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王景崇於是又派前義成節度使李彥舜等,去迎後蜀援軍。筆神閣 bishenge.com蜀軍統帥安思謙駐紮在寶雞以西,後漢軍駐紮在寶雞。安思謙派眉州刺史申貴率兵二千奔赴模壁,在竹林中設下伏兵。次日早晨,申貴用幾百名士兵逼近寶雞布陣。後漢兵打敗了他們,在竹林中了蜀軍埋伏而敗回,後蜀兵乘勝追擊,攻破寶雞寨。後蜀兵離去後,後漢兵又進入寶雞。數日後,安思謙進兵駐紮在渭水之濱,後漢增兵五千人保衛寶雞。安思謙害怕,對眾將領說道:「軍糧少而敵人強大,應為以後打算。」於是退兵駐紮在鳳州,不久回到興元。
王景崇得知蜀軍退去,更加急躁不安,猛然間想出一計策,立即下城,召來親信將領公孫輦、張思練,對他們說道:「我看趙暉的精銳部隊,大多布置在城北,明天五鼓以前,你二人燒城東門詐降,但不要讓敵軍進城;我和周璨率領衛隊親兵出北門,攻打趙暉的軍隊,就算是不能成功,也勝過束手就擒。」兩將自然是唯唯聽命,王景崇又和周璨約定好,次日一早出發。很快一切準備停當,專等天亮。
到了五更的時候,公孫輦、張思練兩人,來到東門,立即下令士卒放火,周璨也來到了府署,恭候王景崇出門。不料府署中忽然大火沖天,燒得煙焰滿天。周璨急忙命令士卒們救火。等到大火撲滅,府衙已被燒毀了大半。四面都是殘壁,王景崇的居室,更是一點也沒留下。眼見王景崇的全家,全部被燒死在屋內。
公孫輦和張思練正好派人來見王景崇,突然見府衙成了廢墟,不由得大驚失色,急忙回去稟告。兩將得知,無可奈何,只好弄假成真,毀門投降了趙暉。那周璨早就有投降的打算,當然也跟著投降了趙暉。趙暉率兵進城,找出王景崇的殘骸,折作數段。當即告誡眾軍,禁止侵掠。
趙暉隨即派人向京城報捷,劉承祐得報,自然有一番賞賜,至此三叛平定。當時另有一位大員,也因為被殺。這人就是太子太傅李崧,李崧被殺的原因,又和三叛不同。李崧是深州饒陽人,早年效力後唐,歷任鎮州參軍、鹽鐵推官、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等職,並舉薦過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
iiread
石敬瑭稱帝後,李崧被拜為宰相,兼任樞密使。他在石重貴時期執掌朝政,將國家兵權交給了杜重威,最終使得後晉朝廷滅亡,隨耶律德光北上,被留在鎮州。
劉知遠進入汴梁稱帝,李崧還沒有回來,因此他的所有宅院都被劉知遠賜給了蘇逢吉。蘇逢吉得了李崧的府第,凡是宅中的收藏以及李崧在洛陽的產業,全部被他占有。等到李崧回到汴梁,雖然被任命為太子太傅,但是沒有給還家產。李崧自知不受劉知遠重視,也不敢生生怨恨。因為房屋的地契還在手中,於是主動獻給了蘇逢吉。
蘇逢吉不好面斥,勉強接受了。回到家裡,對家人說道:「此宅出於皇帝特別賞賜,何需他李崧獻出地契!難道
還想賣份人情嗎?」從此蘇逢吉與李崧有了嫌隙。李崧的弟弟李嶼,一下嗜酒如命,毫無見識。他曾經和蘇逢吉的子弟交往,酒後忘情,經常埋怨蘇逢吉奪了他家的府第。蘇逢吉聽說之後,於是更加痛恨李崧。
翰林學士陶穀,之前被李崧所引用,到了這個時候卻阿諛奉承蘇逢吉,經常說李崧的壞話。後漢的律法本就很嚴厲,侍衛都指揮使史弘肇尤其殘忍,史弘肇特別寵信、重用孔目官解暉,凡抓到軍中監獄的人,任他隨意羅織罪名,沒有不屈打成招的。
等到三鎮叛變連兵,朝野內群情震動,民間有人誤傳互相驚擾害怕。史弘肇握掌部分禁兵,在京城巡邏,凡抓到罪犯,不問罪行輕重,全都從不請求就砍頭,或者裂口斷舌,砍筋,斷腿骨,沒有一天不是這樣。雖然奸人盜賊沒了蹤跡,但冤死的人很多,沒人敢出來分辯申訴。
李嶼的僕人葛延遇,曾經被李嶼杖責,因此積怨很深。於是葛延遇和蘇逢吉的僕人李澄,一起誣告李嶼參與謀反。蘇逢吉得到了葛延遇的訴狀,正好乘機報怨,於是把狀紙遞給了史弘肇。蘇逢吉又派人把李崧召來家中,從容談及葛延遇的事情,故作嘆息的樣子。李崧還以為他是好人,想把幼女託付給他。蘇逢吉又假意答應,卻不讓李崧回家,令家人把李崧直接送入了監獄。
