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史——全言著 第六章1471年上

    1471年,局面更加混亂。

    前幾年的戰亂主要在關西展開,而今年的舞台則主要移到了東邊。

    關於這點,有必要將截止現在為止的關東局面介紹一下。

    前面說過,幕府在關東的最高代表是關東公方和關東管領,這樣的設置本來是同南朝游擊隊鬥爭的需要,但在足利義滿一統日本之後又忙著打壓關西的山名家和大內家,所以還是沒有將首都遷回關東,這才使得關東公方和關東管領得以保留了下來。義滿死後,缺乏強勢的將軍,使得關東公方趁機加緊經營關東十國(「關東八國」加上甲斐、伊豆兩國),將其變為了自己的私有財產,並時刻等著京都的堂親絕嗣,然後做好接班的準備。

    終於機會來了。1425年,將軍足利義持病故,沒有留下子嗣,這使得關東公方足利持氏欣喜若狂。不料事與願違,將軍的家臣們並沒有迎立持氏,而是讓義持的弟弟,就是那位玩削藩玩過火而被鴻門宴砍死的足利義教即位。這一行為使得足利持氏相當的不滿,便擁兵自重,拒不服從將軍的指令,處處與中央對著幹,以宣洩自己的仇恨。

    其實他也真沒什麼好仇恨的。首先按照遺產法原理本來就沒他什麼事,其次要人家將軍家的家臣放著自己親手栽培的將軍弟弟不扶立來擁立你,鬼都想到不可能。你來了,肯定會重用你的那一套原班人馬,他們這些老家臣會幹嗎?想都別想。

    足利持氏也想得開,大不了自己接著做關東的土皇帝,懶得理你幕府,看你又能把我怎樣?事實似乎是證明了持氏的論斷,幕府在之後的整整13年裡面都沒有對持氏採取行動,這使得持氏更加膽大妄為,幾乎目空一切了。那持氏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幕府在幹嘛呢?

    如果大家還記得第一章的話一定會想起來,偉大的6代將軍足利義教此時正在嫻熟地玩著削藩遊戲呢!

    足利義教此時忙著和西邊的「三管四職」們老鷹抓小雞,一時半會抽不出時間來解決自己這位關東的堂兄弟。而等他剛剛收手準備來和持氏攤牌的時候,持氏卻不請自來了。

    1438年,持氏無視先例,不請示幕府,自己為嫡子義久加冠命名,關東的執事上杉憲實進諫勸阻,持氏不聽,反出兵討伐憲實,憲實告急幕府。真是說曹操到曹操就到,幕府欣喜若狂,恨不得馬上給持氏頒發「最佳藩王」獎狀,立馬出兵討伐他。此時的室町幕府還是相當強大的,所以本次交手的結果便是持氏沒折騰兩下便失敗被捕,幽禁在一座叫稱名寺的宗教建築里,後來又移到永安寺,最後於次年自殺;而他那個倒霉的嫡子義久,剛稀里糊塗地取了個名字,全家就因為這個名字的政治問題給滅了,其本人也自殺於一座叫做報國寺的寺院裡(看來日本寺院真是多功能的建築啊)。

    不過趙氏孤兒是經常會出現在各大歷史舞台上的。足利持氏被捕後,他還有三個兒子跑了,逃到了關東大家族結城家中,依靠結城家和過去親關東公方的佐竹家、宍戶家一起抵抗幕府和關東管領。經過一年多的圍攻,上杉氏和幕府軍終於在1441年4月攻陷結城家的據點。結城氏家督自殺,持氏的兩個兒子被捕,被斬殺於美濃的金蓮寺(又是寺……)。

    不過大家注意,開始是三個兒子跑了,現在只抓回了兩個。那麼那最後一個,就是後來關東數十年混亂的起源,正宗的「持氏孤兒」。

    這個孩子的名字叫作足利成氏。

    1441年的勝利使得將軍足利義教大為興奮,於是便高高興興地在當年6月24日召開了一個慶功宴會,其地點,就是「四職」之一的赤松家府邸。

    後面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知道了。赤松家蓄謀已久了陰謀,在此次慶功大會上刺殺了將軍足利義教——史稱「永嘉之亂」。同時倒霉的,還有幾位與我們前面演員有關的人物。比如說大內持世,也就是大內政弘的伯父;山名熙貴,山名宗全的堂兄弟;京極高數,京極持清的前一任的家督。

