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五月,燦若霓裳。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帶娃走天下(第四季)」的宣傳片終於在眾人翹首以盼下悄然出來了。官宣甚至還沒來及找微博大v轉發,這條視頻倒是在各位路人甲乙丙丁的主動宣傳下開始爆火。
第四季節目到目前為止一共錄了三期,每期都分了上下兩集。時長共二十分鐘的宣傳片,主要就是在這三期節目裡截取精彩片段。
宣傳片一上來,是航拍的霧中雲鄉里,畫面跳轉到青石板上一位正專心致志地用毛筆寫著大字的白髮老者身上,老者頷首微笑,宣紙上的大字漸漸占滿了屏幕——
紅塵客夢,西遊古巷。
視頻里傳來孩子們的稚氣地討論聲,穿著獨特西遊服裝的孩子慢慢在在畫面里出現了,加上同樣奇裝異服的大人,讓人不禁猜測這其中到底發生了哪些特別的故事。
穿著長褂地孟長熙緩緩地從遠處走來,宛如舊時代才會有的謙謙君子,乍然望去,又仿佛真如古詞中寫道那般『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祖宗,你良心不會痛嗎!」孟長熙說著就伸手去捏小姑娘的臉,謙謙君子瞬間變成了紈絝子弟,可這其中的轉變並不會讓人覺得反感。
四五歲大的小姑娘明明只露出了側臉,灰色的眸子在鏡頭下格外奪目。
視頻放到了五分十五秒,在此之前,奚珞的鏡頭僅僅只有這一張側臉,卻也足夠驚艷了。
到了第六分鐘的時候,視頻中終於出現了奚珞的正臉,畫面停在了節目組四月初過去的風都雪山,本來以為他們到那裡的時機會錯開雪天,卻沒想到開拍的前一天晚上,雪又下起來了。
風雪飄搖,遠遠地傳來了另一個男孩的聲音:「奚珞,奚珞。」
奚珞穿著月白色的棉襖,在雪地里緩緩地轉身。
零碎地雪花在她身邊,以最浪漫地舞蹈灑下,黑色的頭髮披在肩頭,僅是最簡單的淺淺一笑,天地恍惚失色。
......
微博轉發。
「我是為了長熙哥哥的盛世美顏來的,結果一遇奚珞誤終身,請問,誰能趕走那隻礙眼的愛豆,視頻全換成小奚珞的真人特寫好嗎?」
「這個視頻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四大悲事,該在加上條——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你們敢想像奚珞二十年後長成什麼模樣嗎?不是天仙就是妖孽,不存在第三種可能。」
「有比我慘的嗎?我把宣傳片給我媽看,結果被催婚催的更猛了,她逼問我這輩子有沒有希望生出個這麼可愛的閨女。嚶嚶嚶,明明我是想說,容我再浪二十年,等等小奚珞長大來著的。」
「為什麼這麼長的宣傳片,小奚珞一共只出現了一分零三秒,總共就三個畫面,節目組太殘忍了!幸好我已經全部剪下保存,每天睡前看一遍,真棒!」
孟長熙當天的微博後台更是爆了,來了不少粉絲過來提問奚珞的身份,竟然沒有一個人懷疑奚珞是她私生女的。
「帶娃走天下」節目組以及導演張少陳的私信也被網友刷爆了,天天過來日常過來問一遍,節目定檔究竟在什麼時候。
迫於形勢,張少陳和電台商量了下,決定跟著熱度走,讓第四季的帶娃真人秀提前走到大家的眼前。
五月中旬第一集播出,首日的收視率在霸占了同時間段的榜首,網上點擊、播放率更是分分鐘爆掉,不同地關鍵詞頻頻出現在微博頭條。
「段彌與曾老先生」
「沉迷於老君的絕世而獨立」
「我的漫漫西遊路」
「什麼叫別人家的孩子」
......
等到了第二集,等待首播的觀眾更多了,更是打破了電視台十多年來的最高收視紀錄。
「說真的,我從來沒想到我熙神有這麼任性的一面。小奚珞要是最後還是死活不肯起床,他怕是會咬著牙連著床一塊拖走吧?」
「你們看孟長熙和奚珞的互動,你們不覺得過於熟稔了嘛?他們是不是早就認識?」
因為有張少陳鎮場子,編寫娛樂八卦地根本就不敢亂寫,通稿都是夸,夸孩子們聰明體貼,誇大人們任勞任怨,夸節目構思精巧、主旨有深度。平常需要絞盡腦汁才能想像出來的溢美之辭,落在這第四季上,反而變得輕鬆容易上不少。
畢竟不管從製作、真人秀演員、劇本等多個方面來看,這都足以算得上是綜藝界的模版了。只不過是目前,幾位主人公的風頭太火,節目組的良苦用心還沒有被觀眾深扒出來罷了。
外面折騰地如火如荼,奚珞還是安安穩穩地在曾聖殊手上上課。兩個月下來,她已經可以嘗試著書寫簡體文字了,雖然字跡還是很僵硬,但也算得上是一大突破。
曾聖殊這段時間在幫著奚珞整理適合帶到未來的經典文化,以及嘗試著構建出星際語與漢語的聯繫,實在累了,就改去做文學翻譯,每一分鐘都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
如果不是奚珞給他服用過長壽丹和祛病丸,他可能早就病倒了。這些日子的相處,奚珞和曾聖殊也漸漸產生了點默契,比如說,奚珞明白過來為什麼他當初那麼猶豫要不要收自己為徒。
曾聖殊是個為了達成目標可以不要命的人,他很清楚想要成為兩種文化融合的橋樑究竟有多難,以及在他下定決心這麼做之後,他將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在有限的時間內,想做出最好的成績絕非易事。所以他想逼著奚珞留下承諾,承諾他的所作所為真的可以產生價值。
奚珞想通了之後,有些欲言又止。曾老就算獲得了她的承諾又能如何?她就不能背棄嗎?她就不能把功勞全部占為己有嗎?究竟是曾老太過單純,還是太過信任她了?
直到後來,奚珞接觸到了更多華國文化上的東西,終於明白過來華國的文人對『言』、對『諾』的重視程度有多高。曾老給她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具有一種老輩文人最獨特的風骨,對名聲不執著,對民生卻格外關心,有著『明知不可為,而偏為之』的勇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9s 3.68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