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六年七月初二,已經連續有半個月沒下雨了,京城的高溫連日不退,入黑後依舊熱浪、逼人。小時雍坊的吳府門前,早早便掛上了兩盞大燈籠,數名家丁正坐在門邊的長凳上,一邊搖著蒲扇,一邊高談闊論。
此時有三人來到吳府門前,為首之人是一名約莫二十五六歲的青年,一身短打裝扮,體形健壯,高鼻寬口,輪廓分明,走起路來龍行虎步,十分之有威勢。
青年的身後立著兩人,一人約莫四十許,長衫闊袖,看樣子是個讀書人,另一人也是二十來歲的青年,生得孔武有力,亦是一身短打裝扮。
坐在長凳上乘涼的家丁連忙站起來,十分無禮地喝問道:「你們仨,打哪裡來的?這裡可是國丈吳府,別自找麻煩!」
為首那名青年皺了皺眉,從懷中取出一張請貼道:「某家乃忠勇伯俞大猷,應邀而來!」
原來這名青年正是俞大猷,站在他身後的則是他左臂右膀趙大河和陳大成,乃俞家軍的骨幹人物。
吳府的那幾名家丁一聽,立馬收斂起了傲慢,接過請貼看了一眼,又恭敬地雙手遞迴給俞大猷,陪笑道:「原來是俞將軍,快裡面請。」
話說自打前幾年的沿海平倭戰役後,俞大猷開始聲名鵲起,表現相當搶眼,成為大明軍中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深得主帥徐晉的賞識,最後更被任命為第一任的南洋都護府都護。
前月收復安南國後,俞大猷的名氣就更大了,日前剛回京就被加封為世襲忠勇伯,食祿一千石,與謝二劍和王林兒的待遇相當,而且,俞大猷還被張璁等人舉薦,正式掛帥為平西大將軍,節制陝西諸路兵馬,全面接手徐晉未完成的工作。
所以,現在的俞大猷已成為軍中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僅武將們套近乎,就連文官也有不少伸出了橄欖枝。俞大猷此人並不善應酬,對於大部份人的宴請都婉拒了,但是國丈吳德友的宴請卻是不能不來,畢竟是皇親國戚,得罪不起,只能赴約了。
且說俞大猷三人在家丁的帶領下進了吳府,來到客廳之中,結果發現客廳中竟然坐了不少人,不由微愕了一下,想必居中而坐的那位就是皇帝的老丈人吳德友了,於是拱手行禮道:「俞大猷見過國丈大人。」
吳德友樂呵呵地道:「俞將軍不必多禮,哎呀呀,老夫早就聽說俞將軍的威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啊,英姿颯爽,好一員虎將!」
吳德友左手側一名文官打扮的老者捋著須微笑接茬道:「世人都道靖國公是徐常勝,殊不知忠勇伯俞將軍也是至今未嘗一敗的常勝將軍啊。」
俞大猷連忙道:「國丈大人和這位上官大人謬讚了,在下安敢與靖國公相提並論呢。」
吳德友左手側那名文官身穿緋紅色的官袍,而且繡著一隻錦雞,妥妥的二品大員,所以俞大猷雖然不認識此人,卻是口稱上官。
只見這位二品大官又捋著須笑道:「俞將軍不必妄自菲薄,汝日後的武功上就未必會在靖國公之下,此番若能平定吐魯番,封侯指日可待也!」
俞大猷連道不敢,而他身後的趙大河卻是微不察地皺了皺眉,隱隱察覺氣氛有些不對勁。
吳德友瞥了依舊神色平靜的俞大猷一眼,笑道:「只顧著說話,倒是忘記介紹了,這位乃史部尚書方獻夫方大人,這位乃史部郎中張璁張大人,這位乃刑部主事桂萼桂大人,這位乃咸寧伯仇鸞仇大人。」
俞大猷微吃了一驚,連忙一一見禮,然後落座!
