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在美國人爆炸了長崎原子彈72小時後,美國人公開發表的史密斯報告,就讓全球震驚。
這份全名叫做《原子能的軍事用途:美國政府發展原子彈之官方報告》也帶給了當時在二戰分贓大會上憋了一肚子氣的華夏中央政府一個很大的震撼。
當時原子彈的威名經常的掛在人們的口中,老蔣當時背靠著美國也經常口爆原子彈。但別人的畢竟不是自己的,為了提高華夏的大國地位,老蔣也命令進行自己的核彈研究。主持研製的正是俞大維。
俞大維不光是當了12年的兵工署署長,在留德期間還專攻數理邏輯與哲學,也曾聽過愛因斯坦講授相對論,稍後還曾在德國修習「彈道學」,也算是當時華夏少數鑽研「彈道學」的專家之一。本來,他的身份給了寬廣的人脈也是一點。不過在先鋒軍這裡,華夏國內優秀的科學人才,絕大多數都被先鋒軍搜集來了。
「原子彈需要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而且還是大量的!」孟享當時對俞大維這個相當於曼哈頓計劃的格羅夫斯式的人物感慨道。雖然他已經提早了5年開始這個核彈計劃,但美國人和德國人也早就開始了。
德國人在37年就已經開始了他們的鈾計劃,但中子被吸收引起鈾原子裂變是在39年才被發現的,德國人一開始的研究並不是很上心。鈾原子的經費只有100萬馬克而已,他們的科研力量集中到了火箭這個很有實戰前途的項目上。
而且隨著德國人迫害猶太人,在二戰前有2000多名猶太科學家和工程師離開了德國人前往美國。不過因為隨著孟享的插手,從中截獲了300多人。這已經是看在先鋒軍救助了那麼多猶太人的面子和高薪聘請上,才拉來了這麼多的人才。要不然,人家寧願去和平安寧的美國。
不要小看這兩千多人,這可是科技界的精英人物。美國的曼哈頓計劃雖然最多的時候起用了53.9萬人,但科學家最多時候不過也才4000多人而已。當然,其他文職人員的科學素養也很高,起了很大的輔助作用。
終究是因為先鋒軍的名氣小了些,加上華夏太弱了,即使先鋒軍收攏的那300多科學家和工程師也大多數不算太出名的,那些著名的人才早就被美國人盯上了。不過這三百多人也是一大筆財富,分布在各大學院中完善著華夏的科技基礎。
不過,即使那些不肯留在華夏的猶太科學家也對救助過他們和他們的同胞的先鋒軍有一份好感,對於孟享在他們身邊安置的留學生也是傾囊相授。
孟享也知道華夏的條件已經決定了引進來的方式太狹隘,於是從一開始,更多的是傾向於走出去,向外大派留學生。
原歷史上,民國時期從12年到新朝建立,官私留學生的人數約為5萬多人。而這個時空,僅僅先鋒軍這兩年多公派出的留學生就有3萬人,一個留學生一年資助不低於3000大洋。這筆上億元的巨大開支也就是有孟享的軍火費用能支持,要不然中央政府根本無法支撐。
人員方面也好解決,中央政府這些年辦教育,也積累了不少的人才,31年的時候在校大學生的數量已經達到了4萬多人。而這些畢業和沒畢業的大學生大多數都被集中到了聯合戰區來了。
此時聯合戰區內的大學數已經達到了近百所。而36年的時候,全華夏公私立大學、**學院以及專科學校的總數不過才110多所。
但在孟享的支持投資下,僅僅在先鋒軍資助下新建起了學校就有二十多所,而隨著聯合戰區內思想的活躍,生活的提高,使得私立學校也增加了二十多家。雖然其中一些私立大學的規模還不如後世的小學規模大,但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那些老牌的學校,孟享更是全力支持。
聯合戰區內,公立的大學,以及私營入股的大學的投入,僅僅39-40年這學年,就讓孟享投進去2億多大洋,來應對不斷擴張的大學教育。
隨著7月份底完成了大學錄取工作的統計來看,等到8月底新生入校後,僅僅聯合戰區內,在校大學生的人數就可以突破十萬人。
但這已經是極限了。
