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張四知又是一陣頹然,是啊自己現在參他李信悖逆放言,又有誰會相信?但他來不及為此而沮喪,因為他所震驚的是,這位屢戰屢勝的武人,竟然對大明充滿了悲觀的情緒…慢著,他忽然想到了李信剛才所用的字眼,天下淪喪,剃髮易服,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淪喪的是漢家天下,衣冠不在,豈不是要重蹈蒙元覆轍?
既然這場面對面的談話註定無法讓任何人相信,張四知索性也放開了,壓低聲音問道:「李將軍是在暗示,大明天下不出十載而亡,而取大明江山的就是那關外的東虜嗎?」
張四知從未想過,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會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來,而眼下卻切切實實的出於自己之口說了出來。關外的滿清東虜歷來在大明君臣眼中,雖然亦是大患,可比起劉李張流賊,卻只能是疥癬之疾,可在李信的口中這疥癬之疾,到頭來卻成了真正的心腹大患。
李信眼皮都不眨一下,直視著張四知搖了搖頭。張四知被李信矛盾的言行弄糊塗了,難不成取天下的是蒙古人?想到此處,他忽然笑了,指著李信道:
「你這武夫莫要故作神秘,難不成你還有了半仙之體,可遙知身前身後五百年?」
李信卻反問了一句:「自打掌兵以來閣老可曾見李信一敗?」張四知愣住了,的確此人用兵天分簡直到了出神入化鬼神不及的程度,竟然在東虜京師走一圈都能打出個大捷來,這還不算自此子出道以來,所俘殺東虜親貴,亦是遼東邊亂十數年來前所未有過的。難不成他還真有鬼神庇護?雖然他崇尚儒家理學,敬鬼神而遠之,卻仍舊不難擺脫時人眼光之局限。
不過李信卻神秘一笑:「閣老不想知道究竟是誰滅了大明嗎?」
李信的話讓張四知眼皮與心臟齊跳,他只覺得自己的心臟幾乎已經不成承受如此劇烈的跳動…但他還是想說,想,如何不想…
看著張四知求知慾極強的目光,李信嘆了口氣:「只可惜大明最後亡在了流賊李自成手中…」
震撼就像大海潮水一般,一浪高過一浪,衝擊著張四知的承受力。且不論李信所言是否能夠成真,單單敢於說出這種話的人便不簡單。他忽然重新打量了一番,就好像第一次認識李信一般。張四知暗道自己還是看輕了李信,此子或許成就不僅於此,至於往後他不敢再想下去。
雖然大明朝歷經二百餘年,雖然已經千瘡百孔,但誰都沒做好大明眼下就要亡國的準備。當然,張四知也不例外,所以大明不過十年而亡這話自李信口中說出之後,他既覺得這或許是天道使然,正如生老病死無人能抗拒一樣,但同時亦震驚無比。
如果大明朝亡於流賊李自成之手,往後自己的子子孫孫,就連,就連紫禁城裡的大明天子的子子孫孫,不都要奉其為君,踐身為臣為民了嗎?這個想法,讓他一時間難以接受。畢生的忠君教育告訴他,若果真如此,便是倫常喪盡,不忠不孝之人,必將遭後人唾棄。這等結局比罷了他的官,奪了他的生命還要可怖,難以接受。
有那麼一瞬間,張四知甚至在想,自己能否做那懷抱幼主投海殉節的陸秀夫,但緊接著他便醒悟過來,自己不是陸秀夫而紫禁城中那位天子,也不是襁褓中的孩子。
「這如何可能,我大明兵強馬壯,人才輩出,雖然天災**不斷,卻斷不會亡在那大字不識一個的流賊手中…」
李信冷笑了,第一次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大明有你們這些忠臣孝子,如何不能?」
「你?」張四知本能的想否認,可話到嘴邊,只能用右手徒然的指點著李信,卻半句辯駁的話也吐不出口。
「勾結晉商倒賣糧食與建奴,哪怕天下百姓已經嗎沒有糧食果腹。構陷忠良,不惜以喪師失地為代價……」看著李信一樁樁一件件的數落出來,張四知便像一隻鬥敗了的公雞,終於低下了他那鬚髮皆白而又驕傲高貴的頭顱。
「貪官污吏遍天下,高居廟堂的明公們,從來都只為一己私利而鑽營。還有那東林黨,所謂清流名士亦不過欺世盜名,黨同伐異又有幾人真正在意過這大明的生死了?」
「百官們心底里還是惦念著大明的,誰又想看到他亡了?」張四知蒼白的辯解著。
「不想看到大明亡了?內憂外患之際,聖上募款,諸位明公富可敵國者有之,誰又肯慷慨解囊?更別說毀家紓難了…」
