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關的城樓上,兵部尚書王在晉默然不語的望著北面關外的方向。筆神閣 www.bishenge.com他來這裡已經將近半個月了。來的時候年號還是天啟,但是現在已經是崇禎元年了,離崇禎年第一個元宵節也只有五天而已。
他腳下的這座雄關,由關城、羅城、翼城、哨城構成七城連環。這些城池組成了主體兩翼,左輔右弼,二城為哨,一線逶迤的格局,沿線建有十處關隘。
這是萬曆年間名將戚繼光所建議督修的雄關,如果沒有當初這位老將軍重新修繕了長城,王在晉想著大約大明就真要考慮遷都了。
半個月前,他陪同楊鎬一起抵達山海關。隔天欽差楊鎬、總兵滿桂、錦衣百戶孫雲鶴、張體乾便帶著車隊,繼續向著寧遠城而去了。
王在晉則留在山海關主持,薊州鎮及山海關軍隊的整編事宜。薊鎮總兵官朱國彥、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山海關監軍太監紀用等官員,對於王在晉帶來的皇帝旨意表示服從。
薊州鎮有兵十萬餘,鎮守永平、薊州、密雲、昌平,轄馬松、大石、曹牆十二路。所轄長城東起山海關,西抵居庸關的灰嶺口,長一千二百餘里,總兵府設置在河北遵化東面的三屯營。
要防守如此廣闊的地方,十萬人馬處處分散之後,就變得非常稀薄了。
王在晉以平谷縣洪山口關為分割線,東面到山海關,鎮守永平、薊州的中協三路、東協四路,共計七路劃為一個總兵區。
洪山口關以西,鎮守密雲、昌平、平谷、順義等地劃為一個總兵區,總兵府設置在順義城內。
薊鎮總兵官朱國彥被遷到順義,而原山海關總兵趙率教接收三屯營的總兵府。
朱國彥划走了4萬名額的兵丁,而趙率教得到了剩下的6萬名額兵丁。
山海關名義上有守軍1萬5千人,實額是8千餘人,但是真正可以作戰的軍隊不會超過4千人。
薊鎮兵的狀況也差不多,號稱有10萬,但是實額大約是6萬,而真正能作戰的軍人不會超過2萬。
朱國彥是那種傳統的世襲出身的武官,他對於如何收攏軍心,操練軍伍一無所知。至於剋扣軍餉什麼的,也是按照此時的軍中舊規,既不多取也不少收。
至於剋扣下來的錢糧,他也不用來蓄養家丁,而是收購古董字畫賞玩。正因為他有這點雅癖,所以近在咫尺的遵化城內的文官們倒是對他印象不錯。
一句話他是一個沒有什麼治軍才能,但也是沒有什麼野心的庸人。王在晉到了山海關,召見他和趙率教兩人,要求他交出兵權,他也就乖乖的交了。
讓他搬遷到順義城去,他也就毫不猶豫的帶著三屯營內近1千5百精壯點的士兵離去了。
朱國彥走的決絕而毫不回顧,老實說讓他從三屯營移營到順義,他還真是巴不得。一方面可以逃離有可能被調往關外的糟糕命運,一方面可以距離京城近些,順義自然也比三屯營繁華的多了。
而接下來對於薊州兵及山海關兵丁的整編,倒是讓王在晉、趙率教有些傷腦筋。
薊州中協、東協加上山海關的人馬,總額7萬5千人,但是能點校出來的合格士兵不到2萬。
按照道理,想要防守這麼大一片區域和山海關,應當補足7萬5千人的兵額才對。
但是那樣的話,朝廷的軍費又負擔不起了。而真的完全按照崇禎的意思去做,把軍隊縮編到實際作戰的人數,那麼每處防禦要地只能派上幾十人。
把手中本就不多的兵力如此分散,到最後肯定是處處難以守備,這是兵家之大忌。
最後還是跟著他一起來山海關,建立薊州鎮及山海關後勤部隊的言成澤出了一個主意。
他建議讓士兵退役但不離去,而是把汛地附近的土地分給這些退役士兵。平時不必接受其他徭役,但是戰時要接受徵召,保衛汛地。
言成澤的建議替王在晉、趙率教解決了,整編部隊後汛地防禦人手不足的問題。
但是隨即他們又遇到了更大的麻煩,除了這些安置在汛地附近的士兵外,其他被安排退役的士兵強烈要求,永平府治下的七衛所應當按照營州三屯衛進行改制。
這個要求對於王在晉和趙率教都是一個難題,永平府內有山海衛、撫寧衛、永平衛、盧龍衛、東勝左衛、興州右屯衛、開平中屯衛共計七個衛所。
可以說永平府內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在衛所手中,同這時代其他地區的衛所一樣,永平府內的衛所屯田,同樣負擔不了衛所士兵的糧餉,還是需要朝廷從南方運糧進行補貼。