    此次動亂的最大受益人當屬山名宗全。因為山名宗全早有進攻赤松家之意,將軍遇刺剛傳出來宗全便領兵殺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敗了赤松家叛軍。此戰宗全名利雙收,既吞併了一些赤松家的領地,又展現了自己高超的軍事藝術(除了消息靈通也沒什麼可以稱為「藝術」的東西),同時替一堆哭哭啼啼的大家家屬報了血海深仇。而相形之下細川家則觀望不前,甚至有意與赤松家媾和,於是山名細川之爭也由是愈演愈烈了。

    當然,我們現在也不準備介紹太多中央的局勢,回到關東。由於永嘉之亂,幕府對關東的控制明顯放鬆,再加上關東管領上杉家內部也出現了分裂,從而使得足利成氏在父親舊部的擁立下捲土重來,與幕府言和,於1449年重建了關東公方,繼任鎌倉將軍之職。

    不過足利成氏上台後也不忘國恥家仇,將父親以及全家之死都歸咎於上杉憲實的不忠行為(是你爸先要殺他,所以人家的行為怎麼著也應該屬於正當防衛範疇——法治精神匱乏),最後竟殺了上杉憲實的兒子。這一下又捅了簍子,上杉家馬上與幕府再次聯合,將足利成氏趕出了鎌倉;不過這次幕府還是沒有抓到成氏,他又跑到了結城家的防地古河,於1455年在那裡建立了新的關東公方,史稱「古河公方」。歷史在重演,又在變化:這次幕府的實力顯然不行了,沒辦法將革命進行到底,於是成氏便在古河安了家,拉開了關東22年「享德大亂」的帷幕。

    當然,雖然沒實力,但面子幕府還是要的。應關東親幕府勢力的要求,將軍足利義政這時很「夠意思」地作出了一些「努力」:1457年,足利義政派弟弟足利政知前往關東,就任「合法」的關東公方。我估計他弟弟小時候應該和哥哥打過架,不然哥哥不會這麼缺心眼來安排他做這種事——當時整個關東一片混亂,足利政知基本上是「三無公方」:無兵、五糧、無餉。

    哥哥笑著說:「你去吧,今年財政緊張,等我們來年gdp增長了再說吧!」

    君命難違,政知最後還是打包過去當他那個關東將軍去了。不過鑑於革命形勢的變化,足利政知也做出了他的決定:他壓根就沒敢踏進關東八國的地盤,而是滯留在了伊豆國的崛越,然後賴著不走了。

    沒辦法,弟弟這麼窩囊,做哥哥的也不好意思做絕。於是1457年,足利政知在崛越建立據點,也自稱關東公方,史稱崛越公方。從此之後,落魄的政知便在伊豆這塊還沒有北京大的「國」里默默無聞了34年,直到他逝世。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277年前,就是在伊豆這塊土地上,一位被流放的青年毅然舉起反政府大旗,然後揮師西進,推翻了當局,成立了一個嶄新的政權。他的名字,叫做源賴朝,也就是足利政知的祖先之一。

    不知賴朝泉下有知將作何感想!

    之所以要交代這麼多,一是因為這些遲早要交代,二是由於今年的大事主要都在關東,而關東的名義領袖就是關東公方,所以不得不提。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1471年會有些什麼樣的事情發生呢?

    首先自然還是應仁的戰場上還是不停地打,沒完沒了地打,越打越起勁。

    緊接著便是3月份,足利成氏將戰爭推到了伊豆一線,但被關東管領上杉顯定和崛越公方足利政知聯合打敗。從這點可以看出古河公方還是很具有實力的,居然能將戰線拉到關東八國之外的伊豆國——不過你要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古代戰爭是不規則的,所謂的疆土與勢力範圍也絕不是現在的國土一般劃分明確的。特別是像日本戰國時期,你從甲地跑到乙地,中間即便隔了幾個敵對勢力也可能無所謂,只是稍微危險點,絕不會出現今天那種你要攻打別的國家還要向鄰國請求領土領海領空的通行權。其實隨便就可以想得到,成氏要這麼厲害怎麼不回鎌倉當(鎌倉)將軍?因為不是他不想回,而是他回不了。特別是此時的鎌倉地區,有一位威震東國的將領在鎮守,他就是赫赫有名(當然主要是日本國內)的關東名將——太田道灌。

    太田道灌,幼名鶴千代,1432年生於相模國境內,父親為扇谷上杉氏家臣。9歲時到鎌倉建長寺習文,11歲時已精通詩書。15歲元服(成人儀式),拜領上杉持朝的名諱,改名源六郎持資,道灌是他後來出家後的法號。

