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極從穿廊通道口快步的走進了主敬殿內,身手之敏捷還超過了他身後的王承恩,不過由此也可知道,此刻他心裡是有多著急了。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不待崇禎吩咐看座,黃立極已經匆匆行禮後說道:「陛下,您讓王總管轉交給臣的資料,臣已經看了一遍。臣這麼急著來見您,就是想要親口問一問陛下,這仗難不成還真是非打不可嗎?」
朱由檢一邊示意王承恩給黃立極搬一張椅子來,一邊則微笑著說道:「先生,這一個巴掌可是拍不響的,如果不是後金國內出現了問題,其實朕也不想在這個時間和後金開戰。
現在我大明內部亟需處理的要務是如此之多,陝西要安撫流民;山西要管制不法鄉紳勾引陝西流民入山開礦或是出關開墾;江南地區要解決社會治安和拖欠科稅的問題;西南的奢安之亂雖然已經平定,但是善後之務依然還是要謹慎從事,否則官軍離去之後,那裡的百姓山民又有可能再舉起叛亂的旗幟;南方的水利治理才剛剛起了頭,朕不是剛剛收到先生批閱過的荊州段長江截彎取直計劃嗎?
以上種種事務,在朕看來,每一件都要比和後金開戰重要的多,所以朕怎麼會想要同後金作戰呢?然而,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朕雖然不希望有戰爭,但是作為大明皇帝,朕卻不得不讓大明時刻準備著戰爭。
因為,敵人敢不敢向我們發起戰爭,不在於大明有多麼的富有和強大,而在於我們有麼有做好戰爭的準備。所以先生,我們和後金之間要不要開戰,這不取決於朕,也不取決於黃台吉,而是取決於朕和他是不是都一樣認為,維持和平的利益是否大於兩國開戰的利益。」
黃立極思考著崇禎話語中的意思,總算是把剛剛提起來的心放下了一半。作為推動大明內閣負責制改革的首任首輔,起初他還是有些意滿志得的,沒有那個官員不會喜歡手中握有更多的權力,並儘可能的減少來自內廷的掣肘。
他一下子把大明文官們 200 多年來的追求都達成了,正如當初崇禎勸說他改革時提到的,不管這場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他的名字終究會在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的。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謂:「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歷代文臣莫不渴望能夠獲此三不朽,讓自己的聲名能夠流傳於後世。
不過黃立極也知道,他這一生和這三不朽大約是沒有什麼緣分了,直到他聽從了崇禎的誘惑,推動了內閣責任制的實施。隨著大明國內局勢的緩慢好轉,黃立極突然覺得他現在的作為,說不定就能靠上立功這一不朽了。
正因為有了這麼一點希望,所以黃立極對於自己手上的工作還是非常具有熱情的。不過對於快要滑落到歷史底部的大明國運來說,有些事情光靠熱情是不夠的。而黃立極的才具不如張江陵多了,如果不是有皇帝的極力支持,他估計自己早就被那些清流給掀翻了。
在幾次關鍵時節,要不是崇禎親自出手打壓和分化了舊東林黨和清流的勢力,黃立極就連朝堂上的平衡都維持不住。雖然現在的內閣責任制度過了改革初期最不穩定的時期,但是內閣責任制所帶來的壓力,也讓黃立極經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畢竟在改革之前,內閣不過是皇帝用於擬定旨意的幕僚機構,雖然在 200 多年來的內閣存在歷史中,文官竊取了不少行政權力,但是這種竊取的權力並沒有用文字規範下來,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約定俗成。
而司禮監擁有的批紅權力,又大大的替內閣文官分擔了責任。因此內閣閣臣若是如嚴嵩、徐階、張江陵這樣出色的文官,他們就能聯合司禮監太監,在皇帝的默許下行使近乎於丞相的權力。
但是如果自身能力不夠出眾,又沒有什麼權力欲,只是按資排輩走到了內閣首輔的位置,那麼完全可以做一個對著皇帝唯唯諾諾的三旨相公。這個時候朝廷要是出現了什麼錯誤的政策,那麼挨罵的就是皇帝自己了。
但是內閣責任制度改革之後,朝廷頒發的政策如果出現了什麼問題,輿論就會很明確的指向首輔黃立極,他很難再把政策錯誤的責任推給司禮監或是皇帝身上。
如果他侍奉的是萬曆皇帝,以這位皇帝不欲多事的個性,他的日子倒也沒有眼下這麼難熬。崇禎的性格顯然和他祖父大相徑庭,在他的腦子裡總是有著層出不窮的想法。
在朝堂上他推動著政治上的改革,在社會風氣上他批判南方士紳文人所推崇的精緻而奢靡的日常生活,在教育上他遵崇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學術上又提倡學以致用,並對張衡、僧道衍等人讚賞不已。對於工商業的鼓勵,更是讓近畿一帶冒出了許多新事物和新問題。
這使得黃立極不僅要一邊盯著那些反對新政的官吏士紳,還要時時注意著市面上冒出來的新問題,究竟會不會對社會造成不好的影響。這種每天都在走獨木橋的感覺,讓黃立極實在是感到有些心力憔悴了。
