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謝恩後呈上演習的火炮資料,方才恭謹地坐下。
校場上擺放著六門火炮,共有三個型號。兩個型號是要給軍隊大量裝備的野戰火炮,分別命名為萬勝十斤炮和五斤炮。
按照炮彈的重量來分類,比較好記。而且,這是按照朱由校所畫的拿破崙火炮的圖樣製造的,大概對應著十二磅和六磅炮。
有聘請的鑄炮技師,又有仿造紅夷大炮的技術基礎,製造這兩種野戰火炮也就不算是什麼難題。
而這兩種火炮的身管不長,看起來比紅夷大炮就要小很多,再加上一米多高的車輪,機動性上顯然要遠超紅夷大炮。
其實,在火炮的重量上,朱由校還是不太滿意的。
野戰炮嘛,一匹馬拉起來跑得飛快,那才叫靈活機動呢!可現實的科技水平,卻也讓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降低心中的預期。
兩種野戰炮都採取了鐵芯銅體的鑄造技術,全炮重量分別為612公斤和245公斤,比用青銅鑄造減輕了百分之三十。
減重是成功了,成本也比青銅材質的要便宜不少,卻也犧牲了一些射程和威力。
按照徐光啟和孫元化等人用青銅製造的樣炮試驗,在雙倍裝藥(青銅延展性好,不易炸裂)的狀態下,射程分別能達到一千六百米和一千一百米左右。
而用鐵芯銅體製造出來的火炮,只敢用標準裝藥,射程則降低到八百多米和五百米左右。
材料成本、鑄造難易、重量和機動、射程和威力等等,是鑄造火炮並大規模裝備部隊必須要考慮的,在其中找到平衡也是必須的。
綜合考慮之下,朱由校還是退而求其次,捨棄了青銅材質,命令兵器火藥局大量製造兩種型號的野戰火炮。
趁著下面在準備,朱由校又閱看了一遍相關火炮的各種參數,覺得在這個時代已經足可滿意,甚至可以說是世界領先。
以十斤炮為例,在射程和威力上,已經接近紅夷大炮;在機動性上,卻比紅夷大炮更強。
五斤炮則更機動靈活,儘管和十斤炮相比,因為重量減輕所帶來的優勢,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大。
鋼鐵的質量和性能還有待於提高啊,朱由校聽見哨聲,從資料上收回目光,舉起瞭望遠鏡。
演習場依山而建,光禿禿的山坡上滿是積雪,上面插著一些作為目標的旗子和木靶。
簡單設置的陣地上,火炮已經架設完畢,十幾個武學學員在教官的帶領下,填藥裝彈,又進行了一次測距、調整、,才躲入旁邊的土牆後,只留一個點火。
轟!炮聲響起,白煙升騰,朱由校手中的望遠鏡移動,想追著炮彈的軌跡。但初速三四百米的炮彈,使他的意圖落空了。
炮彈打在了山坡上的雪地里,迸濺起一團雪塵,朱由校才發現了彈著點。
哨聲再響,片刻後,另一門火炮也發出了轟鳴,這回擊中了目標,幾個木靶被砸得破碎歪倒。
朱由校點了點頭,兩門十斤炮的威力還是可以滿意的。
而且,看火炮發射的仰角很小,差不多也就五度或十度的樣子,為的就是把炮彈儘量打出更多的彈跳,增加殺傷力。
這一炮下去,五百米左右的敵軍隊列,應該能打穿六七個人(靶子),也就是西方所說的連縱隊。
朱由校通過之前呈報的火炮試驗數據,對此有所了解。想像著在建奴的陣列中出現一條條血肉胡同的場景,抿嘴露出了微笑。
接下來是五斤炮的轟擊,比十斤炮的威力明顯小了很多。按照呈報的數據資料,在三百米之內,能勉強打穿三個人。
垂下眼帘想了想,朱由校覺得這個炮轟擊建奴的楯車,還是挺好的。當然,打人也是一樣,射程縮短,但精準度卻有所提高。
用炮狙,多打死幾個大頭目,朱由校發了下狠,又把望遠鏡轉向了那門「水缸」炮。
