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大明山海衛關城,洪承疇臉色陰沉的能滴出水來,這一回他以絕對的強勢攜皇帝信重而來,進太保兼太子太師領兵部尚書銜又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宣大薊遼四邊軍務,權重位高使其官場生涯更近一層樓,更重要的是他擁有了一展滿身抱負的條件。如果能夠圓滿解決這次關寧錦的危機,那麼他的入閣將勢在必得,距離內閣首輔人臣之頂峰便只剩下一步之遙了。
但是,等洪承疇來到了山海關之後,才發現了自己所面臨的形勢之嚴峻。他不明白楊嗣昌在遼西究竟做了什麼,竟然將孫承宗留下的鐵桶一般的關寧錦防線折騰成了眼前這個鬼樣子。更為諷刺的是,正是由於孫承宗拖著支離的病體在文華殿上一人舌戰內閣眾臣,竟然巧合之下挽救了這個即將被打入絕境的內閣大學士。
皇帝一紙詔書將其調離了自己一手造成的苦海深淵,返回河南去收拾熊文燦弄出來的爛攤子。畢竟眼下朝廷用人捉襟見肘,皇帝念在他剿賊得力,便又重新將其調回流賊肆虐的中原省份,以期將憑藉大旱饑荒,重新泛濫的流賊鎮壓下去。
由此,這一番角力之下,洪承疇居然也陰差陽錯的成了最大的贏家,最大的得利者。反倒是那個孫承宗的舊部,卻得了一個棘手的不能再棘手的任務。不過面對眼前的困境,他心底里竟隱隱希望那個人能將這次任務達成,而自己正好可以從中不菲一兵一卒便守住這京師最後一道屏障,山海關。
洪承疇畢竟不是草包,不可能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他到了山海衛之後,第一件事就下發拖欠了已經一個多月的餉銀,不但補發還多發,這筆帳自然由身後的京師戶部來填補,到了這種生死存亡的時刻,他相信即便吝嗇如李侍問者,也不得不滿足他於銀錢上的一切要求。
軍餉對士氣的激發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原本惶惶的人心逐漸穩定下來。同時,他又將自家的陝兵由宣府調來,同時保舉與其共事過的尤世祿為山海關總兵,整合關寧軍殘部歸山海關總兵一體提調,由此關城之內的悲觀氣氛被一掃而空,很多人都對這位新來的總兵另眼相看,甚至在私下裡還流傳著一些論調,如果皇帝一早派了這位洪部堂來,而不是那草包一樣的楊嗣昌,寧錦也不至於崩潰如斯。
一連數日的部署,使得山海關軍心逐漸穩固,洪承疇也進一步了解了楊嗣昌對關寧錦防線的破壞之深。不得不說,楊嗣昌攏權抓權的手段,極為很辣老練,但這是軍中不是朝廷官場,敢於對抗其軍令的總兵巡撫都被其奪職誅殺,由此在短時間內大權在握,令行禁止。但是他卻忽略了一點,這些人都是關寧錦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幹掉了這些文官將領,不但嚴重打擊了敵前軍心士氣,楊嗣昌夾袋裡又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直接導致了建奴大軍突然而至時的大潰敗。
新晉山海關總兵尤世祿本來在宣大時對這位洪部堂也不甚以為然,但是通過這一連串的整肅手段之後,也開始對其刮目相看。更為讓他佩服的是,洪承疇在基本穩固了山海關內部岌岌可危的形勢之後,竟然已經打起了山海關外的主意。
建奴大軍並不在山海關下,而是在距離山海關幾十里以外的廣寧前屯衛,這就給了洪承疇閃轉騰挪的空間。這一段距離上原本還有十幾個堡寨,可惜在撤退之時都被匆匆燒毀,而洪承疇的一個籌謀便是將這些先前被燒毀的堡寨重新修復,並以此步步為營將防線衝線延展到山海關以北,以期使山海關脫離直面敵軍的危險境地。
山海關內成群的潰兵在被重新整合以後,作戰任務也隨之調整,他們搖身一變成為了修復堡寨的主力。第一個目標便是距離他們最近的八里舖。
這一帶只有建奴為數不多的游騎斥候,洪承疇命尤世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兵將這些人全部殺潰驅散,竟然取得了開戰以來難得的一次小勝利。
建奴大軍顯然沒料到,一路潰敗到底龜縮於關城之內的明軍竟敢出兵襲擊,立即組織了附近的數股游騎進行反擊,但是在尤世祿絕對優勢兵力的攻擊之下,最終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了撤退。
