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前邊可是方公?」
錦衣衛還沒下馬便連不迭的呼叫方正化,方正化被叫的一愣,如何大軍將起行之時錦衣衛來了。
「方公留步,有上諭!」
方李二人心裡打起了鼓,皇上這個時候有什麼旨意呢?
兩個人連忙跪地接旨。
「京營提督方正化,著即停止發兵,所有人馬就地安扎候命!」
「如何,如何?」
方正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帝怎麼可能下這樣的命令,難道山海關不要了嗎?
那宣旨的錦衣衛說完口諭連忙上前一步將方正化扶起,陪著笑道:「方公快起來,地上冰,別浸了涼氣!」
方李二人起身之後,那錦衣衛又繼續道:「方公可是想問,皇上為何會停止發兵?」說著他故作神秘的側身小聲道:「孫閣老派人來了,據說是孫閣老家的二公子。」
「哦?可是前方戰事有了反覆?」
李信一驚,方正化脫口問道。
那錦衣衛神秘一笑。
「反覆的確有,但卻是大大的好事!韃子的確攻了一陣山海關,但幸虧閣老提兵趕到,韃子不敢戀戰這才西去,由義院口破關去了。」
「如此說山海關完好無損?」
「正是,千真萬確!這軍報由孫閣老二公子親自送來,假不了!」說罷,錦衣衛遞上宮禁腰牌任方正化檢驗。
李信聞聽此言,心中一顆大石總算落地,山海關沒丟之前的假設都不成立,那他是不是也可以按照原先的計劃去大同赴任那三衛總兵了呢?
忽聞那錦衣衛又道:「這位將軍可是行李名信?」
「正是在下!」
「原來是李將軍,失敬!皇上亦有恩旨!」
李信只好再一次跪倒接旨,暗道倒霉,接個旨還得跪兩遍。
「著即令李信進宮……」
方正化在一旁暗暗咂舌,皇帝一日三喚,李信聖眷正隆,如此看不久的將來封壇拜將亦不是不能。於是對李信道:
「既然皇上召見,就趕快進宮吧,不要在這數九寒天裡挨凍了!」
李信對方正化感觀不錯,此人自從第一次見面起便和氣有加,並沒有想像中的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反而在處理日常事務中有理有據,看樣子就像個個很能讓人信服的長者。細細想來,李信自來到這明朝,所見的太監宦官,基本上都是低調而有禮的角色,對人對事也沒有後世各種文學作品中那麼變態跋扈。相反,恰恰是那些當事的大知識分子如楊嗣昌、薛國觀、劉覺斯之流一個個自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拿大帽子壓人。
天色見黑,李信隨著錦衣衛直奔紫禁城而去,於路上他想到了一個並不尋常的問題,平日裡皇上傳旨都是經由太監的,今兒怎麼想起用錦衣衛了?
但李信也只能是在心中疑問,總不好當面去問人家。從北城門走安定門大街到東華門並不遠,不過一盞茶的功夫戰馬疾馳而至。李信進了東華門往裡走,迎面正撞上老熟人高鏗。
「高公這是要去哪裡?」
高鏗神秘兮兮的拉過李信附耳道:「劉閣老回來了,還有那個熊開元,皇上很生氣,準備拿他們下詔獄!」
「那高公這是?」
「自然是奉旨拿人,只不過這回是由咱東廠來做!」
李信很是驚異,高陽城破,這兩個傢伙居然還活著,只不知他們要經歷多少磨難才能返回京師,卻料不到等著他們的竟是牢獄之災。他忽然想起了那個高陽典史魯之藩,不知這傢伙是否也隨那劉宇亮一同進京了。
「高公且慢。」
高鏗本打算便走,聽李信喚他便頓了一下。
「高公可知雖劉宇亮回來的可有一位叫魯之藩的典史?」
高鏗搖頭道:「只有劉宇亮和熊開元兩位,再無其他。這倆人直與那乞丐花子無異,離著丈把遠身上的騷臭之氣都能把你給熏暈嘍!」
李信目視高鏗搖著頭,哼著曲離開。這才一轉身進了文華門,看著豎匾上蒼勁有力的三個大字,感慨道:今兒也算三進宮了。皇上一遍又一遍的喚他進宮,李信並不明白這是何等的恩寵,但在旁人眼中這卻是即將高升的前奏。最先改變態度的就是皇上身邊的那些太監,原本皇上身邊的太監基本都是司禮監秉筆高時明的心腹,以往見著李信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冷淡模樣,今兒竟破天荒的主動打上了招呼,又殷勤的領著李信往文華殿去。
李信想起了戰國時的蘇秦故事,當蘇秦身掛六國相印衣錦還鄉之時,曾經對其鄙夷不已的嫂嫂匍跪於地,蘇秦便問:何故前倨而後恭?那嫂嫂則極為平靜的答道他,自是位高而多金的緣故!
