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王爺 第17章 吳越梁連番混戰

    測試廣告1    馬殷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之時,鄰居們卻都在大動干戈。筆硯閣  www.biyange.com高季興打敗了吳軍的進犯,頓時信心滿滿,就想趁機擴疆拓土。此時在王建蜀國手中的夔州、萬州、忠州、涪州四州原本隸屬荊南,因此他打算趁著蜀岐大戰之際,想用武力來奪回。高季興很快派出水軍攻打夔州,這一帶都歸蜀國鎮江節度使兼侍中嘉王王宗壽管轄。夔州刺史王成先向王總壽請求率領甲士作戰,王宗壽卻只把穿白布袍的士卒配備給他。

    王成先率領這些白袍士卒迎戰高季興,高季興放出火船焚燒了蜀軍的浮橋。蜀國招討副使張武架起鐵索橋阻攔高季興的火船,結果火船無法通過。這時正好遇上風向調轉,荊南軍反而被火燒死和淹死的士卒很多。高季興改乘戰船逃跑,並給船蒙上牛皮,但被飛石擊中,船尾被砸斷,高季興被迫改乘小船逃跑。

    此戰荊南軍大敗,被俘虜和斬殺的共有五千多人。夔州刺史王成先秘密派人向蜀主奏告王宗壽不配備給戴甲士卒之事,卻被王宗壽獲知。王宗壽於是召見王成先,把他直接斬殺。

    川江三峽上有一座擋水的低壩,因此有人勸說蜀國主王建趁川江水漲時,打開低壩,直灌江陵。毛文錫得知,連忙進諫道:「高季興雖然不順服,但他的百姓們有什麼罪?陛下要用品德來懷柔天下,怎麼能忍心把百姓當成魚鰲的食物?」王建這才停止了水灌江陵的計劃。

    那陳璋從江陵撤退之後兩個月,徐溫派吳軍老將李濤、曹筠等率軍二萬,翻越道路狹窄崎嶇的千秋嶺,突然襲擊了錢鏐的故鄉,位於杭州西面的衣錦軍,想打錢鏐一個措手不及。可是錢鏐對吳國的一直嚴密戒備,吳軍奇襲無效,陷在了衣錦軍的境內。錢鏐又命自己的第七個兒子、已接替錢鏢擔任湖州刺史的錢傳瓘,率湖州軍迅速南下,救援衣錦軍。同時,錢鏐又派自己的第六子錢傳璙率水師北上,進攻常州所屬的東洲,吸引吳國的兵力,讓他們不能增援千秋嶺。

    卻說錢傳瓘率所部進至衣錦軍北,發現行動遲緩的吳軍仍在千秋嶺以南。他便派人上山,砍伐樹木,堵塞了嶺上本來不寬敞的崎嶇山路,切斷了吳軍李濤所部的補給與歸路,吳軍頓時軍心大亂。吳軍大將曹筠自恃有才,原本就對自己在吳國的境遇不滿。現在見戰局不妙,他當即臨陣倒戈,叛降吳越。錢傳瓘見戰機有利,隨勢發動總攻,吳軍大敗,包括主將李濤在內的將校士卒八千餘人被俘。

    與此同時,吳與吳越在東洲發生的新會戰,也以錢傳璙小勝告終,吳軍損失三千餘人。吳越方面探知吳軍還向靠近衣錦軍的廣德增兵,有再次進攻的可能性。錢鏐決定先發制人,派錢傳瓘率軍越過天目山進攻廣德,並一舉攻克,俘虜吳將花虔、渦信,然後全師退回吳越。

    失利之後,徐溫的表現倒是很大度。他把責任承擔了下來,沒有推諉給人,穩定了人心。徐溫還特地派人照顧叛將曹筠的妻子兒女,然後悄悄遣人告知曹筠說道:「是我的過錯,讓你在這裡不得志才離開,你不用掛念妻兒,我會照顧好他們的。」曹筠得信,萬沒想到徐溫的心胸竟能如此寬大,倍感愧疚,開始後悔叛逃一事。

    吳軍被吳越打得大敗之後,錢鏐和馬殷取得聯繫,相約一同進攻吳國。對於親家翁的提議,馬殷不便拒絕,當然也是為了報岳州一箭之仇。於是馬殷這才派姚彥章進軍鄂州,試探一下,不想姚彥章很快無功而返。姚彥章退走之後,徐溫開始全力對付吳越。

