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實力大減,董黨實力提升了不少,兩者勢力差不多,只是董黨的勢力範圍更側重於工部和兵部,在其他府衙,董黨的分量就顯得太輕了一些。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這種情況也是必然的。
因為董黨的成員大多是當初被東林黨與魏黨排擠到邊緣的官員,他們當初基本沒有占據重要職位,現在雖然一時勢大,占了不少便宜,但與根深葉茂的魏黨相比,仍舊顯得底氣不足,即使跟如今已經衰落的東林黨相比,也是有不小的差距,若不是東林黨被魏黨打壓得不成樣子,元氣大傷,董黨甚至還不能與東林黨並駕齊驅。
於是,爭議的焦點集中在了這個日後將決定朝政大局的議會,三黨在其中所占據的份額。顯然,誰在這個議會中占據的份額越大,誰對日後的朝政就越有主導權。如果直接超過了半數,那以後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討論了,直接以己方的意見為主了。
接下來就該解決朝爭問題了。
又經過幾天爭論,最終三方達成協議,第一屆議會魏黨占據四成的份額,東林黨和董黨各占三成。議會議員的總數額,暫時確定為一百人。由各黨自行委派、任命。某議員一旦被任命,在下一屆議會議員產生以前,如果沒有做違背議會章程的事,都不允許被撤換,即使他投靠了其他黨派也一樣。
朝堂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每天為一點小事吵翻天,朝堂簡直變成了菜市場。東林黨人提出的、支持的,魏黨必定反對;反之,魏黨提出的、支持的,東林黨必定反對。這樣下去,誰都別想做事,必須加以規範。
這樣的規定是為了避免久議不決。為了同樣的目的,董宣武還提議規定了每件事情按照輕重緩急討論的時限,時限一到,如果還沒有結果,那事情就維持原狀或者遵循地方處理原則。
董黨言辭雖然沒有東林黨那麼激烈,但也是堅持需要有這一條規定。
這個職位,怎麼看,都是為信王量身定做的。
至少在這方面操守,董宣武認為大明復興會那些個隨風兩邊倒的官員,很可能連東林黨都不如,連起碼的堅持都沒有,畢竟東林黨當中還是有些個硬骨頭。
實際上,這一套董宣武已經應用到了大明復興會中,大明復興會議實際就是按此原則所設。
解決了議會各方份額問題,接著就開始討論議會的各項規定。
董宣武無奈,看來那些無黨派官員日後想要分一杯羹,就只能靠他們自己的努力了。自己不努力,別人賜予的東西,他們未必會珍惜。
因為議會長是沒有什麼權利的,他不可以發表任何關於議題的觀點,唯一的作用是維持議會的秩序,並對違反議會規定的人進行懲處。
董宣武原準備為那些不屬於三黨的中間派官員爭取一定的份額,但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魏黨都嗤之以鼻,甚至連董黨成員也不同意。大家都是聰明人,議會議員的份額有多重要,誰都知道,能少一個局外人分,當然少一個更好。
這次魏黨大舉逮捕東林黨人的事情做得太大了,如果不是董宣武及時出手,這些人很可能都會死在魏忠賢手中,而後會受牽連的不知會有多少。如果不能保證生命安全,很難想像會有多少人願意捨生取義。
但是不同意不行啊,東林黨人直接宣稱,如果魏黨不同意這條規定,他們將結束談判,也拒不參加議會,日後繼續會把所有的事情鬧到朝堂上去。並且還威脅要讓天下縉紳評評這個理,還東林黨一個公道。
此提議立刻遭到了東林黨和董黨的聯手反對。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議會根本就是為魏黨所設,那他們還有必要參與嗎?
同時,董宣武還建議議會的決事遵循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只要某項決議有超過半數人以上議員的同意,那這項決議便生效。議員可以對提出的議案投棄權票。
最終,魏黨還是屈服了。
至於董黨,由於此項措施已經實行,很多董黨成員意識到其中的好處,當然也不會反對,當然支持董宣武。
所以,董宣武的建議就這麼被三黨所接受。
最後,信王被三黨一致推舉為議會的議會長,負責主持議會。
董黨與東林黨雖然單獨一時不能與魏黨相抗衡,但是兩者如果聯起手來,也同樣能將魏黨死死壓制住,這正是此時朝局的微妙之處,也是魏忠賢願意坐下來跟董黨、東林黨談判的原因所在。
這樣做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解決朝堂上根本沒有效率的爭吵,但其實也只是將朝堂上的爭吵提到了朝堂之下。當然也有好處,避免了某些為了黨派利益和聲望決議占據朝堂議事的時間,耽誤大事。
對於這一點,魏黨是反對的。
當然,在此之後,議會還可以在修改後再次提出討論。
信王也是皇室宗親,他不能參與朝爭,如果不是天啟皇帝特別信任他,對朝局發表一些觀點,結交大臣也是不被允許的。由他來做議會中這尊不持任何觀點的泥菩薩應該沒有問題。
所以,魏忠賢直接提議,魏黨要占據五成份額,其他的份額,就由東林黨與大明復興會各占一半。
東林黨被魏黨這麼一頓折騰、整治,實力早不如從前,在朝堂上說話的份量遠不及從前。而東林黨最擅長的,就是耍嘴皮子。
打架打不過董宣武,動粗他們更動不過有廠衛在手的魏黨,這時董宣武建議提供了這麼一個場所,讓他們能繼續對朝廷的大小事務施加影響,他們當然是歡迎的。
劃分完目前的勢力範圍,雖然大家都信誓旦旦,但所有的人都明白,這一切不過是臨時的權宜之計,日後時局一旦有變,這塊蛋糕誰占據得多一點,誰占據得少一點還是很難說的一件事。
董宣武后世的經驗提出了一個不完全的解決辦法,就是由三黨共同建立起一個議會。所有的要拿上朝堂討論的事情,先經過這個議會討論,只將討論出來有結果的事情提交內閣,交由皇帝決斷。提交給內閣、皇帝的決議,三黨成員不得再在朝堂上提出異議。
魏黨能發展到如今這樣一個程度,皇帝的支持是主要因素,但東廠和錦衣衛的威懾和採用一些不法手段,是一個關鍵手段。同意了這個條規定,無疑是要魏黨自廢武功。
這次董黨與東林黨再次聯手,逼迫魏黨同意,各黨政見上的紛爭,只要不違背律法,具體事務都必須在議會上解決,嚴禁通過武力等非法手段對人身安全進行威脅、脅迫。
原則上議會討論出來的東西,只是建議而不是決意,皇帝或者內閣如果不同意可以發回重議。但是發回的次數不能超過三次,三次重議後,即使皇帝、內閣仍舊不滿意,也必須按此執行。
董宣武的這一提議立刻就得到了東林黨人的支持。
以後議會每兩年會重新再確定下一屆各方應占的份額和參加議會議員的資格。
這也是天啟皇帝特別關注的,對於解決不了問題,整天像菜市場般爭吵不休的朝堂,天啟皇帝早已經是厭惡不已。他明確暗示董宣武和魏忠賢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魏黨雖然不太樂意,但是因為有天啟皇帝的暗示在前,他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解決朝堂紛爭不已的現狀,此刻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當然,已經進入內閣的大臣,不得加入議會,除非他解除了內閣大學士的身份。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s 3.717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