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337章 :無形的博弈,極盡的恐嚇(為盟主

    第337章 無形的博弈,極盡的恐嚇(為盟主好書叔加更)

    智瑤是個很容易疑神疑鬼的人嗎?毫無疑問就是。

    他這種狀況會出現在每一個上位者的身上,並且還是上位者必須有的一種特質,不然有再好的出身,除非是一生沒有遭遇到算計,不然就是一個自己身死,追隨者跟著入土,再出現大範圍動盪的結果。

    沒法子的事情,一無所有都有人會算計著利用到極致,身份太高不會缺了想要有所索取的人環繞。

    踏上了某種高度,出了什麼事情真不是個人去承擔後果,不時刻保持謹慎,非但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其實也是拿無數人的小命不當回事。

    「魏氏集兵七萬於『虎牢』,東進可擊衛地,北上可侵『鄴』城。如魏氏發難於我,二位以為當會進兵何處?」

    智瑤將孫武和司馬穰苴召喚到「臨淄」來了。

    之前,孫武和司馬穰苴在看相關的情報,等看完了智瑤才進行討論。

    在場沒有第四人,並且外面的近衛被嚴令不得使人靠近十米之內。

    孫武沒有馬上回答正題,比較感概地說道:「宗子謹慎,無有短時吞併齊國之心,果真睿智也!」

    的確。

    用馬後炮的角度來說,智瑤再一次進擊齊國的策略,原先看上去謹慎過了頭,明明依靠智氏的武力能夠使用席捲的方式,偏偏還吸納與誤導齊國公族,並且非常明顯地放過田氏,看似不夠果決,後續發生的一連串連鎖反應卻證明智瑤的謹慎起到關鍵作用了。

    當然了,魏氏、韓氏、楚國、吳國等等家族或國家的行動不是要針對智氏,另一種說法就會變成智瑤顧慮太多,錯過了將齊國一次吞併的絕佳機會。

    司馬穰苴說道:「宗子於『邯鄲』屯兵三萬,『鄴』屯兵一萬,便是為應對此變局?」

    從六年前開始,智瑤就有意將「邯鄲」視作智氏新的核心,訓練新軍的基地放在那邊,後來還修築了「鄴」城。

    智瑤知道司馬穰苴還有下文。

    果然,司馬穰苴說道:「或是正因我家此舉,逼使魏氏不安?」

    這個說法成立。

    智氏害怕魏氏突然間動手,難道魏氏不會怕智氏動手嗎?

    之前,智氏對外透露的是,於「邯鄲」和「鄴」屯兵,主要是為了隨時能夠支援衛地和齊地。

    問題是,智氏在那邊集結重兵,想要對魏氏做點什麼,出上黨直插南下,立馬能斷掉魏氏南征部隊的歸路,順便再將魏氏從范氏那裡搶來的城邑一片掃蕩。

    真的那樣,不是魏氏一朝回到十數年前的事,葬送魏氏五六萬大軍不說,他們陸陸續續投入在晉國南境的心血以及物資也要算進去。

    就問問,魏氏真的一點都不害怕智氏會幹點什麼嗎?

    毫無疑問,魏氏肯定是會有相關的擔憂,之前就在「虎牢」屯兵,目下的屯兵數量猛增罷了。

    現在智瑤有很多選項,包括邀請魏氏參與到對齊國的用兵,以及再一次下達新的徵召令,或是仍舊按照既定節奏來。

    「齊地用兵一『軍』略顯拮据,『邯鄲』、『鄴』駐軍不可調動,駐於中山之兵亦需防備趙氏偷襲。」

    「我欲再徵兵士,且看魏氏、韓氏有何舉措。」

    「新徵兵士,兩位以為於何地集結為妥?」

    想做一件事情而被束手束腳,智瑤已經好久沒有過這種體會了。

    現在,智氏已經集結起來的兵力約是九萬,光是「邯鄲」和「鄴」就有四萬,有接近四萬分散在齊國各地,剩下的萬餘駐紮在「鮮虞」。

    那可是九萬的軍隊,還是分不同的區域在駐紮,並且有差不多一半正在執行作戰任務。而這還只是一個家族使用的軍隊數量,比許多國家的總人口都要多了。

    再看魏氏,有三四個年頭每年用兵不少於三萬,多的時候能達到六七萬。

    所以,晉國為什麼牛逼?因為是真的很牛逼啊!

    如果晉國的卿位家族能夠團結,爆發出來的力量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單獨扛住。

    恰恰是因為晉國的卿位家族互斗太頻繁和嚴重,才有了那種程度的軍隊。

    當然了,他們要感謝先輩將晉國塑造成了一個軍果主義的國家,有了足夠的氛圍與底蘊,才有了後輩動輒能拉出那種規模的軍隊。

    看一看齊國,他們的人口並不少,經濟體量比晉國更大,從很久以前到現在,動用十萬以上兵力的次數屈指可數,偏偏還每一次落了個大敗虧輸的下場。

    從前能夠動輒拉出十萬以上兵力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當然是晉國,另一個則是楚國。

