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八二九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

    這個答案,並不是完全符合權哲身的設想。但想著若去松蘇,也正好有機會說不定跟著孟松麓見一見興國公,倒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

    單就現在眼見的一切,不可謂民不富庶。

    只不過聽起來,好像過程過於痛苦,代價也很大。

    按程廷祚的意思,似乎是說,只要找到一條不需要流血、鎮壓、苦痛、強制移民、遷徙、流放、處決、被迫退租入工廠做閒民的路,達到現在這個效果,就是成功。

    他不反對現在的結果,只是認為過程過於粗暴,不夠柔和。

    松蘇一飛沖天、揚州九天落地的巨大反差,或許是有辦法既讓松蘇一飛沖天、又不讓揚州九天落地的。

    總體上,既是要融入已經木已成舟的松蘇資本的體系,那肯定是要發展工商業的。

    只是,程廷祚等人雖講實學,但受制於舞台高度,距離決策圈終究太遠。

    有些事,他並不清楚上層的一些分歧。

    比如朝鮮國開埠,按說朝鮮國要發展工商業,也是一條路。

    可事實上,大順朝廷這邊又多次給朝鮮國那邊施壓,並不支持朝鮮國開放礦禁、採掘銅礦金礦。

    這事兒,追其根源,源於緬甸和大順交界區的茂隆銀廠問題。

    茂隆銀廠的情況,就是伴隨著大順需要鑄錢,導致雲南出現了大量的礦工。

    大量的礦工尋找新礦,不斷往邊境延伸。

    往邊境延伸,使得茂隆銀廠地區的漢人數量急劇增加,因為挖礦冶煉組織這些,只靠當地土司是不行的,漢人礦工在當地確實掌握著先進的生產力。

    這些問題,大順看在眼裡,明白對於苦寒地區、邊遠地區,開放礦禁會極大地促進移民。

    放到朝鮮國,易位處之,大順這邊也就不免有所警惕。

    本來,越境采參之類的事就不少,隨後又有逃亡過江聚集村落之類的事。

    而朝鮮國的金銀銅礦,基本都在北邊邊境山區。

    真要是放開礦禁,人呼啦啦地涌過去,邊境地區更看不住了。

    朝鮮國自己有金銀銅礦,雖不多,但確實值得開採。就在北部的邊境山區。

    大順這邊看到了茂隆銀廠的情況,眼睜睜看著伴隨著開礦業的發展,數萬礦工、十萬農民在周圍扎堆,於一群土司中形成了一股勢力,為大順日後南下緬甸地區創造了優良的基礎。

    朝鮮國若是開礦,只怕也會復刻類似的道路。本身邊境地區就是苦寒之地,大順的資本不肯去,因為沒有運輸線,種了東西運不出,只肯在遼河流域到處圈地。

    朝鮮國的逃亡百姓越發的多,最終在邊境這邊聚集成村鎮,以後都是麻煩。

    現在是否郡縣化還是以後要解決的問題,大略上還沒定下來,大順這邊也不是沒和朝鮮國扯皮過。

    大意就是朝鮮國可以放開礦禁,但允許大順商賈投資、亦允許大順礦工前去挖金。

    那顯然,朝鮮國不可能同意。大順這邊施壓也不能太過嚴苛,面子還是要留幾分的。

    索性,那就讓朝鮮國繼續保持礦禁,免得呼啦啦地往邊境地區涌去一堆的人。

    這實際上就把朝鮮國發展的路堵死了,這不是後世可以靠高積累快速狂追工業化的時代。

    這是個因為一個省的手工棉布,都能導致亞洲歐洲極大強國可能互相開戰的時代,市場就這麼點。

    按照亞當斯密學派的看法,各國分工,總有自己擅長的、別人不擅長的,最終達成一個平衡。

    但他的這一套理論,原本歷史上尚且需要在「荷蘭的航運業被英國奪走後能幹什麼」,和「中國的貿易品對歐洲擁有碾壓的價格和質量優勢該怎麼辦」這兩件事上,瘋狂打補丁。

    況於此時的情況已大不一樣。

    朝鮮國的幾大優勢產業,如人參什麼的,又不是東北地區種不了,只是因為劉鈺為了「惠」法,壓著沒讓發展。

    搶紡織業,更搶不過。

