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王秦將劉鼎求援一事放在朝廷上討論,看看大家的意思和反應。
不少人都對劉鼎沒有好處,上次蜀國入侵,造成了西境很大損失,至今都沒有恢復元氣。
並且劉鼎出爾反爾,忽悠了他們好幾次,致使大漢顏面掃地,此事孰可忍孰不可忍。
現在劉鼎落難,是活該!
他們不去落井下石,就算是不錯了。
又怎會發兵救援?
救他,這不是白痴行為嗎?
王秦臉色變化。
出於內心的憤恨,他恨不得劉鼎死無全屍。
但是蜀國若是換個皇帝,由劉焌當了皇帝,這對他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劉焌和劉鼎一對比,傻子都知道,劉焌的才能比劉鼎高出一大截。
劉焌只是掌控蜀事大權,就對蜀國的軍事進行改革,令蜀事力量得以提升。
若是讓他當了皇帝,整個蜀國的國力都將得到提升。
從七國中的弱蜀,變成強蜀。
這不利於王秦的一統大業。
而且劉焌野心勃勃,不會只甘於困守一個小小的蜀國,必將向外延伸發展。
而蜀國與外界的交界地,一個是魏國,一個是大漢。
大漢比魏國弱。
所以,蜀國必會以大漢為進攻的第一對象。
必須遏制劉焌,不能讓他成為蜀國皇帝!
王秦從大局出發,決意暫時不計前嫌,幫助劉鼎,發兵蜀國。
只是大臣們的反對,讓王秦有些為難。
他現在雖然是皇帝,他的命令就是天!
只要是大漢的臣民,就必須服從。
可王秦不想給外界一個獨斷專行的印象,他希望,在後世的史書中,他是一個善於聽取他人意見的明君。
所以,王秦沒有第一時間出聲。
內閣的許平,眼睛一轉,他最善於分析形勢,猜測人心。
自從上次,他因為膨脹心理,在大明城內趾高氣昂,被王秦下旨訓斥,在家閉門思過。
這段時間,他低調了很多。
即使被選進內閣,但權力方面,已經大不如從前。
行政權力基本都在六部手中,內閣只有議政權,可是王秦是個勤快的人,並不怎麼依賴內閣。
所以,他這個內閣大臣,日子過得很清閒。
想重新獲得王秦重用,就必須順從王秦,博得王秦的信任。
許平私下裡可是探聽到,王秦打算近日裡於內閣中設一首輔的職位,作為內閣的最高長官。
很多人暫時都看不到內閣的實際價值,但許平清楚,一旦王秦放權,或是王秦因戰爭離京,內閣就相當於丞相府。
甚至比丞相府更具有權勢。
成為首輔,就等於是大漢的第一任丞相。
許平至今,都對丞相的職位念念不忘,有很深的執念。
平時他沒有什麼機會發言,但此刻,蜀國出了岔子,關係到大漢的切身利益。
大臣們群情激憤,聲討劉鼎是反覆小人,死了是罪有應得,而王秦一言不發,心思不言而喻。
許平當即定了定神,出列道「陛下,臣認為,劉鼎應該救!」
他的聲音洪亮,壓過了一眾大臣的聲音,眾人紛紛側目看向許平。
王秦心裡暗笑還是老許懂我的心思啊!
