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三人打著酒嗝出了臨河酒樓,陸九意猶未盡道:「真真一番奇遇,當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咱們正為出城發愁,便得了這路引,只逛不成秦淮河的窯子實在有點可惜…」與此同時,還動作誇張的搖了搖頭,說到最後,他那一口河北土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引得行人紛紛側目。
李信不禁莞爾,卻又正色道:「你我先進如臨深淵似履薄冰,一不小心就有萬劫不復的危險,將來……」他本想說將來有的是逛窯子的機會,可是話到嘴邊他又頓住了,這個將來究竟是指何等楊的將來呢?
倏忽間,李信竟有些意興索然,抬眼望向花船畫舫往來的秦淮河,耳邊卻響起了陣陣小童賣報的聲音。
「賣報…賣報…十文錢了………三衛軍鳳陽府大破流賊……獨家內幕…」
恍惚間,李信直以為是自己吃醉了酒,產生了幻覺,明朝怎麼可能有報紙這種東西,又怎麼可能有小童在街市發賣?他的確曾在太原搞過報紙,但也未必會傳來南京吧?帶著一串疑問便問身邊的米琰:「可聽到了有人在喊賣報?」
米琰也正奇怪,聽李信動問便一面點頭一面張望,那賣報的小童在哪裡。首先,南京秦淮河邊有賣報紙的算是一奇,更吸引他們的則是小童所言,報紙上有三衛軍破鳳陽流賊的內幕。三個人都想看看這報紙上的內幕是如何寫法。
張望了好一陣,還是陸九眼尖從人群里發現了賣報的小童,擠了過去從小童臂彎里抽出了一張,摸遍全身卻發現身上竟然連一文錢都沒帶。陸九一臉的絡腮鬍子,臉膛黝黑,又是一口外地官話,害的那小童直以為遇到了攔路搶劫的強人,嚇的想哭又不敢哭,想跑又不敢跑。李信看著陸九拿著報紙,尷尬呆在當場,想去付賬卻發現自己身上也沒帶一文錢。
最後還是米琰從身上摸出了一錠銀子足足有十兩,塞到那小童手中,又安慰道:「別害怕,我們不是壞人…」
賣報的小童右手緊緊攥著銀錠,抬起淚眼看看陸九,竟又發現他左臉眼瞼下還有一處觸目驚心的刀疤,嚇得趕忙收回目光。然後又抬手將銀錠在嘴裡咬了一口,確認不是假的,終於看在銀子的份上點點頭,算是承認米琰說的那句話,他們不是壞人。
米琰送他一錠銀子,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買一句,我不是壞人。他指著報紙問那小童:
「報紙是何處何人發賣的?」
小童得了銀子,心中歡喜,又看米琰文質彬彬,心生好感便答道:「回老爺話,小人也不太清楚,只聽說有復社的黃老爺帶頭,很多舉人老爺,秀才老爺都有文章在上面呢…」
李信聽了頓感好奇,「黃老爺,哪個黃老爺?姓甚名誰?」
小童看李信雖然也是一臉絡腮鬍子,但面相卻比那刀疤臉周正多了,於是怯生生的答道:「只知道叫黃老爺,」同時他又一指那報紙,「文章上面有黃老爺的名字…」
李信又將陸九手中的報紙抽了出來,在上面檢視著,卻意外的發現了不少熟悉的名字,比如侯方域、冒襄之名,這不是復社中鼎鼎大名的四公子嗎…不過這都不是他檢索的目標。終於,李信的目光落在了三個字上面,黃宗羲…
果然證實了猜想,可是黃宗羲不應該在太原嗎?他在太原創辦的報紙正是有此人主筆,難道黃宗羲已經返回江南了?看情形,當是大有可能啊。於是他又問那小童:「這位黃老爺可是餘姚人?」
時人稱呼時愛用籍貫,這一點小童倒是時常聽人將黃老爺和餘姚連在一起,想來定是餘姚人了,便又怯生生的點點頭。
待放那小童走後,李信上下看了看三衛軍大破鳳陽流賊的文章,卻忍不住笑了出來。這哪裡是什麼新聞,分明是評書段子嘛…什麼鎮虜侯李信一桿點金槍,連挑九九八十一名賊將,鳳陽城下一聲斷喝,嚇尿了老回回馬守應的褲子,八十萬流賊作鳥獸散……如此種種不一而足。簡直把三衛軍一干將士都描寫城天兵天將了。
不過令李信感覺到欣慰的是,終於聽到有三衛軍以外的人說自己的好了,雖然是滿嘴的胡說八道,可畢竟是第一次啊,聽到耳朵里,竟有幾分抑制不住的歡喜。
「咱們今日不出城了,去尋這黃老爺…」
此時陸九與米琰也知道了這黃老爺就是黃宗羲,不過看待他的態度卻與李信不同,黃宗羲當初在太原不過是一個破落文人,連飯都吃不起。若不是李信出手接濟,只怕他此時早就餓死,成了一把黃土。
陸九不屑的冷哼了一句:「破落子一個,值得十三哥耽誤咱們出城回營?」