    日本有個傳統,即武士或貴族家的孩子小時候都要送到寺院出家,直到成年才還俗,到老了再出家(這次就不用還俗了),在這裡寺院就充當了義務教育的學堂,僧侶則成了教師一級的人物。這個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日本教育資源的匱乏所致,從而也使得僧侶憑藉知識與人脈(先生嘛)在政治舞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以後將會看到幾位「名僧」的。


    道灌年幼時便聰穎敏達。有一天,父親贈了他三個字:「驕不久」,原意是讓他知道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哪知他看過字後,便問父親:「可否讓孩兒加上兩個字?」父親不知這孩子又有甚麼鬼主意,便准許他所求。於是他執起筆,寫上了五個字:「不驕又不久」,這明顯是在反抗父親了,氣得父親直吹鬍子。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另一個人,那就是東漢大文學家孔融。孔融小時候也是被稱為神童級的人物,結果有個人很不屑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結果小孔一聽便反駁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從成就上講孔融還是「大時亦佳」的,不過大多數人說這句話並不是批評當事人的能力,而是他的性格(事見南朝宋·劉義慶所編《世說新語·言語》)。

    在專制的社會裡,你的成就與功過未必是由你來評價,也未必是由人民來評價,更多的則是由你的領導、也就是那些專制主義者來評價的。我們經常看到歷史被篡改,這是必然。在專制國家,你自己顯然不能宣傳自己,因為這是一個相互輕視的社會(因為大家都一無所有,所以害怕別人擁有),自己捧自己的行為是一般人所看不起的;你也不要指望有多少人民來捧你,因為首先大多數人民未必能理解你,即便是理解你的也未必肯花時間和精力來宣傳你——當然,歷史最後還是會由人民做評價的,但你未必看得到。這樣的社會裡唯一的宣傳渠道,就是政府,專制政府。遺憾的是,專制政府永遠都是專制的,而有才能的人又永遠都是特別的,讓一個不能容忍自己之外的任何特別的事物的政府去宣傳一個偏偏很特別的個人或者群體註定是失敗而且不現實的。於是為了證明自己,這些身懷各行各業奇才、本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急先鋒的「反政府分子」便誕生了。

    歷史不會給你多少例外,雖然體面得多,但太田道灌最後還是無法避免和孔融一樣的結局。

    ——好在我們是文明的現代國家。

    身為高貴武士,太田道灌並沒有像身邊一些人一樣耽於酒色騎獵,而是不停地學習,並且同時報了「文科班」和「武科班」。據說他讀過的兵法著作有《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六韜》、《三略》、《李衛公問對·足輕戰法》等等。這是相當的了不起,即便是後來號稱什麼戰國第一的統帥武將們,大都也只讀過少數《孫子》之類的軍事普及版書籍,而且還不知道是不是山寨或者盜版(像另外幾本比較珍貴,當然也比較難找);而更多的戰國武將,基本上都是「李雲龍團長」級別的人物(慚愧,身為中國人,全言也僅粗略瀏覽過這7本書而已)。

    除此之外,太田道灌還具有相當高的文學修養,經常與文藝圈人士交流心得。現存有兩首太田道灌所寫的漢詩:

    一:村女應門未發辭,獵歸逢雨乞蓑時。有華無實君看取,捧出棣棠黃一枝。

    二:才兼文武有斯公,一激終能學國風。斥候他年便潮落,水禽聲在遠洋中。

    這兩首詩雖不是相當地好,但還是基本工整,比起什麼「梨花詩」還是好了幾百倍以上,至少能說明道灌的漢學修養確實很紮實。

    【注】在日本的文化主要有兩大領域,一是日本本土的「和學」,二是研究中國文化的「漢學」。相應的作品就比如和學的和歌,以及漢學的漢詩。文化界有名的人士大多兩者皆通,而很多人更以精通漢學為榮。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太田道灌,以及我們的一休哥。

    但是,道灌主要還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而他獨特的軍事才能,總結起來是兩項:一是築城,二是練兵。

    說起築城,就得說一下日本戰國的「城」是個什麼概念。早期的人類居所都是非常簡單的,直到有了強大的威脅的時候人們才會留心將自己的住處圍起來以保護生命和財產。隨著威脅的增大,居所也越來越大,最後四合院就演變成了一座城池——這是世界築城史的一般規律。