    種棉花倒是可以,問題是種棉花出口,以現在的糧食單位畝產,朝鮮國先照著去掉三分之二的人口來吧。

    實質上,再走下去,就一條路了。

    那就是繼續擴大開埠,大順獲得在朝鮮開礦的特權,大順的資本和人口湧入朝鮮北部,發展礦業,挖金子,促進冶鐵煤礦等重工業發展。

    這可比去大洋洲或者舊金山之類的地方挖金子,更有吸引力。

    但朝鮮國肯定也不傻,這就等於漢四郡歸順了,可不是簡簡單單禮政府幾句話就能解決的。

    除非一戰打完了,大順才有餘力關起門好好玩弄一下藩屬們。

    所以,實質上,程廷祚給出的答案,是一場空。

    這是個閉環。

    想發展,就要關門,關開埠,放開礦禁。

    而這,又必然觸怒大順。

    大順都城不是在金陵,而是在北京,對東北方向有非常、非常、非常嚴重的明末後遺症,十分敏感。去朝鮮可比去南洋近得多。

    想要武力抵抗,讓大順知難而退,前提又得是關開埠、開礦禁、積粟米、造兵工廠。

    實際上,在大順趁著奧王繼承戰爭的機會下南洋,奪取馬六甲,禁教拒敵於馬六甲之外的那一刻,東亞問題已經註定了。

    無非是形式上的區別。

    是郡縣化,還是保留藩屬國地位但打開資本投資特權的區別而已。

    至於說現在,程廷祚讓權哲身去松蘇尋找答案,其實找不到答案,至少找不到權哲身想要的答案。

    星湖學派想找的答案,是怎麼防止土地私有制開始出現、土地兼併、農村開始放高利貸而導致的底層極端困苦的解決方式。

    松蘇模式能給出的答案,是不要解決問題,把人解決了就好。

    鼓勵兼併、鼓勵放貸、放棄實物稅、推廣金屬貨幣,最終形成大地主種棉花種稻米出口大順。朝鮮國要做的,就是在「東學黨起義」爆發的時候,請宗主國出兵。

    正宗的南轅北轍。

    當然,程廷祚的意思,肯定不是這個意思,也肯定想不到這一步。

    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劉鈺之前在松蘇地區還真的講過朝鮮國的問題,而且當時講的還很溫柔。

    溫柔到,聽起來,當時劉鈺的意思是很寬容溫和的。

    認為應該鼓勵朝鮮國的儒生來留學,學習實學。

    比如學習怎麼種大米、怎麼修水利、怎麼種大豆、怎麼種棉花、怎麼造水車等等。

    這聽起來還是很符合顏李學派的「實學」主題的,覺得這不是挺好的嗎?

    至於這背後的潛台詞,實質上程廷祚終究還是舊時代的餘黨,還沒有看明白松蘇模式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社會運行的邏輯到底是怎麼樣的。

    他這種舊時代的餘黨,仍舊在考慮一個可能。

    也就還是劉鈺信上說的三條路。

    是不是,某種改良後的儒學新派,可以覆蓋生產力原始的檀香山、也能覆蓋地主佃農小農穩固的河南陝西、還能覆蓋基本剝離了小農經濟捲入世界市場的關東松蘇南洋、進而解決松蘇地區工場化之後出現的新矛盾、同時還能解決朝鮮琉球日本的困境、順帶還能在信仰宗教問題上抵禦天主回教新教的侵襲?

    既不想代表某個階層的利益,而是追求全能、聖道,那就只能繼續考慮、嘗試這種可能。

    …………

    數日後,上海。

    一些人簇擁著劉鈺,在查看剛剛竣工的大順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建築群。

    包括一片圈占土地後規劃的公園、藏書樓、萬國博物館等一系列建築。

    簇擁在劉鈺身邊的人,幾乎都知道,這一次皇帝南巡,劉鈺肯定是要離開江蘇的,不可能再在這裡繼續停留了。

    即便皇帝不說,劉鈺也要主動離開。

    畢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政策傾斜、以及強制性地關閉廣州福州的貿易口岸等等個因素的作用下,憑藉著前鐵路時代最優秀的水運交通網,江蘇已經真正意義上成為天下財稅之半了。

