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十年興起的漢服運動,以青少年特有的文化形式為駿馬,以網際網路為飛翼,負載著數千年的文明傳統,也負載著青春、熱情與遠大的胸懷,陪伴著復興的中國一起向向人類未來的星辰大海。看書否 www.kanshufou.com
一場文化運動,由青少年發起,在青少年階層中傳播與活躍,聽來似乎難以置信,但是,發生在當代中國的一場研究與復興傳統服飾的運動就是屬於這樣一種情況。今日漢服運動的興起與蓬勃完全是青少年自發開展的結果,這是年輕生命對於偉大昨天的發現,愛與回歸,也是一場以往昔為的新的開始。在這場運動中,漢服那麼古老又那麼年輕,年輕與古老的交融讓人激動,也讓人抱著深深的期望。
「洛蘭場兮沐芳,華來衣兮若英。」(屈原《九歌·雲中君》)在漫長的歷史中,古代中國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動機之一,是文化與財富的創造之地,也是歐亞非大陸文化與財富的一個集散中心,如此的優勢地位促成我們的服飾傳統瑰麗燦爛,氣質高華,在世界景觀中自成一脈。從不知多麼遙遠的時代起,中國人就深深領悟:美,以及魅力,不僅取決於容貌與衣裙,更取決於一個人所能創造的風儀、韻致、氛圍。其要旨則在於通過暗示,通過境加給視覺、嗅覺、聽覺的感受,在旁人的心裡薰陶印記。
所以傳統女子遍身點綴種種輕易就會飄搖顫晃的飾物,步揺、裙帶,長佩。讓她宛如一束挺立的花枝,任何一絲微風的輕拂都會引發花葉的據曳,從視覺上,讓旁人感知她的敏感、纖秀、輕盈。同時再輔以香氣,無論男女,身上的香源都是多重的,袍裙要在熏籠上薰香,身上佩戴各色香飾,由此塑造出重重疊疊、互相添加、複合型的香氛。最有意思的是,中國古人尤其重視利用聽覺來製造「氣質」,調動悅耳的聲音來賦予魅力,所以自先秦時代起就流行在身上配懸定製的玉佩,營造特別的、足以與他人區別的音響。
因此,中國的古典美是聲光形色的綜合效果,不僅被看到,也被嗅到,被聽到,是被所有的感覺器官一起感知到。讓他人不得不調動各種感官來接收她或他的美的信號,從而在心理上,在意識中,將她或他的美確立為事實,確立為強烈而濃郁、無法消退的刻痕般的記憶。
因此,復興漢服,不僅是復興具體的傳統服裝、髮式、飾物的樣式,更是復興一種美的觀念、魅力的觀念,復興一整套內含著審美觀念的服飾體系。這樣的復興,正通過一場青少年運動開始。衣冠中國,是古老的中國,也是少年的中國。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在近幾年同袍們的努力下,逐漸被廣大年輕人所認識。然逝者已不可追,太過拘泥於形式只會使得漢服推廣越走越慢。
從21世紀第一件漢服出現在街頭並見報開始,中國的漢服復興運動至今已經十幾年了。從華夏大地到海外,華夏兒女將漢服介紹給了世界。許多人為漢服前仆後繼,遠有溪山琴況,近有無數青年學子。他們為了讓漢服被更多人了解,使漢服在當今復興,盡著自己的綿薄之力。
我是一個多年的老袍子,與漢服的緣分因探究歷史而起,鍾於其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意義。漢服作為漢族的傳統服飾,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特徵。但是皮雖有換,骨仍長立。漢服的形制依然如初,異族的侵入也未曾改變漢族與漢服的血統。
寫一本關於漢服的書,這是我長久以來的夢想。但是我沒有想到有一天會以網文的形式來寫漢服。某日宿醉後躺在床上,望著慘白的牆壁,我突然發現,我再不去寫這本書,以後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於是,這本書應運而生。
ps:本章前面大部分內容轉載自《漢服古潮志·青青子衿》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2982s 3.90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