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王爺 第389章 蔡京為相掌大權

    測試廣告1    蔡京因此極力請求紹述,趙佶再次下詔改元,定為崇寧二字,是尊崇熙寧的意思。讀書都 www.dushudu.com趙佶又擢升鄧洵武為中書舍人、給事中,兼職侍講,恢復了蔡卞、邢恕、呂嘉問、安惇、蹇序辰等人的官職,罷免禮部尚書豐稷,出知蘇州。接著再罷尚書左僕射韓忠彥,出知大名府,追貶司馬光、文彥博等四十四人官階,元祐、元符黨人,不得再與差遣。

    趙佶又下詔司馬光等子弟,不得在京師當官。進許將為門下侍郎,許益為中書侍郎,蔡京為尚書左丞,趙挺之為尚書右丞。韓忠彥去位之後,只有曾布當國 他也力主紹述,因此熙豐時期的大臣,陸續被重用。蔡京也是由曾布引入,但是蔡京本來與曾布有隙,因此日夜圖謀曾布。曾布有所察覺,可是蔡京已深得趙佶信任,他一時無法趕走蔡京,只好虛與委蛇。

    蔡京得任尚書左丞,已經是輔政地位。所有一切政事,曾布想如何,蔡京必定反對,所以兩人常有齟齬。曾布想提升陳佑甫為戶部侍郎,陳佑甫是曾布女婿說父親,和曾布是兒女親家。蔡京於是乘機上奏道:「爵祿是國家公器,為什麼讓宰相私自給與親家?」曾布忿然說道:「蔡京與蔡卞本是兄弟,如何能得以同朝?陳佑甫雖是曾布的親家,但是才能足以勝任,為何不能舉薦。」

    蔡京冷笑道:「恐怕未必有才。」曾布勃然大怒,說道:「蔡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怎見得陳佑甫無才?」他說到這裡,已經是聲色俱厲。溫益從旁呵斥曾布道:「曾布在皇上面前,怎能如此無禮?」曾布還想叱責溫益,但見趙佶已經面帶怒色、拂袖退朝,他這才悻悻而出。

    殿中侍御史錢俶,在次日呈上彈劾曾布的奏章,說道:「曾布援用元祐之奸黨,排擠紹聖之忠賢。」趙佶當即下詔罷曾布為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潤州。曾布當初是由王安石舉薦,他大力支持王安石。到了哲宗親政,他剛開始相助章惇,後來又排擠章惇。趙佶繼位,章惇被逐,曾布為右相,想並行元祐、紹聖之政,於是趕走了蔡京。

    後來曾布和韓忠彥產生嫌隙,於是拉攏蔡京為助。到了此時,卻被蔡京排擠出京,落職出外。當時有人說人楊三變之後,無人超過曾布。楊三變就是楊畏,楊畏在元豐間,支持王安石等人。到了元祐年間,他又依附呂大防等日。到了紹聖年間,他轉而依附章惇等。後來楊畏被諫官孫諤彈劾,稱他為楊三變,出知虢州。

    蔡京由放逐大臣被重新起用,一旦得志,天下人都拭目以待,希望他能有所作為。蔡京卻假託「紹述」的名義,掌握大權,鉗制趙佶,用條例司故事,在尚書省設講議司,自任提。他用自己的黨羽吳居厚、王漢之等十餘人為僚屬,重要的國事如宗室、冗官、國用、商旅、鹽澤、賦調、尹牧,每事由三人負責。所有決策,都出自講議司。

    蔡京禁用元祐之法,恢復了紹

    聖役法。他調趙挺之為尚書左丞,張商英為尚書右丞,凡是和蔡京不是一條心的人,就視為元祐黨人,全部貶斥。就是元符末年上疏駁斥紹述等人,也被稱為奸黨,一律被鐫名刻石,立碑在端禮門,這碑就叫作「黨人碑」,裡面共有一百二十人,是蔡京請趙佶親筆御書,照刊石上。

    這些人當中,包含了: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呂公亮、呂大防、劉摯、范純仁「韓忠彥、王珪、梁燾、王岩叟、王存、鄭雍、傅堯俞、趙瞻、韓維、孫固、范百祿、胡宗愈、李清臣、蘇轍、劉奉世、范純禮、安燾、陸佃等人,都是曾任宰執等官。

    蘇軾、范祖禹、王欽臣、姚勔、顧臨、趙君錫、馬默、王蚡、孔文仲、孔武仲、朱光庭、孫覺、吳安持、錢勰、李之純、趙彥若、趙卨、孫升、李用、劉安世、韓川、呂希純、曾肇、王覿、范純粹、王畏、呂陶、王古、陳次升、謝文瓘、鮮于侁、賈易、鄒浩、張舜民等,為待制以上等官。

    程頤、黃庭堅、畢仲游等列為雜官,張士良、魯燾、張琳、裘彥臣等列為內官。王獻可、張巽、李備胡等列為武官。還有元符末年,因為日食而下詔求言,當時應詔上書的,不下數百本。


    蔡京和他的心腹檢閱,定為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邪下三等。於是鍾世美以下四十一人為正等,加以旌升 范柔中以下五百餘人為邪等,分別降職,而且這些人不能同州居住。