    每年要為朝廷國庫或者皇帝內帑,提供數量驚人的白銀。

    縱然無險可守,縱然在這裡做事的人都沒有兵權,但也不可能一直在這種地方了。


    剛剛竣工後的這片公共建築群,不久之後,會作為皇帝接受「萬國來朝」、大閱陸軍的地方。

    足夠的空地也是通過圈占土地解決的。

    好在許多年前,就已經強行圈占了足夠的土地,伴隨著貿易發展城市擴張,當初花了錢圈占的土地,現在價格水漲船高。

    顏李學派的王源提出的房屋稅設想,也在這裡進行了嘗試。

    伴隨劉鈺視察的,既有官員,也有省內的豪商。

    似乎多少有點「安排後事」的意思。

    當初皇帝塞過來的一些人,經過這些年的歷練,也都成長起來了。

    至少明白了如何管理這幾座快速發展起來的、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城市了。

    這一次皇帝南巡,商賈們「主動」踴躍助捐,為皇帝南巡準備接待費用。

    和上次完全不同,上一次是皇帝允許他們去南洋,不用管接駕的事。而這一次,皇帝沒說,商賈們便「主動」出錢。

    大部分人內心並無惴惴,覺得一切已經走上了正軌,最艱難的轉型期已經基本熬過去了。

    唯獨就是日後這裡的特殊地位,恐怕不是一個節度使能勝任的,節度使的級別已經不夠用了。

    如今名義上還是林敏做江蘇節度使,但現在誰都清楚,改革完成後的江蘇,朝廷無論如何不可能交到一個節度使的手裡了。

    官場上,自有諸多猜測,這塊大肥肉會落在誰的手裡。

    市面上,影響倒是不大,覺得無非是蕭規曹隨那一套,按著這一套來,眾人早已習慣。

    即便來個貪腐之輩,這和以前也已不同。衙門手裡當初圈了不少當時不甚值錢的土地,現在地價高昂,縱然貪腐,也不會如過去一樣增加攤派之類。

    眾人緩步來到了公園內的小土山上,遠處工業區已經出現了一些聳立的煙囪,冒出黑色的煤煙。

    即便當初布局的時候考慮到了風向問題,依舊還是會嗅到淡淡的煤塊燃燒的煙味。

    劉鈺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很是滿足。

    這些冒著冒煙的煙囪,很多事催動蒸汽機的。

    但因為大順的特殊性,這些蒸汽機大部分都不是與紡織業相關的。

    他念念不忘的機械紡紗機,已經有些眉目。

    松蘇地區的紗荒,已經漸漸浮現。從過去的四人紡、一人織;提升到了如今的十六人紡、一人織。

    重新塑造的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紡織業基礎,棉紗產業一開始就採取的是工場制,基本控制了長絨棉的紡紗環節。

    一旦機械紡車研究成功,轉型會十分的順滑。

    很俗的一句話叫時代的車輪開始轉動,現實是真的已經開始轉動了,即將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終結果,將直接決定大順日後的發展。

    他雖廟算在握,覺得必勝,可內心終究還是有些忐忑。

    眾人見他閉目深呼吸,轉而嘆息一聲,也不知他是捨不得這裡,亦或者是對將來回京的日子有什麼擔憂,是以並不敢說什麼。

    這話不好接。

    接不好,難免引起皇帝的猜忌,亦或者明明是好好的拍馬屁,結果拍到了痛處,惹了許多不愉快。

    過了許久,劉鈺才像是安排後事一樣,說道:「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各行各業,都是如此。」

    「此時雖已早非松蘇草創之時,但很多產業,仍舊前途未卜。智者,當於烈火烹油時候,便想到日後諸多危機。」

    「今日你們在此,以為日後松蘇產業的危機,竟在何處?」

    這是劉鈺在試探眾人的政治傾向,當然主要是對外的。

    現在的情況,以烈火烹油來喻,一點不為過。

    痛苦的轉型期,意味著廉價的勞動力。

    短暫的和平期,意味著外部市場的快速擴張。

    關東南洋的開發,使得工商業從業者經歷著糧價最低的時代,也就意味著他們可以付出更低的工資。

    從當初爆發齊行叫歇要求米貼補助開始算起,已經十年不需要額外支付米貼了。米價只有高到當初商議好的某個值,才有米貼,這些年確實沒有漲米貼的機會。

    政策引導的海外投資,使得大量資本進入流動狀態,開發的南洋關東朝鮮日本等周邊區市場,也使得物價革命的影響降到了最小。

    大順這邊的勞動力價格,糧食價格,以白銀計價,依舊壓在了大約三分之一於西歐最高地區的水平。

    以至於如天津等地,連麥秸編織的草帽,都能賣出去,而歐洲可是小麥產地。

    站在新興階層的角度,無疑真的可以稱之為烈火烹油的時代了。

    至於江南地區逐步瓦解的農村、逐步退佃或者被逼著退佃的佃戶,被糧價真正傷了了半自耕農,他們並無資格評價現在到底是黑暗之世還是烈火烹油。

    現在劉鈺問這些新興階層,以及和這些新興階層聯繫日趨緊密的官僚,什麼是遠慮?

