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院裡正好有個祖籍地離蓉城不遠並且擅長醫頭上那些毛病的, 奉皇命第一時間出了京。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皇上讓他徑直南下蓉城, 去給謝家老夫人看病。還給了恩典,允他順便回老家看看。
將近年末讓人出京本來挺不人道, 想著能順便回鄉一趟,看看堂兄弟表兄弟侄兒外甥,也就沒什麼好埋怨了。
要不是謝老太太這一病,他們在太醫院待著就沒有離京的可能,皇親國戚天天拿著牌子來請, 眾太醫誰不是忙得團團轉?這趟領差事南下跟告假似的。
平常隨時都要為好幾位貴人調養身體, 這一出去只需要盯著謝老夫人一個,不比待京裡邊輕巧?
風險還是有, 這病要是治不好興許會被世子怪罪, 可這種事太醫們早習慣了。
李太醫帶著醫案領著藥童由官兵護送著出了京城,看他動身往南邊去了, 謝士洲才稍稍鬆了口氣。
「我們成親時老太太還硬朗得很, 才四年不到,怎就不好了呢?」
一般說來,人天天都高興, 吃得好睡得香不太容易得病,那些心裡揣著事總不開心的,才會三天兩頭看大夫。謝士洲總覺得老太太活到這歲數,還有什麼可操心的?尤其謝家現在沒了他這個攪屎棍,謝士騫和謝士新還有把人氣病的本事不成?
他因為擔心,憋著這事兒總是過不去, 錢玉嫃不能讓他別去想,只能陪著些,說好聽的勸一勸。次月初一錢玉嫃冒風寒去拜了廟,求菩薩保老太太過去這個坎兒。
拜完回來沒幾日,就有自蓉城送回京里的信,是李太醫請龐大人送的,信上寫了他的一些判斷,因為這玩意兒是給謝士洲看的,他沒寫得太專業,只說謝老太太這個情況,只能調養沒法根治,他估計要在蓉城待一段時日,待老太太的病情好轉,情況也穩定下來,留兩張方子給他們以防萬一,再行離開。
這封信上也提到謝士洲非常關心的病因問題。
據太醫的說法,問題應該出在兩個方面,第一她底子可能不是很好,第二這個毛病不是憑空會得的,太醫過去以後打聽過老太太一日三餐吃些什麼,聽謝家人報完他直搖頭,要是三四十歲這麼吃倒是可以,六七十歲的人哪能整那些濃油醬赤的?
老話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很多毛病都是吃出來的,這歲數還不忌嘴可不頭暈?
還有,謝家兒孫估摸也不省心,得病是因為吃得不對,要發出來卻得有個誘因,往往是因為突然之間情緒起伏……說這麼多,重點就是這玩意兒談不上根治,只要學會忌嘴,一日三餐往清淡了吃,平常都高高興興的,不要著急不要動怒,這些毛病不會經常發,偶爾要是發了,趕緊喝藥。
謝士洲慌了好多天,結果接到這麼一封書信,看完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他在回信中問到,難道蓉城那幾間藥房的坐堂大夫全都沒看出門道?是這個情況怎麼不早讓老太太忌嘴?
這封信快馬加鞭送去,半個月後,李太醫的親筆信再次送回京城,他說醫之一道博大精深,拿太醫院來說,就將各種病症分出十一科,諸位醫官都有格外拿手的一兩樣,有些專攻大方脈,也有攻小方脈或者眼耳口鼻傷寒痘疹之類的,各家拿牌子上太醫院都要大概講講病情,太醫院針對性的派出醫官。
民間的藥堂是有坐堂大夫,這種大夫大多雜而不精,也不能說他是庸醫,常見病都能看,病情要是複雜一些他就只能抓瞎。
給老太太治也是翻著醫案照頭暈頭疼治,但頭暈頭疼分很多種情況,他未必真能看出老太太屬哪一種。
都沒將頭暈的情況同一日三餐想到一起,哪裡會交代注意飲食?只會提醒說不要動氣。
你不忌口,哪怕平心靜氣也不好使。
李太醫講,地方上富貴人家不那麼多,生這種病的相對少,京裡面看這病的可太多了,他一把脈就看出是這麼個情況,方子都是現成的,也就是看老太太情況已經比較嚴重才說要留一陣子。要不是拖了兩年拖得不好了,他都用不著守在跟前,左右只要管住嘴,平常別總在房裡悶著沒事讓丫鬟婆子扶園裡走走,活動一下,身心愉快了,發病的回數自然會降下去。
謝士洲看的時候錢玉嫃就偎在一旁,她跟著瞅下來,看完一陣嘆氣。
「難怪治來治去總不好,相公你想想,咱們不舒服的時候興許因為沒胃口吃得清淡一些,情況只要好轉了,不得補補?李太醫說老太太那身體最不能補,反而要吃得清淡才會舒坦,這不剛好搞反了?」
大傢伙兒都覺得吃得好身體才會好,哪會想到給她吃大魚大肉還不如青菜蘿蔔?
別說京裡邊無語,謝家那頭在得知病是由此而起,都懵逼了。
其實老太太以前吃得相對還比較健康,正是因為謝士洲身份變了,謝家人對謝士洲唯一重視的老太太才格外在意,都盼著她能長命百歲,在衣食方面安排得比往常更精細,蓉城這邊口味原就要比江南啊京城來得重,那些菜色安排下來老太太吃著倒是高興,過幾年可不就壞了嗎?
