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 第二百六十一章得遇漢奸

    熱門推薦:、 、 、 、 、 、 、

    吳三桂?李信大為奇怪,這貨不是應該在山海關嗎?又是將門世家,怎麼和流賊攪合到一起去了?對此他大為不解。

    保定總兵朱梅知道李信肯定奇怪,於是便一一解釋道:「當年朱梅雖在陝西軍中,但朝廷每年都有各地軍卒往山海關輪換戍邊,亦曾與此人共事過。此人當初也算得上是少年得志,二十出頭,年紀輕輕就當了總兵,可惜,可惜啊……」

    朱梅搖了搖頭,眼中閃過一陣黯然,也不知道是在為吳三桂年紀輕輕就從了流賊可惜,還是在為自己的命運多舛神傷。

    「直到去歲滿清韃子入寇,關寧軍總監高起潛帶著關寧軍悉數入關阻擊韃子大軍,豈料高閹無能累死關寧軍,朝廷十數年練成的鐵軍竟然在小小的蠡縣一朝覆沒…」

    高起潛的關寧軍在蠡縣慘敗一事李信是知情的,但卻不知吳三桂亦在軍中,只聽朱梅繼續說道:

    「初時朝廷是以為高起潛陣亡殉國了的,也便沒追究其責,但沒幾日後便被人檢舉揭發,這廝竟然畏罪試圖隱姓埋名。後來這廝被押解入京後,聲稱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在危機時刻自傷友軍,獨自逃生,導致了大軍的全線潰敗。當時,所有人都認為他這是推卸責任,因為蠡縣一戰之後,吳三桂數月來亦不知所蹤,人皆揣測其多半也死於亂軍之中。現在看來,高起潛所言,未必不實,只是絕然想不到,他世代將門居然也投了賊……」

    如此說來,流賊中那個自稱吳山的人當是吳三桂無疑。李信哭笑不得,這可真是造化弄人,他自來到明朝以後,除了救活幾個本該死去的名人,並沒有改變歷史大勢所趨的走向,甚至很多災難還提前發生了,比如李自成掘黃河大堤水淹開封城。

    吳三桂此人能力不俗,若他在流賊軍中,朱梅兵敗倒是有情可原了。

    朱梅仿佛是猜到了李信的想法一般,紅著脖子辯駁道:「朱梅兵敗並不是敗給吳三桂…」

    「哦?」

    李信眯縫起了眼睛。

    「是,是敗給,敗給了朝廷…敗給了朝廷的亂命…」

    朱梅說到此處聲音陡然提高,激動的從脖子到臉上滿是通紅之色。

    「紫荊關中雖然大軍雲集,將領卻都是勛貴私人,勾心鬥角,拒不奉令,多方掣肘,說實話大軍就是一盤散沙,自保雖有餘,進攻卻是有心無力。可朝廷偏偏幾次催促出兵剿,唉…」

    這一聲嘆息,似嘆出了朱梅滿心的無奈。

    「大將軍也知道,朱梅也是因了巧合,才,才得授這保定總兵,背後無人,豈能頂住朝中的壓力,這才出兵。結果,結果……便是如今這般田地,連京師都跟著受了累…」

    朱梅的這一番解釋,不無道理,然而在李信心裡,對他的印象卻是打了折扣。誰不是上任要職之後便面臨重重阻力,所謂掣肘亂命之說,這其中又有多少是在為自身的失敗推卸責任?

    李信瞧著眼前兀自解釋的朱梅,心裡卻是已經下了此人能力有餘而擔當不足的評語。也就是說,朱梅此人並不勝任獨當一面的能力,若是作為副將而聽令行事,向來當事半功倍吧。

    但現在說這些已經毫無意義,朱梅身為保定總兵,喪師失地,就算活著回到京師,等待他的也將是嚴厲的懲罰,人頭落地也未可知呢…

    「現在前方形勢如何?據說流賊有十萬眾,這其中可有水份?」

    朱梅想了想回答:「若說流賊十萬,還是可信的,將軍此番來帶兵幾何?朱梅願為嚮導…」

    正愁沒有熟悉地形之人,既然朱梅還有鬥志,主動請纓做三衛軍的嚮導,李信欣然接受。

    「如此有勞朱總兵…」

    但接下來的形勢,卻不如李信預料那般,先是陸陸續續遇到了零星流賊的抵抗,緊接著進入蒲陰陘之後竟然遭遇大批流賊埋伏。雖然三衛軍憑藉這強悍的戰鬥力,將之一一驅散,但李信的心卻不可遏止的沉了下去。

    果然,抵達紫荊關後,但見闖軍大旗插在關城之上。

    險徑雄關,不是夯土小城能比,就算有大炮配合,以區區萬人,想將之拿下,又談何容易?