和順義等京畿附近的縣市不同,永平府衛所的大部分土地,都被衛所的軍官們吞併了。
而且永平府剛好位於通州到關外的通道上,這裡的百姓要負擔比其他地方更重的運輸軍資的徭役,這也使得永平府內的不少百姓拋棄了自己的土地逃亡了。
而不必負擔徭役的衛所軍官們,則大肆吞併著這些平民的良田。因此永平府倒是和順義的情形相反,這裡不是衛所的土地被侵占,而是衛所侵占了平民的土地。
永平府的衛所不僅是關外明軍的後備,他本身也要負擔薊州鎮防守長城的任務。
因此永平府衛所的軍官,基本上也是薊州軍及山海關守軍的軍官。
如果王在晉及趙率教同意了這些士兵的要求,仿照營州三屯衛進行屯田改制,那麼他們就要擔心這些軍隊中的軍官會不會起來反對自己了。
對於王在晉、趙率教的擔憂看在眼中的言成澤,自然是不會把這種麻煩攬到自己身上的。
負責組建薊州鎮、山海關守衛中憲兵系統的李中琦,除了每天同守衛山海關的底層士兵交談外,對於其他事完全是漠不關心。
王在晉迫不得已之下,只能再把這個難題上交給崇禎,反正他現在也有時間,崇禎在過節之前頒發的犒賞,加上補發的一部分軍餉,讓這些軍士們很開心,因此無暇追問衛所改制的事。
他現在更為擔憂的,還是前往廣寧的楊鎬、滿桂等人,究竟能不能完成整編關外軍隊的任務。
事實上王在晉是白白擔憂了,楊鎬、滿桂的整軍比他想的要輕鬆的多了。
此時關外駐軍大致還是按照中、左、右、前、後五部,而最重要的莫過於寧遠及錦州兩地。
總兵祖大壽率馬步兵三萬駐錦州,總兵朱梅、督師王之臣領兵二萬守寧遠。
除了這兩位手握重兵的大將之外,還有尤世祿、王世欽等將領分守各處。
崇禎登基之後,切斷了長蘆鹽場運往關外的商路,又有整頓關外軍隊的打算。
這讓以祖大壽為首的遼西將門感到了不滿,但是這個時候關外還不是祖大壽一人獨掌軍權的時候。
遼東軍中,滿桂、尤世祿、朱梅手中同樣擁有和他分庭抗禮的軍隊,且滿桂身得王之臣的信任,地位遠在祖大壽、尤世祿兩位總兵之上。
既然皇帝親自出手,祖大壽原本想著只能吃下這個啞巴虧,打算默認了。
但是京城中的勛貴及老上司袁崇煥勸他勉力一搏,要把皇帝的新政給廢除掉。
祖大壽捨不得斷掉同後金走私鹽貨貿易的財路,又加上曾經跟著袁崇煥,把數十萬石軍糧的虧空都抹平了。
因此他認為,既然這位老上司出手了,想必對付一個剛剛登基的少年,還是手到擒來的。
為了不錯過向皇帝邀功的機會,他親自帶著騎兵潛到了山海關附近。他本打算新政要廢除,皇帝的信任也要趁機贏取,這樣他在關外才有可能排擠其他將領,成為關外唯一的總兵。
他唯一沒料到的是,袁崇煥這位老上司居然失手了,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他立刻返回了錦州,唯恐讓人知道他曾經偷偷跑到山海關去過。
讓他現在更為不安的,是皇帝抓住那些勛貴之後,會不會把他給供出來,那他到時可真是無路可走了。
祖家是遼西望族,到了他這一輩又是人丁繁盛。兄弟有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有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都是上自總兵、下至副將、參將、游擊的各級軍官,分駐寧遠、大凌河(今遼寧凌海市)、錦州諸城。
可以說,現在遼東軍雖然還沒有成為祖家軍,但是遼西將門以祖氏為首的格局已經隱隱出現了。
當楊鎬、滿桂帶著犒賞抵達寧遠,並召集諸將商議軍隊整頓事宜的時候。出於擔心這是欽差的一個計謀,目的是把他騙入寧遠後抓起來。
所以祖大壽不失時機的生病了,他派出了同寧遠諸將領交情較好的祖大弼,代表自己去參見欽差大人。
楊鎬同王之臣這種半路調到遼東的文官不同,他從萬曆援朝時期就已經常在遼東了。
而且他同李成梁父子關係一向很好,因此在遼東軍中認識的人也不少。
就連現在是關外武將之首的滿桂,當年也不過是他麾下的一員偏將。
因此當他到了寧遠,開始主持整軍會議的時候,基本上沒有那個武官敢當面提出反對意見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7s 3.681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