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廷投降阿濟格,趙銘其實並不責怪他。
畢竟,當初江北之戰,確實已經無力回天。
勢窮而降,不值得歌頌,道德上有虧欠,不過比那些,望風而降,沒有戰鬥就投降清軍的還是強些。
正因為如此,所以趙銘當初也沒太為難,黃廷等一千多降軍的眷屬,只是除去兵籍,不再享受軍屬的優待。
這次黃廷反正,獻了徐州,算是一件大功。
可是投降反覆之人,若是重用,便無法勸善,難以統領大軍。
黃廷原本還想繼續統領軍隊,可聽趙銘之言,便絕了心思,只能謝恩,然後去遼東屯田。
明朝二百餘年開發遼東,移民三百餘萬,自遼事起,幾乎毀於一旦。
關外之地,歷代以來,真正控制在中原王朝手中,只有明朝,而這種直接控制的前提,就是關外有三百餘萬漢民。
這是明朝的功績,不過自努爾哈赤起事,遼地漢民死傷二百餘萬,屯堡州縣俱毀,已經是千里無雞鳴。
朝廷要實際控制一地,首先是有人,其次才是地。
從幾年前開始,趙銘就著手恢復遼地,不過關內人口未達到飽和,所以移民只能官府強制推行,否則讓百姓自己選擇,那肯定更願意生活在關內。
這時,處理完黃廷的事情,堂外忽然一聲喧譁,不多時,李元胤等將興奮的進來。
「殿下!臣在徐州之北伏擊,殺敵三千,俘獲敵軍四千人,斬了滿清貝勒錫翰!」李元胤朗聲稟報。
趙銘笑道:「若是幾年前,此等戰功,足以封侯矣!」
李元胤笑道:「若是不夠,臣請為先鋒,為殿下打下北京!」
趙銘擺了擺手,沉聲道:「不急!大軍剛打下徐州,稍作休整,而後北上不遲!」
說完,趙銘站起身來,「激戰一夜,大家也都乏了,先去休息吧!」
眾將齊齊抱拳,「喏!」
待眾人退去,大學士顧炎武卻自己留了下來,對趙銘道:「此前殿下擔心吳三桂參戰,急於在周軍解決蒙古之前,收復北京。如今徐州即下,正當一鼓作氣,攻滅東清,殿下因何改變主意?」
趙銘只是微笑道:「今雖復徐州,然徐州軍民,雖說是大明子民,然久為蠻夷所治,不知孤王恩義,實際上還難以法御。此外,孤師雖眾,然藩兵尚未歸心。今得淮北豫東數千里之地,孤準備盡收阿濟格賜給蠻夷之地,分賞將士,解救百姓,使得軍民服化感恩,而後北進!」
顧炎武皺起眉頭,發現攝政王今日態度,有很大轉變,不過趙銘不說真正緣由,他也就沒有詢問,只得行禮告退。
當日下午,徐州之戰的繳獲,便清點出來。
徐州六萬清軍,投降和被俘虜者多達四萬,斬殺一萬六千餘人,還有數千人跟隨滿清豫親王多尼,逃往洛陽。
這讓趙銘一陣惋惜,多鐸那廝沒死在自己手裡,想不到他的兒子也從自己手心溜走了。
兩日後,歸德守軍得知徐州被明軍攻下,守將李國翰,遂即率軍向洛陽突圍。
李定國乘勢攻殺,斬首萬人,攜帶數千俘虜而歸。
至此,徐州一戰結束,十萬清軍,只有萬餘逃往洛陽,明軍總計俘虜降軍六萬餘人,斬首兩萬餘眾,繳獲兵甲,軍資堆積如山。
海州,後世連雲港。
近百條海船,停泊在碼頭邊上,等候著降軍和眷屬上船。
六萬多降軍,趙銘從中挑選萬人,編了三個騎軍營,剩下的人全部發往遼東。
這時,在碼頭邊上,趙銘對從揚州匆匆趕來的堵胤錫道:「堵閣部,這些降軍和眷屬抵達遼地後,分開安置。口糧半月一發,不可多給,以免反覆!」
趙銘對於降軍,並不能立刻信任,為了避免他們叛變,囑咐負責安置的堵胤錫,控制降軍的口糧。
如今遼地,主要種植大豆,而且規模不大,糧食不能自給自足,主要由南洋和湖廣提供。
趙銘只需控制口糧,就等於控制了叛軍。
堵胤錫不太明白,趙銘匆匆將他從揚州叫來,就只是負責安置降軍,不過還是頷首道:「若每次只發半月口糧,那即便降軍反叛,最多半月,就會因糧盡,而不戰自潰。」
趙銘拉住堵胤錫的手,拍手背囑咐道:「堵閣部!遼地若是開發好,至少能養活五六百萬人口。此乃千秋功業,孤就拜託你了!」
堵胤錫覺得此事,派遣一員幹吏,就能處理好,但既然攝政王點將,那他還是認真道:「殿下放心,臣定然恢復遼地繁榮。」
「好!如此我就放心了!」趙銘點了點頭,遂即道:「時間不早,堵閣部上船吧!」
當下,堵胤錫登上船隻,趙銘領著眾人與其揮手作別。
在送走堵胤錫後,趙銘並未馬上返回徐州,而是領著一眾將領,於淮北馳騁,查看淮北的田地。
阿濟格為了維持統治,採取接近農奴制的旗田種植制度,為八旗和漢軍,圈占了大片土地。
趙銘一圈看下來,在這種制度下,負責種植田地的旗奴,苦不堪言,活的如同牲口一般。
不過,趙銘並不打算將淮北和豫東的土地,分給旗奴耕種,讓他們變成自耕農,而是決定將這些土地,全部收歸朝廷所有,而後如同在江北成立棉業公司,進行大莊園種植棉業一樣,於北方遍設農場。
現在南方人口尚且未達到飽和,北方更是人少地多。
在這種情況下,趙銘還要不斷向大明邊疆地區移民,鞏固版圖,還要進行海外拓殖,將大量人口遷移出去。
現在人口明顯不夠,要移民就只能改變民間傳統的耕作模式,進行農場和大莊園種植,以少量人口,種植大片土地,提高人口效率。
這樣一來,才有富餘的人口,進行拓邊,否則以中國的版圖,在沒有玉米、紅薯等耐旱高產的作物的情況下,至少能養活一億以上的人口,而如今玉米、紅薯已經傳入南方,等普遍種植後,則能養活四億人口。
現在明、周、清三方合計,人口還不到六千萬,而按照人口增長的速度,至少一百年後,中國才會因為內部人口過多,生存壓力增大,產生外向的移民動力。
但那個時候,對趙銘和大明而言,便已經太遲了。
(下章,六點前更)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s 3.482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