李崧這才知道蘇逢吉陰險狡詐,又悔又怒道:「從古以來,沒有不亡之國,也沒有不死之人,要讓我死,也很簡單死。何必這般陷害我呢!」到了大堂,李嶼還辯論不休。李崧卻對李嶼說道:「就算你能舌吐蓮花,也是沒有用的。如今是當權的豪強硬要滅我們家族,你就不用多說了!」
李嶼這才自認罪責在獄中屈招道:「與兄弟、外甥王凝及家僮共二十人,謀劃乘皇帝靈柩發運時,縱火焚燒京城作亂。又曾派人帶蠟丸密書到河中城,勾結李守貞,又派人去招契丹兵南下。」在結案上報的時候,蘇逢吉取筆把「二十」改為「五十」。十一月初九,劉知遠下詔誅殺李崧兄弟、家屬以及供詞涉及的人,全都暴屍街頭。並重賞了葛延遇等人,當時人沒有不覺得李氏冤枉的。從此士民家裡都害怕僕人,往往被僕人所脅制。
劉承祐見三叛已平,內外無事,自然欣慰異常,除了賞賜諸臣之外,又加封了吳越、荊南、湖南三鎮。三叛平息之後,劉承祐逐漸驕奢放縱,和身邊的寵臣隨意玩耍。飛龍使後匡贊、茶酒使太原人郭允明都因諂媚而得到寵幸,劉承祐平時愛和他們說隱語、髒話。太后多次告誡,劉承祐毫不在意。太常卿張昭進言道:「陛下應該親近儒臣,講習經典訓詁。」劉承祐卻充耳不聞。
劉承祐繼位三年,起初是任用勛貴舊臣,楊邠專管機要,郭威主導征伐,史弘肇控制京城禁軍,王章總理財賦,四大臣同心協力,國內總算得以勉強安定。國家大事,盡在四大臣掌握之中,宰相蘇逢吉、蘇尚珪兩人,反而顯
得多餘。
二蘇經常升遷官吏,楊邠卻說是浪費了國家的用度,經常加以裁減。於是導致兩人結下怨仇,互懷猜忌之心。剛好關西變亂發生,紛擾不休,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李濤,請求調楊、郭兩人出任重鎮,專門負責平定叛亂和抵禦外敵,內政應該交給二蘇辦理。
不想楊邠、郭威二人誤會了李濤的意思,以為李濤是在聯絡二蘇,要排擠自己。於是郭威、楊邠進宮向李太后哭訴,請求留在京城。李太后也懷疑上劉承祐喜新厭舊,於是當面責備劉承祐。劉承祐極力解釋,李太后更加惱怒,當即命劉承祐罷了李濤的權力,勒令他回家思過。
劉承祐為了讓母親高興,於是更加重用楊、郭、史、王四大臣。除了史弘肇兼任侍中之外,其餘三大臣都加同平章事。二蘇由此失去更多的權力,更加忿忿不平。郭威出討河中的時候,朝政由三大臣主持。
楊邠重武輕文,對於文吏的升遷,他多方壓制。史弘肇專權濫殺,京城中人犯法,他動不動就是誅滅滿門。王章則是加稅增賦,聚斂錢財,完全不顧百姓疾苦。由此,使得吏民怨聲載道,恨不得將三大臣同時捽去。
三叛平定之後,郭威回朝。劉承祐大喜之餘,便今日賜宴,明月頒賞,仿佛四海清夷,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劉承祐年齡一長,更加變得驕橫。到了乾祐三年,邊報說有遼兵入寇,橫行河北,劉承祐不得不召集大臣,共商戰守之策。會議結果是要派遣樞密使郭威出鎮鄴都,督率各道準備抵禦遼軍。
史弘肇又提出一個建議,說郭威雖然出鎮了,仍可兼領樞密使一職。蘇逢吉據例反駁,史弘肇憤然說道:「事貴從權,何必一定要按照以往的舊例。何況兼領樞密使,剛好可以便宜行事,使諸軍畏服而聽命。你們這些文臣,怎曉得疆場機變的道理!」
蘇逢吉畏懼他的凶威,不敢和他爭辯。但是在退朝之後,對其他大臣說道:「以內製外,才是順理。現在反而以外製內,大禍將不遠了!」
次日,劉承祐下詔,任命郭威為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仍然兼任樞密使,凡是河北的兵甲、錢穀,見了郭威的文書,都不得有違。
這天夜裡,宰相竇貞固,擺宴席給郭威餞行。又邀請朝中親貴,列座相陪,大家各敬了郭威一樽,才回到座上。史弘肇見蘇逢吉在一旁,杯中酒滿,於是故意對郭威厲聲喝道:「昨日廷議,各有不同的看法,小弟應該替君盡飲此一杯。」說畢一飲而盡。
蘇逢吉也忍耐不住,舉杯說道:「彼此都是為了國家大事,何必介意!」楊邠也舉杯說道:「我意也是如此!」於是和逢吉同飲數杯。郭威過意不去,用言解勸。史弘肇又厲聲喝道:「安朝廷,定禍亂,須恃長槍大劍,毛錐子有什麼用處?」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655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