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漢獻帝 第四十七章 關中獨好

    袁術這一出兵,陶謙就更不能讓劉備走了,而劉備也趁機向陶謙要兵要糧,擴充自己的實力,在徐州站穩了跟腳。

    劉備有將,袁術有兵,兩家倒是鬥了個旗鼓相當,而在中原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曹操與呂布在兗州的爭奪。也就是在呂布率兵殺入兗州的第二天,朝廷羽呂布劃清界限的昭告也廣布了天下。

    曹操在率軍返回兗州的途中收到了消息,只是他現在也無心去理會朝廷這個馬後炮了。兗州的反叛讓曹操又驚又怒,也不由深思為何會有如此多的人背叛自己。僅僅只是自己殺了邊讓?亦或是殺了邊讓全家三百餘口?恐怕不是。

    朝廷的招賢令一出,曹操也緊跟著發布了唯才是舉令。兗州的世家大族拿朝廷沒轍,可對曹操恐怕就不那麼客氣了。曹操的唯才是舉令,只重其才,不重其德,不論出身,唯才是舉。

    這是在動搖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世家大族最大的依仗既不是擁有大量的土地,也不是擁有大批家奴,而是對人才輸出的控制。通過人才的輸出,世家大族便可以控制官府乃至朝廷,從而維護家族的利益。

    可曹操的唯才是舉令,卻讓許多並未被世家招攬到的人才有機會進入官府擔任要職。這官府里的職位,一個蘿蔔一個坑,有人占了,別人就沒機會。這無形中就減弱了世家對官府的影響力。

    呂布率兵進入兗州,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大半個兗州,那也是因為在大多數人眼中,呂布不過是一有勇無謀的匹夫,比起曹操要更加容易控制。不過為了給家族留一條退路,在曹操與呂布分出勝負之前,大部分家族還是選擇了中立。暗中給呂布行方便的行為有,但公開支持呂布的還是只有張邈、郭勛等寥寥幾家。

    曹操目前的處境很是兇險,呂布之勇他是深有體會,麾下并州鐵騎的強悍曹操也是早有耳聞,不過曹操也並未因此就懼怕呂布。呂布雖勇,但有勇無謀,而自己這邊有郭嘉、程昱等足智多謀之人相助,真與呂布交鋒也不是沒有勝算。

    兩軍連番惡戰,互有勝負,但總體來說曹操是負多勝少。呂布仗著麾下騎兵擁有馬中三寶,在野戰中將曹軍打的潰敗不止一次。可讓呂布惱火的就是曹操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強,每回戰敗沒多久就能重新集結隊伍與自己再次展開對峙。

    自離開了關中,呂布就下定決心要闖出一個名堂。陳宮、張邈信守承諾,對他入主兗州出力頗多,也讓呂布感到滿意。可隨著曹操回歸,事情就開始變得不順利了。先是各地的郡守不再像剛開始那會那樣支持自己,雖然還是會提供糧草,但卻總是找藉口拖延。其次就是鄄城、范縣、東阿三地的不能收復,也讓呂布無法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對付曹操這件事上。而更讓呂布感到不滿的,則是陳宮、張邈對自己指手畫腳的次數越來越多。很多時候讓呂布感覺自己並不是他二人的主公,而是他們的下屬。

    ……

    也就在中原遍地戰火的時候,長安卻迎來了一個大日子。大儒鄭玄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太學博士,而今天,就是太學重開之日。

    劉協作為大漢天子,這種時候自然是要到場祝賀的,而除劉協外,長安幾乎所有讀書人都來到了現場。隨著太學大門緩緩打開,早已等候許久的學子們步入了太學。今日是太學重開的日子,同時也是學子們能否進入太學的大考之日。

    想進太學,首先就是你自身的才學要過關,至於其他方面,那可以在以後再考慮。不論出身,只要你才學過關,就可以得到朝廷的資助安心讀書,而首批太學學生的名額,劉協定為三百人。

