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挖礦,朱祁鈺便開始眉飛色舞了。這個是真讓人高興,光佐渡、石見兩處礦山,就能挖出上億兩白銀。
這比抄家和滅佛可省心多了。
想到滅佛,朱祁鈺又向張寧問道:「靖之,你說該不該在日本滅佛?當地百姓支不支持我滅佛?」
在參與攻日之戰的文臣武將中,朱祁鈺更願意聽張寧的見解。江淵、岳正、徐亨等人的位置太高,更容易當局者迷。
一提到滅佛,張寧也來勁了:「微臣以為必須滅佛,日本的佛教跟咱大明有本質不同。
咱大明立國之時,太祖皇帝已經對佛教進行了很大限制。
而在日本,佛教不僅干預軍政,甚至方方面面都有他們的影子。
那些將軍、大名等權貴退位了之後,大多會出家為僧,還有許多自己建造佛寺的。
那些僧人兼併土地,給百姓放貸,等等不法之事,不可勝數。
相當於百姓是受幕府和佛門雙重壓榨,若是聖上滅掉佛門,百姓自然無不擁戴。」
朱祁鈺點點頭,心中暗道:我想也是,達官貴人喜歡佛門,還有情可原。底層的貧苦百姓喜歡佛門,那就有些過於博愛了。
人家僧人不交稅,不服徭役,甚至連佛經都不用背誦。底層百姓卻天天被賦稅徭役壓得直不起腰來,竟然還去跟大和尚釋某某共情,真是一種很有趣的心理狀態。
朱祁鈺又問道:「愛卿估算估算,在日本滅佛,能有多少收益?」
張寧回道:「臣不敢妄言,只是金、銀、銅錢的話,折合下來,也就兩三千萬兩吧。如果有田產、珠寶、字畫算上,那就多了。
光僧人手中的土地,恐怕就不下十萬頃。」
「他們手裡有這麼多金、銀、銅錢?」
張寧十分肯定地答道:「實際數額比微臣的預估只多不少,您想啊,放貸這個行業幾乎全掌控在僧人手中,他們當然錢多了。」
朱祁鈺點點頭,儒、釋、道三家眼看都要被得罪乾淨了。
略一猶豫之後,朱祁鈺問了最後一個問題:「朝鮮的近況如何?」
這個問題就輕鬆多了,張寧笑道:「朝鮮本就尊奉大明,更何況朝鮮的精銳已經在這兩年的戰爭中消耗殆盡了。
聖上又遷了許多漢人、苗人、瑤人過去,完全無需擔憂朝鮮動盪。
倒是遼東,兵力空虛,人口不足。而且遼東的文臣、武將、鎮守太監多行不法,需要大力改革才行。」
朱祁鈺接受了張寧的建議,接下來便只講些朝鮮、日本的風土人情,宴席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方才結束。
賓主盡歡,各自散去。
朱祁鈺把黃七叫住,留下來單獨聊天。黃七作為監軍,得問他一些機密之事。
凝香站起身,對徐永寧笑道:「小叔叔留一下,我們一起去湖邊走走?」
徐永寧聞言一愣,去湖邊走走?
「一會聊完,你直接從昆明湖玉堤走到頭,出齊王府正門,再坐馬車回城唄。」
兩人出了南廳,走出數十步,凝香回頭向朱文芳問道:「你和阮竹跟著我倆後面做什麼?」
朱文芳一臉無辜地回道:「我也不想啊,晴兒想請小娘去教她畫畫啊。那我就得跟著您,不然一錯眼珠的功夫,您就跑回靈玉宮粘著爹爹去了,到時候我上哪找您去。」
一提到作畫,凝香俏臉一紅,揶揄道:「伱這孩子,早晚得改姓徐。那正好我們溜達到湖邊去,跟小叔叔聊完,就去碧玉舫教晴兒畫畫。」
「小娘您的臉怎麼紅了,很熱嗎?」
「哎,多吃了兩杯酒,被風一吹,是有點熱。」
幾人一邊走一邊聊。
沒幾句話,凝香便向徐永寧擺起了功勞:「小叔叔你是不知道,去年恩科、今年正科的進士里,就那麼幾個沒有成親的,京師多少權貴瘋了一樣爭搶。
我們姐妹幾個硬生生替你扛住了。回頭你親自看看吧,今年的探花郎喬鳳真的很不錯。
多少人想搶來著,就連我們的姐妹定北侯夫人,都被我們忽悠走了,就專把喬鳳給你留著呢。」
徐永寧雖然在後面歷練了好幾年,但到底年輕,聽到這話,大受感動:「嫂嫂在上,小弟高低得給您磕一個。」
凝香點點頭:「好好好,等咱妹妹成親的時候你再磕吧,我高低得受了你這個頭。」
兩人說說笑笑,商量好了做媒的細節。凝香這媒人真負責任,允諾給徐永寧的妹妹和喬鳳安排一場不著痕跡的相親。
徐永寧心滿意足地沿著玉堤,徑直出了王府正門,坐上馬車回定國公府去了。
朱文芳笑道:「小娘真是好媒人。」
凝香笑道:「勛貴與新科進士聯姻,這都是特殊情況。一則你爹爹有把握控制住朝局,二則你爹爹的皇位得來比較偶然,有時候只能讓渡一些利益給朝中文武。
但是這些未婚的新科進士太年輕,又與勛貴聯姻,早晚成為重臣,可謂前途無量。
讓勛貴與重臣聯姻,不是長久之計。
你掌權之後,得有意地進行抑制,不要讓這種聯姻成為常態和定例。」
朱文芳點點頭:「這我倒是還沒細想過。」
「帝王心術,有些你師父教不了你,其他文臣要麼不懂,要麼懂也不會教你的。你還是得跟著你爹爹學啊。」
這話朱文芳深為認可,君與臣的立場不同,有時候想法也很不一樣。
十月二十七日,山東水師數十艘艦船在天津靠岸,運回來了黃金五萬餘兩,白銀三百萬兩,銅不計其數,另有無數奇珍異寶。
以至最前面的馬車已經進入皇城,後面的馬車還待在天津等待裝運。
前後花了五天時間,方才轉運完畢。
原來紫禁城三大殿的漢白玉石台基被重新利用,在謹身殿原址建起了儲備庫。
第一批五萬餘黃金,全部被鑄成金幣,在司禮監、御馬監、內官監、工部、戶部、都察院六個衙門主官的共同監督下,存入儲備庫。
三個戶部尚書,沈翼、耿九疇、蕭鎡站在原來華蓋殿的位置上,望著用漢白玉石新砌築的金庫,感慨萬千。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6s 3.656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