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晚上魏忠賢都在仔細的觀察朱由檢,雖然原本伺候朱由檢的貼身太監徐應元,是魏忠賢在宮內難得還沒拋棄他的好友。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但是這位徐太監卻是一個沒什麼心機的老實人,過於憨厚老實的他,是依靠著魏忠賢才成為朱由檢的貼身太監的。
這位不會來事的徐應元,卻一向不得朱由檢親近,所以魏忠賢從他嘴中,也得不到多少關於朱由檢有用的情報。
整個晚上朱由檢不停的換著跪拜的姿勢,似乎沒有一刻停的下來的。朱由檢這種跳脫的舉動,讓魏忠賢燃起了一絲希望,「如果這位信王殿下,多肖一些故去的天啟皇帝,那麼起碼東林黨人就不會在朝中完全占據上風。只要信王今後想保持朝中的安寧,就不會對他們這些所謂的閹黨大肆打擊,而他魏忠賢起碼也能落個被發配守陵的結局。」
最後的一晚守靈終於過去了,天色大亮時朱由檢站在五鳳樓上,目送著棺木從承天門、午門一路遠去。至此天啟皇帝終於能安心的休息,不用再煩心這些大明的內憂外患了。
雖然還有27天的斬衰期,但是朱由檢知道,他需要開始慢慢了解大明的政治架構了。否則這四四方方的宮城和皇城,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豪華單人監獄。
今天百官為大行皇帝出殯,所以不用上朝。朱由檢送走了天啟的棺木後,就回到了後宮之中。
這一日正好也是信王府中的親眷被接入宮內的日子,朱由檢安慰了袁、田兩位妃子幾句,就囑咐已經被冊封為皇后的周玉鳳好生照顧兩人。
接著他便讓王承恩、王德化等人帶著信王府出身的內官們,了解下宮內和皇城的管理機構,和各負責人的為人和經歷。
明代宮內和皇城之內完全是由太監掌控管理,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共計24個管理機構,又稱為24衙門,在這之下還有各種庫、廠等分支機構。
二十四衙門中位高權重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司禮監,掌握批紅的權力,又稱為內廷;另一個是御馬監,主要負責宮內的守衛,及監視京營。這一文一武兩個衙門,正是二十四衙門之首。
御馬監的掌印太監是為龐天壽,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是為王體乾。然而御馬監自從萬曆之後,就日漸荒廢,現在已經完全被司禮監壓制了。
而司禮監雖然名義上是王體乾做主,但是實際上司禮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的魏忠賢才是司禮監中第一人。
而除了內監二十四衙門之外,還有管理宮女的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制度,但是自從內監掌權之後,女官制度已經荒廢了。
朱由檢現在對於外朝完全是兩眼一抹黑,不知道那些人有才能,那些人是屍餐素位。
雖然他讀過幾本歷史,也看過幾本穿越小說,知道諸如孫承宗、毛文龍、盧象升、祖大壽、袁崇煥、吳三桂、熊廷弼,楊嗣昌,洪承疇、李自成、張獻忠等歷史名人的名字。
然而這又有什麼用呢?這又不是在玩遊戲,把前面這些人提拔到大臣的位子上,幹掉要造反的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領袖,然後天下就太平了。
農民起義是因為活不下去了,就是沒有李自成、張獻忠,也會有王自成、趙獻忠帶領農民造反。每個王朝的末世從來都不是野心家太多的原因,而是大多數農民吃不飽肚子,才有一夫倡議,而萬夫雲集的局面。
至于越級提拔官員,在明末這種搖搖欲墜的體制中,任何突然改變選拔官員的標準,都會引起整個組織的癱瘓。
不管是專制政府還是民主政府,都不過是一個由人組成的組織。只要是組織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無規則則不成方圓。
作為前世的一名項目經理,朱由檢當然知道,就算是一個公司都必須要有個公司的規章制度。如果老闆隨意的任用私人,必然會造成公司老員工的離心離德。
本來公司是按照年資提拔用人的,結果突然空降下來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年輕上位了,下面為公司打拼了半輩子的老員工能服氣嗎?
就算你是國外常青藤留學回來的精英也不行啊,於是乎新經理說要往北,下面的老員工就偏偏說要往南,然後公司老闆就整天調解糾紛什麼事都不用做了。
新上任的高管和下面的老員工整天搞鬥爭,這公司會變成什麼樣,那是可想而知的了。
更何況歷史上每個名人成名的條件,除了他們自身的天賦之外,還有大半就在於他們所處環境的歷練。一名公司的高級工程師,也是出校門後一個工地一個工地,這麼歷練出來的。
你要是直接在他畢業之後就安排到高工的位子上去,那麼只會害了他,也害了公司。
所以雖然知道崇禎只有17年,時間非常之緊迫,但是朱由檢依然不打算匆匆忙忙的調整外朝的人事,發出自己對朝局的見解。
作為一個項目經理,面臨一個新項目的時候,首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的項目班子,沒有一個堅強可靠的項目班子,就算你的想法和施工工藝再精妙,到最後都會荒腔走板變成一幢危樓。
通過這些日子對於明朝政治架構的初步了解,朱由檢也算是基本有了一個概念。
明朝洪武開國,設立了文官、勛貴武將、宦官廠衛還有親王守邊,這四個互相牽制又互相支持的系統。
到了永樂靖難之後,親王守邊這塊就被削去了。而土木堡事變之後,勛貴武將也瘸腿了。
以至於到了今天幾乎就是文官內閣一枝獨大的局面,而皇帝則只能通過宦官廠衛制度來抗衡文官過於膨脹的權力。
相比起掌握了教育權和輿論權的文官,宦官廠衛天生就處在不利的局面。因為文官可以動用士林的輿論權力,把宦官廠衛抹黑成魚肉百姓的奸邪之輩。
再加上宦官本身具有的先天性缺陷,也造成了平民對這些人的不理解和歧視。所以在明朝,宦官廠衛和文官相鬥都是趨於下風,就算是一時占了上風,也是被抹黑成權閹當道的黑暗時期,最後被文官系統清算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4s 3.67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