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

    工部歷來是朝廷最大的部門,但是這不代表工部的高級官員多,而是因為工部管理的工匠最多。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匠人地位低,哪怕成為一個小吏,在那些讀書人眼裡,也還是下等人。

    所以工部一千多年來,排位一直是六部之末。

    自四年前,工部又增加了一個技術專利司,這個原本不起眼的衙門,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裡,發展成了一個擁有近千工匠的專營部門。

    而原本被工部眾員排擠,被安排到專利司的虞衡清吏司郎中劉傑,這幾年間,從一個邊緣人物,變成了京城炙手可熱的大紅人。

    身為罪臣劉伯溫的後人,劉傑為了家族榮耀,在京城忍受著白眼,排擠,如今終於有了出頭之日。

    當初跟朱瞻基的一席對話,他很好地把握住了朱瞻基的心意,如今專利司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技術推廣服務。

    每一項被申請的專利技術,不等到專利證書下來,專利司就有專人將這項技術進行分類。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人負責,然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宣傳。

    不管申請人願不願意,這項技術除了細節保密,用途和作用都會詳細地宣傳開來。

    這樣的時候,除了大商戶,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將專利授權。

    所以從永樂十四年到十八年,工部雖然因為有了水泥,在全國各地進行工程建設,但是也掩蓋不住專利司的風頭。

    如今的應天府牙行,各大州府的牙行,都開通了專利服務。各種各樣的新技術都得到了充分的應用。

    劉傑的名氣越來越大,專利司的獲利也越來越多。

    也不是沒有人想要擠開劉傑,但是劉傑在朱瞻基的面前已經掛號,朱瞻基將自己的太孫令都給了劉傑一塊。

    加上工部尚書宋禮早就得到了朱瞻基的授意,一直保護這劉傑,也讓他安穩地坐在郎中的位置上。

    應天府長安坊的北側,與皇宮內庫的護城河邊,原本是一片被隔開的平地。

    洪武朝時期,應天府的人口不到百萬,為了皇宮的安全,這裡當初不允許建房。

    但是永樂朝以後,應天府的人口連年增加。加上海外各國都在應天府設立了鴻臚寺,安排了使節,另有海外商人的往來,人滿為患。

    永樂是十二年,應天府的戶籍人口就達到一百零三萬,長住人口另十五萬餘。

    根據永樂十六年的人口統計,戶籍人口超過了一百二十萬,長住人口另三十萬餘。

    也就是說,整個應天府的人口超過了一百五十萬。

    這可不是後世有高樓大廈的城市,如今的百姓大部分住的都是平房,而且文武百官居住面積都是超大,導致百姓居住越發擁擠。

    夾江工業區的建立,在某種程度上緩和了應天府的住房緊張,因為許多百姓去了那裡做工,就都主動搬出了城。

    但是,應天府的住房和公共用地依舊越來越緊缺。

    五月的時候,宋禮就上書,向朱瞻基匯報了這一情況。

    經歷過後世的房子炒作,朱瞻基當然知道應該如何控制這一情況。

    首先,他就下令今後應天府的房屋,所有建設要統一規劃。

    有了水泥,有了預製板,現在的大明建設五六層的房子一點困難也沒有。

    但是困難的是配套設施,比如上下水。

    沒有上下水,百姓如何用水?如何做飯?如何沖廁所?

    蒸汽機的出現,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想要普及卻很難。

    住樓房的,肯定都是窮人,指望窮人買一台昂貴的蒸汽機,專門用來上下水,是不可能的。

    但是,衙門可以。

    工部專利司原本只是個小衙門,但是這幾年來,發展成為了一個吏員近千的大機構。

    不算在各個府城的吏員,光是在京城,就有差不多五百人,負責著各項事務。

    工部在工部衙門給他們安排的一個小院,連人都站不下。

    而且,越來越多的資料也需要一個地方儲存,所以專利司申請了多次,想要工部允許他們建一個新的衙門。

    但是這件事可不是那麼好操作的,朱棣對專利司的事務不熟,一直認為這是朱瞻基胡鬧的一個斂財衙門。

    既然是斂財的,當然是越省錢越好。所以,專利司的神情自然被駁回了。

    一直到朱瞻基回來,劉傑跟他提了實際困難,朱瞻基才有心思準備將應天府統一規劃,建設一座新城。

    居民區現在還不好改建,但是占據了半個城市的朝廷各大衙門,卻是可以先改建的。

    一個衙門弄一台上下水的蒸汽機,並不算負擔。何況到了冬天的時候,這台蒸汽機還能提供暖氣。

    抱著應天府的地圖看了幾日,又將吳中,卡爾索利他們叫了過來,對應天府整個環境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朱瞻基決定,大興土木,重建應天府,第一步,就是改建朝廷的各大衙門。