而正當他艱難的維持著大明這部國家機器的運轉時,突然傳來今年有可能同後金作戰的消息,這就如同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樣,讓他匆忙趕來求見了皇帝。
聽到崇禎似乎對於戰爭的興趣不大,固然是讓他有所放心,但是他還是有些疑惑的詢問道:「後金汗剛剛處置了二貝勒阿敏,難道不應該呆在瀋陽城內防範和消滅那些阿敏的忠實部下,好鞏固他對於後金的掌握嗎?為何陛下會這麼肯定,後金汗會迫不及待的發起一場戰爭來呢?」
朱由檢把自己和總參謀部的判斷都說了一遍給黃立極聽後,最後還意猶未盡的說道:「先生猜測後金會固守,那是從咱們中原王朝的歷史經驗出發,但是女真畢竟是胡人,他們更為崇拜強而有力的君主。更何況,黃台吉也不是平庸之輩,他一定會選擇一場對外戰爭,來消弭後金內部的分裂,以防止八旗之間出現徹底決裂的局面。」
黃立極沉默良久,方才看著崇禎緊張的問道:「那麼總參謀部和陛下商議出來的應對之策是什麼?是不是除了應戰之外,已經別無選擇?」
黃立極的態度顯然也是大部分文官們的態度,顯然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員都不想和後金作戰。只不過現在設立了總參謀部之後,這些官員對於作戰準備的干涉已經被降到了最低,因此不得不通過內閣來勸阻自己,而不是向從前那樣,先和主戰派的官員戰鬥起來。
朱由檢一邊思量著,一邊卻說道:「總參謀部提出的建議都和戰爭相關,主流意見是加強東江鎮、金州-旅順守備區、遼西-薊州防區三地的防禦,以待後金軍來攻。
當然還有人認為,與其把資源和兵力分散在被山海隔離的三塊邊區上等待後金進攻,倒不如先發制人,在遼西鎮擺出進攻的姿態,迫使後金軍隊無暇它顧,更能節約資源…」
聽完了總參謀部的兩個意見,黃立極發覺沒有一個適合自己心意的,不管是分散防禦還是重點進攻,顯然都要抽調大量的資源,他領導下的內閣都要為之焦頭爛額不已。
低頭比較了半天,黃立極終於還是充滿期待的看著崇禎問道:「那麼陛下對於這兩種意見怎麼看?」
朱由檢思考了一會,才謹慎的向黃立極說道:「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朕以為,把資源和兵力分散在三塊互不相連的邊區,當後金短時間內集中兵力進攻一處時,我方不僅難以互相支援,反而有可能因為分兵而導致兵力和資源不足,最終被後金軍占去了便宜。
而如果採取主動進攻的方式,今年我們在遼西鎮剛剛進行了一場肅反,不少遼西將領和地方大戶因受到朝廷的打壓而心懷不滿,甚至有人乾脆叛逃去了後金。現在遼西軍士還沒有完全心向於朝廷,以之守衛家園尚可,要是強令他們出擊後金,朕就要擔心廣寧之敗會不會重演了。」
聽到皇帝的心意和自己仿佛,黃立極頓時精神一振的繼續問道:「那麼陛下可有其他主意了嗎?」
朱由檢點了點頭說道:「之前倒是沒有,不過現在麼,倒是有了一個模糊的想法。朕以為,黃台吉雖然想要用一場軍事勝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但是有了去年失敗的例子,他行事一定會更為謹慎,不會再打一場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戰爭。
因此想要扼制後金髮起戰爭,就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讓後金覺得,挑起戰爭無利可圖,甚至還要有所損失。所以朕想要讓東江鎮和金州-旅順守備區做好冬季的防禦戰備工作,而秋收之後在薊州、遼西兩地舉行一次軍事演習,以警告後金,我方已經做好了戰爭的準備。」
黃立極頓時眼睛一亮的問道:「那麼第二點呢?」
朱由檢猶豫了半天,才小聲說道:「這第二麼?黃台吉想要發起戰爭,除了想要彌補八旗之間的分裂之外。另外一個目的無非是想要從我處劫掠物資、人口,以收買國內的人心。所以,朕打算派人前去和後金達成一項貿易協議,在雙方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滿足後金一部分人的需求,以打消他們對於黃台吉發動戰爭的支持。」
對於崇禎的這個回答,黃立極有些意外,他沉默了許久,才有些退縮的說道:「陛下,這事恐怕不太好辦。朝中官員估計沒人願意承擔這個任務,就算有人願意承擔,一旦泄漏出協議內容,恐怕外界也會生起軒然大波的啊。」
朱由檢點了點頭說道:「先生說的不錯,所以朕不打算派遣官員前去,既然是貿易協議,自然挑選幾名商人前去洽商就可以了。就算出了什麼問題,也和朝廷無關。」
還在絞盡腦汁想著變通之策的黃立極,頓時有些奇怪的看著崇禎說道:「我們派一些商人去談,後金方面會承認他們是我大明朝廷的代表嗎?」
朱由檢沉默了一陣,才說道:「普通商人當然不可以,所以朕打算讓田弘遇帶人前去,他雖然只是一個商人,但畢竟是朕的岳父,在身份上後金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第 128 章 朱由檢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