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2年初,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一世逝世,她的外甥彼得繼位,是為皇帝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的母親是彼得一世的女兒,但他卻從小在德意志長大,而且因為缺乏教育,而只能說德語和若干法語,完全不會說俄語。不僅如此,他對俄羅斯並沒有任何感情和認知,並沒有身為俄羅斯統治者的覺悟,反而更將自己當做一個德意志人。更為重要的是,他非常崇拜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com]
七年戰爭中,法蘭西、奧地利、俄羅斯三大強國同盟,才能對普魯士造成壓制,在1762年之前,普魯士領土中的東普魯士完全在俄羅斯占領之下,布蘭登堡也屢屢遭到奧地利、俄羅斯等國軍隊的蹂躪、踐踏,戰敗之勢十分明顯。
彼得三世即位後,立刻與普魯士單獨媾和,並調轉立場,轉而與普魯士聯合,將侵入柏林的俄羅斯軍隊由入侵軍變為了普魯士守衛軍,並將占領下的東普魯士交還給普魯士。
他的行為對俄羅斯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幾乎是在出賣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不過,因此遭受更大打擊的還不是俄羅斯,而是法蘭西和奧地利。
法蘭西的陸軍在七年戰爭中完全抵敵不住腓特烈二世的普魯士陸軍,只能起到一些戰略作用。而今,法蘭西在海上和殖民地方面已經全敗,若在陸地上也敗給普魯士,那真可說是全盤皆輸。
奧地利本已經占領了前次戰爭中被奪取的西里西亞,但隨著俄羅斯的立場轉變,腓特烈二世能將所有力量集中對付他們,因此,他們立刻從勝勢變為敗勢,一系列連敗退入了西里西亞。
自從安娜來到身邊後,路易也不知道是為什麼,總覺得和她有著某種靈魂上的相吸,居然與她立刻熱切了起來。雖然與她沒有太多的對話和互動,但那感情上的某種依賴、信任卻與日俱增。
作為與王子同齡的女孩,安娜因年齡的關係立刻融入了「王子的交際圈」,雖然這並非是她本人主動的,但小亨利、圖倫兄弟三人都已將之當做了自己人,這三人甚至對她比對王子更為熱切。
狩獵會的最後一日,路易也獲准來到了宮殿北面的狩獵區,但他並不被獲准騎馬,而是和朋友們留在了營區。
路易坐在帳篷中讀著伏爾泰的著作,安娜正從外面端著水瓶進來。
這時,小亨利、圖倫兄弟也剛巧從帳篷外進來。
眼疾手快的小亨利一個箭步,來到了安娜身前,將她手中的水瓶接過,並殷勤地說道:「我幫你。」
圖倫兄弟中的哥哥米歇爾呆愣地站著、看著,弟弟博伊斯則嗤嗤壞笑。
路易見此情景,合上了書,正色說道:「我想這種遊戲可以結束了,安娜是不會獻出嘴唇的。」
小亨利、圖倫兄弟間有個賭約,他們在賭誰能得到安娜的嘴唇。米歇爾·圖倫太呆板,從不主動,故而每一次都落後於人。博伊斯·圖倫年紀太小,故而自動退出。只有最多壞主意的小亨利每次都採取主動,不過,他每一次都主動,便說明前一次失敗了。
小亨利見王子發話,只得低下頭走開了。
路易雖然還小,但作為王室中人,自小也是被驕縱慣了,對身旁的東西都有一股強烈的占有感。因此,他並不允許小亨利、圖倫兄弟對他的侍女下手。
安娜緩步向帳篷外走去,作為侍女,她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可就在她準備離開之時,帳篷外突然走入一人,與她正好迎面相遇。
蓬帕杜夫人趁著空閒來看王子,當她見到身穿侍女裝、卻在之前從未見過的安娜時,便驚訝道:「你是誰?為什麼會在王子的營帳?」
安娜惶恐地低下了頭,似乎恐懼得不敢回答。
路易見此情景,急忙走上前來,解釋道:「他是剛來到我身邊的侍女,是貝克里夫人的表侄女,名字叫安娜。」
蓬帕杜夫人打量起安娜,同時疑惑地問道:「你的全名。」
安娜輕聲答道:「安娜·瑪麗·讓娜·德·埃克。」
蓬帕杜夫人突然一怔,繼而板起臉,冷冷道:「你和我出來一下。」
接著,她便走了出去,而安娜也聽話地跟了出去。
路易並不知道氣氛為什麼會突然冷場,也不知道蓬帕杜夫人將安娜叫出所謂何事,但沒過一會兒,兩人便回來了。