    眾人短暫的思索後,回答倒是基本出奇的一致。

    「若有遠慮,當在海外。」

    「這些年多讀報紙,知海外諸事,以今歲的情況來看,域外之地,似又有大戰可能?」

    「今年法國人的人參期貨,尚未到港,已經有人開始抬價。以作囤積。如報紙上說的昔年荷蘭人知南洋大戰而屯茶一般。」

    此時松蘇、登州、營口、南洋等地的報紙,與其說是報紙,倒不如說是三分之一是報紙、三分之一是海國圖志、三分之一是域外殖民史。

    所謂的開啟民智,未必非要喊口號,在相信人不是傻子的前提下,展示出世界的動態即可。

    大順的這些新興階層當然不是傻子,甚至很多根本就是投機發財的,早就敏銳地察覺到了域外諸事的風吹草動都會對松蘇地區產生影響。

    現在來看,影響還不算大,最多也就是一群人賭英法即將在北美開戰。當初大順在亞琛搞事情,要簽反海盜公約、反私掠船公約等,兩國可都沒簽。

    真打起來,那還不是互相劫船?到時候,豈有不漲價之理?

    畢竟,理論上,眾人都覺得劉鈺頗為親法,萬一到時候拉偏架,英國人劫了船來賣人參,這邊加關稅或者不讓賣呢。

    至於說考慮到大順可能也會抓住窗口期加入戰爭這件事,大部分人倒是沒有考慮。

    雖然,其實大順西洋貿易公司的幾個寡頭,對各國的東印度公司都相當不滿,雙方的衝突也時有發生。

    但,大順真正摻和到世界大戰中這件事,終究前所未有。

    下南洋不算。

    下南洋的時候,大順的商賈力量還沒有強到有極大的開戰意願,純粹是皇帝在復刻前朝永樂帝下南洋壟斷香料貿易。

    所以,大順終究還是要邁出這一步。

    讓一些階層,看到戰爭帶來的巨大好處,深刻體會到戰爭和自己的關係。

    這對松蘇地區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大部分時候,他們無法切身感受到戰爭和他們的關係。

    比如西北地區的戰爭,對他們而言,那樣遙遠而又沒有切身利益。

    當然就此時來說,如果和羅剎國再度爆發關於爭奪鯨海以北冰洋的戰爭,他們肯定能夠切身感受到,因為一些人就是搞海龍皮和油脂貿易發財的。

    西北地區的戰爭,能發財的,是當年在江南地區競爭失敗的山陝資本集團,可不是他們。

    現在,劉鈺提醒了一下他們。

    「先儒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如今我觀歐羅巴之戰爭,國家勝敗,損利商賈。既有損利,則有責任。原先這對你們來說,所謂天下興亡、國家勝負,可能於你們都是一些空話。現在就大不同了。」

    「有些事,有些戰爭,士紳不支持,我非常能理解。一丁點的好處都沒有,反倒還要多繳國稅,為何要支持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若是歐羅巴諸國再次開戰,這對你們的貿易極為有利。你們既然都能看出來,歐羅巴英法之戰恐一觸即發,想來待今年船來,也會有新的消息。」

    「你們既能看出來行業興衰在於域外,這也算是開眼看世界了。」

    「現在你們不妨說說,你們想要什麼?日後我心裡也好有數。」

    劉鈺心裡是有數的,這些人想要什麼,他有自己的判斷。

    但他心裡有數沒用,得這些人心裡有數才行。

    如果他們回答的不對,這一次「交代後事」,就需要指出來:不,你們不想要這個,你們應該想要那個。

    他們不需要考慮小農的利益,不需要考慮僱工的利益,劉鈺只是在問他們自己這個階級的訴求。



第八二九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  
相關:    簡行諸天  綠龍博士  全球進入數據化  極道武學修改器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新順1730第八二九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新順1730"
360搜"新順1730"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2s 3.72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