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章 深化改革

    平遼滅奴的勝利,不僅是消除了心腹大患,更能讓皇帝放開手腳,專心於內政的改革。

    在一個穿越者看來,大明積弊叢叢,處處都要進行改革,以使國家重煥光彩,傲立於世界之巔。

    是的,別看目前的內政有了很大起色,能夠支撐起遼東滅奴和西南平叛的花費。而且,並沒有給百姓增加負擔,反倒是在不斷地減輕。

    但包括皇帝在內,誰都知道巨額的軍費大部分是從哪裡來的。說白了,皇帝是在劫富,雖然儘量做到師出有名,但這樣的財政是不可能長久維持的。

    一個大帝國要正常運轉,還要向外爭奪生存空間,財政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錢,啥也幹不成。

    嗯,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錢,這是國家長期發展、民眾安居樂業的首要條件;

    水師的擴充需要錢,光是艦船火炮,就是長期而巨大的投入。應該邊擴充,邊收益,才是良性循環;

    平遼之後的遼民安置,重建家園,也要投入資金和物資。且至少要免賦稅一年,遼民才可能達到自耕自食;

    大災害的腳步已經臨近,要相對平穩地渡過,數年甚至十數年,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的災民,所要花費的錢財比平遼還要多上數倍。

    皇帝拿出了自己的計劃表,又重新一一捋順,分清先後、大小。儘管有些工作可以暫緩,但卻要開始進行,不能繼續拖延。

    比如左光斗調任河道總督,正在河南考察,並上呈了奏疏,說到了幾處緊要的水利設施。

    皇帝也知道災害期間以工代賑最省錢,可既是緊要工程,哪能等到那個時候。所以,他還是讓戶部拔調了款項。

    「皇爺。」王體乾抱著一撂奏疏題本入殿,稟報道:「鄭芝龍、吳錚奉召覲見,正在殿外等候。」

    皇帝點了點頭,把桌案上的文件收起,開口道:「宣。」

    鄭芝龍和吳錚分別在海商總會和江南商會任監察官員,幾年來幹得不錯,沒有貪贓枉法之事。

    如今奉召入京,二人也知道皇帝另有任用,升遷是基本可以確定的事情。

    進到殿內,二人跪倒叩頭,山呼萬歲。

    「免禮,平身。」皇帝聲音緩和,面容和熙。

    二人謝恩之後站起,躬身而立,靜待皇帝交代差使。

    皇帝沉吟了一下,開口緩緩說道:「你二人監察商會,能夠奉公勤謹,兢兢業業,朕心甚慰。」

    「市舶司的工作雖有起色,但還甚是粗疏,需要更加細緻的規章制度,需要象二卿這樣勤謹敬業的官員去管理……」

    儘管皇帝這幾年來一直在按照計劃興利除弊,也見到了效果,但時間尚短,還不夠完善。

    簡單地說,皇帝在某些領域要深化改革,在某些方面則是剛剛開始。

    比如市舶司,離皇帝心目中真正的海關,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再比如吏轉官,也跟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和晉升,有著更多要完善的地方。

    而大明收入最高的市舶司,現在要數上海和廣州,鄭芝龍和吳錚便是要被派到這兩個地方。

    其他地方的市舶司,吏部也報來了任命名單。有原職留用的,也有履新就職的。

    「監管、徵稅、查私,這是最主要的三項工作。海貿大興,是可以預見的,關稅也將成為國家財政的重要支柱……」

    皇帝並不奢望大明的市舶稅收能達到宋朝那般驚人的數量,但現在的收入狀況,卻顯然不能令他滿意。

    細化機構,細化職能,市舶司暫時歸屬戶部,但早晚是要單獨劃分出來。

    而最先從六部獨立的部門,卻是國家稅務總局,主管稅收工作,職級與六部相同。

    可以看出,皇帝最關心的是經濟,也就是大明的錢袋子。只要有錢,無論是國內建設,還是軍力擴充,抑或是恤民措施,都能夠放手去干。

    鄭芝龍和吳錚用心聽著,都知道皇帝愛財,可卻不明白皇帝的宏圖大業。

    說了半晌,皇帝才命人搬來繡墩,給了二人了不得的禮遇。按他們二人的官職,哪會想到能在皇帝跟前撈個座兒?

    「謝萬歲恩典。」二人施禮之後,才恭謹而小心地坐下。

    皇帝命宮人把相關文件遞給二人,說道:「這是朕草擬,又經過眾臣商議。你們拿回去,到海關總署和同僚們再細細商議研究,修改完善後呈給朕看,才算最終確定。」

    其實,這樣的工作並不需要皇帝耳提面命。但皇帝已經知道了什麼叫皇恩浩蕩,親自召見更能讓臣子死心蹋地的盡忠報效。

    「萬歲。」鄭芝龍拱手道:「微臣覺得東番、湄公兩地也應建市舶司,從地理位置看,兩地發展潛力甚大。」


    皇帝微笑頜首,表示讚賞,說道:「都在文件中,雖是孤懸海外,卻也是大明疆土,朝廷不會落下。」

    吳錚是個穩重的,沒看到文件,不了解細緻,便不輕易發言,稟持的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鄭芝龍還是讀書少了,也熱衷功名,倒是顯得急切了些。