    九月,吳越王錢鏐派自己的三個兒子大同節度使錢傳瑛、湖州刺史錢傳瓘、睦州刺史錢傳璙為將,統軍進攻吳國常州,在潘葑紮下大營。面對幾個月前曾連戰連勝、來勢洶洶的吳越軍,徐溫不敢怠慢。他給對眾人打氣說道:「吳越人輕浮、膽小,很容易打敗!」人心安定後,徐溫親自掛帥出征,統領大軍,包括黑雲都在內的精兵盡出,開往無錫前線,去迎戰他口中「很容易打敗」的吳越人。

    這次吳軍行軍迅速,在錢傳瑛、錢傳瓘等人沒有預料到的時間內,出現在吳越軍眼前。兩軍前鋒接觸後,少年時便以勇力著稱的黑雲都將陳祐,向徐溫建議道:「吳越人見我軍遠道趕來,一定認為我們已筋疲力盡,不能馬上投入決戰。現在乘他們缺乏準備,請准許我率領黑雲都出擊吳越軍,則錢傳瓘可擒!」

    徐溫當即同意,吳軍不顧疲勞,迅速出擊。陳祐率精銳繞道吳越軍大營之後,徐溫立即揮動吳軍主力從正面壓上去。吳軍配合默契,前後夾擊,吳越軍猝不及防,被打得大敗。錢家兄弟雖然沒被吳軍生擒,經過苦鬥突圍而出。但吳越軍已死傷眾多,營中所有輜重物資全成了吳軍的戰利品。徐溫上台以來,總算取得了一場對吳越軍的勝利。

    剛剛結束無錫潘葑之戰,徐溫又要馬不停蹄,趕到淮河前線,對抗後梁的王景仁。高季興受到吳國陳璋的攻擊之時,不僅向馬殷求助,自然也向後梁救援。與此同時,馬殷和錢鏐都派人到汴梁向朱友貞建議,請他發兵征討吳國,自己全力配合。

    朱友貞剛剛殺兄繼位不久,本不想大動干戈。但是三大藩鎮同時派人來請求,他不能無動於衷,否則這些人以後那會賣他的帳。同時他也想用一場勝利鞏固自己的地位,樹立威望。於是朱友貞給原淮南降將、因柏鄉大敗而坐了冷板凳的王景仁,一個臨時官職,叫作「淮南西北行營招討應接使」。朱友貞讓王景仁率軍南進,直取是壽州和廬州。王景仁當即率領一萬多梁軍,直奔壽州。

    徐溫聽說梁軍南下攻打壽州,來的還是在淮南軍界仍有一定影響力的前淮南大將王景仁,自然不敢怠慢,立即傳令吳國各鎮軍隊,前往北線集結,抵抗梁軍。同時,為穩定前方軍心,徐溫等不得軍隊集結完成,便親自帶著朱瑾等一批能戰之將,率少量先頭部隊趕赴壽州前線。

    十二月初,吳軍行至趙步時,突然和王景仁的大軍相遇。當時吳軍還沒有集結完,徐溫身邊只有數千人馬。按常規的做法,此時自然是安營紮寨,先堅守住,等待著後續部隊的到來。但是徐溫認為原地待命,就等於是示弱於敵。反而極有可能被王景仁察覺到自己的虛實,從而正面攻擊。那樣的話,一旦失利,則全盤皆敗。徐溫決定反其道而行之,親率數千精兵,朝王景仁的一萬多大軍主動發起進攻。

    但他們畢竟人數少,而梁軍原本就強悍,又占據人數多的優勢,很快把徐溫的這次進攻擊退。王景仁也是沙場老將,極為精明,一眼便認出了軍中的徐溫。於是他單槍匹馬、奮勇向前,很快衝到了徐溫近前,想要擒賊先擒王,打算活捉徐溫。論武藝,徐溫肯定不是王景仁的對手。如果徐溫被王景仁戲劇性的抓獲,這仗就沒法打了,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可能導致吳軍的全面崩潰。


    情形如此危險,包括徐溫在內的所有吳軍將士不由得大為驚慌、不知所措。正在此時,徐溫身邊的陳紹挺身而出,手持鐵槍、一馬當先,率兵奮勇阻擋王景仁。陳紹是宛丘人,為人驍勇善戰、勇而多謀。要想阻止王景仁的瘋狂攻勢,除了拼命外,還得用計謀。

    陳紹一邊拼命廝殺、左右衝突,一邊大聲疾呼道:「誘敵已經成功、各軍快出來殺敵!」包括王景仁在內的所有梁軍將士都清楚地聽到了陳紹的話,心想原來這是吳軍誘敵深入的計策,再打下去可能會中埋伏被包圍,軍心頓時開始動搖。陳紹看到自己的疑兵之計產生效果,立即乘勢發動猛攻,所率將士個個如猛虎般勇猛、銳不可當、摧鋒陷陣,終於打退了王景仁的攻勢。

