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工讀學校 第七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標準

    測試廣告1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階段來說,歲至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型期」。筆下樂  m.bixiale.com

    在這個黃金期,孩子不僅要完成從童年到成年人的成長過程,還要完成個性和生理的成熟與定型,完成知識和能力的積累與飛躍。

    這個時期在人的一生中至關重要,絕對耽誤不得,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對未成年人的這一階段的成長都特別重視。而讓我們擔心的是,在這一階段,躁動的情感、膚淺的判斷、感性的思想、直覺式思維,都讓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格外讓人揪心和害怕。

    他們良莠不分,情緒衝動,好高騖遠,敢想敢幹,他們絲毫不太在意父母的說教,不理睬所謂的別人經驗,甚至不太迷信書本,不願意束縛,不計較後果。

    正確地掌握青少年心理發展階段的特點,對問題少年的幫扶和矯治有著特殊意義。目前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聽到一部分家長在抱怨,「我的孩子心理上是不是有問題啊?」、「這孩子怎麼這樣不近人情呢!」、「這孩子怎麼這樣叛逆啊!」實際上,這正是我們的家長對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一種擔憂。某市在當地的一項調查表明,參與調查的名學生,青少年存在各種心理障礙的約占%,其中厭學、自卑等行為障礙現象較為集中。許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自私、過分依賴家長、缺少競爭意識和吃苦精神,擔心長大以後很難成為有用之才,有的家長甚至對自己的孩子能否適應社會需要產生懷疑。有專家指出,對孩子過於溺愛、父母關係不和或離異、留守少年、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學習負擔過重以及生理上的變化等,都是導致孩子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

    那麼,什麼樣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呢?

    ()能對「自我」作出適當評價。心理學將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區分「自我」和「非我」稱之為自我意識。心理健康的人,一是能在相互對比和別人的評價中,不斷校正對自己的認識,充分地了解自己,並能對自我能力、品質作出適度的評價,既不過高地估計自己,又不過低地估計自己。二是有一定的心理強度。情緒變化不強烈,能冷靜地尋找原因,抗精神壓力的能力強,屬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一類。三是有一定的心理耐受力。有些精神壓力不是突然而來,迅速而去的,它們纏纏綿綿,伴隨著人的工作與生活長時間存在。能坦然面對這種境況的人,心理耐受力較好。四是有一定的心理自控能力。人對自己的情緒、情感和思維活動,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只是這種能力有個體差異。一個心理比較健康的人,自控力是較強的。五是有較高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支柱。當一個人面臨生活事件和工作任務時,首先要估計一下自己的能力,想一想自己有無足夠的能力去應付客觀要求。真正的自信心有賴於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

    ()有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主要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應當主要依據他對外界環境的適應來判定,適應是指機體同環境關係的協調平衡。如果某個人缺乏適應能力,就不能自覺能動地去認識和改造環境,不能保持人與環境的平衡、協調。時常產生不滿思想情緒而陷入內心矛盾,並因此產生焦慮不安或對抗心理,這就屬於不適應。如有的人遇到一點點不幸或困難,就感到不得了;稍有一點挫折,就無法容忍;對不可笑的事情捧腹大笑;對不可悲的事情悲痛欲絕;對一句無關痛癢的話就以為是攻擊和侮辱他而暴跳如雷等等。而心理健康的人,生活環境發生變化後,仍能隨遇而安。情緒穩定,不受天氣、地理條件影響,也很少受人際關係變化的影響,不管在什麼環境中,都能應付自如,處變不驚;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夠自我安慰、自我解脫。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心理健康的人,與人為善,能容納別人;樂於助人,富有同情心,關心別人的痛苦、歡樂、興趣和愛好;真心相待,在社會生活中有自己知心的同志和朋友。正常的社會交往,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人際交往,它可以增強人的生活情趣,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在生活事件發生時,能及時獲得社會支持。所以社會交往既可作為心理健康的指標,又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