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蓬帕杜夫人直接來到了路易身邊,並沒有對剛才叫安娜出去一事多說什麼,路易也並沒有多想、多問。
路易十五和法蘭西的陸軍大臣舒瓦瑟爾公爵早早離開了狩獵場,回到了楓丹白露。
前線的戰事不利,路易十五表面上並不重視,但內里卻心急如焚。
他歇斯底里地叫嚷道:「俄羅斯皇帝是一個蠢貨、無知者,他居然在即將勝利之下拱手讓出了一切。」
一旁的舒瓦瑟爾公爵冷靜地說道:「陛下,普魯士和奧地利雖然還在交戰中,但在俄羅斯退出後,奧地利已經沒有勝算了。這個時候,我想我們有必要和不列顛王國談和,以恢復中斷多年的貿易,充盈國庫。」
路易十五沉默不語。雖然明知道與不列顛的戰爭早已經結束,可他的心中仍然不願就此認輸。在巨大的心裡矛盾之下,他甩了甩手,無奈地說道:「這件事你去辦吧!」
「是,陛下。」舒瓦瑟爾公爵點了點頭,隨即便退了出去。
路易十五狠狠地拍了一掌在桌子上,恨恨罵道:「這個在俄羅斯皇位上的蠢貨,自己滅亡吧!」
這是失敗者最後、最無奈的作法——詛咒,但這個詛咒沒過多久便靈驗了。
六月份,俄羅斯軍隊再度進入戰區,但他們的身份是普魯士的盟友。然而沒過半個月,俄羅斯發生了政變,彼得三世的妻子葉卡捷琳娜在近衛軍的幫助下成為女皇,是為「葉卡捷琳娜二世」,而彼得三世則在退位後神秘死去,傳聞是被葉卡捷琳娜二世所殺。
葉卡捷琳娜二世掌握大權後,立刻下令前線的俄羅斯軍隊後退,但這已經無礙大局,腓特烈二世抓住一息時間,擊敗了奧地利的道恩元帥,成功取得了優勢。
戰爭至此時,只剩下普魯士和奧地利還在對戰,其他各國都已經相繼退出了戰局,並開始秘密談判。
不列顛國王喬治三世即位只一年,他對這場空耗國庫的戰爭毫無興趣,在殖民地方面全勝的情況下,他極力主張和平。所有的不列顛人幾乎也是這個看法,他們受夠了沒完沒了的戰爭。
1762年底,法蘭西、不列顛、葡萄牙、西班牙籤訂了《楓丹白露條約》,法蘭西割讓加拿大和所有的印度殖民地於不列顛,再加上之前為了讓西班牙出兵進攻不列顛而承諾贈予路易斯安那,法蘭西完全失去了海外殖民地,只留下幾個海上小島作為貿易中轉。
1763年2月,奧地利的瑪麗婭·特蕾莎女王也被迫簽署停戰協議,神聖羅馬帝國變回戰前版圖,普魯士則同意支持她的長子約瑟夫在其丈夫死後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皇冠。
自此,長達七年的戰爭結束。
此次戰爭後,路易十五在法蘭西國內已經是天怒人怨,而一直作為替罪羊的蓬帕杜夫人更是難以好過。
年幼的貝里公爵路易·奧古斯特對所有的一切都不明白,但在進入1763年後,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和蓬帕杜夫人見面的次數少了很多,甚至想要主動去見她時,都會非常困難。
貝里公爵並不知道,蓬帕杜夫人現在飽受外界攻擊,而起頭攻擊她的便是王儲路易·斐迪南。
路易·斐迪南聯合著奧爾良公爵等權貴不斷攻擊蓬帕杜夫人,將戰敗的責任全部推在了她的身上,並有意無意地暗指她的身後是國王陛下。
巴黎民眾原本便對戰敗一事耿耿於懷,如今更是將蓬帕杜夫人當做了發泄對象,而在王儲等人有意無意的引領下,他們便沿著蓬帕杜夫人一直將責任扯上了國王路易十五。
一種呼聲隨即在巴黎出現——「國王遜位給王儲路易·斐迪南。」
路易十五對戰爭的失敗自然存在責任,但作為國王,他並不願意承認自己失敗,也因此不允許他人如此說,故而在以前,他將責任完全推給蓬帕杜夫人,而現在,蓬帕杜夫人已然失去了這一作用。
為此,他對幕後主使者——王儲深深怨恨。
不過,作為路易十四的曾孫,他也不會因民眾的反對而真的遜位,他仍然堅強地坐在王座之上,並以國王的身份俯視著王儲和奧爾良公爵等人。
同時,在凡爾賽宮廷中,他的報復也有。
王儲的母親王后瑪麗·蕾捷斯卡身邊的親信侍從被換走了幾位,她欠下的賭債也必須要自己來償還。而她的孩子們,那些公主、孫子,除了王儲夫婦和貝里公爵外,其餘全部被以國庫緊張為由,收入減半。
宮廷的矛盾由此日益加重。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64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