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艘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船舶橫渡太平洋,在浩瀚的大海航行三個月左右都沒有遇見他國商船或者戰船。
原因很簡單,龍武水師船隊是探索者,沒有已知航線,自然不會有商船出沒。
接近巴拿馬城的港口之時,黃義、施大瑄、俞飛等等將領遭遇開始興奮。
因為他們利用三十二倍距的固定式望遠鏡瞧見了停泊在港口的幾艘戰船和十幾艘商船,這些船舶個頭都不小,排水量應該都在五百噸以上。
這不奇怪,西班牙人需要把掠奪的金銀財寶運回歐洲,歐洲人都在覬覦西班牙運寶船,路漫漫危險重重,運寶船的噸位、航速和炮火數量怎麼能夠落後於人?
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成功奪取一艘西班牙寶船就能夠購買十幾艘裝備齊全的大戰船,並且能夠承擔上千水手的一年開銷。
在如此大的利益誘惑下,在沒有法律約束的前提下,歐洲各國的私掠船都在打西班牙寶船的注意,各國官方不僅僅不阻止,還故意賣先進的戰船和火炮給私掠者。
這其實就是黃漢支持劉香、李國助、鄭芝龍這幾個著名海盜頭子的做派,豢養海盜為禍一方。
曾經的殖民大哥西班牙帝國被歐洲小弟盯上了,從美洲運送財富到歐洲的途中遭遇的襲擊多不勝數,傷亡、經濟損失巨大。
最是鼓舞諸多私掠船的是崇禎元年的一場海戰。
受僱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私掠船長皮特·彼得松·海因在馬坦薩斯灣取得了一場夢幻般的勝利,在海戰期間雙方沒有一艘戰船被擊毀。
海因率領三十一艘來自荷蘭西印度公司的戰船和三千左右水手、炮手以微不足道的傷亡成功俘獲了十六艘西班牙運寶船和五艘蓋倫船型大戰船。
西班牙運寶船上的祖母綠、瑪瑙、黃金等等珍寶價值達到了一千一百五十萬荷蘭盾,而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資本金僅僅為六百五十萬荷蘭盾。
這筆龐大的資金居然能夠承擔荷蘭七省聯盟軍八個月的軍費開支。
如此本小利大的買賣更加刺激了各國私掠船,給西班牙人帶來的損失與日俱增,也最終拖瘦、拖弱、拖垮了這個曾經的老大。
西班牙人在巴拿馬港口停泊的戰船和運寶船沒有想到會有一支龐大的艦隊直接進入港口發動襲擊。
為了奪船刻意使用弗朗機炮連續不斷發射散彈發動攻擊,龍武水師戰船如同虎入狼群般兇猛,在跟敵船接觸的一剎那,就打得催促應戰的西班牙人沒有了還手能力。
龍武水師的炮火依舊在肆虐,走向沒落的西班牙人遭遇繃不住了,一艘蓋倫船上一根挑著白旗的竹竿伸出頭晃動,接下來兩艘、三艘……
為了活命,西班牙人體面的投降了,龍武水師初戰告捷繳獲戰船、武裝商船而是余艘,港口內還有大小漁船十幾艘理所當然也成為了戰利品。
跟西夷殖民者小打小鬧截然不同,第一次踏上中美洲的漢人超過一萬,五千餘端著米尼槍、自生銃、推著野戰炮的知識青年軍人,迅速包圍了還不如大明小縣城面積大的巴拿馬城。
西夷殖民者是這座城市的主人,土著印第安人的地位甚至於還不如白人自帶的黑奴。
歐洲人此時在美洲大陸理所當然具備優越性,因為這裡的土著確實太爛,歐洲人屬於無敵的存在。
但是當巴拿馬城裡的殖民者聽到教堂敲出急促的報警鐘聲,聽到港口方向傳來隆隆炮聲,拿起火繩槍來到城頭配合正規軍參與防守之時,絕大多數人膽戰心驚。
殖民者絕大多數有跟土著軍隊交戰的經驗,幾乎沒有哪個殖民者手上沒有血債,也有不少人曾經見過成千上萬的野蠻人圍攻白人的定居點。
而出現在巴拿馬城外的軍隊,按照人數判斷絕對不應該是來自於文明的歐洲,可是,成千上萬規模的土著軍隊決然不可能如此裝備精良。
不少西班牙正規軍都在仔細看著接近城池的那支不明國籍的軍隊,心中暗暗咂舌,很明顯對方的武器和服裝跟己方相比毫不遜色。
歷史上的漢人缺席了大航海時代,鄭和下西洋之後,軍隊哪有可能走出國門?更加不會出現在南北美洲。
水師陸戰隊的旗幟除了一面面紅旗就是明黃色的龍旗,在遼海、東海、南海暹羅灣、馬六甲海峽辨識度很高,在太平洋東側還屬於名不見經傳。
彌蓋爾·塞拉諾擁有上尉軍銜,是巴拿馬城西班牙駐軍的最高指揮官,他此時已經汗流浹背,手中的千里鏡貌似都有些握不住。
成千上萬的敵軍包圍了巴拿馬城,彌蓋爾上尉用腳趾頭都能夠想得出港口戰船和海軍的下場,只不過實在想像不出為何海軍在旦夕之間就完了。
黃勇、黃義、俞飛、林明海、施大瑄等等將領也在用千里鏡觀察將要奪取的巴拿馬城。
他們心裡有底,因為出發前黃漢就告訴他們,「紅旗軍」的裝備遠遠領先西夷殖民者,人數遠大於西夷在美洲的駐軍。
跟這些由於在當地沒有對手養肥了膽子的西夷不需要客氣,直接用武力碾壓,打得越狠,殖民者就會越乖巧。
三個能夠用西班牙語對話的少年脫離大部隊來到巴拿馬西門外高聲喊話,聽到了雖然有些生硬但是能夠聽懂的西班牙語,更加讓城頭守衛者頭皮發麻。
「紅旗軍」傳達的意思很簡單,來自大明上國的黃勇將軍命令巴拿馬城內的所有西夷放棄抵抗舉手投降,「紅旗軍」保障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可以派船禮送投降者出境。
彌蓋爾上尉是個職業軍人,當然不會選擇一槍不放舉手投降,他也沒有下令開炮、開搶擊斃三個起來喊話勸降的大明軍人。
城頭守衛者高度緊張,都在默默等待,大明軍隊給的半個小時期限慢慢流失。
城外的明軍繼續部署,彌蓋爾·塞拉諾上尉沒瞧見列隊前進的一列列明軍,只看見五六百身穿大紅軍服的明軍成散兵線進入三百米距離。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5s 3.675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