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這麼一鬧,竟然鬧了一個來時辰。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楊漣轉過彎子來,自然也就不會尋死覓活了,一抖衣袖,冷哼了一聲,瞅也不瞅董宣武一眼。
董宣武卻死皮賴臉纏了上來,拱手笑道:「楊大人,你瞧,宣武才開口罵了你幾句,你就要死要活找我拼命,可是你和幾位大臣可是天天都這麼罵皇上的呀!你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麼就非得逼著皇上做到呢?
要宣武說,歷史上的很多大臣,純粹是自己找死!」
董宣武聲音不大,卻猶如晴空一個霹靂在楊漣、左光斗、趙南星、黃尊素等東林黨大佬耳邊炸響,振聾發聵。
楊漣呆立了半晌,過了半天,忽然轉過身來,朝董宣武長揖到地,謝道:「多謝董將軍指點!」楊漣此人還是可圈可點,拿得起放得下,的確讓人敬佩。
又轉過身去,楊漣伏倒在地,奏道:「臣楊漣知罪,請陛下懲處!」
天啟皇帝此時也明白過來,董宣武鬧出這麼一齣戲,原來完全是為他著想,為他出那口氣,不覺渾身上下三億六千萬個毛孔,處處都舒爽到了極點。
此時該怎麼做,從小受帝王教育的天啟皇帝怎麼會不明白,急忙起身,走下台階,伸手扶起楊漣,呵呵笑道:「楊愛卿何必如此?愛卿一片忠君愛民之心,朕怎麼會不知曉,又怎麼會怪罪愛卿?」
一句話直說得楊漣再次老淚橫飛。
君明臣賢,一場鬧劇反而成就了一段佳話。
只有董宣武撇了撇嘴,心中暗道:「狗改不了吃屎,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東林黨這幫傢伙又能忍得住幾天?他們根本就是靠罵人起家,叫他們不罵人,怎麼活啊?」
朝堂上鬧成這般模樣,對董宣武的彈劾也就不了了之。連東林黨大佬都向董宣武鞠躬致謝了,繼續對董宣武彈劾,東林黨只會留下一個嫉妒英才的壞名聲。
說實話,董宣武哪裡真的敢在大殿之上將東林大臣們胖揍一頓,還打算在體制內混下去嗎?魏忠賢殺了幾名東林黨的大臣,最終被勒令懸樑自盡,落得個千古罪名,被人罵了多少年,想洗也洗不白。董宣武可不敢拿自己和五行衛的前途做法。
有句話不是說了,no zuo,no die。
之前的種種行徑,也就嚇唬嚇唬人,轉移東林黨的注意力,他可不敢真的跟東林黨徹底決裂。
但是,不管怎麼說,東林黨也許可以容忍五行衛握在董宣武手中,但絕難容忍五行衛繼續作為皇帝的親軍而存在。可以不經過兵部的授權,直接由皇帝下令自由行動。
這對東林黨來說,簡直是如枕荊尖、寢食難安。一個東廠,一個錦衣衛已經夠讓他們難受的了,如果再加上一個五行衛,他們還有活路嗎?
天知道哪一天皇帝心血來潮,決定清除東林黨,到時候跑都沒地方跑。
很顯然,好不容易建立起五行衛這麼一支強大的親軍,天啟皇帝也絕不會輕易放棄。
無奈之下,都察院都御史趙南星根據事先商議的第二套方案,以遼東戰事業已平息,五行衛再留在遼東已經沒有多少用處為由,請調五行衛南下,平息禍亂已久的奢安之亂。
在東林黨看來,川黔一帶的奢崇明、安邦彥戰鬥力雖遠不如遼東女真人,但憑藉險惡的地形和惡劣的環境,要平息奢安之亂,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總要拖個幾年。幾年的時間下來,平定了遼事,然後慢慢掐斷皇帝與五行衛的聯繫,應該還是事有可為的。
董宣武調離遼東已經是確定的事情,朝廷寧可相信袁崇煥那可信度並不怎麼高的話,也絕對不會允許由一名武將來平息遼事,獨得平遼之功。既然董宣武已經重創了女真人,打得努爾哈赤哀求投降,那他就沒有必要再留在遼東了。受降的事就交給文官來做,不必再勞動董宣武了。這是國策,為了預防武人坐大而不可制,這一點就連天啟皇帝也沒法改變。
既然董宣武調離遼東,這麼一支精悍之師放著不用,就未免有些說不過去,於是調往川黔平息奢安之亂自然也就名正言順。
五行衛南下平亂已經成為定局,董宣武下朝後緊急回到五行衛軍營,召開軍事會議。
熊廷弼看了看由朝廷轉過來的文案,嘆了口氣,將文案扔到了一邊,說道:「事情哪是他們說的那樣!」
熊廷弼畢竟曾是封疆大吏,這方面的事情也有所了解。於是熊廷弼將他所知的情況仔細說了一遍。
奢安之亂是由土司奢崇明、安邦彥兩人在四川、貴州兩省發動的叛亂。
奢崇明、安邦彥兩人是四川、貴州兩省的世襲大土司。同時,奢崇明還是四川永寧宣撫使,安邦彥也是貴州宣慰司同知。
而奢安之亂的起因,可以說完全是大明官員自找的。
從漢朝開始,由於地形複雜,部族關係複雜,中原王朝對西南地區一般採取羈縻政策。
大明建立後,對西部地區沿襲了元朝的土司制度。各級土司在經由賜印、誥敕及貢賦等程序後,大明朝廷承認起世襲繼承土司的合法性。
水西安氏在貴州黔西北一帶歷史非常久遠而且勢力龐大,而且向來比較恭順,對中原朝廷也比較友好。
在三國時期其先祖羅濟就曾助蜀漢諸葛亮平南中,被封為羅甸國王。羅濟之後,唐朝時的阿佩,宋朝時的普貴,元朝時的阿畫,水西安氏總是能在開國之初就率先納土內附,並因此獲得中原朝廷的冊封,繼續維持其在水西地區的統治。
永寧奢氏是四川永寧土司(今四川瀘州江安合江一帶),與水西安氏世代聯姻,兩者屬於唇亡齒寒,一損皆損、一亡皆亡的關係。
與前朝一樣,貴州水西安氏的首領靄翠在洪武初年便率眾歸附,朱元璋以其原官職讓其世襲,並承諾稅收則聽其輸納。除此之外,還將水西水東兩部合併,設立貴州宣慰司,以靄翠為貴州宣慰使,賜姓安,位居貴州各宣慰之上。
但到了明朝中後期,大明所派遣的流官(流官與土司相對,是由朝廷任命的、不世襲、有品級、有任期的官員)貪得無厭、日益腐敗,與當地土司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
以種種理由苛收重賦也罷,流官們對當地的土司十分瞧不起,常常以改土歸流為藉口,威脅盤剝土司,甚至利用土司世襲制度從中取私利。凡世襲者必向流官上繳納數額不等的黃金已為不成文的潛規則。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9s 3.716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