    為了成為這三百名額中的一員,這些日子齊聚長安的數千學子恐怕會爭個「頭破血流」。劉協倒不是不想多增加一些名額,實在是財力有限,而且師資力量也不足。萬幸這三百人在才學上不用人擔心,要是一張白紙,就憑鄭玄、孔融這點人,累死他們都教不過來。

    不過這也不是劉協需要關心的問題,太學不同以往,按照劉協的意見,只要才學夠就可以進太學就讀,但想要從太學畢業得到朝廷的授官,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目送那些應考的學子進入太學,劉協跟監考的鄭玄、孔融打了聲招呼便準備離去。不想走到門口,卻見有人被守門的兵卒攔住。

    「這位大哥,還請通融一下,讓我進去。」被攔住的書生連聲請求攔路的兵丁道。

    「不行,已經過了時辰,你下次再來吧。」

    書生急得滿頭大汗,想闖又不敢,可讓他就此回去又不甘心,正急得差點給兵丁跪下,就聽有人說道:「哎~放他進去,反正現在距離正式開考尚有一點時間。」

    攔路的兵丁見到開口的是天子,急忙想要行禮,好在劉協及時一瞪眼,才叫兵丁沒有泄露了自己的身份。

    既然天子發了話,兵丁自然不敢再攔,閃身退到一旁。書生見狀連忙向劉協作揖道:「多謝,多謝。」

    「別謝了,送你進去容易,可能不能考上還要看你自己的本事。時候不早,快進去吧,免得誤了時辰,要是叫鄭師把你趕出來,我的話也不好使了。」

    「多謝提醒,敢問公子名姓?」

    「呵呵……等你成了太學生,自然就會知道我是誰,快去吧。」

    書生見劉協不肯說,而考試又即將開始,便向劉協又行了一禮,「步鷲多謝公子美言,相信不久之後就能與公子再見。」

    劉協點點頭,目送步鷲進了考場。


    「主公,我們現在去哪?」

    「子義,你來了長安以後都沒好好逛過吧?我陪你好好逛逛。」劉協笑著對問話的太史慈道。

    太史慈能來長安,那完全要感謝孔融。起初太史慈從平原將劉備請來解北海之圍的時候還對劉備頗有好感,覺得傳言非虛,這劉備果然是仁厚之人。可隨著劉備賴在北海不走,又使手段將太守孔融架空,太史慈就對劉備沒什麼好感了。

    別人還罷了,可孔融對太史慈可是有恩的,當年太史慈的母親生病無錢醫治,正是孔融出手相助。而太史慈是個孝子,對孔融自然是感激不盡。這也是他為何甘冒風險殺出重圍去請救兵的原因。

    可救兵是請來了,北海之圍也解了,但孔融的處境卻變得似乎比以前更糟,也讓太史慈對孔融產生了一絲愧疚,總覺得是自己引狼入室招來了劉備。為了保護孔融的安全,太史慈拒絕了同鄉劉繇的邀請,留在北海保護孔融的安全。

    董承想要挾天子東歸的計劃失敗以後,劉協便將董承以及董承在朝中的幾個好友一併打發來了青州,同時下旨召孔融回長安主持太學。畢竟鄭玄年紀大了,偶爾為學子們講學還行,可太學日常的事務,還是交給孔融這樣的比較合適。

    若是還沒做過北海太守,孔融說不定會拒絕朝廷的詔命。在沒被管亥帶著黃巾堵在北海城裡的時候,孔融一直很自負,認為自己上馬可治軍,下馬可管民。可在被黃巾打的狼狽回城以後,孔融終於認清了現實,明白自己不是領兵打仗那塊料。青州戰禍不斷,自己在這裡做官,遲早不是死於賊手就是被哪路諸侯給暗害了。