錢不是問題,抱著金屬貨幣發行權的孟享雖然撒出去幾億大洋,但相當於在社會上完成了幾個經濟循環,刺激了經濟的發展後,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而學校的建設和設備的添置也不是大問題。生源也沒問題,義務教育開展後,有了充足的生源,接受高中教育的人數也大為增加。
而制約大學擴張的關鍵還是師資的問題。沒有好的老師,即使再多的學生也不管用。
民國時期,之所以大師輩出,除去寬鬆的思想環境有關係外,學生的數量也有一定的因素。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人數多了,只能放羊。後世大學生大多數不過是在大學中晃蕩一圈而已,屬於那種外門弟子。而能夠得到老師用心指點的內門弟子,甚至是手把手教導的核心弟子實在是少之又少。
十萬在校生,已經讓那些老師們忙不過來了。要知道他們不僅僅要教書育人,還擔負著一些課題的研究工作。華夏百廢待興,很多方面需要打基礎,人才最是緊缺的時候,一個人才忙碌幾方面也是正常的。
從猶太人、捷克、波蘭等地聘請的那些外教到了緩解了一部分壓力,雖然那些高額的聘請費用,以及翻譯、服務人員等的安排,也是一大筆巨大的開支,但孟享更相中的是他們的才能。只可惜人數還是很少,孟享只能打起了利用國外教育資源的算盤,大肆外派留學生。
雖然留學生費用高,但孟享此時不差錢!
2萬多留學生,孟享尤嫌不足,在今年開始的留學生的名單中,一下子又添加了3萬人的數目。
「這麼多人會不會太多了?」即使周白贊同孟享的留學生計劃,但看到孟享又一下子拋出了3萬人,不由心驚道。這樣的費用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這個可不是國內的教育,錢只在國內滾動而已,這個可是需要真金白銀的拿到國外去消費。同樣的一萬元,在國內可當四五萬來用,甚至更多。
「時間來不及啊!」孟享感嘆了一句,讓周白只是想到了歐戰在世界的波及,卻不知道孟享如果帶領華夏崛起後,帶給這個世界的影響。再過幾年,如果華夏和歐美國家可能翻臉,就不會再有這些好的留學機會了。所以孟享才大力的安排人手去留學。
即使現在,也不是哪裡都能去。
瑞典、瑞士等受歐戰波及很少,法國、丹麥等地至少在未來一兩年也算安穩,可以去學習。英國是無法去了,孟享也無法預料到那裡的情況會不會有什麼變數。不過,德國國內至少一兩年內也是比較安穩的。此外,留學人數派出最多的還是美國了。只要孟享不從中改變太大,美國要比別的地方更安寧。
鑑於未來和美國人的關係,以及可能的戰爭波及,孟享不可能把所有的留學人數都集中在美國,分散在各國也有利於汲取各國不同的風格,融會貫通。也避免以後在國內的文化和科學界只有一個聲音在說話。
在38年孟享開始布置留學生的時候,就為未來的核能利用羅列了計劃。他雖然沒有考慮到基地需要核能來解禁,但了解到未來走勢的孟享自然不會疏忽這個機遇,為未來打著基礎。
而此時在38年孟享派出去到國外留學進修的一批人已經回來了一部分。他們中的一些人都會成為先鋒軍研究原子彈的骨幹力量。
比如王淦昌,在38年的時候,就被孟享派去丹麥哥本哈根跟隨在波爾等人身邊進修了。經過了兩年的進修,因為先鋒軍的核彈計劃,所以就把他召集了回來。雖然此時王淦昌腦海中已經有了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初步的試驗方法,但聞聽祖國的召喚,他還是急匆匆的趕了回來。走的時候,還不忘邀請一下他的老師波爾。
此時雖然丹麥已經落於德國人之手,但波爾作為丹麥科學家的核心人物,哥本哈根派系的靈魂人物,自然不會輕易的屈服撤離。他依舊堅持在了丹麥,直到43年的時候,才撤到了美國。
當然,面對戰爭的威脅,哥本哈根這個世界物理的聖地,還是不斷的有人離開,大部分選擇去了美國,但王淦昌也拉回來了兩三個人。
當初在華夏舉辦龍杯科學大獎的時候,很多國外的學者對於先鋒軍他們安排的設備齊全的實驗室,很是讚嘆。他們不知道那是基地的科技中心,但至少知道了華夏不是一片野蠻之地,至少有一個地方有著世界上都數得著的尖端實驗室。
