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293章 內閣議事

    文華殿的內閣會議室內,內閣諸學士和幾名秘書正圍坐在一張長桌的兩側,首輔黃立極正坐在崇禎的左手,拿著一份文件念叨著。筆神閣 bishenge.com

    黃立極念叨的,是今天內閣會議的幾項議事內容。其中最主要的一項,便是討論如何迎接,得勝歸來的孫承宗等將帥。

    崇禎元年並不是一個好年頭,西北各省及京畿之地旱災,浙江杭嘉湖平原水災,京城地震,西南奢安之亂,西北流民起兵,河南百姓鬧事,察哈爾部西遷兵壓大同關外。

    即便是難得有兩個好消息,招安了東南沿海的十八芝海盜團伙,又同遼東的後金達成了合議,那也不過是朝廷給自己臉上貼金。只要是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這不過是朝廷委曲求全的結果。

    遼東的後金國同朝廷簽署的和議,墨跡尚未乾,便已經派人前往了寬甸附近,圖謀大明駐紮在皮島的東江鎮了。

    而在關外為大明守門的蒙古36部,因為不願意接收明朝賑濟時提出的附帶政治要求,倒有9個部落帶著自家生口投奔了瀋陽。而後金根本無視同明朝達成的和議,欣然接收了這些蒙古部族。由此可見,後金同明朝簽署的和議並無多少誠意。

    不過現在,朝廷終於有了一個真正的好消息,可以用來給崇禎元年潤色一下,好讓天下人覺得,新皇登基還是有些新氣象的。

    在過去幾天內,孫承宗率軍擊敗關外蒙古人的戰績,已經被朝廷提到了同于謙擊敗也先保住了神京一役相提並論的高度。

    這樣的宣傳自然是挺讓大明百姓大漲志氣的,但是隨著京城百姓對於孫承宗等將帥的敬仰之情高企,內閣也遇到了另一個麻煩,便是如何對待這隻得勝還朝的勝利之師。

    京城百姓對這隻勝利之師的熱情如此高漲,再按照內閣之前安排的迎接規格,便有些過低了。但是想要提到多高的迎接規格,讓什麼人代表朝廷去迎接得勝的將帥,便成了一個難題。

    孫承宗作為天啟的老師,原本地位就比較超然。如果內閣這次再抬高他的地位,就算是黃立極也有些擔心,孫承宗會不會就此壓住了內閣一頭,從軍事轉向政事,干預內閣處理朝政的權力。

    黃立極向崇禎提出了這個問題之後,便小心的注意著崇禎的臉色,看看這位少年皇帝會作出什麼樣的決定。

    朱由檢沉默了一會,便對著內閣諸臣問道:「那麼黃先生同各位先生,覺的由誰來代表朝廷迎接孫先生比較好呢?」

    張瑞圖不以為然的說道:「此次孫總長帶領大軍擊敗了林丹汗,的確是少有的大捷,但是這等大捷也未必能同李成梁昔日的勝績相比。

    既然昔日李成梁得勝之後入京面聖並無特殊,那麼這接待孫總長一事,我看也用不著特殊對待,還是照舊例為好。」

    施鳯來看了崇禎一眼,發覺皇帝聽了這話便皺起了眉頭,他便趕緊反駁道:「這是此一時,彼一時。昔日李大帥在時,遼東尚有精兵強將,建奴無反叛之意,大明內地也無紛起的民變,各地尚算風調雨順。

    但是今日,我大明內憂外患,邊關儘是疲兵庸將,各地又災害頻發,國庫更是乾淨的可以餓死老鼠了。

    孫鎧陽值此緊要關頭擊敗了包藏禍心的林丹汗,正是衛我大明社稷,讓天下百姓以喘息之機的一戰。如果這樣有意義的勝利,朝廷都要視而不見的話,今後朝廷還能指使的動這些邊軍大帥嗎?

    臣以為,孫鎧陽此戰獲勝不容易,陛下應當厚待之,以振奮邊關大將對於朝廷的忠義之心。」

    「祖宗制定各種典章制度的目的,是為了讓後世子孫遵守的,而不是用來隨意破壞的。若是我等隨意破壞了典章制度,今後邊將大帥和地方督撫還會尊重朝廷的權威麼?」張瑞圖毫不留情的反駁道。

    施鳯來一時語塞,其他閣臣也面面相窺,不知道該選擇哪一方的立場,因為崇禎同首輔兩人都沒有發聲。

    黃立極看一眼面紅耳赤的施鳯來,突然開口攔住了張瑞圖繼續質問下去。他斟詞酌句的對著崇禎說道:「不管是張長公還是施存梅,兩人雖然意見相左,但也都是為了朝廷考慮。只不過一個著眼於朝廷今後的局面,一個把目光放在了現在而已。

    老臣以為,這兩人的意見都有可取之處,但是如何決斷,還是應該由陛下來判斷。就算陛下超出規格迎接孫總長也沒什麼,畢竟恩出於上啊。」

    朱由檢閃爍了下眼睛,便微笑著說道:「今年這麼多糟心的事,難得有件讓天下人開心的事,不如就破一破規矩好了。


    孫總長和總參謀部的官員們殫心竭慮,為我大明贏得了這場勝仗,歡迎儀式搞得隆重一些也是理所應當。

    朕以為,不僅僅要提高迎接得勝之軍的規格,也要讓京城百姓們好好瞻仰一番勝利之軍的軍容。這樣今後再有什麼挫折,京城百姓心裡總還有個念頭,不會人云亦云,搞亂京城的日常生活。