    與其死得不明不白,還是教書育人要安全些。而且在孔融的腦子裡,漢室正統四個字還是很有吸引力了。不過孔融也不忙著上路,如今這世道不怎麼好,自己即便跟著鄭玄一同上路,也不見得路上就一定安全。為了安全起見,孔融想到了太史慈。這是能在黃巾重重包圍中殺個進出的猛將,若是有他一路保護,去長安這一路就能安全不少。

    起初太史慈並不打算去長安,畢竟路途遙遠,家中老母也需要照料。沒想到孔融做得更絕,親自登門拜訪太史慈的老母徐氏。在說服了徐氏也一同前往長安以後,太史慈也就沒理由拒絕了。

    等到了長安,劉協知道一路護送鄭玄等人抵達長安的壯士是東萊太史慈以後,那就更不可能放其離開了。劉協知道太史慈至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只要劉協能搞定太史慈的老母,那就能搞定太史慈。

    而老人家最希望的,自然就是看到子女可以出人頭地。劉協貴為天子,親自登門請徐氏幫忙,徐氏自然是滿口答應,太史慈也由此成了朝廷新建五校尉中的射聲校尉。

    自呂布率部離開關中以後,劉協便藉機對朝廷官軍進行了一次調整,廢除先前為獲得一定兵權所建立八校尉,另設屯騎、步兵、長水、越騎、射聲五營。不過這五營都是新建,營中所留老兵並不多,暫時也就不用指望能派上大用。

    至於那些超編的原八校以及還是頂著郡兵身份的各地駐軍,此次也得到了正名。當初為了不引起呂布的懷疑,重建八校有四校給了呂布,但隨著呂布率部離開,這四校人馬也被帶走。留在關中的四校也趁此機會改名。

    原上軍營改名解煩,由平西將軍徐晃統領,駐守榆中;原典軍營改名漢安,由平南將軍郝昭統領,駐守臨洮;原助軍左營改名背嵬,由安南將軍黃忠統領,駐守漢中;原下軍營改名游奕,由安北將軍趙雲統領,駐守粟邑。除以上四軍外,朝廷可用之兵還有三支,分別是平東將軍典韋所率虎賁軍,平北將軍龐德所率的虎衛軍以及安西將軍張遼所率的并州狼騎。至於安南將軍高順,則成了朝廷新兵營的總教習。

    在劉協的計劃里,七路人馬每路上限一萬,但目前還是保持五千之數,畢竟西涼韓遂、馬騰還是個威脅。過分擴充人馬,一來朝廷的財政擔負不起,二來就是大量的新兵加入會導致軍隊戰力的下降。

    人馬的補充會逐年增加,而人員的挑選則是從各地郡兵中選拔。等那些合格郡兵抵達長安後,還要接受高順少則三月,多則半年的訓練,之後才會被分派給各軍。對於兵權,劉協抓的很緊,早在任命荀彧為司徒的時候劉協就說了,如何處理內政,那是朝中百官的事,但兵權誰也別想染指,今後只能掌握在天子手中。即便是各地郡兵的指揮權,那也是由天子掌握,誰敢伸手就剁手。

    荀彧並不知道劉協為什麼要這麼堅持,可見劉協頭回這麼嚴肅,也就答應了劉協的這個要求。上任之後不管軍事,只是一心恢復關中民生。在荀彧以及孫乾、管寧等人的努力下,不與外部勢力接觸的關中數郡民生都恢復的不錯,這也就讓朝廷在關中的民心又增強了幾分。

    相比起其他地方,關中算是一片祥和。朝廷雖在徵兵,但卻是本著本人自願的原則,並不進行強征。而為了恢復民力,朝廷又對民間採取減免賦稅的政策。這一系列的舉動,無疑讓許多深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舉家前往關中,其中又以南陽一帶的百姓最多。

    南陽本是帝鄉,想當年光武帝劉秀就是因為得到了南陽世家的支持才能擊敗篡位的王莽,重振漢室。可世家越多的地方,百姓的生活就越苦。那些世家子弟欺負百姓的倒是不多,可世家所養的家丁奴僕,卻多有欺壓百姓之舉。百姓又惹不起,只能忍氣吞聲。

