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兵變平定兩天之後,崇禎皇帝相繼收到了鹿善繼和方正化的詳細奏報。
鹿善繼將他回到寧遠之後的情況如實報了上來,同時還上報了義州新城棱堡修築的進展,以及薊遼督師府對遼東鎮防務調整的一些設想。
而方正化在奏報了他所了解的寧遠兵變始末之後,也一五一十地向皇帝報告了處死左良玉的情況。
處死左良玉,當然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交代給方正化的任務之一。
明末的歷史上有很多令人扼腕痛心的事件,而如今崇禎皇帝所做,就是讓這些令後世無數人扼腕痛心的事件儘量不再發生。
若是左良玉真能公忠體國,南明未必不能站穩腳跟,甚至可以說若非他養賊自重,北京城也未必會在崇禎十七年的三月淪陷。
在寧遠兵變的日子裡,崇禎皇帝每天都要到紫禁城玄武門外、西苑北海旁邊的景山之上「閒逛」,在一棵不知已經生長了多少年的歪脖子老槐樹的下面,一坐就是一兩個時辰。
隨行的鞏永固、王承恩、高文采等人,自然不知道皇帝這是在幹什麼。
然而,如今崇禎皇帝自己卻一清二楚,他如今來看的,正是歷史上十七年後,他的死亡之所。
而到了那個時候,唯有王承恩這個太監,會一路跟著他來到這裡,同殉在此。
三百年後,這裡會開放成一個人民公園,還會被後世的人們立碑來紀念,碑上會刻著明思宗殉國處或者崇禎皇帝殉國三百年紀念碑等字樣。
來此遊覽的人們,會嘆息當年的甲申國變,有的人甚至也會追悼他這位為國殉葬的大明皇帝。
只是後人的種種悼念,於他而言,已經毫無意義。即便是對當時的華夏而言,也已經毫無意義。
而現在他想做的就是要阻止這一切的再次發生。
要哪些悲嘆、惋惜、悼念,甚至眼淚何用?與其讓華夏後人帶著無限的傷感緬懷,倒不如讓他們帶著無限的驕傲回顧!
崇禎皇帝本來以為,自己大半年來的作為,已經帶給了大明不少的改變,對本來應該提防的事情反而有了一些懈怠,這次寧遠兵變卻讓他突然警醒甚至感到恐懼,因為歷史的慣性是如此強大,儘管做了大量的調整,卻依舊未能改變歷史的進展。
事實上,如果他真的熟知明末的歷史,他就會知道,如今大明的歷史進程,其實已經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比如,發生在寧遠兵變之前的固原兵變和薊鎮兵變,就沒有如同歷史上那樣,在七月上旬相繼發生。
因為如今的固原和薊鎮,已經沒有了發生兵變的基礎。
袁崇煥的到任,以及固原鎮的移防,讓滋生兵變的土壤完全不在存在了。
同時,由於花馬池池鹽的產出和開邊互市,如今的定虜鎮更是一改過去固原鎮的窮困,即將成為西北三邊諸鎮之中最為富庶的邊鎮之一。
邊鎮士卒的生活,也告別了過去令人想想就感到絕望的極端貧困,正在悄然地發生著一點一滴積極的變化。
薊鎮也是如此,隨著三屯營和建昌營在王世欽、尤世威的率領下出塞屯墾,大大改變了過去薊鎮邊軍的格局。曾經退居關內的三屯營、建昌營不再成為薊鎮的隱患,反而開始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三屯營和建昌營的士卒們,沒有了長城關塞的保護,也意識到了自身處境的危險,很快就改掉了過去得過且過的散漫,不僅修築關外的城池積極多了,就是出操訓練都更賣力了。
所以,歷史上崇禎元年七月二十日發生在薊鎮三屯營的兵變,並沒有發生。
而這就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帶來的改變,雖然改變不大,但畢竟是一個好的開始。
此時此刻的崇禎皇帝,坐在乾清宮書房之中,看著鹿善繼和方正化的奏疏,心中思緒萬千。
寧遠兵變的平定,特別是那些歷史上罪有應得卻逃過一劫的人,這次全都死了,這一點更令崇禎皇帝深感欣慰。
但他知道,歷史上寧遠兵變之後三個月,錦州又發生了兵變,原因還是欠餉。
所以,他很快就同意了鹿善繼的奏請。一方面批准同意為遼東鎮補發欠餉,並提前解送下半年的錢糧餉銀。另一方面,批准同意鹿善繼對遼東鎮的重新整編,參考孫承宗當年的做法,將遼東真現有的全部軍隊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路:
其一,以遼鎮副總兵何可綱為前路統制官,統領錦州、大凌河、廣寧等地守軍,並參考義州新城做法,為錦州城增築棱堡;
其二,以遼鎮副總兵、覺華島守將金冠為右路統制官,統領覺華島水師及守軍,並以覺華島為遼東鎮糧草轉運地,在覺華島上增築棱堡,以利長期堅守;
其三,東江鎮石城島副將林茂春升任遼東鎮副總兵,為遼東鎮左路統制官,駐守新修築的義州城;
其四,東江鎮長山島副將杜貴升為遼鎮副總兵,為遼東鎮後路統制官,統領寧遠及寧遠以南中左所、中後所守軍;
最後,以遼東鎮總兵官滿桂為五路兵馬都統制,率所部騎兵駐守塔山堡為中路,同時統領松山、杏山、塔山守軍,並在塔山增築棱堡,將塔山築堡為城,策應左路前路。
與此同時,遼東鎮參與平亂的幾位將領,如吳襄、楊國柱、祖大弼、祖寬等人,也是各有升賞。
