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茲,以及中玉茲的部份領土,在後世都屬於新疆地區,作為一名來自後世的大中華穿越者,徐晉自然不會視而不見,不過,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目前的情況不宜樹敵太多,慢慢來,畢竟來日方長嘛,先搞定吐魯番和葉爾羌,然後輪到北邊的瓦剌,至於大玉茲和中玉茲,只能徐徐圖之了。
畢竟大明是禮儀之邦,師出必須有名,無論滅韃靼,還是討伐吐魯番,亦或打葉爾羌和瓦剌,都有正當的理由,而打大玉茲就說不過了,人家可沒招惹你,就連明軍侵門踏戶都能憋著,屁都不放一個,你好意思打人家嗎?
徐晉不好意思,所以便帶著大軍從伊犁河畔撤走了,返回了吐魯番安樂城,此時各路人馬已經完全掃平地吐魯番境內的地方武裝,初步控制了吐魯番全境,接下來便是治理的問題。
由於裴行謹和余林生的事,徐晉一下子失去了三名猛將,所以連日來心情都十分糟糕,幸好,各地的好消息陸續傳來,而且,就在徐晉回到安樂城後的第三天,郭黑子和宋大眼風塵僕僕地打南邊回來了,帶回了葉爾羌汗國內的最新消息。
「參見大帥!」宋大眼和郭黑子兩人被帶進帥府,一見徐晉便單膝著地施禮。
「免禮!」徐晉抬了抬手,迫不及待地問:「郭千戶,葉城可還在堅守?」
郭黑子恭敬地道:「回大帥,屬下和老宋趕到葉城時,葉城已經被攻破了。」
徐晉不由心底一涼,卻聞郭黑子連忙又道:「不過大帥放心,黃大人和王大家均沒事,拉希德王子雖然由於糧食不足放棄了葉城,但卻順利退往了于闐,如今在于闐固守待援。」
徐晉聞言鬆了口氣,人沒事就好,這時郭黑子又話鋒一轉道:「但是,于闐的情況如今也不太妙,估計也撐不了多久了,前不久巴伊吃了敗仗退回葉爾羌後,宰桑哈斯木明顯急了,加派了人手日夜攻打于闐。」
徐晉不由心中一動,自己滅了吐魯番,看樣子哈斯木這頭老狐狸是真的慌神了,所以猛攻于闐,企圖消滅了拉希德王子,控制葉爾羌全境,然後好騰出手來全力對付自己,估計同時也想抓住黃大燦和翹兒作為人質。
如果真是這樣那便好辦,即使黃大燦和翹兒落入哈斯木手裡,應該也暫時沒有性命之憂,相反,明軍打得越猛,他們便越安全。
徐晉腦子裡飛快地權衡了利弊,馬上便有了初步定計,於是又問道:「那你們有沒有進城見到黃少雲本人?」
郭黑子搖頭道:「屬下和老宋本打算潛入城中的,可是哈斯木的軍隊把四城圍得水泄不通,日夜攻打,我們見沒有機會進城,於是便趕緊回來向大帥稟報了。」
徐晉點頭道:「郭千戶,大眼,這件事你們辦得很好,本帥給你們記上一功,下去休息吧。」
打發走了兩人後,徐晉立即把諸將召來,商討出兵葉爾羌的事。
自從兩個月前拿下了哈密後,完善的後勤補給線也迅速地構建起來,所以如今大軍的物資供應充足,再加上吐魯番全境已經蕩平,正是萬事俱備,隨時可以發兵南下攻打葉爾羌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貫通整個吐魯番的後勤補給線之所如此迅速地構建起來,完全得益於徐晉的一個大膽的創新嘗試。
原來,徐晉把大軍的補給「業務」外包給了順豐車馬行,由官方派兵提供安保,而軍需物資則完全由順豐車馬行承運,如此一來,整個效率提高了n倍不止。
話說順豐車馬行正是徐晉當年在江西上饒創立的,有嘉靖這個後台大老闆保駕護航,再加上這些年權貴們的不斷入股,如今的順豐車馬行已經成為大明運輸業的龍頭老大,一家巨無霸「運輸公司」,業務遍布全國各地,實力那是槓槓的,無論何時何地,五天之內就能調集數萬輛馬車的運力,效率之高,能甩官方十條街。
私企效率高,那是公認的,畢竟誰會跟賺錢過不去?官方雖然能強制徵調民夫,但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強征來的勞力,勞動積極性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徐晉一琢磨,乾脆把後勤運輸外包給順豐車馬行算了,既提高的效率,又增加了百姓的收入,促進經濟增長,何樂而不為呢?反正現在大明的國庫有大把銀子。
當然,抄了吐魯番的國庫,如今平西大軍的收支基本平衡,除了剛開始出兵那會,現在徐晉還沒向兵部伸手要過銀子。
這大概就是孫子兵法中所講的以戰養戰了,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智將務食於敵。
言歸正傳,且說徐晉召來眾將商議後,第二天,亦即是嘉靖七年六月初十二,明軍兵分兩路南下,兵鋒殺氣騰騰地直指葉爾羌汗國,一路大軍由俞大猷率領,兵力三萬,從東面南下叉力失(今庫爾勒地區),穿越塔爾木盆地沙漠的東緣,攻打若羌;另一路大軍由徐晉自己親自率領,攻打塔爾木河中游的八里茫和阿達。
俞大猷不愧是能獨當一面的帥才,率著三萬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地南下,從叉力失越過塔里木河,短短一個月不到便順利拿下了葉爾羌的東方重鎮若羌,兵鋒隨即指向下一個重鎮——且末!
且末再往西便是于闐了,黃大燦和王翠翹等人如今就困在于闐!
東線的俞大猷進展順利,徐晉在西線卻是遇到了點麻煩,畢竟八里茫和阿達地區是葉爾羌首府莎車的北方門戶,所以哈斯木派了重兵把守。
不過,雙方激戰了一個月左右,明軍終於以源源不斷的火力擊潰了葉爾羌的三萬守軍,成功拿下了八茫里和阿達,控制了塔里木河中游的地區,接下來,西進可取喀什,南下可直搗葉爾羌首府——莎車。
儘管明軍短時間內失去了三員猛將,但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這段時間,劉顯和李光啟等小將逐漸嶄露頭角,被稱為「講武十小虎」,其中要以劉顯、李光啟、沈紀和何判四人的名氣最響,並稱「講武四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s 3.650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