眾人閒聊了一會便入席了,彼此觥籌交錯喝了數巡後,刑部主事桂萼便笑吟吟地道:「俞將軍,前番舉薦你出兵安南的是張大人,這次舉薦你為平西大將軍的人也是張大人,是故俞將軍真應該敬張大人一杯啊。」
張璁連忙正容道:「為國舉賢是臣子應盡的職責,本官只是做了該做的事罷了,桂大人休再提起,以免讓人誤會。」
「張大人風高亮節,實乃我輩楷模也!」吳德友呵呵笑道。
俞大猷猶豫了一下,還是舉起酒杯道:「本將敬張大人一杯。」
張璁欣然與俞大猷對飲了一杯,微笑道:「俞將軍畢日便要啟程西行了,預祝俞將軍旗開得勝,馬上封侯。」
「承張大人吉言。」俞大猷連忙道,在座諸位也紛紛舉杯祝賀。
仇鸞眼底閃過一絲妒忌,這貨曾隨徐晉出兵東瀛平叛,雖沒立什麼功,但後來還是撈了個薊州總兵的實職,結果呢,今年年初隨徐晉出兵北伐韃靼時全軍覆沒,丟了十幾萬石的糧草,害得徐晉的五萬北伐主力大軍差點全軍盡墨,事後被削了爵位,前不久嘉靖才看在勛貴們紛紛求情的分上,恢復了仇鸞的爵位,不過從咸寧侯變成了咸寧伯,降了一級待遇。
「仇某也敬俞將軍一杯,祝俞將軍馬到功成。」仇鸞舉杯假惺惺地道。
俞大猷與仇鸞對飲了一杯,剛放下酒杯,便聽吳德友道:「俞將軍此番掛帥西進,必然要帶些自己的人手吧?」
俞大猷點了點頭:「皇上允准本將攜兵一萬。」
吳德友眼珠一轉,笑道:「那正好,咸寧伯乃武勛之後,曾獲武進士第三名,乃允文允武之才,只是時運不濟犯了點小錯,就被束之高閣,俞將軍此番西行若是缺人手,何不給咸寧伯一個機會?」
「這個……」俞大猷面露難色,他手下的俞家軍就有五六千人,用起來得心應手,本就不打算再增加人手了。
吳德友面色一沉道:「莫非俞將軍信不過老夫?」
俞大猷自是不敢得罪國丈,更何況旁邊還有個史部尚書方獻夫,只好道:「不敢,既然咸寧伯有報國之志,本將軍又豈會拒絕呢!」
仇鸞大喜稱謝,吳德友也露出了笑容:「這就對了,咸寧伯參加武舉那年可是靖國公親自主持的,以他的眼光又怎會選錯人呢。」
俞大猷聞言倒是稍稍放下心來,倒是張璁皺起了眉頭,他之所以舉薦俞大猷,是打算以俞大猷的崛起來削弱徐晉在軍中的影響力的,所以只希望他成功平定西域,不要出什麼岔子才好,而仇鸞這貨是有「前科」的,這次若又拖後腿就糟了。
不過張璁擔心也沒有辦法,畢竟仇鸞走的是國丈吳德友的路子,他自然不能當眾抹吳德友的面子。
這場酒宴一直喝到晚上八時許才結束,已有幾分酒意的俞大猷站起來告辭,吳德友熱情的留宿,不過俞大猷婉拒了,帶著趙大河和陳大成兩人離開了吳府。
「俞將軍留步!」俞大猷三人剛行出吳府大門,張璁、桂萼和方獻夫三人便聯袂行了出來。
俞大猷停下腳步,回身抱拳道:「三位大人有何吩咐?」
張璁微笑道:「俞將軍是走路來的?若不介意,可與本官同乘!」
俞大猷擺手婉拒道:「張大人好意心領了,天氣悶熱,又喝了酒,走路正好涼快些。」
張璁聞言也不勉強,點頭道:「也是,俞將軍且去!」
俞大猷又抱拳作了一揖,轉身大步離開。
張璁目送著俞大猷離開,臉上的笑容漸漸收斂去,方獻夫皮笑肉不笑地道:「秉用兄,看來俞大猷並不是很識抬舉啊。」
張璁淡然道:「這才正常,他若是一開始就完全倒向咱們,那才是值得商榷的,放心吧,文武第一,武無第二,他不會甘於徐晉之下的,那就足夠了。」
……
這個鐘點晚風習習,倒是涼快了些許,俞大猷禁不住把胸襟扯開一些,天氣本來就熱,喝了酒就更熱了。
「將軍此番西行,若能拿下吐魯番,准能封個侯爵,要是掃平整個西域,嘿嘿,跟靖國公平起平坐也是有可能的。」陳大成喜滋滋地道,眼中像燃著一團希望之火。
話說俞大猷雖然是徐晉一手提拔起來,但他手下的心腹自然都向著他,處處為他著想,對徐晉反而沒多少敬畏愛戴之心。
正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徐晉能當國公,自家俞老大自然也能當國公!
俞大猷倒是要頭腦清醒得多,他知道無論是功績,還是格局,自己都還不及徐晉,不過在領兵打仗方面嘛,他倒是覺得自己可以和徐晉比一比。
「別瞎說,靖國公又豈是你能編排了!」俞大猷低聲斥道。
陳大成撇了撇嘴,倒是不再作聲。
趙大河卻是皺起了眉頭,他曾是浙江義烏的縣令,後來俞大猷在義烏征了兵,他這個縣令也被徐晉任命為俞家軍的監軍,自始便與俞大猷成了最緊密的拍檔。
趙大河畢竟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不像俞大猷和陳大成,他在京中還是有些人脈的,所以儘管才回到京城數天,但對京中的局勢還是有些許了解。
只聽趙大河沉聲道:「將軍,屬下聽聞張璁與靖國公並不對付。」
俞大猷腳步一滯,愕然道:「怎麼說?」
話說俞大猷在馬六甲駐守,這幾年朝中發生的事他知曉甚少,譬如陸炳張璁等人曾差點至徐晉於死地的事,他並不是很清楚。
趙大河便將自己近日聽到的消息略略說了一遍,俞大猷聽完後沉默了,陳大成這時也心頭打鼓了,他雖然對徐晉沒多少敬畏之心,但也不想與徐晉這尊大神為敵啊。
「老趙,你咋不早說?完了,既然張璁與靖國公水火不容,那靖國公會不會把咱們當成張璁的人來收拾?」陳大成牙痛般道:「要不將軍推了這份差事?」
趙大河苦笑道:「聖旨都接了,哪還能往外推,你小子有幾顆腦袋?」
俞大猷沉聲道:「管那麼多作甚,某家只管打仗便是,走吧!」說完大步行了開去。
趙大河和陳大成對視一眼,快步追了上去,將軍說得對,咱們只管打仗,其他的關老子屁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1s 3.615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