張四知明白,李信這是指月前那場沸沸揚揚的借款鬧劇,最後以勛貴們的誓死抵制,皇帝不得已妥協而告終。
「短視,一群短視的蠢貨…也不想想,流賊進了城,縱然家資千萬,最後又能保住幾文錢?只怕連保住一條小命都是痴心妄想…」
李信的情緒陡然激動起來,竟將一眾親貴大臣們都罵了進去。張四知眨了眨眼睛,眼前這燕趙漢子哪裡還是個一二不識的武夫,分明就是心憂天下的名士。
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誰都懂,可是誰都存了個僥倖的心理,最終導致了不撞南牆不回頭,不到黃河心不死…一時間,張四知心亂如麻,可愁腸百轉,最終又轉到了對自身命運的擔憂上。自己這些事是不經查的,況且也不用查,群臣那些雪片一般的參劾奏章,說的都有鼻子有眼,只要隨便挑出來一些按圖索驥,便能至他張四知於死地。
「閣老可是悔不該當初?」
直到李信劈頭問了出來,他才猛然驚覺。悔不該當初?張四知無奈的笑了,他活了一輩子還不知道什麼叫後悔,只是不甘心而已。
卻聽李信自顧自道:「聖上是個念舊的人,如今閣老已如落水之犬,人人喊打,聖上之所以遲遲不表態,不是想做足了面子再動手,而是出於念舊啊…」
李信將張四知必做落水之犬,讓他皺起眉頭極為不快,但人家話糙理不糙,而且似有提醒之意。張四知看著李信一時間竟有些糊塗了,他搞不懂這個年不過三十的武人心底里究竟打的什麼主意。
愣怔半晌之後,張四知忽然沖李信一揖到地,「老朽多謝李將軍…」話畢,頭也不回的出了茶攤席棚…
「大將軍,您是使了什麼招數讓這老東西低頭鞠躬的?」
李信瞪了牛蛋一眼,「淨給我惹禍,剛才踢壞了茶攤老闆的長凳,按市價十倍賠償,再當眾道歉…」
牛蛋大感難為情,「百倍還錢也成,當眾道歉就免了吧……」
李信面孔一板,牛蛋只好認輸,「好,道歉就道歉…」然後又大為疑惑的問道:「大將軍還沒說,究竟使了什麼招數,讓那老傢伙心甘情願的低頭服軟…」
李信卻道:「他哪裡是低頭服軟,這些讀書人骨頭不硬,臉皮卻都硬的很,他不過是想通了一些簡單至極的事情而已…」
當天下午,張四知冠帶袍服進宮求見皇帝。張四知的轎子還在進宮的路上,消息便已經在京師大街小巷擴散。大家都在等著看這老傢伙的熱鬧。說實話,張四知掌權這幾年,百官里十個倒有七個吃過他的苦頭,眼見老傢伙到了如今人人喊打的份上,自是紛紛拍手稱快,恨不得再狠狠揣上幾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可出人意料的是,皇帝居然接見了張四知。看熱鬧的百官們糊塗了,接下來不是應該上演避而不見的戲碼嗎?然後張四知跪在宮門外,哀乞求見,最好跪死在宮門外才好呢。
大概一個時辰後,張四知出了東華門,上轎回家。這時,朝中有些人的心思便紛亂起來,實在揣測不明白皇帝究竟打的什麼主意,難道要對老傢伙既往不咎,或是要處置李信?
一時間,百官們眾說紛紜,本來明朗的形勢好像在一夕之間又變得晦暗不明。
「老爺,李尚書來訪…」
李侍問竟然連夜不顧避諱親來求見,張四知哼了一聲:「就說老夫已經睡下了,讓他回去吧…」
老管家猶豫了一下還是勸道:「老奴有句不中說的話,這些日子和老爺做對的人多了,李尚書若是肯回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您懂什麼,見了他才是討死,趕緊去回了他…一個牆頭草老狐狸而已,從來只會錦上添花,指望他能雪中送炭,不如指望六月飄雪…」
老管家不再分辨,轉身出去,張四知長嘆了一口氣…
次日小朝會,張四知梁冠袍帶,在眾目癸癸之下進了文華殿。百官們便好像見羊群見了狼一般,紛紛避讓開,生怕觸了霉頭。豈料,張四知陳奏君前時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聖上,臣年老體衰已不堪再用於國事,乞還鄉告老…」
百官們直以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聽錯了,張四知老財迷老官迷,怎麼肯自請還鄉?再說了,他說走就走,皇帝又豈能放過他?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4s 3.6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