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
當清晨的第一縷曙光劃破天際,太陽的金光擊穿了黑暗。
金色的大霧籠罩著草原,如同棉絮般緩緩飄蕩,鋪展著到處都是。
十萬楚軍浩浩蕩蕩地列隊而行。
大軍前方威武雄壯的將軍在馬上,親臨現場指揮,聲音洪亮如雷。
士兵們肅立在原地,個個精神抖擻,氣勢逼人。
灰濛濛的清晨里,楚國的將士們個個站立原地,同仇敵愾的氣勢仿佛他們只要合聲發出呼嘯,就能震碎前面的城池。
馬蹄聲和戰旗聲在天地之間迴響著。
一場大戰仿佛就要上演。
在大軍面前的草原上,一座宏偉的城池依山傍水而建。
高聳的城牆由厚重的石頭砌成,又被修建了數道防禦工事,秦軍下令修建了兩道拒馬樁、三道鐵蒺藜,又有護城河圍在邊上。
城門上黑色的旌旗今天只是乖順地順著垂下。
這樣的防禦工事,讓楚軍望著就不敢前進。
一看就要死很多人才能攻過去。
而最讓楚軍感到離譜的是,秦軍在已經修築了這些防禦工事的前提下,竟然在兩軍陣前仍舊不慌不忙地修築第六道防禦工事。
預設陷馬器,毀傷馬匹,是戰場上非常常見的一類延緩遲滯騎兵行動的戰術。
只是這防禦工事,總是偷偷的布置。
陷馬之防,一為伏槍,用火煉竹槍斜埋成列埋在地中,用竹圈束住槍頭,上面覆蓋茅草隱蔽,挽槍竹圈上系有提頭索,當提頭索被馬踏中後拽去挽槍竹圈,竹槍彈起林立,「起地三尺,賊馬無不中傷」;
二為絆索,用木樁系五丈麻索釘於地上,用青竹竿五條撐索腰,將麻索壓於地面,並在沿途製造機括控制,當馬蹄觸動機括,撐索竹彈起麻索懸空離地三尺,絆倒馬匹;
三為馬拖,用竹削成筋火,其長數倍於筋,呈錐形,插於地面;竹尾則用熱湯煮過,系有麻索;索尾又安扣頭,;遇馬被套後,則索尾之槍拔出地面傷馬腹腿;
四為馬筒,在地上挖深一尺、闊三寸的陷坑,內置攢錐。當馬蹄被陷,則以攢錐刺傷其蹄踵;
在過去,有人事先預測了敵軍的行軍路線,布置下這樣的陷阱,只要一段路上,布置下五六個,就足以抵擋軍隊半日追擊。
但是今天,秦國人讓楚國人看了個新鮮。
「大將軍,這秦人怕不是瘋了。連陣法都不會玩了,這樣的陷阱竟然光明正大的布置在我們眼前。我看秦國的太子這次壓力太大,腦袋發昏了啊。」
項燕十分不理解地望著宋義。
秦軍十年來幾乎是十戰九勝,楚軍十年來幾乎是十戰九敗。為什麼有人會只打了一次勝仗就高興地發昏,以為秦國人在經歷了一次敗仗後還會頭腦發昏?
這些話,項燕並沒有明著說出來。
「宋將軍看到的很多啊。可惜我只看到了秦太子告訴我們一句話。」
宋義略為不滿,仍舊請教項燕。
「大將軍這是何意?」
「你看著秦軍的動向,他們在這裡駐軍這麼久,卻精心修築了這麼多防禦工事。秦太子的意思是,這個仗,他不想打。」
項燕抿著嘴唇,眼中滿是對那個只聞其聲、從不見其人的忌憚。
「這個秦太子,他是越來越成熟了。」
宋義聽了卻不高興。
「大將軍,那秦國的太子就算再厲害,可是我們四十萬楚軍難道是漿水糊出來的嗎?這個戰豈能是他不想打就不打的。」
項燕不再多言,只是命令,「大軍原地駐紮。」
宋義發出驚呼,「什麼!?大將軍,來都來了,好歹先派兵打上一打,讓這秦國的太子嘗嘗我們楚軍的厲害。」
項燕面色冷峻,「打過去,前鋒就要損失一半。況且,秦軍的弩機尚且未架上城牆,我怕這其中有詐。」
「可是我們大軍在山中,就算秦軍有詐,只要他們膽敢追過來,必然在伏牛山中遭受我們楚軍四面八方的伏擊。」
項燕忍著心中的不耐,這回是世家聯軍,要不是宋家出人多,他才不會對宋義說這麼多。
「打仗沒有那麼簡單。雖然在外人眼中秦太子只對我楚國發動過一場連戰役都稱不上的圍擊,可是他所布局動用的人力,卻不亞於任何一場戰事。」
項燕始終記得,秦太子將他們秦國的政治體制利用到了極致,他一聲令下,軍隊便不由分說按其命令行事。
而秦國的優勢,就是楚國的劣勢。
當秦太子毫無壓力調遣兵將時,他項燕卻得忙著團結這些世家大族。
景氏、屈氏、孫氏也都是大族,各自為將。
他們聽到項燕這麼說,紛紛聽令。
宋義見項燕得眾人賓服,也不再爭議。
只是回到自己的帳子裡時,宋義忍不住道,「說什麼打仗沒有這麼簡單,誰知道是不是故弄玄虛。」
就這樣,秦國的城池和楚軍對峙了起來。
傍晚時分,斥候急匆匆入營。
「報太子――楚軍現在駐軍於城前,已經五個時辰未有動靜了。」
任囂忍不住站起來,「太子,他們也不動了。那我們怎麼辦。」
「等。」
任囂無奈,只好又坐下來。
蒙恬看向王賁,在這軍中,除過扶蘇地位最高,屬王賁最有實力。
只是王賁在太子面前,多半時候都是低頭看著地面,像是在數蓆子上的紋路
秦國營帳前的火盆一直燃燒著,楚軍的火把也沒有熄滅過。
兩軍對峙了五天毫無動靜時,楚軍聯盟就已經有人坐不住了。
但是他們考慮大局,還是把自己的急躁給按捺了下去。
秦軍倒是無所謂,秦國一向是將軍讓幹啥就幹啥,軍隊紀律嚴明。
將臣更是早就習慣了上級高壓,唯命是從,從不質疑否定,更不要說和主帥坐在一個台階上和他商議。
等到第十天,宋氏的臣子就去找項燕。
「大將軍,我們是來攻打秦國的,讓他們滾回函谷關老家,長期駐軍在此,可不是我們當初發四十萬大軍來此的目的啊。若是兩軍就此休戰,那該派遣使臣兩國互通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7s 3.737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