吃得太好,又不太出來走動,惦記哪個後生晚輩都是別人到她跟前請安,這麼兩相結合就生出富貴病。
謝家兒孫才知道是他們害了老太太,又懵,又難受,明明是趕著盡孝咋還成害人了?
眼下卻顧不得這些,最要緊還是讓老太太好起來,為此李太醫險讓他們煩死,要不是他暫時在謝家落腳,謝家人招待他也很盡心,住的客院布置得就非常好,在吃上面也照顧到李太醫的口味,他興許連一刻也不想多呆。
看謝家這些兒孫一個個都很擔心,生怕老太太不行了,李太醫又安慰了他們。
「這個病是沒法子根治,只要照我說的去做,能控制住病情不讓它頻發。」
「不能徹底不發?」
「這就跟老寒腿兒似的,養得好它少發幾次你好過些,要它徹底不發……幾乎沒有可能。人的身體要搞壞容易,已經搞壞了要讓它變好,難哦。」
李太醫生怕他們覺得自己瞧不上商戶人家故在看診時不盡心,又道:「我走這一趟是奉皇上之命,皇上會下這個令是因為燕王府的世子爺。世子爺能為貴府老太太求到御前,說明他對老人家非常重視,這差事我要是有法子辦得圓圓滿滿,還能不辦?我說這些沒句虛言,這病在京里發得多,哪怕給皇親國戚也是一樣的治,眼下把病情壓住了,後面是好過或者不好過全看你們,老太太這樣,不光要忌嘴,也不能著急不能生氣,很多事莫要捅到她跟前,知道沒得任何好處。」
就說秦家老太爺,他是因為年紀大了身體跟不上了才退出朝堂的,退下來之後閒雲野鶴的過著本來還有不少壽數,就是讓不孝兒孫鬧的,今天一個事,明天又一個事,也不瞞著點,全都搞得驚天動地的,老太爺聽了腦子裡嗡的一下,就不好了。
這些話是大夫們經常說的,謝家人聽著都不新鮮了,他們只要知道李太醫是奉命來會傾盡全力就放心很多,老太太的身體一時半會兒的好不了,謝家人又跟李太醫打聽了其他事,關於謝士洲錢玉嫃的。
李太醫經常跟貴人們接觸,很明白說話的藝術,任你怎麼問,他都撿好聽的講,句句話都不得罪。
說世子爺如今已是二等侍衛,二等侍衛是四品武官。
還有他如今兒女雙全,女兒是天上仙女下凡塵,兒子也有說法,你提著燈籠也難找到第二個像那麼聰明的娃,都說燕王府的小少爺是神童來著。
總之世子爺有才能,世子妃有福氣,他倆在皇上在太后皇后跟前都很得臉,打聲招呼就能進宮。
謝家人想聽,李太醫便說了個痛快,其實這些話蓉城本地人多少都聽過,往北邊去跑商的包括上京應考的舉人回來都說過,大傢伙兒還是愛聽。
李太醫說,這一回世子爺本來說要一塊兒走的,宮裡怕他趕不及回京過年,才沒放人。
謝家老太太能得燕王世子如此重視,福氣很厚。
這話謝家人聽了心裡不很是滋味。
謝士洲對老太太好人人都知道,本來如果老太太願意,能為府上謀來好處,可老太太偏不願意,還說洲哥兒總惦記她年年都送東西回來,她便心滿意足了,孫子縱然不是親的,比親的一點兒不差,她沒白疼。
老太太活到這歲數,經歷的風風雨雨不少,很多事情都看淡了。謝家子孫不成啊,眼看陳家和錢家都在名望上超過他們,府上這些哪個甘心?
聽李太醫說謝士洲本來要回來,但因為宮裡攪局沒走得成,他們暗道可惜。
要是人來一趟,瞧瞧老太太現如今的模樣,再讓對他有大恩德的太太去幫襯幾句,何愁他心不軟?只要他拿出個不記仇的親近態度,再像對錢家陳家一樣對謝家,就太好了。
謝老太太人在病中,卻沒聾沒瞎,她聽跟前伺候的提起這事,便在李太醫過來請脈的時候拜託他一件事:「大人能否替老婆子捎個話給京里?請你告訴世子,就說我之前是不大好,那是沒找對治療辦法,經你救治,情況已然轉好,再調理一番便不礙事了,讓他不必跑這一趟。」
李太醫猶豫了下:「我看得出,世子很牽掛您,哪怕不為這個病,他應該也想過來看看。」
「正因他牽掛我,老婆子才不能讓他身陷麻煩。」
謝老太太心裡太想見孫子一面,她也怕啊,活到這歲數不知道哪天就要蹬腿兒,這回沒見著誰知道以後還能不能見著?
心裡惦記得很,但她忍著,就是想著孫子好不容易才從麻煩里跳出去,他在京里沒人能折騰他,回來真不好說,自家的就不省心,葉家的還不知道在打什麼主意,他們家姑娘都這會兒了,還沒嫁人。
謝老太太都這樣拜託了,李太醫不好拒絕,答應為她帶這個話。
這封信送出去比較晚,收到已是臘月,謝士洲看罷心裡踏實一些,可他沒打消本來的念頭,還是準備年後南下一趟。
四年不見了,看看才放心。
不光老太太怕一閉眼就見不著他,他同樣怕。
讀之閣,讀之閣精彩!
(www.玉ed玉e.com =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8s 3.55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