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趙曙寫完之後,不覺嘆了一聲,忍不住落下淚水。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趙曙即即命內侍抬至到龍床,睡覺去了。韓琦等人自然急忙退出。文彥博對韓琦說道:「見到皇上的顏色沒有?人生到此,父子也都會動情。」韓琦答道:「巨鹿受封,好像還是眼前時事。不料相去沒有多久,又要力請建儲,這也是令人嗟嘆。」說完,各自回家。
過了二日,趙曙冊立太子,大赦天下。自此以後,趙曙病體毫無起色。好容易度過年關,到了治平四年。文武百官恭上尊號,當於元旦辰刻,入朝慶賀。百官到了福寧殿,趙曙並沒有上朝,大家只好對著空座,拜舞一番,依次退出。
過了七日,宮中傳出訃告,趙曙已駕崩,僅三十六歲,在位四年。皇太子趙頊即位,詔告中外。趙頊生於濮安懿王宮邸睦親宅,初名趙仲鋮,是趙曙和高皇后所生的長子。嘉佑八年,受封光國公,後又加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受封淮陽郡王。治平元年,進封潁王。北宋治平三年,立為皇太子。
趙頊自幼好學請問,以致廢寢忘食。他當太子的時候,就喜讀《韓非子》,對法家"富國強兵"之術頗感興趣。他讀過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對王安石的理財治國思想非常讚賞。治平四年,宋英宗趙曙駕崩,他繼位為君。
趙頊尊皇太后曹氏為太皇太后,皇后高氏為皇太后,晉封弟弟趙灝為昌王,趙頵為樂安郡王。命韓琦守司空兼侍中。曾公亮行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進封英國公。文彥博行尚書左僕射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富弼改武寧軍節度使,進封鄭國公。張昪改河陽三城節度使。歐陽修加尚書左丞,任參知政事。陳昇之為戶部侍郎,呂公弼為刑部侍郎。
二月,趙頊初臨紫宸殿,招見群臣,隨即冊封元妃向氏為皇后。向皇后是河內人,生於慶曆六年,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青州知府向經之女。治平三年,向氏嫁於潁王趙頊,封定國夫人。治平四年,宋英宗駕崩,潁王趙頊即位,向氏被立為皇后。
這時,御史蔣之奇上書彈劾歐陽修,說歐陽修與自己的「外甥女」張氏有染。其實雙方並無血統關係,她是歐陽修妹夫的前妻所生。張氏嫁給了歐陽修的堂侄,後來和家中的僕人私通。
趙頊看完,轉問從前的宮臣孫思恭。孫思恭極力為歐陽修辯釋。趙頊於是召來蔣之奇,令他證實。蔣之奇無從取證,只好說出一個彭思永。蔣之奇本來是由歐陽修推薦,才得以擔任台官。自從濮議紛爭之後,歐陽修主張稱親,被呂誨等人斥駁,只有蔣之奇贊同歐陽修的意見。歐陽修因此舉薦他擔任御史。
於是朝中有人把他們視朋黨,對蔣之奇冷嘲熱諷。蔣之奇聽不過去,便想與歐陽修劃清界限,以此堵住眾人之口。剛好歐陽修的妻弟薛良孺,和歐陽修有嫌隙,於是捏造流言蜚語,污衊歐陽修。薛良孺的話被中丞彭思永聽到,轉而告訴了蔣之
奇。蔣之奇也不問真假,當即上章彈劾歐陽修。
等到蔣之奇奉被趙頊責問,他不得已把彭思永轉告的花,上奏給了趙頊。趙頊於是追問彭思永,彭思永也取不出真憑實據。於是兩人被判誣告反坐,趙頊將彭思永、蔣之奇兩人,一律貶官。歐陽修本來在閉門請求治罪,辨明了誣偽,依然請求退位,於是被罷為觀文殿學士,出任亳州知州。
趙頊素有大志,因為看到群臣中沒什麼有特別才能之人,於是請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此人名叫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天禧五年,王安石出生於臨川。他的父親王益,時任臨川軍判官。
王安石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長大之後,跟隨父親遊歷各地,接觸現實,體驗民間疾苦。他的文章立論高深奇麗,旁徵博引,有移風易俗之志。景祐四年,王安石隨父入京,以文結識好友曾鞏,曾鞏向歐陽修推薦其文,大獲讚賞。
慶曆二年,王安石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授淮南節度判官。任期滿後,王安石放棄京試入館閣的機會,調為鄞縣知縣。王安石在任四年,興修水利、擴辦學校,初顯政績。皇祐三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愛民,治績斐然。