鹿善繼還建議皇帝,批准監軍御史陳仁錫帶監軍標營坐鎮義州,兵備副使郭廣升遼東左參政坐鎮錦州,選派督餉郎中坐鎮覺華島,自己繼續坐鎮寧遠,就近節制中路、後路。
對鹿善繼的提議,崇禎皇帝自然是完全贊同,很快就轉給軍機處協調執行。
義州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增築義州城本來就是皇帝的提議。
而覺華島更不用說。這做寧遠海外的島嶼,在後世之時又被稱為菊花島。
島雖不大,但是位置重要,離寧遠城很近,上有水師舟船,若寧遠有變,乃至遼西有變,覺華島水師瞬息可至增援。
覺華島地處海中,若是能在島上築城,絕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一處戰略要地。
另一個,選調東江鎮的將領,也是深得皇帝之心,自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像王輔這樣早期跟著毛文龍開闢東江鎮的老將,如今再繼續留在東江鎮,不僅不能發揮出他們本來的聰明才智,而且還會壓制毛文龍麾下年輕將才的成長,調出他們無論對朝廷來說,還是對東江鎮來說,都是一舉多得。
接到鹿善繼、方正化關於寧遠兵變平息的奏報之後,京師內閣和軍機處,自然是一片歡慶喜悅氣氛。
前幾日的擔心看來都是多餘的,鹿善繼也並不比袁崇煥差什麼。
當日下午,崇禎皇帝來到軍機處,與這幾日一直坐鎮軍機處,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的軍機大臣們見了面。
張惟賢、孫承宗、李邦華這三位軍機大臣都向皇帝祝賀,同時也都感到了儘快發放軍餉的必要性。
因此皇帝一提議,三人當即都是同意,而且很快就議定,九邊各鎮的餉銀由內庫支應,而內地、沿海等各個行省的衛所營兵餉銀,則由戶部並地方核實支應。
至於九邊各鎮的餉銀,如今也已有了基本的定數,按營兵與衛所兵合計平均每人一年二十兩餉銀計算,加上京營,崇禎元年需要支付的餉銀,一共是八百餘萬兩。
西北臨洮、甘肅、寧夏、定虜、延綏五鎮兵馬糧餉,由設在洛陽的戶部分司轉運支應,其餘的大同、宣府、薊鎮、山海、遼東和東江等邊鎮,則由京師轉運支應,而所發放的餉銀全部以崇禎銀元支付。
這樣一來,實際上又等於節省了一百六十萬兩銀子,所以以崇禎銀元支付的方式,很快就得到了軍機處和內閣的一致贊同。
如今隨著開中法的再次推開,即便是一年前糧價最貴的西北諸鎮,如今的糧價也大為降低了,每擔糙米折合紋銀一兩六錢,相當於後世的一百二十斤。
士卒每月二兩的餉銀雖然不多,但至少能夠讓一家老小有口粥喝,間或能夠吃上一頓飽飯,若是家裡再有點其他收入,溫飽的問題也算是能夠勉強解決了。
接下來十數日,寧遠兵變的旋起旋滅,以及朝廷對兵變官佐的趕盡殺絕,對兵變士卒的十一抽殺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而皇帝對東江鎮將領的調任和重用,也讓東江鎮上下興奮,對比一兩年前朝廷的東江鎮的猜疑和提防,如今簡直是迎來東江鎮開闢以來的最好時期。
王輔、林茂春、杜貴等人的升任,既讓他們本人欣喜不已,也讓毛文龍心中暗自高興,同時也讓毛文龍的義子義孫們看到了機會和希望。
對這幾人走後留下的位置,毛文龍自然也向皇帝提出了建議,並通過登萊巡撫孫國楨轉呈給了軍機處,而崇禎皇帝自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於是,歷史上留下了姓名的那幾個人紛紛冒出頭來,比如沈世奎得到了鎮守石城島的機會,嚴正中得到了鎮守長山島的機會,而毛有時、毛承祿、毛仲明、毛可喜等人,也都紛紛由游擊升任副將,接替調走的老將,分別鎮守鐵山城、廣鹿島雲從島和身彌島等皮島以外的東江鎮要地。當然了,這都是後話了。
崇禎皇帝對寧遠亂兵大開殺戒,固然令得九邊各鎮將領士卒心生敬畏,但皇帝接下來的做法,又讓他們心懷感激。
那就是崇禎元年軍餉的一次性發放。
雖然對底層士卒來說,一年的餉銀不會一次性發給,但是既然自掏內帑,將一年的餉銀髮給了各鎮,那麼由監軍御史掌管著,不管是一月一發,還是三月一發,將來總會發到自己的手中。
與此同時,崇禎皇帝也與內閣議定,官員年俸折色每員各漲十兩,同樣由戶部設在京師、南京和洛陽三地的銀幣鑄造廠,以崇禎銀元的形式解送發放。
所以,一時之間,九邊軍心大定,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朝廷人心大定,天下人心大定。
一次拿出如此多的銀子,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的心中當然也感到肉疼和不舍,可是景山上的那顆歪脖子老槐樹,卻讓他不敢再猶豫,銀子沒了可以另想辦法,若是大明因此而亡,自己的罪過可就大了去了。
至於天下吏員,因其數量過於龐大,數倍甚至十倍於官員,他們的薪俸問題只好留待以後再說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1s 3.6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