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鑲紅旗的普通將士尼瑪察.額保都在開始擔心起大清國的未來了,瀋陽城內的滿洲親貴們自然不會看不到大清國未來存在的危機。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只不過這些滿洲親貴限於自己的眼光和經驗,面對這種未來的危機,所採取的應對措施也是極為不同的。
高層一些的滿洲親貴,開始同那些叛逃大明的貴族家屬恢復了親戚之間的往來。像杜度、阿敏、阿山等叛逃大明的滿洲貴族,他們逃亡時也無法把家中的親族全然帶上。而這些滿洲貴族的身份決定了,他們的家人、親族基本都和滿洲、蒙古上層家族有著血緣或是姻親上的關係,比如杜度、阿敏甚至是姓愛新覺羅的。
因此像他們這樣的家庭,黃台吉最多也只能針對其本人下手,而不是搞什麼株連,否則政治上的清洗甚至都要牽連到他身邊的人。像對莽古爾泰姐弟這樣徹底的清算,在滿洲立國以來是極罕見的,也是極為損耗八旗的凝聚力的。
事實上,這場針對正藍旗的政治鬥爭造成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就連黃台吉自己也不認為他獲得了完全的勝利。這場政治鬥爭雖然讓黃台吉全面清除了莽古爾泰姐弟在正藍旗中的影響,但是也徹底毀滅了投靠大明的正藍旗將士對於大清的歸屬感,自從聽說了莽古濟格格和那些留在瀋陽的正藍旗將士的下場後,這些投靠大明的正藍旗將士立刻切斷了同瀋陽的溝通渠道,並表示一定會替莽古爾泰姐弟復仇,向黃台吉討還一個公道。
而在大清內部,雖然各旗對於黃台吉表面上更為順從了,但是私下裡對於兩黃旗的提防卻也更甚,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正藍旗。這也使得黃台吉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方才解決了這一事件的後遺症,並以重新恢復正藍旗的方式,緩和了八旗內部之間的緊張衝突。但他也因此而錯過了。崇禎十三年明國大災荒這個有利於大清入侵明國的好時間。
由是杜度、阿敏、阿山等滿洲貴族即便是叛逃了,他們的家人和親族還是能夠得以保全的,只不過是待遇上有所下降罷了。但是隨著大清內部的政治鬥爭日趨激烈,連代善、豪格這樣的核心人物都遭受到了打壓,而明國卻捱過了百年一遇的大災荒,這不由讓一些人生起了明國氣數仍在,而大清卻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感覺。
這樣一來,那些原本被邊緣化的叛逃者的家庭,又被一些聰明人撿起了過去的聯繫,重新走動了起來,希望能夠為自己留上一條後路。
至於像黃台吉、多爾袞這樣控制著大清政治的核心貴族來說,他們自然是不會想著為自己找什麼後路的。對於這些拿三國演義當軍事啟蒙教材的滿人貴族來說,他們還是很了解當初諸葛亮說服孫權同蜀漢結盟最重要的一個理由,臣下投降敵國還能繼續當官,君主投降敵國還有什麼可期待的未來。
因此哪怕明國已經展現出了一種國勢全面恢復的形勢,可黃台吉也好,多爾袞也罷,依舊還是在積極的整軍備戰,尋找一個為大清破局的機會。
崇禎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早在滿洲親貴之中傳說的沸沸揚揚的正藍旗復旗終於變成了現實,黃台吉帶著滿蒙貴族前往了瀋陽城外的西教場,先是舉辦了正藍旗復旗儀式,接著又抽調滿、蒙、漢八旗的部分軍隊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演武,以安定國內的人心。
在這場演武中,最令人矚目的還是一隊正黃旗同漢軍旗混編的火器部隊,這隻約為三百人的隊伍採用了全火器編制,身上也只穿了較為輕便的皮甲。但是他們隊列極為嚴整,百人行動猶如一人,前進、後退乃至射擊,都由專人發號施令,和過去的八旗軍隊編練作戰截然不同。
而在這樣的教場演武中,整齊的隊列操練顯然也更為突出一些,更容易讓觀禮台上的滿蒙貴族們關注到他們的表現。當然除了那些見識太少的蒙古貴族之外,不少滿洲貴族還是非常清楚這隻軍隊是如何出現的。而那些經歷過營口作戰的滿洲將領們則更為明白,這隻軍隊模仿的正是在營口同他們對戰的那隻明國近衛軍。
雖然老一輩的滿洲貴族都知道,大清的軍制、官制乃至滿文字,不是抄襲的漢人,就是抄襲的蒙人,滿人自己流傳下來的傳統,大約也就是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薩滿祭祀習俗了。