    ()有良好的思維品質。思維品質依其現實性和邏輯性為標誌。不良的思維品質,多表現為空泛性和反邏輯性。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活動不具備現實性,不合邏輯性,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必然處處碰壁,並由此造成種種不愉快的情緒,影響身心健康。它包括心理受創傷後的康復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蒙受精神創傷後,可以很快恢復常態,不留嚴重後遺症;能善於從經驗中學習。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所需要的能力、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有正確的認識,且有高度的熱情和堅韌不拔的學習毅力,孜孜以求,永不滿足;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心理健康的人,其氣質、能力、性格等人格構成要素的各個方面均能獲得平衡健全的發展。對前途充滿信心,富有朝氣,勇於上進;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和事業,積極熱情,認真負責,不怕困難,腳踏實地,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品質。在心理活動上表現出節律性。人的心理活動有自身的節律。比如意識狀態便有明顯的節律,覺醒——睡眠周期便是意識的節律性表現。這種周期被破壞,便會產生所謂的失眠。意識水平的高低。指觀察水平而言,觀察力中,自我觀察是對自己的情緒、思緒個性特點及行為表現的體驗及時察覺,通常也稱為自覺性。對環境的觀察力包括對客觀事物的存在、發展以及細小差異的察覺。正常的意識活動是保證心理健康的敏感指標。

    ()能自覺控制和調整情緒。情緒有積極情緒(如高興、愉快、愜意、滿意、激憤、有趣、欣慰等)和消極情緒(如悲觀、失意、苦悶、悲痛、擔憂、恐懼、憤怒、傷心、絕望等)之分,積極情緒能提高活動的水平,有利於身心健康,而消極情緒則降低活動的水平,不利於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的人,他的情緒是愉快和樂觀的,這種樂觀、愉快的情緒,是以對生活、工作和事業的正確態度為基礎的。雖然也有悲、憂、哀、愁等不良情緒,但能主動自我調節,同時能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成為良好心境的主人。

    少年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生理和心理成長、成熟的過程,成長中的孩子能否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不僅關係到他們的現在,更影響到他們的未來。因此,孩子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怎樣加強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家長應對孩子做些什麼?如何將學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

    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因教師的影響而在心理上烙上深深的痕跡,因而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教師良好的心態、豐富的情感,充分尊重、理解、寬容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創造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主動學習、友好交往、自主發展。

    探索符合學生心理健康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激勵教育」,融心理健康教育於教學實踐中,也應是教師的職責。某市小學王校長說「教師如果時常對學生進行激勵為主的口頭和書面評價,使學生在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中度過學校生活,對學生積極向上的發展會有很大幫助。教學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俗話說言傳身教,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為舉止和心理健康狀況更是時刻影響著孩子。作為家長,你是否了解孩子心理健康知識?孩子從你那裡受到了哪些影響?是不是讓孩子體會到了你的愛?

    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孩子心理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孩子在模仿和學習父母行為的時候,可能父母的心理狀況也已經傳遞給了孩子,包括價值觀、道德觀、是非觀、醜惡觀,不知不覺中都被孩子吸收。甚至於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對孩子的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以較好的態度對待孩子,給孩子更多積極的評價,會幫助孩子建立信心,使他們努力去實踐。相反,只能使孩子智力、能力、人格受到不良影響。愛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陽光和雨露,只有得到充分的愛,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僅僅是關心和奉獻,親密、融洽的情感交流至關重要!

    針對家長普遍存在「有教子之心、無教子之方」問題,不少學校設立了心理諮詢熱線或心理諮詢室,某市市北區計生協會還採取舉辦孩子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編寫科普讀物等形式,幫助孩子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目前,孩子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

    時常舉行的由孩子、家長、老師共同參加的獨生子女家庭同樂會,就是很好的「家校合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每次活動都圍繞諸如「我的快樂」、「我的煩惱」之類的主題,讓孩子、家長、老師在歡快的氣氛中,平等、坦承、愉快地討論、敘說、交流,相互之間無所顧忌,融為一體,最後由專家及時提供心理疏導與幫助,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許多家長說,通過類似的教育活動,孩子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增強了,性格也變得開朗、自信了,與他人的交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孩子心理與生理能否一同健康成長,不僅是個家庭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孩子自身,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努力。    。測試廣告2



第七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標準  
相關:  天賜萬象玉作杯之兵哥哥    四合院之飲食男女  舊日音樂家  九轉星辰訣  我的妻子是大乘期大佬  玄妙大唐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最後的工讀學校第七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標準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最後的工讀學校"
360搜"最後的工讀學校"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3s 3.723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