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大雨滂沱,血流漂杵

    兩軍交戰,根本沒有進行多少纏鬥,殷商軍隊就倒戈了。愛字閣 www.aizige.com

    周武王長驅直入,商紂王眾叛親離。

    這似乎合乎我們對於一場聖潔之戰的想像。

    可《史記》畢竟是漢代的典籍,對一千年前的牧野之戰的描寫未必精準。

    在更早的文獻里,雖然能見到很多關於牧野之戰的描寫,但唯獨對於戰鬥的具體經過缺乏描述。

    譬如《尚書·牧誓》,只記載了周武王的戰前動員,全篇止於周武王的誓詞;

    《逸周書·克殷》對戰爭過程的描寫,只有「王既誓,以虎賁、戎車馳商師,商師大崩」這一句話;

    《詩經·大雅·大明》也只是籠統地記載了雙方軍隊的威武雄壯,對戰鬥過程不置一詞。

    在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史料中,對戰爭的記載,傾向於詳細記述戰爭的原因、戰前的準備,對戰爭過程一般很少花費筆墨。

    對牧野之戰的記載也不例外。

    可這一次,陳文哲看到了真實的情況。

    那麼,他怎麼就確定這是牧野之戰,這是武王伐紂的關鍵之戰呢?

    其實,除了前面的原因,還有很多因素。

    關於這一場戰鬥,後世研究者很多,像是站前戰後的情況,當時的天氣狀況,還有就是當時戰士的服裝等因素。

    甚至由於這一場戰爭,還出現了一個成語,那就是血流漂杵。

    很顯然,這裡的這個詞,不止是誇張,肯定是有原因的。

    現在可是有人專業研究這個,比如說現在還有西周武士復原圖,這些文獻出自《華夏古代軍戎服飾》。

    圖中武士衣、裳、舄樣式出自《新定三禮圖》。

    胃的樣式,參考神都昌平出土實物。

    甲的樣式,參考西陝長安普渡村出土實物;

    兵器樣式,參考神都房山出土實物。

    雖然已經幾千年過去,但是發生過的事情,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蛛絲馬跡。

    現在連當年士兵穿的衣服,都可以參考過去,復原出來。

    那麼當年牧野之戰的過程,是不是也能判斷出來?

    當然能,通過一些隻言片語,其實就能了解當時戰爭的殘酷。

    像是《孟子·盡心下》載:「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如何其血流漂杵也?』」

    孟子的本意是駁斥《武成》篇的錯失,但卻意外地為後人保留了一句早已散佚的《尚書·武成》篇的佚文「血流漂杵」。

    《武成》記載的牧野之戰,並非兵不血刃,並非平和優雅。

    而是經過了極其殘酷的廝殺,最終導致血流遍地,甚至能將木杵漂起來。

    對應《逸周書·世俘》篇的記載,武王伐紂之戰「執失惡臣百人」。

    「馘磿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

    這說明,俘虜的商朝大臣就有百人。

    其他俘虜三億萬有二百三十,斬殺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

    俘虜和斬殺的人,如此之多,與「血流漂杵」的記載正可以相互對應。


    當然,這裡肯定有誇張的成分,這一點跟阿三那邊記載的歷史相似。

    只不過,我們的祖上還是不敢想、不敢幹,誇張的太輕了。

    人家阿三那邊,一次戰爭,動不動就幾千萬人參戰,甚至一次能殺幾十億人。

    可惜《武成》早已散佚,我們今天已經無法看到這篇珍貴的歷史文獻,不知道真實的歷史到底是什麼樣。

    當然,雖然我們看不到,但古人是看到過的。

    東漢時《武成》尚未散佚,王充就讀過《武成》,並做出了十分精當的評論。

    「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戰血流漂杵,赤地千里。由此言之,周之取殷,與漢秦一實也,而雲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增益其實也。」

    改朝換代,往往伴隨著大規模戰爭。

    大規模戰爭,意味著大規模殺傷,古今一理。

    應當說武王滅商也是如此,只不過因為後世出於政治目的而不斷神化,才出現了兵不血刃就改朝換代的敘事體系。

    可是如果我們再深入思考,就會產生「否定之否定」的想法。

    首先,《世俘》對俘虜數量和斬殺人數的記載,一定是做了極大的誇張。

    一戰殺傷數十萬,只有到了戰國中後期,秦統一戰爭中才出現。

    在此前近一千年的牧野之戰時,我國的社會經濟水平和人口數量,都遠遠不如戰國時期。

    戰爭的殺傷規模,怎麼可能如此巨大?這完全不符合當時的實際。

    其次,就算戰爭殺傷巨大,也不會到「血流漂杵」的程度。

    杵是什麼,歷來有一定的爭議,有人說是盾牌,有人說是春米器具。

    但肯定是某種木製品,而且有一定的體量。

    牧野是一片開闊平坦的原野,要想讓木杵漂起,怎麼也要幾十厘米的水深。

    成年男子身體裡的血液,不過五六千毫升,即使是十萬人的血液,也不過數百立方米。

    這點血液鋪灑在廣袤的平原上,不可能產生幾十厘米深的積血。

    正如王充所說:「武王伐紂於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乾燥,兵頓血流,輒燥入土,安得杵浮?」

    既然「血流漂杵」如此不合常理,為什麼《武成》會記下「血流漂杵」這樣具體生動的細節呢?

    近來有學者重新考察這一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

    這就是《論「血流漂杵」的歷史真相》。

    首先,武王伐紂之時,應當有一場持續性的大雨。

    《國語·周語》載「王以二月癸亥夜陣,未畢而雨」;

    《呂氏春秋》載「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輟」;

    《六韜》載「武王東伐,至於河上,雨甚雷疾」。

    其他典籍中,也有很多類似的記載。

    綜合這些史料,我們可以得知,在牧野之戰前後,確實應當有一場大雨,甚至戰鬥也是冒雨進行的。

    其次,牧野此地,在當時臨近黃河,雙方軍隊很可能是臨河布陣。

    臨河布陣的好處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防止對方從側翼偷襲。

    在暴雨之中,臨河交戰,血水被雨水沖入河流。

    因短時間內出現大量殺傷,血液將河水染紅,也是很可能的。



  
相關:  純屬意外,從一碗麵五十塊錢開始  重返80:從黃大仙開始致富  都市藏真  超級生物探測器  大隱  宇宙最強礦工    人道大聖  科技:打破壟斷全球的霸權  我的酒壺能修仙  逆天宰道  全職劍修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我的系統不正經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大雨滂沱,血流漂杵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我的系統不正經"
360搜"我的系統不正經"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1137s 3.75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