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怕認真,尤其是統治階級,一旦認真起來,簡直無比兇殘。(
當年,秦始皇掃滅六國之餘,還有閒暇修築萬里長城,開鑿連通全國的直道,甚至,只為個人的一個幻想,就建造起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將徐福以及三千童男童女送出海外,踏上漫漫求仙路。
劉徹作為漢室的儲君。
他認真起來,所能動員的人力物力,雖然還比不上秦始皇一個手指頭。
但依然恐怖無比。
當劉徹回到太子宮,將他在皇帝面前立下了軍令狀的事情,告訴了群臣後。
整個太子宮上上下下,就像一台上了發條的機器,高效的運轉起來。
只用了三天,三匹代國用於耕地的耕馬以及全新的馬用鞍具就被送到了上林苑裡的太子領地——思賢苑中。
然後,數十位技術精湛的鐵匠、木匠以及曾經在代國管理過當地農業的奴僕以及下人,紛紛來到思賢苑報道——這些人,全部都是周遠、蠱臬柔以及原本幾個在劉徹這裡混日子打醬油的公卿之後搜羅來的。
甚至,周遠還搞來了一百斤鋼材作為實驗所用的耗材——天知道他怎麼弄來的,反正劉徹自己也弄不到一百斤這個數目級別的鋼。
因此,現在,想要鋼鐵,唯一的辦法就是炒鋼法。
即使少府,一年炒鋼下來,最多也只能出鋼三千斤左右,全天下的諸侯與商人的產鋼量。最多萬餘斤。
周遠卻眼睛也不眨一下,就給劉徹弄來了一百斤,相當於全國鋼鐵產量的百分之一!
這就讓劉徹有些目瞪口呆了。
不過想想周遠的老爹乃是郎中令周仁。這個事情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總而言之,整個太子宮的上上下下,都被動員起來了,人人摩拳擦掌,幾乎讓劉徹以為看到了後世六七十年代天朝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組織起來的會戰場面……
按照張湯的說法是:主辱臣死,家上即以立下軍令狀,臣等敢不效死?
翻譯成直白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既然已經上了太子的戰車,那就自然是有進無退。
劉徹越成功,現在。在他身邊的大臣,將來的前途就越大。
反之,輕則罷斥,重則家破身死。
無論如何。在整個太子宮系統齊心協力。萬眾一心的團結之下,只用了半個月,楊毅就帶著工匠們攻克了馬耕的第一個難題——挽具。
而另一個問題,很快也被解決。
劉徹讓王道從滎陽徵辟來的養牛高手褚強,向劉徹推薦了一位叫張置的人才。
此人,大字不識一個,但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會馴馬。
他對馬的習性和習慣了如指掌。而且,以善相馬聞名於燕國。
在把張置招來以後。結合代國已有的馴馬經驗,很快,褚強和張置就聯合摸索出了一條如何讓馬聽話的去耕地,而不是亂撅蹄子,四處搗蛋,消極罷工。
然後,又一個問題冒了出來。
馬訓好了,挽具也設計出來了。
但是,馬還有一個劣勢或者說優勢,與牛不一樣。
牛什麼都吃,消化能力極強。
但馬就不一樣了。
這貨雖然力氣比牛大一些,耕地效率也比牛快,但是……
它得吃精飼料,甚至是糧食,還是營養價值高的細糧,才能達到與牛一般的工作效率……
然後,與牛相比,馬只能在北方使用,在南方的稻田水網中,馬根本就沒辦法在淤泥中工作!
這就愁壞了劉徹。
此時,劉徹才算明白了,為什麼馬耕在中國也有,但最後卻絕跡了,大部分人和地區都用牛來耕地。
首先是性價比的問題。
養牛的話,餵草就好了。
頂多農忙的時候給牛餵些營養價值高的嫩草。
冬天的話,直接乾草對付,簡單輕鬆。
而且無論南北,水田還是旱地,牛都可以輕鬆應付。
但馬就不同了。
又挑食,又挑地方,還很嬌貴。
假如沒有國家鼓勵扶持甚至補貼,休想讓馬耕推廣起來!
沒辦法,劉徹就只能黯然嘆息一聲,悄悄的將馬耕從民用變成軍用、官用了。
但只用牛的話,牛的數量和普及率,顯然很難在未來一二十年內承擔起耕地的主力的任務,完成劉徹的全面普及牛耕的戰略設想。
經過幾天的討論、實驗和研究。
劉徹把目光轉向了騾子和青儲飼料的研究。
騾子,是馬跟驢的雜交品種,在中國也有著廣泛的馴養歷史。
此時,一般是作為拉車的畜力使用。
經過實驗,騾子的挽力不比馬和牛差。
而且,騾子比馬更好馴養。
最重要的是,在經濟角度,用騾子比馬更划算,比牛還便宜!而且騾子不挑食,胃口極好,也不需要吃太好的飼料,只要能滿足其體力消耗所失去的能量就可以了。
當然,騾子的缺點是無法繁育,只能靠馬與驢雜交得來。
不過沒關係,目前,騾子在民間有著廣泛的使用,最起碼,在關中和河東,騾子都並不少見!
另外,研究青儲飼料,卻是劉徹在馬耕的刺激下想起來的一個事情。
在後世,青儲飼料是餵養牛馬的主要飼料來源。
天朝政府也扶持和鼓勵農戶使用青儲飼料養殖牛羊。
對此,劉徹並不陌生,因為,穿越前,他是農民的兒子,他還記得天朝專門有政策給予使用青儲的農戶進行技術和經濟扶持,甚至給予無息貸款什麼的。
只不過這些好處最後統統落到了村支書以及村幹部手上……
一般農民也就知道有這麼個事情,然後大家都知道,個人申請是不可能申請到此類扶持的補貼和優惠的……
因此,劉徹也就知道,青儲飼料需要一個地窖來發酵。
至於到底怎麼發酵,怎麼搞,一無所知。
但是沒關係,身為太子,劉徹最不缺的就是人跟錢。
而這世界上,很少有事情在有了足夠的人手和錢財後還搞不出的。
於是,褚強和張置開始著手在上林苑裡劃出一個地盤專門培育騾子和耕牛。
至於楊毅等技術人員則一頭鑽進了研究青儲發酵的大坑之中。
就這樣,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終於來到了十二月,長安開始下雪了。
而在睢陽前線,關鍵的決戰已經迫在眉睫!(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07s 3.71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