不過好歹滿洲前輩抄襲時還講究個改頭換面,再加上當時滿人還處於一種蒙昧時期,並沒有自己的民族意識,因此對於這種抄襲並不以為羞恥。
可是在努爾哈赤統一遼東女真各部,擊敗了東亞最強大的霸主明國,從而定基立國之後。統一的女真人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憑藉著後金一次又一次的擊敗周邊鄰國的軍事勝利,這個新興的民族開始不自覺的把自己的地位置於其他各民族之上。
這種空前的自豪感雖然加強了滿人內部的凝聚力,並激發了滿人向外開拓勢力的自信心,但也無疑增長了滿人的自負,讓那些從未經歷過建國前顛沛流離生活的年輕滿人忘卻了,本民族弱小時的謙卑,使得他們盲目的相信了本民族一切都是最好的,也是獨特的,這也是為什麼努爾哈赤大汗能夠連續擊敗朝鮮、蒙古、明國而立國的根基。
應該來說,年輕滿人的這種自負,是愛新覺羅家樂於見到的。因為這種思想在年輕滿人中的流行,不僅可以洗白當初愛新覺羅家在統一女真諸部中使用的一些血腥手段,也能夠進一步消滅滿人中的部族意識,從而團結在以愛新覺羅家為核心的滿洲八旗體制周圍,讓滿洲這個新民族變的更為團結。
而且,年輕滿人對於明國、蒙古文化的不屑一顧,也確保了大清這個新興國家和蒙古、明國作戰時,內部不會出現太多的投降主義者。當然,這也是要建築在大清對外戰爭保持著大部分勝利的狀態下的。要是每戰必敗,也不會有人覺得當一個大清國人是多麼光榮的事了。
不過對於今天的大清麼,年輕滿人的這種自負就變的有些不合時宜了。義州、營口的連續挫敗,已經引起了包括黃台吉在內的滿洲親貴的注意,他們認識到明軍這些年的變革的確是帶來了極大的變化,使得明軍不但敢於在野外同清軍接戰,而且打的還很有章法。
如果說義州失利是戰略調度上出現了問題,使得義州的正藍旗陷入了明軍主力的包圍,從而變成一隻孤軍而失敗。那麼營口的失利,經過黃台吉在內等滿洲親貴的復盤,認為自己這方出現的失誤只能算是常規失誤,明軍之所以能夠突破清軍的攔截返回營口,並順利帶著營口百姓離去,實際上是證明了,對方的確有在野外和清軍對戰的能力。
這種結論雖然讓這些滿洲親貴難以接受,可他們也不能無視這樣的現實。畢竟這些人大多經歷過建國時同大明的歷次戰爭,知道什麼叫實事求是。承認明軍開始強大並不算什麼,只要找到如何消滅這樣強大軍隊的辦法就可以了。可若是為了滿洲八旗的自尊心,否認明軍的強大,那麼在將來的戰場上他們還是要吃苦頭的。
不過黃台吉等人雖然認可了明國近衛軍的強大,但也無意在國內宣傳明軍的戰力變化,以防止民心士氣出現不利於自己的變化。於是上層人士心知肚明,明軍已經不再是過去他們隨意欺凌的那隻軍隊了,但是對於年輕的滿人來說,他們還是沉浸在「滿人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之中。
因此,在八旗演武這麼神聖的場合下,居然不演示騎射,反而跑出這麼一隊火槍兵來,這實在是讓某些年輕滿人感到了不快,這不就是等於承認,滿人的騎射功夫不及明人的火槍了麼。
當然這些年輕的滿人大約是忘記了,努爾哈赤賴以成名的戰術乃是重甲步戰,而這又是學的明軍對付遼東土蠻的戰術。也只是在後金同科爾沁部結盟,獲得了穩定的馬匹來源之後,滿人才開始重視騎兵戰術。
而黃台吉公然宣揚騎射為滿人之本,事實上也是有著自己的政治考量,以表示滿洲和蒙古乃是同源近支,以獲得蒙古人更多的認同感。當然對於實用主義者的黃台吉來說,在明軍在營口戰場上展現了火器的威力之後,他也就毫不遲疑的開始效仿明軍建立清軍的全火器營了。
在這樣一個時代,保衛民族自豪感的從來不是什麼文化習俗,而是真正強大的武力。在這一點上,黃台吉這一代的滿洲精英們,顯然比他們周邊的民族看的更為確切一些。只要能夠保證滿人的武力能夠繼續壓制周邊各國,黃台吉顯然是不會去計較,使用火器是否有違滿人之本了。
由是在一些年輕滿人竊竊私語的時候,黃台吉看這隻火器部隊的演武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甚至還在演武結束之後,把教練這隻部隊的主官叫上了觀禮台,當眾大大的獎賞了一番。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5s 3.689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