    不過,皇帝倒是不以為意,更以收服了歷史上的海上巨孽而暗自得意。

    又隨便說了幾句,皇帝便命宮人宣讀聖旨,並把新官服當場賜下。儀式感要有,當面賞賜效果更佳,這也是皇帝學到的馭下之道。

    鄭芝龍、吳錚感恩戴德地告退而去,幾年來的升遷讓他們認清一個道理,忠心侍君、實心任事、奉公守法能保無虞。

    今年秋後,可是又砍了一批貪官的腦袋。雖然比照去年前年要少很多,但震懾作用依舊。

    何苦來哉?!貪來的錢財田地宅院,全都沒了;自己人頭不保,家眷親屬也被流放千里。

    而守法官員不僅能升遷,還領著增加的俸祿,享受著車駕、高溫、取暖等補貼,生活無憂。

    但錢財動人心,總會有人利令智昏,以僥倖之心行貪瀆之事。

    你不仁,我不義。現在的皇帝,對於殺人,完全沒有什麼心理負擔。更憋著一股勁兒,還就不信治不了貪官污吏了。

    鄭芝龍、吳錚二人離去,皇帝輕撫額頭,范小慧立刻上前,用纖纖玉手給皇爺按摩。

    皇帝閉上眼睛享受著,想起一事,又開口吩咐道:「王伴,皇家溫室送來的新鮮蔬菜,給孫師等重臣都送去些。」

    「奴婢遵旨。」王體乾躬身應喏,轉身而去。

    其實,反季節蔬菜在中國的種植,可以追溯到秦朝。唐宋以後,反季節蔬菜已被人們普通接受,而且「以非時之物為珍」,反季節蔬菜被當成山珍美味!

    在古代,早期更多是利用天然熱源來生產反季節果蔬,唐朝為宮廷種植反季節果蔬的「內園」,便通過引進溫泉熱水,創造適合蔬菜生長的溫度。

    到了明朝,便基本上使用火室或火炕來生產反季節蔬菜。

    所謂「火室」就是現代大家說的溫室大棚,在室里築炕燒火,增加菜棚溫度。

    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三》記載:「京師隆冬有黃芽菜、韭黃,蓋富室地窖火炕中所成」。

    當時京城有錢人家都會建地窖火炕,隆冬時節,不僅黃芽菜、韭黃不絕,「其它花果,無時無之」,還有牡丹花、黃瓜等。

    採取這種方法種植的反季節蔬菜,可想而知需要多大的成本,也只有權貴富豪能夠享受。

    而皇帝親自設計,並使用玻璃製造的溫室,跨度大,有集熱蓄熱牆,能有效地利用陽光,很接近後世那種日光溫室。

    雖然大冷時也得燒火升溫,但成本卻要降低了很多。而且,說是皇家的,卻也是給農學做試驗的。

    建溫室的成本很高,但皇帝還是從內庫里拔了款項,建了很多連棟溫室。

    如果種得好,他準備過年時也讓京城百姓嘗嘗鮮。多了沒有,每家兩把韭黃包餃子,也是皇恩浩蕩。

    老百姓也有越冬蔬菜,一種是醃菜或乾菜,一種是窖藏。當然,醃菜的味道比不新鮮蔬菜;窖藏的嘛,也就是大白菜、蘿蔔。

    要是年前能收到遼東大捷的消息,那就更好了。皇帝微閉著眼睛,既期待,又有那麼點擔心。

    殿門處探進半張小臉兒,悄悄地向內張望。

    范小慧看到了抿嘴一笑,湊近皇帝耳邊,輕聲稟報道:「皇爺,五月在門外偷看呢!」

    皇帝睜開了眼睛,看到了正縮回去的小臉兒,不由得笑道:「五月,進來吧!」

    沒錯,就是五月。小丫頭考得好,升了初中,皇帝也滿足了她的小心愿,當一個寒假的小宮女。或者說,是准她在乾清宮蹭一個寒假的御膳。

    連皇帝也沒想到,小丫頭聰慧異常,卻是個吃貨。以前問吃的啥,還一直惦記著,這回真能知道皇帝吃的啥了。

    五月咧著小嘴,帶著幾聲清脆的笑聲進到殿內,規矩地跪倒磕頭,卻被皇帝叫住了。

    「免禮,平身。」皇帝抬了抬頭,著實喜歡這聰明伶俐的小丫頭,更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也是這個樣子。

    五月起身,站在階下笑著問道:「奴婢看書,有幾處不懂的地方。知道萬歲學識淵博,無所不通,便想來求教。」

    朕上知五百年,下曉五百曉,大明就沒人比朕強。

    皇帝聽著這恭維話,笑得開心,說道:「問吧,還真沒能難得住朕的問題。」

    ……………………



  
相關:  抗戰驚雷  一個人的抗日  南宋不靠譜  重生一九零二  血路救贖  亂世小民  大唐第一全能紈絝    諜雲重重  最強小神農  霸天龍帝  我從末世開始無敵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我真是大昏君第三百章 深化改革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我真是大昏君"
360搜"我真是大昏君"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1s 3.70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