    以前的房子全部都是平房,每個衙門都是占地廣闊,占據了大片的土地,土地利用率太低。

    但是如果建成高樓,也不需要太高,三層到六層即可,就能大大改善百官的辦公條件,也能給應天府節約大片的土地。

    專利司人員眾多,房子最緊張,成為第一座建設的衙門。

    因為級別比較低,這個衙門不會被建在承天門外大街,而是選址在了長安坊北側。而且將會建設五層,只比奉天殿略低。

    而這棟占地兩千平米,高達五層的建築,從一開始動工,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所有人都知道,這將會是大明建築史上的一個新的開端。

    這套房子有著明顯的中西合璧的風格,有著巴洛克式的建築框架,卻又有著東方式的屋頂和屋檐。而且,這只是臨街的一面,背後還有著東方式的四合院格局,園林格局。

    這種方式是朱瞻基提出來的,但不是他的原創,因為他前世在哈爾濱,見識過了這種風格的建築,它們只有房頂和屋檐沒有採用中式。

    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有著跟中式風格完美契合的架構。它們在外形上講究對稱,這一點跟中式風格是一致的。

    在內部架構上,他們講究空間和利用和光線的利用,這一點是遠超其他建築風格的,只有地中海式風格可以媲美。

    像後世的新中式建築風格,雖然看上去很美,但是房屋內部的光線利用,落後了幾百年。

    而地中海風格跟大明的建築風格格格不入,在大明人看來,那樣的建築風格太醜了。

    更主要的是,如今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在西方都還沒有成型,現在大明將這種風格發揚光大,那這就變成了新大明式建築風格。

    這裡面,朱瞻基摒棄了巴洛克風格的誇張藝術風格,也沒有要它們那種為了追求視覺效果,故意將一些線條設計成曲面的形式。

    中國人的建築,還是講究方方正正,無非是細節上更講究寓意。

    巴洛克一詞本義是指一種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在當時具有貶義,當時人們認為它的華麗、炫耀的風格是對文藝復興風格的貶低。

    但是現在這種風格是在朱瞻基的領導下確定下來的,大明人本就喜歡繁複的風格,這種華麗和炫耀,符合如今大明天下第一的心態。

    特別是在主體架構之上,依舊是大明自古以來的寬檐設計風格。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對建築立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遠遠伸出的屋檐、富有彈性的屋檐曲線、由舉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翹的屋角(仰視屋角,角椽展開猶如鳥翅,故稱「翼角」)以及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十字脊、盝頂、重檐等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加上燦爛奪目的琉璃瓦,使建築物產生獨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

    通過對屋頂進行種種組合,又使建築物的體形和輪廓線變得愈加豐富。而從高空俯視,屋頂效果更好,也就是說中國建築的「第五立面」是最具魅力的。

    所以,當專利司的大樓藍圖被公布於眾之後,立即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這種新房子更加堅固,更加厚重,也更實用。並且,在安裝了玻璃之後,房子內部的光線遠超如今的房子,白日辦公並不需要點燈。

    當然,這座華麗,厚重的建築,主要是辦公用房。與此同時,關於百姓居住房屋的建築風格,卻成為了難題。

    如今的百姓還很窮,大部分家庭家無餘財。不管是新中式風格,還是單元樓,建築成本都遠遠高於如今大部分還是泥磚,黃土建成的房子。

    朱瞻基可不想像後世一樣,將房子價格炒的高入天際,讓老百姓為了一套房子,需要一生奔波。

    他很清楚,房價的炒作,與老百姓的生活習慣有關,國家需要一種大額消費,將老百姓口袋裡面的錢掏出來,刺激消費和市場。

    但是如今的大明比後世優越的是,只要海外疆域能源源不斷地回流資源,只要大明的科技水平一直保持領先。

    最少一兩百年以內,大明產生的虹吸效應,能滋潤整個大明。

    所以,朱瞻基最後還是決定,哪怕朝廷不賺一兩銀子,也要先把應天府的百姓住房,進行統一解決。

    首先是臨街門面,要全部建成前店後住的三層建築,這樣的建築,現在不需要考慮上下水,但是卻能夠解決應天府的擁擠問題。

    其次是街坊,這個先由富裕的街坊開始改建,房屋統一採用兩層或者三層的新中式風格,減少占地面積。


    而節省出來的土地,所建設的房子,則可以高價賣出去,彌補朝廷的損失。

    另外,朱瞻基要求工部積極研究上下水設備的改進,爭取以後在每一個街坊建設一座水塔,供應整個街坊的日常用水。

    在這項技術突破以後,就能建設五六層的單元樓,大大提高應天府的土地利用率。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不能將房屋變成商品,如果將房子變成了商品,整個社會的秩序也就大亂。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房子變成身份等級,並且讓人一眼就能區分開來。