    普遍性後自然有特殊性。比如歐洲,主要以一座座自給自足的城堡為主;而中國則發展出像北京城這樣的集生產軍事於一身的綜合型巨城。而日本也有日本的特色,在我看來可以總結為四個字:「城町分離」。

    日本的城池建設不同於中國和歐洲。中國和歐洲的城池(或城堡)雖然在規模上雖然有差別,但總體上都是一個一個自給自足的據點。而日本的則不一樣,它的軍事設施和生產設施是分離的。「城」,即城堡,其規模大多不大,平時(注意這兩個字)主要是供作戰部隊使用的(比如偵查等);「町」即「城下町」,是指依託領主城池財政的經濟聚集地,簡而言之城下町就是以城廓為中心形成的城市。中世紀時,領主的城館周圍形成的鎮稱崛之內、根小屋,山下等,到近世一般稱「城下」。這些地區類似現代城市,沒有城牆包圍,交通發達,便於發展經濟,但缺點自然是防禦能力不足,所以平時每座城堡里都存放了很多糧食,一到戰時不論作戰部隊還是町里的人民都躲進城裡,待敵人走了之後再跑出來。

    直到戰國時代日本大多數的所謂的「城」實際上約等於碉堡,甚至八成以上都是泥土築造的。不過即便如此,只要敵人不多,這樣的建築一般也不容易攻下(很簡單,你帶你全班加隔壁班的100個男生去攻打有一幢有80個女生加守門大叔把守的有圍牆的女寢樓試試?),反而敵人要是想放棄進攻繞過這裡的時候裡面的人倒可以出來捅一下對方——看似不錯,確實也不錯,所以張麻子攻不進黃四郎的碉樓。但是,隨著戰爭的擴大,當敵人軍隊達到一定數量時,這種碉堡就意義不大了。首先對方可以把你包圍,讓裡面的人活活餓死;其次數量夠多的話就直接攻城,我就不信5000個人攻不下一棟女寢。於是各地軍民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辦法來改築城池,漸漸的出現了4種城池類型:

    1.山城:在要害處築起的城。城中所屬武士平時居於山中或山下,戰時則登上位於山頭的城郭作戰,不同的山勢所築的山城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山城致命的一個缺點就是交通不便,在軍事行動中的機動性遠比不上平城;其次在城下町的發展上,山城更是先天不足。所以到了戰國中後期,居城大多移到了平地。

    2.平山城:很多人容易錯誤的理解平山城是山城和平城的過渡階段,而實際上平山城是與山城同時出現的一種城郭形態。這主要是因為自然地勢條件的限制,沒有高山,只好在丘陵、小山上築的城,這種形式的城郭在戰國時期為數甚多(畢竟丘陵還是比高山好找些)。因為是以整個山丘為築城本體,所以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城的規模非常壯觀——比如1576年在日本琵琶湖畔聳立起來的那座空前絕後的氣勢恢弘的巨城。

    3.平城:隨著戰國中後期城郭的平地化,這種建有四通八達的街道,交通方便、經濟發達的平城成為了城的主流。但是對於仍處在戰亂中的諸侯們來說,對於這種平地式的城塞還是不能完全放心。所以後來又出現了大批輔助防禦的衛星支城。即主將坐鎮中心的平城,周圍邊境上築起山城,委派家臣守備。尤其是當兵農分離實現後,這種防禦體系更加體現出了優勢。直到江戶初期,因為局勢的平靜,平城才真正成為了主流,同時大部分的支城也都在江戶幕府的強制下被毀。

    4.水城:周圍完全被海、川圍繞的城。對這種形態的城來說,船是唯一的攻擊手段。因此在防禦上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很難被圍困。

    從上面可以看出,除水城外,由山城到平山城到平城雖然不是演變的三個階段,卻體現了城市職能轉變的趨勢,即從軍事防禦職能轉向經濟發展職能。當然,作為一個亂世,軍事防禦和經濟發展往往是不可得兼的,一般的諸侯只會考慮自己的私人財產安全,稍微有點眼光的則會想著一些更偉大的計劃,所以至於發展經濟,只是前者眼中的「庸民之事」,後者為了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罷了——如果餓死所有的領民能成就霸業,那這些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這個方案。還好世界上的規律大多是朝向好的方向的,所以還是會有很多「李世民」們出現,人民也盼望這樣的人。但是,只有人民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的時候,那才是真正解放了自己、解放了全人類的時候!