李信只斬釘截鐵的回答了一個字:「值…」
三衛軍不論朝野,可以說是處處樹敵,就連張方嚴這等大臣都與自家貌合神離,原因無他皆因名聲不好。而黃宗羲代表的並不是他一個人,他背後有一股無形的力量,甚至可以顛倒黑白。儘管李信對這些江南文人士子的印象僅僅停留在黨同伐異上,卻也清楚如果將這些人能爭取到自己一邊,那將是一股絕對不可忽視的主力。
如果此策可行,他李信在江南便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
報紙的名字與《太原午報》不同,名字也頗有深意,名為《公報》…一個「公」字卻道盡了這些年青士子們所有的理想與抱負…正因為有了這許多名士才子的潤筆,《公報》的名聲也並非《太原午報》可比,儼然已經成了城中人彰顯風雅的一種裝飾道具。只這秦淮河畔,但凡有些身份底蘊之人,哪一個不是招手喚來報童買一份報紙,就算不看夾在胳肢窩底下也平添了幾分儒雅之風。
李信一路打聽,終於在筋子巷內一處不起眼的宅院裡尋著了聞名於南京上層文人的《公報》報社。一塊本色木牌掛在大門右側,上面鐫刻著《公報 》兩個黑色的大字。不過三個人失望的發現院門緊鎖,陸九把這門縫向裡面看去,卻空無一人。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按照《公報》的發行量,此時便該大舉刻印才是,怎麼像現在這般門庭冷落呢?眼見又是尋人不見,一時也不知該去何處尋那黃宗羲了,總不能在路上逢人就打聽一番吧。
正躊躇的功夫,忽然有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來到近前行禮道:「幾位老爺可是來尋人?」
李信正愁找不到人,見有個少年人主動來搭訕,自是喜出望外,便指著手中報紙問道:「這報紙上的黃,黃公可知去了何處?」他本想直呼黃宗羲其名,但想到時人直呼其名是極不禮貌的行為,便又改口叫了個不倫不類的黃公。
那少年人便輕笑了一聲,「果然是尋太沖的…諸位請隨我來…」
真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信聽這少年人的語氣,好像他認識黃宗羲一般,便帶著三人隨他進了與報社一街之隔的院子。進門之後,果見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儒衫士子已經迎到了門口,不是黃宗羲還能是誰?
「鎮虜侯大駕光臨,在下因故迎接遲了,還請恕罪,恕罪…」說著,雙膝跪地就要老老實實的磕頭。李信知道他這是感念當初在太原解圍救急之情才會如此,可又哪能真讓他如此行大禮?於是雙手結結實實的扶在了黃宗羲的胳膊上,用力將其扶了起來。
「太原一別,不想在南京重聚,真是因緣際會啊…」
聽了兩個人的對話以後,身旁的少年人卻傻了眼,直直的盯著李信,結結巴巴的道:「你,你就是大敗韃子和流賊的鎮虜侯李信?」隨即他又意識到自己失言直呼了李信的名諱,頓時愧的滿臉通紅。
米琰從旁道:「正是當朝鎮虜侯、太子太保、征虜副將軍…」
再看那少年人此刻似乎驚詫的表情更明顯一些,半晌才看著黃宗羲道:「鎮虜侯不應該是身高九尺三寸,頭大如斗,眼如銅鈴,叫一聲城牆崩塌,跺一跺腳地動山搖嗎?」
看到少年人這幅模樣,李信已經明白何故如此了,一定是黃宗羲在報紙上曾多次如此描述自己,以至於自己的勇武形象已經大大的深入人心。等他們見到了本人之後,發現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不吃驚才怪。當然,興許是這少年人年歲尚淺,這才深信不疑,此等眼如銅鈴、頭大如斗的胡謅八扯…
少年人還沉浸在驚愕中沒回過神來,李信一拍他的肩頭笑道:「何如?見面不如聞名?」
他這才如夢方醒趕緊擺手道:「不不不…大英雄本不在外貌長相,鎮虜侯英雄神武,上陣殺敵。小弟,小弟心嚮往之呢…」
這少年人心性直率不說敬佩,而說心嚮往之,可見的確是由衷傾慕。李信忽然有種難得知己的感覺,自己做了這麼多事並非圖人說一句好話,否則也不可能在萬眾攻訐的境況下撐到現在。但真真聽到了這等言語,卻又是另一番心境了。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641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