有了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回旋加速器、雲霧室這些三十年代出現的先進的物理學實驗設備,這裡都很齊備。這無疑也吸引了一些人過來。除了王淦昌拉回來的兩三個人外,先鋒軍的其他人員也聘請來了三十多個科學家。
孟享腦海中的那些大師是不會到先鋒軍這裡來的。
比如中子物理學之父的費米,這個義大利物理界的核心人物,因為妻子是猶太人,而受到義大利法西斯的迫害。38年的時候,孟享曾派人與之接洽。但他沒有到華夏的打算,而是在當年去領諾貝爾獎的時候,帶著家人一起跑到美國去了。
他們逃離的時候,受到了先鋒軍的一點幫助,所以費米身邊此時還帶著兩個華夏助手。不過,當費米參加了曼哈頓計劃後,他的兩個華夏助手也就回到了華夏。
奧本海默雖然是猶太人,但人家是從小長在美國的,也不願意離開美國。
而另一個奧地利的物理大師泡利在35年的時候就跑到美國來了。不過,先鋒軍卻是招攬到了他的得意門生吳健雄。
被稱為中國居里夫人的吳健雄後世曾經作為唯一一個華夏籍科學家參加了曼哈頓計劃。得益於後世的宣傳,孟享對之印象很深刻。她師從物理學大師泡利後,今年剛剛獲得博士學位的她也同意了回國為國效力,跟隨她的還有袁家騮,她未來的丈夫,也是後世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不過有些尷尬的是,他的學術成就被妻子的光輝所掩蓋,還比不上別人對他的另一個身份的關注。他還是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的兒子。
吳健雄是接到她的老師施士元的邀請後才決定放棄繼續進修的機會,返回國內的。作為居里夫人為華夏培養的唯一一個博士生,施士元33年婉拒了居里夫人的挽留回到華夏。當年曾是華夏最年輕的教授,只是受限於當時的環境,最終英雄無用武之地。
但當孟享了解到他的經歷後,也將之列入了夸父計劃的名單中。
夸父計劃實際上是核能利用的一系列大項目的總稱,不僅包括核裂變的研究,核聚變以及基本粒子的研究也是包括其中,原子彈的研究只是其中附帶的一個分項。
雖然很多科學家心中都有一個為了研究世界的本質而不惜用一些破壞性手段的惡魔存在,更有一些不惜以毀滅世界為代價而忘情研究的科學瘋子,但大多數科學家是遠離戰爭的,也反感把精力用在武器研究上。尤其先鋒軍請來的那些科學家,他們根本不會幫著先鋒軍來製造原子彈。就連美國人也有個反制納粹的藉口。
就像後世對付老薩一樣,美國人扣帽子是有光榮傳統的,當年德國人對於核能的研究進度和破壞性從後世看來,略有些誇大。如果說美國當局在一些科學家的數次請示下,包括情報局的嚴密監控下還不知道核彈的威力,純粹是低估了他們的智商。但是依舊是眾多的科學家主動提出來研製,才有了順水推舟的巨大投入計劃。
但這些卻是與先鋒軍,甚至是華夏無緣的。
無論是從哪方面來說,請別人來幫助華夏研製核彈,都是不可能的。那些外國學者和專家倒是可以進行基礎性的培訓,甚至是核能的和平開發和利用。這也是夸父計劃的主體是和平利用為主,只有最秘密的一部分是核彈的研製和利用,這個只能靠華夏人自己來打造世界之矛。
「我參加!」吳大猷鄭重的在名單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上邊已經有了葉企孫和吳有訓的名字。核能研究覆蓋全面,夸父計劃需求的人才很多,葉企孫和吳有訓也是此時華夏物理界執牛耳的人物。
「我參加!」從愛因斯坦親自領導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匆匆趕回國的周培源,也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因為愛因斯坦和先鋒軍的關係不錯,所以他受到了愛因斯坦更多的制導。但華夏的核彈研究在即,他受到邀請後立即趕了回來。