    昌州判官馮澥,窺伺朝廷的風向,越級上書,說元祐皇后,不應該復位。這一書正中蔡京下懷,他本來是由童貫賄賂宮中,密結了劉後的心腹,互為稱揚,才得以重用。孟後復位,劉後自然不快,內侍郝隨等人更加恐懼。此次乘著蔡京執政,於是重複哲宗的舊規,於是暗中拜託蔡京再廢孟後。蔡京認為事關重大,一時也不便發言,只好待機而動。湊巧馮澥呈上此奏,蔡京就當面請求趙佶,要求交給輔臣、台官們商議。

    這時候的輔臣、台官,大多是蔡京的爪牙,自然都順從蔡京的心意。當下由御史中丞錢遹,殿中侍御史石豫、左膚等人上奏道:「韓忠彥等人,復瑤華廢后,掠流俗虛美,議論本已沸騰,現在就算是疏遠的小臣,也效忠上書,天下公議,可想而知,望詢考大臣,斷以大義,不要被俗議所牽連,致累聖朝。」蔡京又邀集許將、溫益、趙挺之、張商英等數人,聯名上疏,意思和錢遹等人差不多。

    趙佶本不想再廢孟後,可是因為他特別寵信蔡京等人,於是依議施行,撤銷了元祐皇后的名號,再讓孟氏出居瑤華宮。與此同時,又降韓忠彥、曾布的官職,追貶李清臣為雷州司戶參軍,黃履為祁州團練副使。安置翰林學士曾肇、御史中丞豐稷、諫官陳瓘、龔夬等十七人於遠州,擢升馮澥為鴻臚寺主簿。

    劉皇后非常痛恨鄒浩,囑咐郝隨暗中告訴蔡京,令他

    加重處罰鄒浩。鄒浩自從被趙佶召回,令他入對。趙佶問他諫立皇后的事情,再三嘉獎他。趙佶接著問諫章的草稿在哪裡?鄒浩答道:「已經被我焚去。」等鄒浩退朝,轉告了陳瓘。陳瓘大驚道:「你為什麼說被焚燒?假如將來查問有司,奸人從中舞弊,偽造一書,那時你無從喊冤,恐怕你反而會因此得禍。」鄒浩頓時醒悟,自知失言,但也來不及挽回,只好聽天由命。

    蔡京接到了劉後的密囑,就讓人私下捏造鄒浩的上疏,裡面有「劉後奪卓氏子,殺母取兒,人可欺,天不可欺」等話。接著上呈趙佶,斥責他污衊劉後以及先帝。趙佶以為是真本,於是公布了鄒浩之罪,貶去昭州。趙佶又追封劉後的兒子趙茂為太子,諡獻愍,並尊元符皇后劉氏為皇太后,奉居崇恩宮。

    蔡京的弟弟蔡卞,以資政殿學士,擢知樞密院事。蔡卞字元度,生於慶曆八年,興化軍仙邑唐安鄉依仁里赤嶺境人。蔡卞小時聰穎敏悟,就讀于楓亭塔斗山青螺草堂。他過目不忘,才思敏捷,能把《三字經》、《千字文》倒背如流,《四書》《五經》經典也爛熟於心。史籍方志,百家雜說,國家法典無不瀏覽殆遍。他學識淵博,滿腹經綸,才華出眾,名聞鄉里。

    宋神宗熙寧三年,蔡卞與胞兄蔡京同科舉登進士第。次年,他被授任江蘇江陰縣主簿。當地大富豪顧新元等人,趁著青黃不接之際,借穀物於庶民,利息高出了平時一倍。蔡卞同情百姓疾苦,極力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斷然開倉借糧,解百姓燃眉之急,煞住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囂張氣焰,免除農民遭受高利貸剝削之苦。他因此受到王安石器重,王安石招他為婿。

    建中靖國元年,諫官陳瓘、任伯雨、御史龔夬聯合彈劾蔡卞,還羅列了蔡卞六條所謂大罪。陳瓘等人要求趙佶急待正典刑,以謝天下。蔡卞於是被降為少府少監,到池州居住。次年又起知大名府,徙揚州,召為中太一宮使。後來他被擢升知樞密院事,負責邊防、軍備等機要事務。當時蔡京為相,他以親嫌辭,沒有被許可。

    二蔡同掌大權,升降官員,基本由蔡京說了算。蔡京於是又追論任伯雨等人的罪狀,安置任伯雨於昌化軍。陳瓘徙連州,龔夬徙化州,陳次升徙循州,陳師錫徙郴州,陳瓘徙澧州,李深徙復州,江公望徙安南軍,常安民徙溫州,張舜民徙商州,馬渭徙吉州,豐稷徙台州。

    趙挺之升任中書侍郎,張商英、吳居厚為尚書左右丞,安惇被任命為副樞密院。不久商英與蔡京意見不合,被蔡京嫉恨。蔡京把他罷去知亳州,冰排入元祐一派之中。蔡京又親自書些這些人姓名,分布發給郡縣,並下令刻石。

    有一個長安的石工安民,卻不肯刻石。府官問他緣由,安民說道:「小民很愚笨,司馬相公,天下都稱他為正直之人,現在被指為首奸,小民不解,所以不想鐫刻。」測試廣告2



第389章 蔡京為相掌大權  
相關:  風雲武周  劍嘯江湖路    離婚後的我開始轉運了  我有一座隨身農場  西遊:人在天庭,朝九晚五  我在凡人科學修仙  在柯南世界的悠閒生活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木匠王爺第389章 蔡京為相掌大權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木匠王爺"
360搜"木匠王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6s 3.648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