「為何該救,說與朕聽聽。」
王秦示意許平繼續發言。
許平道「劉鼎雖然反覆無常,是個典型的小人,可在他的治理下,蜀國國力日漸衰弱,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種種行為分析,他就算不是個昏君,也離昏君這兩個字沒有多遠。」
「而劉焌,就不一樣了,他聰明能幹,頗有雄才大略,且視我大漢為頭號敵人,率領幾十萬大軍,擋住了魏軍的進攻,贏得了蜀軍和百姓們的支持與擁護。」
「試問,是劉鼎為蜀帝於我大漢有利,還是劉焌當皇帝對我大漢好?」
「我認為,發兵支持劉鼎,奪回帝位,即使奪不回帝位,也不能讓劉焌輕易的篡取帝位,得讓蜀國付出沉重的代價,在短時間內,對我大漢構不成威脅!」
眾大臣聞言,又見王秦輕輕的點頭贊同,迅速的意識到王秦的心思是支持救援劉鼎的。
於是,他們略微思索一番,不少人又改變了風向,附和許平的意見,認為救援劉鼎,是一件極為有利的好事。
但也有人,自然固守己見,不贊同救援劉鼎。
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姚中書、郭樹平。
二人都是王秦身邊的老臣,如今更是官居要職,有極重的份量。
姚中書道「大漢初立,百廢待興,陛下之前也說了,當集中全力,優先發展國內的民生經濟,三年之內,不動一兵一卒,保持和平穩定狀態,如今才過了一個月,就又要動兵。」
「雖然許大人說的有理,但臣不認同,依大漢當前之國情,實在不宜再動刀戈!」
郭樹平與姚中書最早都是湖郡小吏,後來歸順王秦,得於平步青雲,才有今日這般地位,因此兩人在政治上是同盟關係。
姚中書反對發兵,郭樹平也不例外。
郭樹平當即出聲「不錯,我大漢是從戰爭的廢墟上建立的,此前數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田地荒蕪,民不聊生之狀遠勝於蜀國,今陛下重振乾坤,才使這片山河有了復興希望,不動刀戈,全力發展,才是王道!」
許平嗤笑一聲「怪不得你倆之前,做了湖郡幾十年小吏,沒有起色,小民思想不可取!咱們的陛下可是千年難得一遇的聖君,比之秦虞開國之君,亦不差幾分,心胸所懷,是浩瀚天下,豈可因當前小小得失,而置雄途偉業於不顧!」
「許大人說的有理!發兵蜀國,從長遠計,有利於我大漢!」
「救援劉鼎,打擊劉焌,雖然是件划算的買賣,可是劉焌手握四十萬大軍,我們發兵多少,才能制衡劉焌,甚至是打垮劉焌?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
最終,支持許平的聲音,戰勝了姚中書、郭樹平,還有一些人,兩不得罪,不出聲,討論結束,許平勝出。
王秦心裡大喜,「許平言之有理,眾卿之言也都各有各的道理,大家都是為了大漢,不必互相嘔氣,朕深思熟慮,還是傾向於許平的話,發兵蜀國,從長遠計,是有利於我大漢的,只是,發兵多少?救援劉鼎到那般地步?獲取多少利益?都是一個問題。」
許平摸准了王秦的心思,立即出聲道「現,魏國大軍正在天棋關外,劉焌手握四十萬大軍,如果我們發兵三十萬,可助劉鼎返回天府,但蜀國局勢必將糜爛,劉焌狗急跳牆之下,保不準會做出什麼決定?投降魏國?還是揮軍天府,與我國決一死戰,所以,不能出三十萬兵。因為這樣做,結果無論那種,都是慘烈的。」
「發兵二十萬,即使不能殺到天府,但幫助劉鼎保住南川之地還是大有可能的,這對我們當前形勢,是最有好處的,既起到了分裂蜀國的目的,制約了劉焌,也不會讓魏國分得好處,同時,還算履行了與魏國之前的約定,和當前的請求。」
「二十萬兵馬……」
王秦有些頭痛。
大漢當前,有精銳步卒三十多萬,水軍近十萬。
但是京畿的防守需要十萬,永安省去了五萬,龍潭口去了二萬左右,還有十幾萬,但前不久,同意了一批解甲歸田。
所以,真正的精銳,只有幾萬可派,新兵倒是招募了不少,可去了戰場,能否發揮戰鬥力又是一個問題。
除了兵力問題,主帥派誰?
又是一個問題?
王秦心知肚明,他麾下諸將,除了龍治、韓德幾人,沒什麼能獨擋一面的。
尤其還是入蜀作戰的大將,龍治是不能動的,時間不允許,形勢亦不允許,韓德倒是可以派,但王秦希望能將韓德留在朝廷,作為定海神針。
還有誰?
能統率這麼龐大的軍隊?
從南方的山地,進入蜀國南川,完成自己的戰略設想?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9s 3.66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