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東西,我們會在搞活動時買很多,而有的食品本來我們可以買來吃,也可以不買來吃,也就是說,可有可無的食品,因為搞活動,我們才買來吃的。
還有一些東西,我們買的時候,因為商家的活動,便宜唄,買了很多回來,用的時候隨便用,因為足夠多呀,也沒想著節約一些,而傳統的購買方式,就是我們用的時候買一個,等這個用完了再去購買。
到底怎麼樣更節儉呢?真說不準,或許第一種,在搞活動的時候,商家讓利給我們,我們得到了實惠,促進了消費,他們薄利多銷的賣了很多,而這些商品我們隨意的用,用完了再買,不就用的多了嗎?
而平時我們想買的東西,因為貴了一些,不便宜,買的少,回來節儉著用,這樣是不是更節儉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想到到底哪一種更划算,只是覺得當你用的隨意,內心開心,這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則,因為內心得到了滿足,才會覺得這一種更好,才會不斷的選擇這一種,而這正是我們適應商家一次一次活動的原因,在活動時,買了一些比平時便宜一些的東西,像是內心占了便宜,所以,內心是喜悅的,因為人都希望自己占一些便宜,不喜歡吃虧。
而用的時候,覺得便宜,所以,可以多用一些,這樣用的多了才和沒搞活動是一樣的,當這樣算下來,還是划算的,同樣的錢,在可以多用一些商品面前,還是喜悅的,所以,我們都喜歡商家的活動。
而到底哪一種更節儉?管它呢。
喜歡我不抑鬱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64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