    如今的大明,有皇室,宗室,勛貴,官員,士子,百姓(商戶,農戶等),現在還多了海外學子,使節,僱傭。

    除了服飾,房子同樣要成為區分身份的重要標準。

    朱瞻基一邊要求工部和禮部對各種規制的建築進行標準劃分,一邊發布命令,在整個大明境內,對城市建設進行統一規劃,並且叫停了各種新房建設。

    每個不同的地區,都應該有不同的建築風格,這種建築要求實用與堅固,能夠長久保存。

    在後世,城市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在國內的很多地區,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東部還是西部,房子都幾乎一模一樣,根本沒有任何的新鮮感。

    這一點是不可取的,這樣雖然能省了一些心思,但卻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

    如果一個城市一個模樣,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與特徵,那麼過個幾百年,全國的旅遊業發展,將會遠比後世更加火爆。

    更重要的是,每個城市的下水道建設,首先要提上議程,建設一座城市,首先不是要建設的多漂亮,而是要具備強大的功能。

    不能一下雨就淹成河,一段時間不下雨,就又開始缺水。

    城市建設需要具有前瞻性眼光,不管是綠化,排水,垃圾處理,水電供應,道路建設,都應該預留下充足的空間。

    應天府應該稱為一個樣板,成為整個大明的樣板,讓其他地方的城市,都初步具備後世的城市功能。

    就以道路來說,原本的大明只有馬車,牛車,道路狹窄。

    朱瞻基想要在應天府建設城市火車,許多建築就要拆除。

    以後要是有了汽車,現在的道路就更加不行了。

    所以,應天府的城市改造,就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預留下汽車道,有軌火車道。

    這裡面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城牆的限制。

    古代的城市狹小,擁擠,是因為城牆的限制。城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備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當炸藥已經發明出來,新式火槍已經發明出來,戰爭的威力擴大了許多之後,城牆的作用還有那麼重要嗎?

    當然沒有!

    在時間進入最炎熱的七月的時候,朱瞻基在七月初一的大朝會上,提出了今後的大明,取消城牆的建設的可能性。

    這一提議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城牆是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心裡的安全依靠,也是這些大臣們心裡的依靠。

    不要城牆,這跟把自己脫光了面對對方的大刀有什麼區別?

    為了說服這些大臣,朱瞻基攜帶文武百官來到了應天府外城正東的麒麟門。

    麒麟門因位於宋武帝劉裕初寧陵墓道的兩隻石麒麟而得名。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是為彌補和加強南京明城牆京城的防衛而建造。

    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築城磚,城高大概在8到10米左右,城牆上則寬6到8米。

    這座城門因如今的朱高熾住在溫泉別院,加上江南一帶民眾進京,大多經過這裡,所以利用率非常高。

    但是因為人流,車流太大,城門當初的建設有些狹小,所以準備拆除重建。

    朱瞻基先讓文武百官檢查了這座要拆除的城牆,然後讓化學研究院的道士們,在主要節點,一共安裝了二十斤苦味酸炸藥和一百多個雷酸汞雷管。

    二十斤炸藥也不過是小小的一桶,但是苦味酸炸藥的威力,還要大於後世著名的tnt炸藥。

    這二十斤炸藥被引爆了以後,一段巍峨的城牆,應聲倒塌。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也顛覆了他們一直一來的心理假象。

    城牆是他們心理安全的底線,但是實際上,在古代的戰爭中,也只有滅國之戰的時候,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大部分時候,奸細早就已經滲透了進來,讓城牆失去作用。

    就像朱棣,要不是李景隆打開城門,他能順利的當上皇帝嗎?不一定。

    在他們心目中穩如泰山的城牆,現在面對新式炸藥,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城牆真的有作用嗎?