大明重迫——嗯,朱由校就是取的這個名字,不霸氣,甚至讓人搞不懂,但他喜歡。
拋物線彈道的火炮,準確地應該稱為臼炮,那時候也有。但象大明重迫這樣的,卻是頭一次面世。
朱由校交代下去的時間不長,孫元化等人便造出來了,可見這種火炮的生產製造非常容易,成本也很低。
但重迫好造,開花彈的製造卻不容易,成本也比實心炮彈高上很多。
所以,朱由校現在還是遲疑著沒有做最後量產的決定。這不同於轟天雷和擲彈車,簡單又便宜。
在望遠鏡的視野里,孫元化等人親自動手,操作這門最新式的大口徑火炮。
嗯,這是裝填發射用的火藥包,再用推桿把藥包稍微壓實一些。
朱由校看著孫元化等人的動作,能夠猜得八九不離十。
接著是檢查的安裝木質延時引信,然後——朱由校又笑了。炮彈上有個鐵環,孫元化等人用鐵鉤鉤起炮彈慢慢放入炮管,以確保原始延時引線指向炮口。
當發射藥被點燃,會產生高溫高壓的火藥氣體。木質錐形信管如果正對火藥,火藥氣體容易從信管中間的小孔吹入炮彈內,那樣的結果就是「轟」的一聲在炮管內爆炸。
孫元化等人再次檢查了一遍火炮,才用一根長錐子從火門刺入,扎破了火藥包,然後將一根長長的引線插了進去……
引線被點燃,連炮手也迅速地跑進了旁邊的土牆後,眾人都注目於這門從未見過的火炮。
「轟」的一聲巨響,在火焰和白煙的升騰中,炮彈射出了炮膛。被火藥氣體噴著的裝填緩燃火藥的木質信管,噴著隱約可見的火星,掠過天空,向遠方飛去。
大明重迫發射的口徑驚人,炮彈可達二十多斤,相當於西方二十四磅臼炮。由於是青銅所制,裝填的發射藥足足是十斤野戰炮的一倍。
儘管由於身管短,很多火藥來不及充分燃燒,但從發射的聲勢上看,卻是相當地驚人。
挺嚇人哪!朱由校的望遠鏡停在了山坡上的彈著點,還不忘吐槽了一句。
時間在流逝,朱由校沒有動,不明情況的人們也只能等待,不知道這火炮已經發射完了,就靠這一下子砸死敵人嗎?
好半晌,朱由校估計有了三四十秒了,落地的炮彈才轟然一聲爆炸,在山坡上騰起了混著雪塵泥土的黑色煙柱。
在眾人情不自禁發出的驚訝聲中,朱由校放下瞭望遠鏡,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
因為射角較大的緣故,臼炮發射出的炮彈在空中飛行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
為了避免在空中爆炸,更是為了發射安全的考慮,延時引信是寧長勿短。所以,三四十秒只是中等,有的落地到爆炸甚至長達一分鐘之久。
極為簡陋的信管,能達到這樣的程度,朱由校也能夠接受。這總比帶著長長引線的開花炮彈,需要在炮口點燃要安全許多。
在眾人重新轉過來的目光中,台子上的皇帝站起了身,孫尚書好象在躬身勸說,但皇帝笑著擺手,不為所動。
終於,在孫承宗的陪同下,在侍衛的保護下。皇帝走下了台子,向著火炮陣地走來。
「微臣(末將)拜見萬歲!」皇帝所過之處,文臣武將都施禮拜見。
「免禮,平身。」朱由校不時抬手,笑著叫起眾人。
直走到火炮陣地,皇帝先圍著大明重迫轉了兩圈,又看過旁邊的炮彈,不時輕輕頜首,還稱讚了孫元化等人。
接著,朱由校又來到了不遠處的野戰炮前,就近觀察了一番,還伸手拍了拍粗重的炮管,臉上笑得輕鬆。
因為倍徑小的關係,野戰炮的身管不長,不同於紅夷大炮這樣的長管加農炮,也是可以發射開花彈的。
也就是說,野戰炮能打三種炮彈:實心炮彈、榴彈、榴霰…彈。這與朱由校記憶中的拿破崙火炮的資料基本相同。
既然野戰炮也能發射開花彈,為什麼還要造大明重迫呢?
