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在凱文·辻原的眼裡,李賢哲那個小公司根本不值得看。筆言閣 m.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尤其是近些時間他那個公司未曾掩飾過對影視界的野心,想要徹底啃下這塊蛋糕,就必須拿下兩個渠道,一是自媒體平台,二是院線。
而韓國的院線都掌握在大家族旗下的公司中,想要吞併下來很難,除非一點點的收購。
「所以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選擇和好萊塢這邊的公司合作,將手伸向韓國本土的電影市場,借著美國這邊的壓力,逼韓國院線方選擇和我們合作。」
凱文·辻原這話無疑是給李賢哲指了一條明路,他很清楚,當下的韓國電影圈,遠遠沒有大家聽到和看到的那樣和諧。
有關於電影人,官方以及院線方之間的扯皮混戰,每天多多少少都會上演。
尤其是當官方為了使得更多的好萊塢大片被引進韓國本土市場,而開始修改電影配額制度的時候,往往會讓很多電影人奮起反抗。
這件事的背後也說明了,這些人根本就不是齊心協力的為了所謂的韓國電影發展。
而是嘴上喊著,心裡卻在琢磨著怎樣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
「這種事情在很久以前我就想過,但之所以沒做,是因為合適的合作對象。」
把手伸向韓國的電影院線,這個野心可謂是非常大。
但也僅僅是對李賢哲而言,好萊塢這邊的巨頭根本看不上一個亞洲小國的院線。
整個首爾的所有電影院加在一起才不過上百個,地方的電影院更是少之又少。
無非是應驗了那句被很多人都調侃的「首爾之外,皆是向下」。
在年輕人這種觀看電影主流的群體多數都聚集在首爾的時候,韓國三大院線方自然也就選擇了把旗下的電影院全都開在首爾這個城市裡。
再加上以前他根本沒有和別人談合作的條件,這樣即使是合作了自己也只能吃很小的一塊,不如不做。
但現在凱文·辻原主動提出來,李賢哲便順勢接過話道。
「不過,如果華納願意合作的話,我這邊倒是有一些不錯的收購提議。」
凱文·辻原興致十足的抿著酒「詳細說說...」
充滿著水蒸氣的池子裡,李賢哲與凱文·辻原就針對韓國三大院線方伸出魔爪的計劃進行了商談。
眾所周知韓國的三大院線,cgv,樂天,megabox。
cgv隸屬cjem,背後是三星李家,樂天院線則直接隸屬樂天辛家。
三家總共霸占著韓國97%的院線資源,其中以cgv的48為最。
前兩家背後的主人在韓國的影響力已經深入到了可以左右經濟,因此暫時不在兩人的考慮範圍之內。
因此只剩下megabox。
而說來有趣,作為韓國乃至世界都知名的綜合性多廳影院。
megabox在2007年被以1455億韓元的價格,出售給了澳大利亞銀行資本麥格里集團。
並專門成立了「韓國綜合投資公司」,簡直「kmic」進行管理。
表面上來看,megabox在韓國的三大院線中最弱,持有的院線比例最低。
但值得一提的是,megabox院線原來的主人,卻是韓國最大的食品生產公司,orion。
它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好麗友。
「當年orion之所以放棄megabox的電影事業,並且以低廉的價格把它賣給了澳大利亞的一個投資管理集團,原因也是因為他們早一步比很多人都看到了韓國電影產業所面臨的困難,金融危機,只是其中之一。」
對於韓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史,李賢哲在美國期間曾經專門研究過,因此掌握了不少一手的資料。
「另一方面就是韓國電影的質量問題,這也是至今好萊塢電影只要一下韓國上映,便會打的其他電影措手不及,因為良莠不齊的本土電影太多了,而且絕大多數質量真的不敢恭維。」
仿似想到了那些韓國電影人一邊套用「民族主義情緒」與「愛國」的口號去高喊著「韓國電影要復興」,卻從不想韓國電影為什麼打不過好萊塢電影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題材限制。
明明有著相對於華夏更開放的電影審查制度,卻拍不出幾部大場面大投資的作品。
李賢哲臉上不禁露出一絲嘲諷,那些受人尊敬的演員和電影人,很多在他眼裡就是不入流的級別。
「在megabox被出售前的前一年,那一年上映的韓國電影共有108部。每周在電影院上映了兩部電影。
其中,收益率超過50%的「發財」電影只有6部,分別是《王的男人》(05年12.29上映)、《戀愛高手》、《頭師父一體》、《甜蜜的恐怖戀人》、《老千》、《怪物》等。
《家族榮耀3:家族的復活》和《我們的幸福時間》的收益率僅達到30%水平。
《廣播明星》、《**書生》、《生死決斷》、《青春漫畫》、《赤腳的基奉先生》、《吸血刑警羅道烈》、《救世主》等勉強撈回成本。在整個製作電影中,88部(81.5%)電影收不抵支。」
這個數據讓凱文·辻原不禁動容,一年上映的電影有80%以上的電影沒有收回成本,這個國家的電影人和公司都到底在做什麼。
圈地自可萌自己拍自己的,從來不會想著思考原因?
事實上這也是跟韓國本土的電影產業的發展氣氛有著直接的聯繫,比如李賢哲就舉了接下來一個例子。
「憑藉幾部叫賣電影,以及戛納電影節中,全度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密陽》,這部電影的獲獎傳回韓國,甚至驚動了當時的最高領袖。
各個階層的人大唱讚歌,像是被打雞血一樣狂吹韓國電影發展顯得如日中天,但在產業方面卻處於「外華內貧」的困難局面。」
那個時候,李賢哲就看過一篇被轉載到美國的報道。
當時有人指出,韓國的電影產業沒落的首要原因是競爭白熱化。
也就是說,隨著韓國電影產業受到人氣,對該領域沒有深刻理解的資本家夢想發財盲目投資,搭便車的電影公司製作出很多劣質作品,導致觀眾背離韓國電影。
票房失敗對吸引投資造成了惡劣影響,如果投資不太理想減少製作費用,那麼作品的質量下降,導致票房進一步惡化,從而形成了惡迴圈。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71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