    一開始楚國並不適應這種規模龐大的戰爭,吃了不少虧又一再進行總結才慢慢適應過來,幾次擊敗晉軍,一度獲得霸權。


    別看吳國之前那麼風光,有幾次動用十萬兵力的例子,他們在伍子胥死去之後,孫武也離開吳國,其實已經沒有人能夠有效地將十萬大軍的作用發揮出來。

    說白了就是能力有限,指揮起來無法將軍隊調動起來,運用在合適的位置,去發揮他們的作用。

    能力不足的話,十萬大軍實際起到作用的也許只有一半不到,剩下的那一半在當看客。這種事情不是在搞笑,相反因為指揮官能力不足而屢見不鮮。

    智瑤也發現了自己帶兵能力的極限,超過八萬就有一種應接不暇的錯亂感,知道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用來進步。

    那還是有足夠合格基層軍官的條件之下,要是沒有那一批基層軍官,保持舊有的模樣,智瑤指揮三四萬就該手忙腳亂了。

    什麼舊有的模樣?就是以「士」為骨幹,配上一定數量的「徒」去帶動徵召來的「羨」呀。

    所以,魏氏從某種意義上看來很厲害,他們沒有像智氏大規模培養基層軍官,還能玩得動大兵團作戰。

    智氏再一次進行徵召,分為兩個區域進行集結。

    晉國中部的「黃父」是一個,集結了兩個「師」的兵力。

    有三個「師」兵力的規模在「濮陽」完成集結。

    他們進行集結得時候,智氏在密切注意魏氏和韓氏有沒有什麼新的動作。

    比如說,魏氏和韓氏也跟著下達新一輪的徵召令,或是已經集結起來的軍隊向哪裡進行運動。

    還是那一句話,智氏認為魏氏或韓氏的動作對自己存在威脅,魏氏或韓氏也會看見智氏有所舉動認為對自己產生了威脅。

    只允許智氏有大動作,不允許魏氏或韓氏感到緊張,哪有這樣的道理呢?

    且不論魏氏或韓氏有沒有想要對智氏做點什麼的意圖,他們發現智氏進行新一輪徵召之後,智氏完成集結的總兵力竟然超過十三萬的數量!

    那可是十三萬的大軍,比絕大多數諸侯治下的總人口還要多得多!

    不過,有上一次智氏集結五十來萬的軍隊例子在前,今次集結十三萬,好像動靜不算太大?

    那並不一樣!

    上一次智氏集結五十萬左右的大軍,分散在智氏封地的各處,能夠有多少拉出去作戰也屬於未知數,嚇唬人的意義更濃一些。

    這一次集結起來的十三萬大軍,看他們的集結地點,再看相應的物資準備,明顯能夠拉出去野戰。

    「魏氏大軍南向,看似進逼『新鄭』。」

    「韓氏大軍亦是開拔向西,出『少梁』進逼白翟疆域。」

    所以是,魏氏和韓氏看懂了智氏再一次集結兵力是什麼意思,用行動來給出回應?

    也能理解為,魏氏和韓氏明白智氏已經做出提防,認為沒有把握之後,放棄了原有的勾結,改為執行另外的方案。

    不管是哪一種,純粹證明了擁有足夠實力的重要性。

    換個說法,要是智氏除了已經集結起來的九萬大軍之外,沒有能力再集結出另外的軍隊,魏氏和韓氏根本不會有多少顧慮。

    孫武說道:「魏氏於『虎牢』仍舊屯兵兩萬,韓氏在『韓』屯駐兩『師』,皆是防備與我。」

    如果魏氏和韓氏真的不防備智氏,才叫智瑤覺得不對勁呢。

    不管怎麼說,智瑤再一次集結大軍讓魏氏和韓氏動了起來。

    現在智氏、魏氏和韓氏應該有足夠的默契,知曉什麼是互相忌憚與進行防備,想做什麼會更加小心翼翼,短期內應該是能夠繼續維持一種虛假的平靜了?

    智瑤說道:「且看楚軍向西,抑或向北。」

    這一次,宋國並沒有跟楚國結盟,只是允許楚軍借道。

    那是宋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的事情,他們只能跟當世名正言順的霸主結盟,避免一次站錯隊,之後遭到徹底的清算。

    解決了某種程度上危機的智瑤,內心裡有了新的覺悟。

    或許是智瑤錯誤理解了魏氏和韓氏這一次的舉動可能純粹就是個誤會,卻是證明了那種關係下的互相制約。

    在那種現狀之下,無論是智氏還是魏氏、韓氏,有什麼動作都要防著對方,真的無法拿出全力向外開拓。

    「我覺得難受,他們會更難受。」

    「我家的各方各面走在他們前面,該著急的其實是他們。」

    「按照這種趨勢,除非他們勾結外部勢力,要不然哪有把握動手?」

    智瑤覺得時間依舊是對自己有利,只是另外一些事情似乎是應該做出改變了!

    太陽從西邊出來啦!



  
相關:  席捲天下  大秦之帝國再起  超神學院的宇宙  大明永樂  漢血  春秋大領主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蒼白徽記  萬族之尊  東京大律師:開局律所破產  斗羅:別動我的唐三弟弟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我在春秋做貴族第337章 :無形的博弈,極盡的恐嚇(為盟主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我在春秋做貴族"
360搜"我在春秋做貴族"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7s 3.76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