因為大明重迫不僅射程遠,而且重量輕。加上厚木底座也不到兩百斤,裝上車就能拉著可哪跑,甚至能用人抬著移動,機動性不是一般的強。
而以四十五度角發射,大明重迫能打到一千米左右;十斤炮則是七八百米,五斤炮五百多米,舊式火炮和佛朗機是三百多米,一百多米有擲彈車扔出的轟天雷。
到了一百米之內,則是輕重火槍發威的距離;再近的話,就上刺刀干他丫的!
朱由校想著對敵人的殺傷距離,從近在咫尺的刺刀見紅,到一千米的遠程轟炸,這得打死多少建奴呀,不由得心中暢快。
一時興起,皇帝竟親自動手,搬起一顆十斤球形彈,走到火炮前,塞進了炮口。
「萬歲當心。」孫老師趕忙上前,六十多歲的老人,動作還是挺利索的。
朱由校擺了擺手,瞅著炮彈很順溜地進了炮管,眨巴著眼睛,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半晌,似有所悟的皇帝才展開笑顏,又誇讚了武學炮科的學員們,才轉身啟駕回宮。
…………………
重視火器,重視大炮,重視炮兵,這是穿越到古代的現代人,從軍事歷史的發展歷程中所稟持的堅定思維。
大量火炮用於戰爭,甚至是野戰,以及炮兵的正規化、專業化,在歷史上的戰爭進程中影響深遠,稱為里程碑也不為分。
「炮兵是戰爭之神」!
朱由校認真地寫下了御筆親題,思索了半晌,繼續給武學寫著炮科的擴大,以及炮兵的訓練。
造火炮很費錢,訓練所需要的火藥、炮彈也要花費很多,但這在朱由校看來都不是最重要的。
培養專業、正規、英勇的炮兵,制定科學先進的炮兵戰術,這才是朱由校所認為的重點難點。
儘管朱由校對於平遼有著迫切的希望,但現在就把火炮用於野戰,顯然是操之過急的。
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武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使用武器的人。
所以,為部隊大量裝備火炮只是開始,在炮兵和戰術達到要求之前,也多要用於守御,而不是野戰。
野戰炮兵與依託城池或陣地防禦是大不相同的,陣地的設置、轟擊的角度距離,以及與步兵、騎兵的配合等等,這是一門複雜的學問。
即便朱由校能拿出些後世的理論知識,也是不完整的,要經過實戰的檢驗。
「皇爺,孫元化在外候見。」王體乾進到殿內,等了一小會兒,見朱由校停下筆,才躬身稟奏。
朱由校並沒寫完,但還是放下了筆,坐直身子,說道:「宣他進來吧!」
時間不大,孫元化進殿叩見,平身賜座後,靜等皇帝問詢。
燧發槍研製成功後,朱由校便命孫元化調整了火藥兵器局的生產。
一邊研製野戰火炮,一邊全力生產燧發火槍,紅夷大炮的生產製造則全部轉給廣東兵器局,並派出相關技術人員予以指導協助。
也就是說,京師的兵器局將武器彈藥的生產、供應的重心放在了北面,並捨棄了在陸軍裝備紅夷大炮的計劃,將紅夷大炮歸為岸防和海軍裝備。
現在,野戰火炮已研製成功,大規模生產製造是肯定的,就看皇帝的安排了。
朱由校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說道:「野戰炮的生產製造可以開始了,朕馬上拔付資金。產量呢,孫卿估計是多少?」
孫元化趕忙躬身奏道:「製造紅夷大炮的工匠大部還在,野戰火炮也比紅夷大炮更加好造,微臣以為初期日產一門十斤炮或五斤炮當無問題。」
停頓了一下,孫元化接著說道:「同時,還能再造兩至三門大明重迫擊炮。」
大明重迫擊炮的造價低,製造也容易,只要拔調少量工匠就可完成。而野戰炮的製造則要難上不少,還有炮架、炮車等配套設備。
朱由校點了點頭,這樣的產量勉強能讓他滿意。畢竟火藥兵器局還要生產彈藥,數量也是十分巨大。
一個月後春暖冰融,推進到錦州、大凌河城的遼鎮人馬,就能夠裝備三十門野戰火炮,六十多門大明重迫。
再結合著壕溝胸牆工事,即便努爾哈赤拆了城牆,明軍也有堅守的把握。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5s 3.715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