所以,人對人的尊敬絕大多數都不是出自對於這個人本身的尊敬,更多是出於其身後權力的敬畏,這些小太監們正是如此。前後不過幾日功夫,態度反差如此之大,是因為他李信改變了嗎?當然不是,而是文華殿中坐著的那位爺態度改變了。想到此處,李信失笑,自己現在算不算狐假虎威呢?
隨著「吱呀」一聲,文華殿大門被重重的關上,偌大的文華殿點了不到六支蠟燭,只有朱由檢身邊那一圈亮堂的緊,御案前的炭火盆子顯然剛添得碳,此刻燒的噼啪正旺,但奈何文華殿太大,這點溫度杯水車薪,仍舊冷的呵氣成霧。
跟前兩次不同,這一回偌大的文華殿中只有朱由檢與身邊的太監兩個人,加上李信也不過才三個人。
「草民叩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的表情這一回也與此前兩次大不相同,面上居然帶了呵呵笑意。
「快起來吧,地上涼。」又一指御案旁未及搬走的繡墩,「作吧!」看情形顯然是他剛剛接見了別人。
李信小心翼翼的只坐了半個屁股在繡墩上,只聽朱由檢語調輕快的道:「往後李將軍便不要再自稱草民,內閣的票擬都已經批紅了,你自己看看吧!」朱由檢身旁的太監立即會意,將一封旨意遞了給李信。
朱由檢對李信真真是推心置腹了,連未及發出去的聖旨都先給了他看,這份恩寵,舉目滿朝又有誰人能及?
聖旨打開,果真,是對他的任命,正如高鏗下午時對他所言,是那傳說中的三衛總兵。看來山海關虛驚一場之後,晃的的主意仍舊沒有改變,他還真怕朱由檢將自己留在京師。京師雖然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但重臣太多,太監也太多,敵人也太多,這三多就像三把大鎖,他留下來幾乎沒有作為的空間。
但去了地方上則不一樣,那才是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想到此處,李信狠狠的打了三個噴嚏,驚得朱由檢忙讓太監替他披上貂皮大氅,又是令人送上熱騰騰的參湯驅寒。
與此同時,與文華門遙相望的內閣大堂里,幾位閣臣尚書侍郎們,又開始琢磨起那個叫他們頭疼的小馬賊。
楊嗣昌很無奈,孫承宗家的二公子一紙奏報將之前的計劃全部打亂,皇帝仍舊有心讓其出鎮地方,孫承宗有了聖眷在身的外放將軍的奧援,一旦還朝,其地位將嚴重威脅到他。所以,決不能讓李信如此順利的便去做那勞什子三衛總兵。
只是這一回他們的票擬都已經批紅了,只要明兒聖旨一經宣讀,那馬賊便可走馬上任了,又該從何處下手呢?
率先出主意的還是那兵部右侍郎劉世榮。
「這還不簡單,大同府鎮虜衛、高山衛、陽和衛這幾個地方最缺的是糧食,咱們只需在此處最緊要的關節做文章即可!」
劉世榮不愧是掌管兵部常務的侍郎,對這些軍中的內部運作情況了如指掌。
「不光是糧食,還有銀子,聽說萬歲準備連同十萬銀子都一起撥付給他。」
立即有人提出了新的問題,劉世榮不緊不慢道:「那還不簡單,放出風去,戶部那鐵公雞肯定早早的去堵他!」
「未必便可行吧,這十萬兩銀子是萬歲的內帑,外臣如何能妄加置喙?」
劉世榮又道:「國事艱難若此,李侍問一片公心,萬歲又能耐他何?沒準這銀子最後就真到了他戶部的腰包里。」
俗話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劉世榮這一招不可謂不狠,先扣他糧草,再劫他銀子,讓李信無糧又無錢,到時候又拿什麼去重建那破敗的鎮虜衛。
劉世榮身為管理兵部常務的右侍郎,他最為了解鎮虜衛的情況,先是韃子破關而入,接著又是蒙古人跟著撿便宜,尤其是去年一小股蒙古韃子趁虛攻陷鎮虜衛關城天成衛城,燒殺搶掠了三天三夜,最後一把火將整個關城付之一炬。
高山、陽和、鎮虜三衛以鎮虜衛為首要,李信要想做穩這個三衛總兵,就必須恢復鎮虜衛,重新招募軍隊,才能防住蒙古人無時不刻的騷擾。
……
文華殿中,朱由檢殷切叮囑著三衛的重要所在,此一去重擔在身,切不可懈怠,只要干出點成績來,他馬上便會將其調回京城,委以重任!k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82s 3.65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