模範。
1970年,省里又把他們定為了農業機械化的樣板,一批批農業機械的到來,使這裡的田地發生了翻尺覆地的變化,後面的丘陵都變成了平展的土地,使這裡從原有的300垧坡地,擴大到了一半水田一半旱田的600垧良田。
這裡原來地少人多,2000口人種3000畝地,人均才一畝半地。現在人口3000人,人均2畝地。過去畝產200斤,現在達到550斤,其中水田750斤,旱田300斤。
這裡大隊的收入是靠制種、育苗、機耕、運輸。每年生產稻種75萬斤,收入50萬元,為4個大隊1200垧地提供秧苗,收入27萬元,為1200垧水田代耕收入6萬元,運輸收入4萬元,每年收入87萬元。
社員的收入靠的是種植、養殖。種植業一年能產水稻150萬斤,苞米80萬斤,大豆20萬斤,其他作物10萬斤,收入35萬元,果樹收入5萬元;養殖業有養魚、養蝦、收入10萬元;總收入50萬,每年700人參加集體勞動,總工分達252萬,每分合1毛9分8厘,去除10%的公社統籌、大隊提留、小隊積累的1分9厘,日值1元7毛8厘9毫,對外號稱1元8。
這還不算各家養豬養禽的收入,機耕費、種子、秧苗、化肥全由大隊提供,學生上學免費,教師、民兵、養老、醫療等一切公益費全由大隊支出。
就這樣,大隊每年還結餘30萬元,便每年干一件大事,1971年建拖拉機站,1972年小學磚瓦化,1973年知青點磚瓦化,1974年小隊磚瓦化,今年是大隊敬志院磚瓦化,明年要推行社員住宅磚瓦化。
到了頭道圈大隊,站在長鄭路上一看:路南是一抹斜坡,直到東遼河邊。有300垧水田,100垧旱田,那水田是用兩級提水提到斜坡上來的。
雲鵬沒有急於見王震,而是讓艾華帶他參觀了一圈:
路北是大隊、知青點、小學、生產隊、敬老院,臨街全是磚瓦房,身後還有四趟街,掩映在綠樹環抱之中。
北、東、西還有200垧旱田,形成了三個梯次,將坡地都改造成了階梯形平地,用果樹圍成了網格,真是美不勝收。
新建的大隊部是一個30米寬33米長的長方形的院落,臨街10間磚瓦房為辦公室,北面7間磚瓦房為招待所,東邊7間磚瓦房為供銷點,西邊7間磚瓦房為政治夜校;院子開東門,360平方米的院內,只有一個直徑9米的圓形大花壇,奼紫嫣紅。
一條長200米的南北通道,貫穿了5排民居,每排民居有道路隔開,道路中間又有胡筒,將35米長的區塊一分為二,形成兩個院落,每個院落15米,中間5米過道,柴禾垛都在牆內,雖然都是土坯房,但是十分潔淨。
通道東邊是知青點,有兩排4棟各7間的磚瓦房,院子跨了兩條街,北面開門,門垛上一邊寫著頭道圈知識青年點,一邊寫著頭道圈知青生產隊。大隊的圖書室和磨米場都建在這個院內。
各生產隊都和大隊在一條線上,只是房子都是7間,一個生產隊院內有一個作坊:分別是豆腐房、油房、粉房、木工鋪、瓦工鋪、鐵匠爐、肉鋪,分工明確。
最北的一趟街,東邊有育苗大棚,西邊有拖拉機站。
四條東西路都長1000米,繞了一圈回到大隊已是吃飯時間了。不用王震安排,艾華就在招待所食堂要了飯菜招待他。
吃飯時,雲鵬發現,在食堂里吃飯的都是城裡有身份的人。艾華告訴他,這裡記者不斷,省地縣的人走馬燈似地來這裡,為此,她姐夫才設了這個招待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她還告訴他,食堂的廚師是上海知青,叫韓滬生,娶了她姐夫的小妹,紮根在這裡了,已經有了一雙兒女。他既會做上海本邦菜,又學會了東北大鍋燉,上邊來的人都願意吃他做的飯菜。
她還給雲鵬講了一個故事,說第一批來這的12名上海知青,是她姐夫去縣裡開勞模會時帶回來的。當時他們正在縣裡纏著朗布書記,說他們要到能種大米的地方去。她姐夫為了給朗布書記解圍,就把他們帶回來了。現在12個人走了8個,就剩3女一男了。男的是韓滬生,女的徐曉囡是大隊會計,申玉婉是小學音樂老師,南美玉是供銷點主任。她們都要上南方的大學才走,其他地方招工招生都不去,說在這裡能掙科級工資。
艾華說:「我一個月的工資是54元,加上每天9毛錢的外出補助費,最多能掙81元,最少也能掙70元,比縣裡局長掙的還多呢。」
雲鵬問她:「那你姐夫每月能掙多少錢?」
艾華說:「他是省勞模,每月有30元補貼,還享受農業技術推廣補貼每月15元,加上年年縣裡獎勵他的,一個月100多元吧!比朗布書記掙的還多。」
「你認識朗布書記嗎?」
「我們頭道圈的百姓都認識他,他還跟他們一起挑過爛泥呢,我那時侯小,他不能認識我。」
「你姐夫晚上還能來嗎?」
「肯定來,他只要在家,就參加政治夜校學習,跟大家講省、地、縣的新聞,他都是從記者那聽說的,我們這的消息很靈通,他以此為榮,見到你肯定先跟你講這個!」艾華給他打了預防針。
喜歡情系集體戶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3s 3.644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