洪承疇親臨八里舖修復堡寨的工地,為軍卒們鼓舞士氣,這一招果然奏效,軍卒們被慘敗打掉的士氣開始逐漸恢復。尤世祿似乎也看到了重新恢復遼西寧錦防線的希望,但是心中的隱憂卻像一柄懸在頭頂的利劍,不知何時便會揮落下來。
「洪部堂容稟,韃子一戰小敗,怕是會掀起猛烈的報復……」
聲音很低,只有他和洪承疇兩個人能聽的真切,這也防止被軍卒們聽了去影響軍心。
「三日之內,韃子必然不會貿然大舉進犯…」
洪承疇只冷冷的丟下了一句話,便帶著總督親兵絕塵而去,前往他的下一個目標視察去了。
尤世祿不知洪承疇是如何判斷建奴不會在三日內大舉報復的,但八里舖堡就在這種情形之下於三天之內修建了起來,韃子除了只有小股騷擾之外果然沒派出大軍進犯。他不禁對這位洪部堂更為佩服,執行軍令也更為痛快。
明軍的下一個目標是修復與八里舖遙遙相望相互呼應的鐵廠堡,但韃子卻沒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
廣寧前屯衛,滿清皇太極行營大軍出動,領軍的主將是豫親王多鐸,他對這次出擊混不在意,甚至有種殺雞用牛刀的感覺,勞師動眾僅僅是為了擊敗在山海關外重修堡寨的明軍,在他看來直接攻打山海關還差不多。
多鐸是個直性子,有什麼都在肚子裡藏不在,所有不滿全部化成了口中的罵罵咧咧。
「十五弟慎言,大汗不輕易攻打山海關是因為紅夷大炮還沒有就位,一旦就位等待明軍的將是無盡痛苦的地獄。」
「等等等,等明軍準備好了,我大清鐵騎又要多死多少人?再說了,這啃骨頭的活早晚不得落在十四個身上?」
這個多鐸雖然脾氣剛烈暴躁,對這一母同胞的十四哥多爾袞卻言聽計從,儘管多爾袞獲罪被降成了多羅貝勒,而他還是堂堂的豫親王,仍舊絲毫不影響他對多爾袞的擁戴。
「大汗深謀遠慮,不是你我能揣度的,多鐸,聽十四哥一句只管帶兵前去便是…」
明顯的言不由衷使得多鐸更為不滿,「十四哥這是怎麼了?難道你的雄心壯志都被一次失敗磨平了嗎?」
多爾袞不再答話,而是揮手送多鐸啟程。
六萬清軍雲集廣寧前屯衛,多鐸率五千部眾直殺往山海關方向,但是大戰整整一天之後,竟然在明軍殊死抵抗之下無尺寸之功,天黑之後只好鎩羽而歸。為此,剛剛回到行營的多鐸便被皇太極招進軍帳之中狠狠一通責罵,多鐸不忿之下出演頂撞,多虧同在軍中的禮親王代善求情,這才躲過了責罰。
看著搖頭晃腦出去的多鐸,代善不無憂慮的提醒的皇太極。
「大汗若再不出兵,洪承疇早晚得將堡寨一路修道我大清行營之外,到那時可要棘手了許多…」
皇太極手捋頜下鬍鬚默然不語,並沒有回答代善的問題。代善卻並不在意,而是又自顧自的開口。
「我大清這次兵進遼西如此順利是在盛京時所沒想到的,若是趁著楊嗣昌措手不及,拿下山海關也未必不能,現在明庭派了洪承疇來,據說此人頗有些能耐,恐怕……」
在代善的揣測中,一向謹慎的皇太極定然是對出兵決戰心存疑慮的,山海關城高池深,又是明朝京師最後一道防線,明軍必然全力救援,沒有個一年半載休想將其拿下,久耗之下必然靡頗巨,如此硬碰硬便等於舍易而求難,不如選其他隘口破關而入來得實在。
還有一點,清軍幾乎兵不血刃取得眼下這種戰果,明朝寧錦防線損失殆盡,已經遠超預期。原本的預計之中,將會於錦州有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設想並沒有發生,這就有可能使得皇太極心中產生了固守戰果的可能。
但轉念一想,這也不符合皇太極一貫的作風,豈有到嘴的肥肉放著不吃的道理。那麼還有一種可能,他準備將明軍的主力由城高池深的山海關中吸引出來,由野戰殲滅,然後再一戰而畢其功。
「多鐸不行明日就讓多爾袞去吧?」
代善試探著問了一句,皇太極搖搖頭仍舊沒有說話,但這卻使得代善更加確定了之前的揣測。
「那明日繼續讓多鐸去?磨磨他的銳氣……」
這一回,皇太極沒有繼續搖頭,卻將桌前的精緻木匣打開,從裡面拿出一隻通體晶瑩剔透的白玉盒,打開蓋子,裡面露出了散發著一種異樣光澤的白色膏狀物體。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3s 3.640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