    能夠讓這些大臣反思,其實已經達到了朱瞻基的目的。

    人們的思維觀念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過來的,即使是後世,經過了二十年的改革開放,接受了那麼多外界的衝擊,也一直到了新世紀,人們的思想才轉變過來。

    大明的宣傳能力當然沒有執政黨厲害,朱瞻基也沒有想過一開始就徹底改變所有人。

    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在城牆之外建設新城。

    舊城改造的成本,是遠遠高於在平地上建設新城的。在平地上建設新城,不管是一開始下水道鋪設,還是道路的擴寬,都不會有任何障礙。

    而且,這些古城已經建設起來,雖然非常落後,但是依舊可以保存下來,作為以後的景區。

    而不是像後世一樣,拆,拆,拆……

    一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連超過五百年的建築都少的可憐,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這種文化的斷層,其實比經濟的發展斷層更加可怕。

    經濟沒有發展起來,以後還能繼續發展,無非是時間的問題。

    但是文化斷層一旦形成,今後想要在找回來,難度增加了無數倍,還不一定能成功。

    火槍的出現,已經徹底改變了整個東方的戰爭模式。

    這不是原本歷史中的只有幾千,幾萬火門槍,工匠不超過萬人。

    如今大明的火槍製造,已經形成了規模化,制度化,標準化。不管是誰當政,都不可能忽略火槍的作用了。

    以前的騎兵,可以強攻數倍於自己的步兵。但是現在,騎兵只剩下了機動性強於步兵。

    只有馬刀的騎兵,不要說面對不比自己人數少的火槍兵,即使火槍手的人數少了一半,騎兵仍然不是對手。

    戰爭的模式已經改變,今後即使有造反,面對火槍根本沒有反抗之力。

    即便異族也有了火槍,想要侵略,也根本不可能有大明的人多。

    不管怎麼看,如今的大明都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朱瞻基有這個自信。

    那麼現在,城牆的確失去了應有的意義,更多地變成了一個城市的裝飾。

    大臣們面對朱瞻基這強有力的事實說服,經過了半個月的斟酌,在七月十五這一日,通過了今後的城市建設方略。

    今後的城市建設,根據不同地區的習俗,氣候,營造不同的建築風格。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同人口的城市。下水道,淨水池,沼氣池的建設,都制定了相應的標準。

    除此之外,道路的寬度,綠化的栽植,也有相應的標準。

    朱瞻基不奢望每一個城市都建設成為一個花園城市,但是絕對不願意因為城市發展,犧牲了環境。

    大明不需要追趕誰,也沒有被追趕的壓力,所以,只需要有條不紊地發展,就足夠了。

    這一份建設方略不涉及舊城改造,更不涉及城牆的去留,只是為今後的大明建設,提供一個標準。

    而真正的城市改造方略,要等到應天府進行改造以後,積累了經驗,才會制定相應的標準。

    當時間進入八月的時候,工部和內監首先在清涼門外,前往夾江工業區的道路兩邊,開始建設兩個普通百姓的小區。

    這兩個小區,是工部和內監為在夾江工業區幹活的普通百姓建造的,入住的標準是在應天府內城有房,並且在工坊里工作時間超過一定的期限。

    專利司的大樓建設,其他人還只是看熱鬧,但是這兩個小區的建設,卻是真的讓整個應天府的百姓沸騰了起來。

    新房子是後世那種標準化的五層單元樓,但是不同的是,沒有蘇式建築的呆板,反倒更像是新世紀新加坡的森林大廈,只是材料上不能比。

    根據大明的人口結構,每一套房子幾乎都是三室一廳版本,然後都有一個大陽台,每個房間都有一個玻璃窗子。

    然後有單獨的廚房和廁所,足不出戶,就能解決生理問題。

    因為房子建的結構有些傻大笨,陽台上不要說栽花種草,就是種樹都沒有關係。

    而且小區裡面的綠化都嚴格遵循標準,還有小廣場可以玩耍,閒聊。

    每一棟樓的房頂,在承重牆上方,都有一個水泥池砌的水箱,裡面刷了油漆,保證水質,並且有專門的蒸汽機可以提供上水。

    這樣的房子,不要說在這個時代,即便往後推幾百年,也不會落伍啊!

    不花錢就能住進這樣的房子,這讓大明的普通百姓,如何不瘋狂。



  
相關:  黑金霸主  重走梟雄路  崛起在港綜世界  我不混娛樂那個圈  大明的穹蒼下  諸天世界暗行者  重生歐美當大師    新白蛇問仙  我可能是一隻假的奧特曼  重生初中:神醫學霸小甜妻  我,神明,救贖者  醫路坦途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我的大明新帝國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我的大明新帝國"
360搜"我的大明新帝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8s 3.70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