    當然,太田道灌也不例外。雖然我非常欣賞他,但站在人民的角度我還是只能說,他也不過是一群烏鴉裡面較好的一隻而已。撇開這些,之所以說太田道灌是「名將」,身上就必然有著與眾不同的東西。當別人築城時都在軍事職能與經濟職能之間徘徊時,他很輕鬆的解決了這一矛盾——我修一座難攻不破的平城、既能發展經濟、又能抵禦侵略不就行了!

    不是想不到,只是做不到;偉大的人物其實只是把想不到的做到了,把不可能變成了有可能。什麼是成功?成功就是「makeadifference」:直接翻譯是什麼?就是創造一個不同——這就是偉人的不同。

    在關東地區,要找一座像樣的山比較困難,此地的丘陵又矮了點,水城又不安全(因為它旁邊只有太平洋),所以築城多只能以平城為主的。1457年,為了呼應新來的「關東公方」足利政知,作為關東的真正實力派,也就是太田道灌的主君扇谷上杉家命令道灌在關東鎌倉附近築一座新城以對抗古河公方——此前道灌已經在附近建造了河越、岩槻(音歸)兩座城池,而此時道灌也已於2年前繼承了家督之位(據說是由於父子不和,看來這樣的孩子到底還是叛逆啊)。接到命令後的道灌立刻加班加點,建起了一座新的平城。而這座城的名字,最後竟超越了它的締造者,成為了後來一個時代的代號,它就是——江戶城,也就是現在的日本首都,東京。

    江戶城為一典型平城,由子城、中城、外城三個獨立的曲輪所構成,外設三重深堀及土壘,城中設有二十個櫓、五個石門,城內有一棟建築物名為「靜勝軒」,取自兵書《尉繚子》中「兵以靜勝」之句。在當時那麼一個一堆土城的年代,江戶城絕對算是精品中的精品。除此之外,道灌還大力開闢城下町,從而為後世繁榮興盛的大江戶奠定最初根基。自此時起,年輕的道灌(二十餘歲)即以築城家而聞名於當世了。

    except築城,道灌另一個令人稱道的地方便是他的練兵。非常奇怪,查遍道灌的生平,你不會找到他打過任何一場算得上經典的戰役,這跟我們想像的名將「揮斥方遒」的感覺相差甚遠,但實際情況是往往他只要一出兵仗就贏了,這大概就是那些武俠小說中的所謂的武學最高境界,平淡無奇,卻無往而不利。當然,武俠是吹的,道灌則是真的。之所以能取得這樣好的效果,主要是道灌平時練兵得當的緣故。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個練兵,實際上就是用兵的根本。你計謀再多,士兵都掌握不好有何用處?所以孫臏沒有田忌將會一事無成。如果你能將百萬大軍運用得如同自己用手指一樣的話,你就是一位合格的軍事家了。道灌的練兵,不僅僅是優秀,而是相當的優秀,可以說是與同時代別的將領有代的差距,因為他率先採用並推廣了專業化足輕戰術。

    足輕是日本古代最低等的步兵之稱呼,他們平常從事勞役,戰時成為步卒。在戰國時代,接受弓箭、槍炮的訓練,編成部隊,足輕在日本戰國史上的地位一直很高,直到後來和平年代才成為最下等的武士、雜兵。

    所謂專業化足輕戰術,就是將步兵中的士兵分開進行特殊訓練,有的專門練射箭,有的專門練使槍(冷兵器的槍),有的專門練使刀,然後加以整合,協同作戰,成為多兵種的集團部隊,這樣訓練軍隊體現了「標準化生產」原理,在管理上提高了效率,使得各個兵種的士兵能夠不停地、熟練地訓練一種技能,大大提高了戰鬥力。靠著這支軍隊,道灌的威名傳遍關東,令所有人,當然包括足利成氏不寒而慄。

    不過鑑於道灌先生暫時還沒到出場時間,而前面的戲不在本劇本內,所以就暫時讓他休息會,等其他演員演完後再說。到下次他出場的時候,會帶上一個跑龍套的演員,而這個人,將會成為我們整個劇本中的一位真正的大腕。

    到時候見。

    ;


https://tw.lhjzzgszhaotong.com/%E6%97%A5%E6%9C%AC%E6%88%B0%E5%9C%8B%E5%8F%B2%E2%80%94%E2%80%94%E5%85%A8-91721/86.html
相關:    修仙瑣錄  三國之亂世梟雄  無限世界修仙傳  巫神之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日本戰國史——全言著第六章1471年上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日本戰國史——全言著"
360搜"日本戰國史——全言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2s 3.469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