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大明天子朱由檢聽了薛國觀急吼吼送來的前方軍報後,開始有幾分心浮氣躁,但礙於皇帝的威嚴,不得不強行壓制下來。但丹墀之下的重臣們哪一個不是察言觀色的老手,皇帝的一舉一動落在他們眼中,早就明白這位天子此時內心中憤怒和惶急。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幾個人都不通兵事,秉持著少說少做少出錯的原則,沉默是目前最佳的應對辦法。
事實上還真是如此,不論張四知還是薛國觀,乃至新進入閣的幾位閣臣都沒有知兵用兵的經歷,若論民事一個個皆可高談闊論,哪怕是宏觀上說一些對戰爭的策略見解也可以對答如流,但眼下可是具體到一戰定成敗的細節上,身為重臣說出去的每一句話,是要負責任的,若是成事自然皆大歡喜,可若是敗事,依著這位天子的脾氣秉性,必然會成為所有失敗的領罪者,幾十年宦海浮沉的成果就可能一夕之間付諸東流。
重臣們的沉默讓朱由檢更覺憤怒,但他經過登基這十幾年的經歷,他也明白髮脾氣對這些滾刀肉一般的大臣們是沒用的。有那麼一瞬間,他甚至有些懷念楊嗣昌位列中樞的日子,不論如何,楊卿每逢戰事都能提出中肯的建議,而不會向目下丹墀下這些尸位素餐的大臣們,裝傻充愣。想到朝中知兵的重臣並不多,其中有兩個人可以為冠絕群臣,一個是楊嗣昌,另一個就是孫承宗了。
楊嗣昌是朱由檢一手提拔起來的,對他也忠心耿耿,雖然能力一直被質,多受紙上談兵的職責,但在此番中原平亂之中,終於一掃諸多謠言,揚眉吐氣。奈何中原未穩之前,還不適宜將其調回京師。而孫承宗其人,朱由檢則是懷著一種矛盾的情緒去對待他的,既懷有深深的忌憚,又不得不用。當然,山海關乃京師門戶,自然要比鎮虜衛重要多了,也不可能捨本逐末。
這時,薛國觀突然提議:「聖上,前宣大總督盧象升去歲重傷,如今還在京中養病,不如召他來……」
話還沒說完,皇帝一臉厭惡的將薛國觀打斷,擺擺手道:「敗軍之將,召來何用?」
實際上,他在去歲東虜入寇之前,對此人還是多有讚賞的,一直當作後起之秀來培養。但是,對盧象升態度的轉折也是在去歲東虜入寇之時,實際上楊嗣昌當時所持策略,每一處細節都是或多或少經過朱由檢同意或諒解的,很多甚至是直接出自朱由檢的授意。
可惜,盧象升不但沒有深入領會朱由檢的意圖,反而堅持唱反調,導致所部不但沒能在一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全軍覆沒,還差點身死軍中,若不是李信死馬當作活馬醫,恐怕此人早就化作一抔黃土了。
這種只知道一味死硬對敵而又缺少彈性的大臣已經極其不為朱由檢所喜,當然不會給他們繼續在朝堂上繼續發聲的機會。但是薛國觀的提醒卻給了朱由檢另一個靈感。
朱由檢目光威嚴的掃視著丹墀下的大臣們,目光掃到誰的身上,誰便如被灼人的炭火炙烤一般,站立不安,生怕皇帝點名到自己的頭上。不過,皇帝接下來的話卻讓他們長舒一口氣,很顯然沒打算讓他們硬上架。
在扯了幾句看似不相干的抱怨話後,皇帝的話鋒陡然一轉,則讓幾位重臣們,尤其是張四知和薛國觀升起了警惕之心,但卻徒然奈何。
「據聞劉卿前些日偶然風寒,不知可大好了?」
皇帝口中的劉卿讓張薛二人都是沒來由的心裡一沉,所指自然是前內閣首輔劉宇亮,劉宇亮自從上次被冷落之後,雖然未曾貶官,但一直被皇帝閒置不用,不上不下讓人摸不清頭緒,如今皇帝突然提了出來,張薛二人立即感受到了強大的危機感。
劉宇亮是否無能不說,但此人卻是幾位在京的老臣中唯一一位以首輔之資格知兵之人。這麼說可絕不誇張,去歲東虜入寇,正是此人主動請纓親自南下去協調直隸戰事,並成功的進入陷入東虜重圍之中與孫承宗取得了聯絡,並且在城陷之後又成功的脫身,安然返回京師。如此種種,雖然未多有建樹,但那是形勢使然,飛人力所能及,但誰又能否認此人於兵事之間的膽氣和眼光?所以,稱之為知兵重臣,誰都不敢說個不字,否則被人反問上一句,可敢之身入重圍,便是任誰都不敢輕易回答的。