「我參加!」錢三強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卻看到了另一頁有個同姓的名字「錢學森」。
「曾昭掄!」俞大維看著手中的那份名單,心中浮現著一張熟悉的面孔。作為華夏著名化學家的曾昭掄和他是表親,卻比他更早一步投入了夸父計劃中。
夸父計劃正式啟動是40年的2月份,而俞大維剛接手而已。之前因為俞大維與老蔣等人的關係,在後勤部門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考驗期後,孟享才放心的讓鼠二直接管理的夸父計劃交給他。
而夸父計劃的一道道程序已經開始運作了。而其中研究的核彈的計劃中,提到核彈的時候,不是直接稱呼,也不是被稱為小東西,而是以金烏稱呼。此時關注那個金烏的名單上,至今已經聚集了三百多名華夏科學家了。
人數雖少,但先鋒軍的優勢卻要比別人更要有利一些。
孟享手中沒有美國人投入25億美元的財力,但有基地的幫助,卻是可以省卻大半的費用。
原子彈的研究,此時即便是那些世界頂尖的大牛們也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而對此對清晰的,反而是孟享。
即使不知道怎麼研製,但大體的原理經過了高中時候,題海磨練的孟享還是較勁腦汁的想出了一些大概。後世網上的爆炸信息中,也混雜著一些核彈的原理。半個世紀過去後,這些都已經成了基本的東西了,並不惹人驚奇。
「鈾235或者鈈239吸收中子,裂變,放出更多的中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放出巨大的能量。可控的核能反應,可以使用石墨減速劑,……」吳有訓看著手中的這份資料,感覺價值千金,不僅僅是上邊解釋了原子彈的一些原理,而且一些數字也是讓人驚奇。比如臨界質量,上邊註明了有中子反射的球形鈾的臨界質量是15公斤左右。
這個可是孟享曾經估算過15公斤鈾多麼大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這個消息來源於網絡上的一篇設計伊朗核問題的報道。
上邊還提到了濃縮鈾最好採用氣體擴散法。
氣體擴散法投資額高,耗電量大。但卻是很長時間內,唯一的工業化濃縮鈾的方法。其他諸如離心法、噴嘴法、雷射分離法此時都不適用,孟享也僅僅知道一個離心法的名字而已,反而不如氣體擴散法了解的多。投資大點,可以多利用一下基地的實驗器材,也可以通過進口相關設備,而耗電量大可以靠基地電站來提供,對於工業還停留在手工作坊式階段的華夏來說,算是解決了最大的難題。
對於氣體擴散法用六氟化鈾,孟享也一下子點了出來,形成了文字性的東西,假託情報部門的功勞,成為了夸父計劃中的絕密文件。
這些很多是國外他們沒有確定的內容,自然是世界上的獨一份了。藉助著這些提示,無疑華夏的夸父計劃一開始就處在一個高***上。
不過,基礎性的東西需要穩固了才能發展到更高的層次。一些基礎需要親自試驗計算才能有通盤的了解。孟享的資料只是一個提示和參考,還有大量的計算和試驗需要華夏科學家們一點點的完成。
而牽扯到計算,就需要大量的數學家的幫助,數學組由組織能力比較強的華羅庚來領導。
這個年代的華夏,由於條件缺乏,沒有資金來做實驗,很多科學項目落後世界很多,但一些理論性的研究卻是世界前列的。華夏的數學,就一直躋身世界一流水平。
華羅庚、吳文俊、林家翹、許寶騄等都是數一數二的世界大師,這一次的夸父計劃的數學方面的研究,就是具有組織才能的華羅庚來領導的,而他同時也擔負著華夏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研製工作,這也是孟享為了基地升級而啟動的另一個大計劃——「女媧計劃」。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3.695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