    黃先生和朕自然是不能去迎接的,不過閣臣內選一位先生,帶著文武百官去城十里迎接下,倒是無妨。這人選麼,就由黃先生來定奪好了。

    另外讓順天府組織京城百姓和各小學、大學、軍校學生們,在德勝門到小教場的路上列隊歡迎。

    此次的迎接儀式,既要讓返回京城的軍人感到榮譽,也要讓京城百姓接受下教育,讓他們明白京城安逸的生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大明軍隊的將士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

    對於崇禎的選擇,黃立極也只能在心裡嘆了口氣。雖然他心裡並不贊成崇禎的決定,但是他卻更不願意,在現在這個時間同皇帝出現衝突。

    孫承宗擊敗蒙古人的勝績,不僅僅給他個人帶去了巨大的聲望,同時也順便給崇禎收攬了不少人心。畢竟在過去的幾個月內,朝中官員包括內閣諸臣在內,要麼不看好這次戰爭,要麼希望速戰速決,不要讓這隻大軍集結在大同附近拖延不戰浪費糧食。

    是崇禎獨自頂住了這些言官的上書,對於言官們提出的撤兵論充耳不聞,又堅決反對速戰速決的論調,堅持把這場戰爭拖到有利於明軍的節點才進行決戰。

    由於崇禎在反駁這些錯誤的言論時,往往會全文刊登在大明時報上,因此當傳來了勝利消息的時候,朝中官員一時也無法把自己同這場勝利掛上鉤,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崇禎收割了這場勝利帶來的聲望。

    原本在崇禎提出同後金議和,對河南、山西、陝西幾省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後,名聲便在民間毀譽參半。但是現在借著這場勝利,獨立主戰的小皇帝,在百姓心裡倒是有了一絲明君的氣象了。

    黃立極自己知道自己的事,作為過往同魏忠賢往來甚密的他,在南方士人口碑中一向是閹黨餘孽,現在則是蒙蔽聖上的奸相。

    東林黨人和那些南方的官僚士紳,在蟄居了一年後,認為他們已經看清楚了崇禎的脾性。這位皇帝雖然對於東林黨人依然印象不佳,但卻還是能夠容忍東林黨人在朝中有所作為的。

    不過朝中北人出身的官僚占據著各處要職的局面,已經讓這些南方士子們越來越不耐煩了。他們並不認為,這是崇禎有意為之的局面。

    剛剛登基的少年皇帝連字都認不齊,更何況是人。這顯然是黃立極這些閹黨餘孽蒙蔽崇禎,在六部安插私人,打擊南方士人的陰謀。

    當然,不管是東林黨人還是南方士子,在數次直接攻擊黃立極未果之後,終於開始意識到,只要崇禎還願意信任黃立極,他們就無法把朝中北人的首領黃立極,趕下首輔的位置。

    而只要黃立極還在首輔的位置上,東林黨人便很難翻過,被魏忠賢、黃立極聯手的針對東林黨和南方士人的冤案。

    於是現在的京城,東林黨人控制的輿論便開始悄悄起了變化,原本批評崇禎擅自更改祖制的言論少了,攻擊黃立極以權謀私,大肆提拔自己親信的文章開始多了起來。

    老於世故的黃立極,自然清楚,這是有人想要在崇禎心裡埋下對他的懷疑,藉此拆散他現在和崇禎之間的默契關係。

    知道了這一點的黃立極,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在眾人面前暴露出,他同皇帝之間有意見分歧的狀況。雖然他擔心孫承宗在朝中的影響力增加,但現在卻不是阻擋崇禎想要行使權力的好時機。

    黃立極對著崇禎點了點頭,便說道:「那麼此事便按照陛下的意思去辦好了,臣以為這迎接的事務不妨交給錢學士和順天府去辦理好了。諸位以為如何?」

    看著首輔掃過來的目光,各位閣臣並無反對的意思,就連之前極力反對的張瑞圖也保持了沉默。

    接著黃立極便說到了第二件事,「自從推行了新官制改革之後,各地縣衙便空出了3、4千官位來。

    而工部和戶部兩部,因為部門進行職能細分,編制幾乎擴張了3倍,現在都是數百人的大部門了。

    但是現在吏部可供挑選的選官,也不過就數百人而已。而根據之前頒發的官員選任辦法,這些選官必須要培訓數個月才能前往新部門任職。

    因此現在朝廷中樞加上各地官府,都出現了人手不足的問題。臣以為,要麼縮短官員培訓時間,要麼暫時降低選任官職的要求,否則新政將會造成上下不暢,朝廷頒發的政令難以落實的情形」



  
相關:  火熱的年代    降生記  史上最強鍊氣期  此情惟你獨鍾  醫婿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挽明第293章 內閣議事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挽明"
360搜"挽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3s 3.650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