劉宇亮的情形他們也都清楚,哪裡是什麼染了風寒,老頭子的身子骨比以往任何時候的硬朗,經過小半年的將養不但胖了,還滿面紅光,哪裡像是有病之人。對外稱自己病了,不過是有心避嫌而已,如今皇帝想起了他來,恐怕誰都阻擋不住此人的復出了吧…
大臣們的想法沒錯,朱由檢的確有意讓劉宇亮復出,這其中固然有勢在必行的味道,但其中卻不誤報復之意,大臣們不是打算獨善其身嗎,那就給你製造點危機,將劉宇亮重新召回內閣。
內閣中樞是有能力者居之的大明樞府,可不是只養著一些整日間只顧勾心鬥角,一旦有了戰事便往後縮之人的地方。
劉宇亮半年來深居簡出,皇帝既不讓他致仕出京返鄉,又不讓他出面工作,便索性整日間將自己鎖在後宅書房中讀書。修身養性多日等的便是今日,當宮中的小太監手持聖旨而來時,他便得意的對左右道:「此乃聖上召老夫也…」
等他盛裝接旨之後,果然是皇帝召之入紫禁城議事。一時之間,劉府沸騰了,下人僕役們奔走相告,苦日子終於要熬出頭了。隨著自家劉相爺的失勢,這些下人僕役們宰相門前六品官的威風也隨之消失,這種跌落人間的落寞,甚至多受鄙夷的處境,可算是讓他們也吃盡了苦處。
現在好了,一轉眼又要飛上枝頭,把那鳳凰來做。
劉宇亮接了聖旨,片刻都沒停留,連轎子都不坐,騎了馬直接馳往紫禁城。皇帝急,他比皇帝還急,生怕去的晚了,半路上再接到聖旨,讓他不必去了。這些患得患失的想法當然都是無稽的很,文華殿上的朱由檢正默然不語,只等劉宇亮出現。
劉宇亮雖然深居簡出,卻不等於與世隔絕,這半年來的大小事件,沒一件漏出了他的耳目,皇帝準備此番召見定然是與大同府的戰事有關。聽說鎮虜衛陷入重圍不日將破,他的心裡還隱隱有幾分興奮。
鎮虜衛是李信的地盤,又是他起家之地,甚至更是他軍營命名的出處,一旦陷落對其打擊之大不難想像。他有一百種方法推一把李信,讓他提前跌落倒霉的深坑,但也需要皇帝的重新啟用,如今真真是想瞌睡皇帝便遞來了枕頭。
不過卻要好好費神思慮周詳一番,如何既讓皇帝滿意,又使李信倒霉,只有如此才可以得償所願。這小半年的閉門苦讀可不是白白虛耗的,他總結了此前失敗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打擊李信的時候,也將皇帝的利益觸動了,這當然會招致皇帝的反擊。可是若在打擊李信之前將其與皇帝先做一番人為的剝離呢?
自然會事半功倍,馬到功成…騎在馬上的劉宇亮直覺神清氣爽,不自覺的笑出聲來,揚起馬鞭抽的噼啪作響,胯下馬匹吃疼,撒開蹄子便狂飆而去。將後面的小太監驚得合不攏嘴,嚇的連連擦頭上冒出的冷汗,生怕這位內閣大學士樂極生悲,萬一驚馬墜馬出了紕漏,劉宇亮的生死固然與其無關,但皇帝必然追究遷怒於他。
小太監擔驚受怕亦是緊催胯下馬,邊追邊喊:「劉相慢點,劉相慢點……」
可兩句話喊出去,哪裡還有劉宇亮的身影,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臣劉宇亮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華殿丹墀之下,劉宇亮以頭著地,聲音到最後竟然帶上了幾分哽咽,撅著屁股久久不願起身。
「劉卿,快,快起來…」
劉宇亮的表現讓大明天子朱由檢也有幾分動容,君臣知遇相見的戲碼也表演的十分到位,一番你來我往之後。皇帝恢復平靜與威嚴,劉宇亮也直起了顫顫巍巍的身子,滿是皺紋的老臉上還兀自掛著淚水。
「目下形勢與去歲情形大不相同,大同雖然危急,畢竟有宣府洪承疇在,據老陳所知此人向來知兵善謀,必然不會使東虜兵鋒危及京師。眼下所應對之法,無非是各司其職四字…」
劉宇亮表演過後侃侃而談,這種久違的感覺實在是好極了…
「哦?各司其職?劉卿詳細講來…」
劉宇亮得意洋洋,清了清嗓子道:「一者,責令李信立即回師,救援鎮虜衛。二者,宣大總督洪承疇立即發兵,與東虜決戰…」
李信是三衛總兵,洪承疇是宣大總督,兩個人都責無旁貸…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2s 3.67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