    黃巾之亂時,南陽屬於重災區,雖然後來黃巾主力被朝廷消滅,可還是有許多小股黃巾躲入深山老林堅持鬥爭。世家的壓榨,山賊的欺凌,再加上袁術是個不知道民間疾苦,不懂體恤百姓的公子哥,生活在南陽的百姓想要活下去自然只能選擇背井離鄉。

    對於這些來投奔的百姓,劉協自然是歡迎的。從長遠計,想要讓西北長治久安,那就必須遷入大量的漢人來同化當地的羌族。單一刀槍來解決民族矛盾是笨辦法,殺來殺去,何時是個頭?唯有同化,方為上策。當然同化也不能單單靠潛移默化,必要的武力保證也是需要的,否則遷去西北的漢人只會變成「兩腳羊」。

    現在的朝廷上下很和諧,天子掌著兵權,朝政則託付給了朝中文官。文武井水不犯河水,各管一攤,有需要協助的地方只需要上報取得許可,那就必須執行。各地方也是如此,各郡郡兵直接聽命於天子。郡守只管民生,若是有需要郡兵協助之事,只能與負責訓練郡兵的都尉進行協商卻沒有發號施令之權,不過各地郡兵每月的餉銀都是由郡守府撥付。

    郡兵與官兵最大的區別,恐怕就是郡兵平日裡除了訓練外還要從事生產,而官兵則是只需專心訓練,每月領餉,並且餉銀也是郡兵的一倍。這還是非戰時的,如果是戰時的餉銀,那還會翻倍。可以說只要做官兵幾年,積攢下的餉銀就可以買幾畝薄田度日。

    除此之外,做了官兵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得到批准的官兵在卸甲之後會得到朝廷的安排,最次也能做個地方的捕快。至於那些因戰傷殘的士兵,朝廷也不會發放一筆遣散費後就撒手不管。識文斷字的會被安排做個村正一類的小吏,而不識字也會派人專門傳授一門技藝,總之傷殘了也能有一技傍身,以後不愁生計。

    劉協所堅持執行的軍隊保障制度保證了官軍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並且那些識文斷字的士兵被安排到各地做了村正,對大漢的維護之心也比其他人要強烈,這無形中就增加了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只要這個制度可以確實的執行下去,即便將來世家聯手反對劉協,劉協也不怕跟對方翻臉。

    當道理說不通的時候,動刀就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嘴巴說不過你,那就想辦法讓你閉嘴!劉協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當然目前劉協是不會選擇跟世家翻臉的,自己還太弱小,而世家的力量又很強大,這時候翻臉只會將自己置於不利的處境。

    此時天下的各路諸侯,袁氏兄弟就是世家力量的體現,若不是有世家的支持,就袁公路那個討人厭的性格,能有多少人願意追隨他?

    而想要對付世家的遠不止劉協一人,其中又以曹操為代表。剛剛才經歷了世家的背叛,曹操對世家可說是恨之入骨。但同樣以曹操的頭腦,他也清楚與世家不到翻臉的時候,想要重新掌握兗州,目前他曹操還需要世家的支持。

    在與呂布進入僵持階段以後,曹操採納了戲志才的建議,分兵收復失地。那些世家本就是牆頭草,在看到呂布不能速勝曹操以後,牆頭草的本性便發作了,轉而又投靠了曹操。曹操的兗州丟得快,收復的也快,先前兗州就只剩下鄄城、范縣、東阿三地還屬曹操,但在曹操分兵不久之後,整個兗州就變成了南北對峙,曹操與呂布也在巨野附近展開了新一輪的對峙。



第四十七章 關中獨好  
相關:  重生大宋做權臣    末日崛起  陰陽石  劍來  大唐騰飛之路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我不是漢獻帝第四十七章 關中獨好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我不是漢獻帝"
360搜"我不是漢獻帝"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8s 3.70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