    朱梅還摩拳擦掌籌謀者如何攻城,李信卻已經有了改走他處的想法,若正面攻擊大城雄關,是典型的消耗戰,而三衛軍又絕然經不起消耗戰。


    當朱梅聽了李信準備改道主意,不禁有幾分失望,但還是強打精神表示願與李信共同進退,待擊敗流賊之後,自向朝廷請罪…

    太行山有八陘連通山西,北直隸,河南三省。其中這紫荊關是蒲陰陘,再往北便只能由軍都陘出山西入北直隸了。而位於軍都陘的關城,便是大名鼎鼎的居庸關。

    既然改道,就得改由山西境內的蔚州取道,經懷來走昌平,自北而南直抵京師。這條路雖然繞遠,卻是唯一一條除紫荊關外最合適的路徑。

    豈料懷來附近大河由於桃花汛漲水,泛濫成災,三衛軍便只好再往北取道保安,而保安距離宣府鎮則只有幾十里的距離了。三衛軍過保安時,正遇上宣府大軍調動。

    朱梅奇怪,「京師有警,宣府軍應該由北往南才對,如何他們竟由南往北?」

    李信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兩股大軍迎面撞上,護報所屬轄地,以及統兵將軍,便分道而行。豈知片刻功夫之後,宣府軍居然派了一名副將前來,來意竟是總督大人有請。

    在宣府的總督只有一個,那就是宣大總督洪承疇。

    李信詫異莫名,詫異的不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大漢奸想見自己,而是宣府與京師近在咫尺,身為宣大總督的洪承疇因何不率師勤王…

    李信就是懷著這種疑慮去見的洪承疇,他對這個大漢奸絕然沒有好感,而洪承疇卻是表現熱絡至極,竟遠遠迎了出來,拉住李信把臂同行,沒有半分文官的矯情。

    對於這種極具親和力的行為,李信當然也自有解釋,凡大奸大惡之人,必然都有著過人的城府,無非是大奸似忠,大偽似真而已。

    洪承疇此人倒也乾脆,寒暄客套之言一句沒有,開口就說他來的及時。

    「宣府外蒙古韃子數萬大軍頻頻異動,宣府兵脫不開身吶,李將軍來的正當其時…」

    李信看著洪承疇,想從他臉上判斷此話真偽,卻是一無所獲。但李信卻能感覺出來,洪承疇對於京師之圍,並不甚擔憂,而且似乎還有種無奈的意味。

    「洪部堂,請恕李信直言,十萬流賊已經兵圍京師,而蒙古韃子卻是將發為發……」

    李信對大漢奸先入為主,說起話來竟少有的犀利起來。洪承疇先是一愣,繼而大笑起來。

    「李將軍快人快語,果真是後生可畏。不過你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蒙古韃子困頓一冬,早就物資匱乏,這一回突然集結了兩萬餘人,不可不防,還要嚴防…」

    洪承疇隨即微不可察的輕出一口氣。

    「宣大的陝兵被朝廷調的差不多了,現在手中僅有兩萬餘人,宣府本地兵又在去歲全軍覆沒,新招募的又不堪用。本部堂擔憂只要選大軍前腳離開,蒙古韃子後腳就得毀牆入寇…」

    李信眯起眼睛,如果洪承疇所言為真,他留下來牽制蒙古人倒還真有幾分道理,只是朝廷和皇帝早晚要怪罪於他的。只聽洪承疇又道:「流賊表面看有十萬眾,其實外強中乾,本部堂喚李將軍來,便是為了告知此事。此前宣大已經派了一萬陝兵趕赴京師,李將軍趕到後,只須與宣大的一萬陝兵相互配合,與流賊周旋遷延,而不必決戰,如此不出旬日流賊必將潰散…」

    來到這世上還沒有哪個文官主動示好幫忙的,就連孫承宗雖然是他的恩遇之人,說實話在骨子裡也和他距離甚遠。倒是這洪承疇,於他就好像一見如故般,千叮萬囑,究竟懷的是什麼心思?

    說完正經事,洪承疇也不再多言,領著大軍北上絕塵而去。

    崇禎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李信終於在流賊兵圍京師十餘日之後抵達。當京師守城的京營軍卒發現自北方而來的三衛軍旗號之後,立即急報入宮。

    大明天子朱由檢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心中大喜過望,連連道:「朕的驍將來了,還有何懼?」

    滿朝文武聞聽之後亦是歡聲雷動,此前的悲觀陰霾氣息竟然一掃而空。這些京官們雖然鄙李信其人,但經過數次大戰之後,對李信的三衛軍實則充滿了信心。

    而事實上,李信自出世以來,的確是每戰必勝,從無一次敗績…這還是一個給事中掰著手指頭一一列數之後,滿朝文武才恍然大悟的結論。

    大明天子朱由檢一時間情緒高漲,精神亢奮,竟破天荒的下了一道令群臣匪夷所思,舉殿譁然的諭旨。

    「百官隨朕親往德勝門,為朕的驍將擂鼓助威,看他如何大敗逆賊…」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

    ...



第二百六十一章得遇漢奸  
相關:    武道大帝  天降鬼才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重生日本高校生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明賊第二百六十一章得遇漢奸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明賊"
360搜"明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6s 3.663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