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三十三章 軍政分離,招商引資

    遼東不應該是荒僻的樣子,應該是耕地成片、道路四通八達、百姓眾多且安居樂業的景象。

    百姓憧憬著小日子,皇帝也有期望和想像。

    不僅是遼東,他要改變的是整個大明。而遼東重建的成敗與否,直接關係到他的整個大計劃。

    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地不治,何以治國家?

    湄公省本來也可以選擇,但皇帝並沒有進行大的變動,而是循序漸進地推進改革。

    因為湄公省建立的時間比較早,而遼東未平,皇帝還是要穩妥為上。

    現在不同了,國內的兩大戰亂已經平滅了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水西的奢安叛賊本就很渣,全靠著地利在頑抗堅持,已經被封鎖得窮途末路,指日可滅。

    也就是說,在遼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條件已經具備,阻力也是最小。

    而且,儘管遼東是剛剛平定,但遼東的治理早就開始。登州巡撫袁可立節制著東江,也派出了象王一寧這樣的官員在光復區進行政務管理。

    從最開始的鐵山、義州和沿海島嶼,再到旅順金州、遼南、鎮江等地。

    隨著明軍的不斷推進,建奴的不怕收縮,在遼東的政務官員人數增加了,工作能力也提高了,正好能為新巡撫吳用先所用。

    最關鍵的是人口和土地情況,光複比較早的地區,基本上已經統計完畢。因為這涉及到朝廷發放賑濟糧的數量,袁可立親自督促,數據比較準確。

    而到了全遼平定,解放的遼民,投誠的女真人、蒙古人,這些是需要重新統計造冊的。

    還有新光復地區的房屋、土地,也要有大概的數字,以備遼民返鄉的分發和配給。

    所以,自打平遼之後,坐鎮遼東的袁可立便忙得不可開交。

    儘管回京入閣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袁老師的認真勁兒,非把能看到想到的工作干好不行。

    王一寧作為在遼東工作的老官員,又是遼東本地人,情況熟悉,自然是得到了袁可立的倚重。

    皇帝也知道王一寧,毛文龍鎮江大捷,參與和策劃者就是他。在書生當中,可謂是頗有膽氣了。

    所以,袁可立回京高升,王一寧和一眾遼東官員都留下來聽用。皇帝更是給了王一寧遼東左布政使的官職,從六品直升從二品。

    夜色已深,袁可立依然在衙門審閱文件。自登州前來遼東坐鎮,他的家眷都沒帶來,公務又多,索性就住在衙門,辦公休息兩不誤。

    王一寧也是一樣,幾年來在遼東各地奔波,著實辛苦,卻也未成家,以免牽掛羈絆。

    忙碌了一天,王一寧回到遼陽城中的巡撫衙門,得知袁可立尚未休息,便趕去匯報工作。

    同時,他對朝廷的政策也有些不解,想從老公祖那裡得到些解釋和指點。

    從明朝的官制來看,地方上巡撫最大,布政使司稍下。

    但從實際權力來看,巡撫的權限大而寬,布政使的權限則相對較為精準、具體,雙方各有所長,互相牽制。


    而皇帝新設的遼東巡撫,把原來的撫循地方、考察屬吏、提督軍務這三項主要工作去掉了一項,也就是提督軍務。

    也就是說,巡撫的權力比原來要小了,也不能再干涉軍隊上的事情。

    雖然說皇帝對於以文抑武、以文制武甚是不喜,但在表面上卻沒有什麼變動。東江鎮看似孤處海外,卻還受著登州巡撫袁可立的節制。

    現在,一下子拿掉了巡撫的提督軍務,等於是徹底打破了大明的傳統和慣例。

    沒有文官抑武,沒有宦官監軍,恐怕很多人都會擔心武人難制。照此發展,或有跋扈之將危及社稷。

    王一寧對此也有所擔心,儘管平遼大勝,武人功高,但沒有控制壓服的手段,甚為不妥。

    而且,武人地位提高,對於遼東的治理,也會有諸多不便。

    進門拜見過袁可立後,王一寧先把自己的工作進行了匯報。主要是土地、人口以及房屋的情況,包括遼陽、海城等地。

    袁可立聽得認真,也甚是欣慰,捋須微笑道:「天寒地凍,你在外奔波忙碌,實在是辛苦了。」

    「皆是份內工作,下官不敢言苦。」王一寧躬身道:「離春耕不過兩三個月,人口、土地必須要登記造冊。其他同僚也同樣辛苦,不獨下官一人。」

    袁可立點了點頭,說道:「重建遼東,確實要抓緊進行。春耕乃是重中之重,不僅是百姓,軍隊也要墾荒種植,方能減輕朝廷負擔。」

    「軍隊屯田嘛?」王一寧不甚了解,開口問道。

    「與以往軍屯是不太一樣的。」袁可立沉吟了一下,說道:「軍隊開墾耕種的土地,是要交給地方,再分發給返鄉遼民的。」

    控制軍隊的糧食?王一寧覺得是個辦法,但還不夠。而且,軍屯既不歸己,軍隊肯賣力嘛?

    袁可立不知道王一寧的想法,開口說道:「大城鎮的店鋪要統計清楚,各大商會都要為重建遼東出力,分配店鋪是招徠他們的辦法之一。」

    在遼東光復之前,中華商會已經先拔頭籌,鋪開了部分的網點,占領了部分市場。

    如今,遼東平定,朝廷便對各大商會敞開了大門,優惠政策之一便是發放店鋪、三年免租。

    不要以為遼東經過戰亂,老百姓都很窮,經商是無利可圖。

    中華商會便是成功的例子,光是做大頭兵的生意,已經賺得很多,還有獨家的邊貿,更是缽滿盆滿。

    而且,遼東的特產也有不少。參、茸、獸皮、松子等商貨,可是很搶手的。

    所以,各大商會對此是相當積極,都向朝廷遞交了申請,最搶手的店鋪自然是瀋陽、遼陽、海城、旅順等大城或交通要地。

    當然,朝廷出政策招商,可也是有條件的。

    因為,發放給遼民的貸款,並不是銀幣,而叫代金券。得到免費店鋪的商家,必須接受印有日期的代金券的消費,三個月後才能到銀行兌換等價銀幣。

    這樣一說就明白了,朝廷要借商家的錢,白用上三個月,且是循環的。

    商家損失的是利息,或是這些資金經營其他的所得。但三年的租金省下了,也把商業觸角伸入了遼東。從長遠看,還是得大於失。

    先有平遼債券,再有代金券,皇帝在憋著勁地準備,都是為了日後發行紙幣所作的鋪墊。



第三百三十三章 軍政分離,招商引資  
相關:  大唐第一全能紈絝  逆天換明  南宋不靠譜  逆流伐清  重生一九零二  血路救贖  一個人的抗日Ⅱ    我從末世開始無敵  諜雲重重  霸天龍帝  鎮世仙尊  頂級贅婿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我真是大昏君第三百三十三章 軍政分離,招商引資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我真是大昏君"
360搜"我真是大昏君"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74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