宰相文彥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紀守道向趙禎舉薦他,請求朝廷褒獎以激勵風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級提拔之風為由拒絕。歐陽修又舉薦他為諫官,王安石也以祖母年高推辭。歐陽修以王安石須俸祿養家為由,任命他為群牧判官。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得與周敦頤相知,聲譽日隆。
嘉祐三年,王安石調為度支判官。王安石進京述職,寫了長達萬言的《上皇帝言事書》,系統地提出了他的變法主張。在此次上疏中,王安石總結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經歷,指出國家積弱積貧的現實:經濟困窘、社會風氣敗壞、國防安全堪憂,認為癥結的根源在於為政者不懂得法度,解決的根本途徑在於效法古聖先賢之道、改革制度,進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設想,建議朝廷改革取士、重視人才。
王安石主張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革除存在的積弊,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並以晉武帝司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圖安逸,不求改革,終至覆滅的事實為例,要求立即實現法度的變革。但是宋仁宗並沒有採納王安石的變法主張。
此後,朝廷多次委任王安石以館閣之職,他都固辭不就。士大夫們以為王安石是無意功名,不求仕途,遺憾無緣結識。朝廷屢次想委以重任,都擔心王安石不願出仕。朝廷任命王安石與人同修《起居注》,王安石辭謝多次才接受。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賢院、知制誥,審查京城刑獄案件,朝中士大夫都引為盛事。
王安石在京任職期間,朝廷規定舍人院不得申請刪改詔書文字,王安石認為立法不該
如此,據理力爭,因此得罪了王公大臣。嘉祐八年,王安石因母親病逝,於是辭官回江寧守喪。趙曙在位時,也屢次徵召王安石赴京任職,他以服母喪和有病為由,拒絕入朝。
安石的父親王益都,雖然官至員外郎,卻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他很虛心和韓、呂二族結交,韓絳和弟弟韓維,與呂公著都很喜歡王安石,廣為讚揚。韓維曾經是趙頊的記室,每到講誦經說,他都有獨具見解,必說這是故友王安石新近的解釋,並非韓維所能發明。趙頊因此記憶在心,升任韓維為右庶子。韓維舉薦王安石代替自己。雖然最終沒有落實,但是對於趙頊來說,已是大名貫耳。因此趙頊即位,就召令王安石進京。
王安石依然高臥不就,趙頊再想徵召,於是對語近臣說道:「王安石經歷過先帝已朝,屢召不來,廷很多人說他不恭。今日他又不來,莫非果真有病,或者是有意要求?」曾公亮答道:「王安石是一真輔相才,斷不至有欺罔等情。」
趙頊方才點頭,有一人出班奏道:「臣曾經和王安石同領群牧 但是覺得他剛愎自用,所為迂闊。如果重用他,必亂朝政。」趙頊一看,卻是新任參知政事吳奎。趙頊怫然不悅地說道:「你說的太過分了。」吳奎又說道:「臣知而不言,是轉負陛下的恩遇。」趙頊默然不語。退朝後,趙頊頒詔起用王安石,命他為江寧府知府。王安石這次總算接受,沒有推辭,當即趕去赴任。
曾公亮也力薦王安石,說他足勝大任。他除了欣賞王安石之外,卻另有一段隱情:他與韓琦同為宰相,但是資望遠不及韓琦。所有國家大事,都由韓琦一人獨斷,自己形同虛設。所以他於心不甘,想援用王安石,排間韓琦。可巧趙頊也中意王安石,也因喊琦已經執政三朝,遇事有些專擅,未免有些芥蒂。
學士邵元,中丞王陶,本是趙頊的舊臣,又從中詆毀韓琦。韓琦內外受到排擠,只得上書辭去宰相之職。趙頊得到韓琦的辭職書,一時不好准奏,只得下詔挽留。等到趙曙已安葬於永厚陵,廟諡等一切事情,都已辦妥,韓琦請求解職。趙頊沒有批覆回答,一面卻召入王安石,命為翰林學士。
韓琦已看出趙頊的意思,索性接連上奏章,請求退休,每隔一日就呈上一本章。果然不久後,趙頊詔旨下來,加授韓琦司徒兼侍中,出任武勝軍節度使,兼判相州。韓琦奉旨辭別,趙頊流淚道:「侍中一定想離去,朕不得已同意。但卿之後,何人可任國事?」
韓琦答道:「陛下聖鑒,當必有人。」趙頊道:「王安石何如?」韓琦復道:「王安石為翰林學士,學問有餘。如果進而當輔弼之臣,似乎器量不足。」趙頊不答,韓琦當即告辭而去。不久,吳奎也出知青州,次年病死。吳奎字長文,濰州北海人。他的記憶力強,,博覽群書。通過《五經》科貢舉考試,官至大理寺丞,,監管京東排岸司的工作。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9s 3.655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