    死裡逃生的徐溫大為感動,撫摸著陳紹的脊背讚嘆地說道:「今日要是沒有你的智勇雙全,我將陷入困境中!」徐溫立即賞賜陳紹大量金銀衣帛,而陳紹很有大將風範,把賞賜全部分發給了下屬將士。很快吳軍後續部隊來到了壽州,吳軍從人數上已經超過了梁軍。

    而此時的王景仁已經率梁軍沿淮河北岸溯流而上,一路派人測量水深,尋找可以讓人趟水過河的淺水區域。梁軍西行約百餘里,在壽州所屬的霍丘縣北的一段淮河河道上找到了合適的淺水區。於是王景仁率部跨過淮河,然後在渡河處設下標識,再南下直取霍丘。

    霍丘,只是座小小的縣城。但是吳國的邊防重鎮。它北拒淮河,南依大別山,東西兩面有東湖和西湖為屏障,其地多山林、蘆葦、沼澤,不利於大軍行動、發揮優勢,而利於小股軍隊的隱蔽、游擊。此時霍丘守將名叫朱景,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當地豪強,少年時驍壯有膽略,為鄉里人所畏服。唐末大亂時,朱景乘機招集霍丘當地的無賴少年,拉起了一支小小的隊伍,倒是很有戰鬥力。

    楊行密據有淮南後,招安了朱景這支小軍隊,並讓他鎮守霍丘,等於將霍丘給朱景當了封地。這樣一來,對朱景而言,衛國即是保家,所以他對守衛霍丘是非常盡心盡力。之前,梁將寇彥卿、康懷貞都曾來進攻過這個小小的霍丘縣。但是朱景並不正面和他們交戰,而是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採用神出鬼沒的襲擾戰打法。梁軍很不適應,結果無功而返。

    再說王景仁渡過淮河,直取霍丘。朱景兵力不多,實力不強,自然無法正面抗衡。於是他明智地放棄縣城,將自己的那支小軍隊轉移到城外隱蔽,同時向徐溫告急。朱景在轉移過程中卻意外的發現了梁軍留在淮河邊上的標識,對霍丘一草一樹都非常熟悉的朱景,馬上明白標識是幹什麼用的。他使了個心眼,將它們都移動到了淮河水深的地段。

    王景仁順利占領了霍丘縣城,便考慮接下來的進軍方向。經過趙步會戰,王景仁知道吳軍正在向壽州集結兵力,那麼東進攻打壽州就不可取了。不如轉而直接南下,去攻取防禦比較空虛的廬州。於是王景仁留下少量人馬防守霍丘,自己率大部份軍隊繼續南下。為避免與可能前攔截他的吳軍糾纏,王景仁避開東南方向通往廬州的近路,準備出敵不意,走一條行人少的道路,先南下到大別山西麓,再東進取廬州。

    不久之後,梁軍經過獨山前進。卻在霍山遭到吳軍的阻擊,王景思懷疑廬州守軍已有準備;同時又得知徐溫已集結大軍,正向霍丘開來,要切斷梁軍的歸路。王景仁無奈之下,只得放棄進攻廬州的計劃,回兵退保霍丘。

    很快,梁、吳兩軍在霍丘城外發生了第二次會戰。交戰伊始,梁軍攻勢強勁,接來生擒袁叢、王彥威、王墦等多員吳將。可正在梁軍得意之時,身經百戰的老將朱瑾率領吳軍後續部隊趕至戰場,猛擊梁軍一側。這支吳軍的加入,戰局發生逆轉。疲憊的梁軍寡不敵眾,漸露敗勢。

    王景仁見形勢危急,勝利無望,便親自率少量精銳斷後。他利用霍丘地形複雜,不利於大軍展開的有利條件,掩護著所部各軍依次撤出戰場。徐溫與朱瑾雖仗著優勢兵力奮力攻擊,始終不能殲滅或擊潰頑強的梁軍。

    小敗之後的梁軍放棄了霍丘,從戰場上退了下來,很快退到了淮河邊。接著急急忙忙尋找標識,好渡河回家。標識很快找到了,卻誰也沒有注意到這裡已經不是當初過河的地方。梁軍的殘兵敗將看到標識依然在,頓時大喜。直接淌水過河,結果悲劇發生了,溺斃者半數。

    這是繼清口之戰後,梁軍對淮南的大規模進攻的又一次慘敗。梁軍的屍首沒有被浪費,它們被徐溫下令收集到一處,在霍丘築成屍山,向天下以及他的敵人炫耀武功!以前他打敗的敵人都比他弱小,這次終於收拾了一個比自己強大的對手。但在世人的感覺上,打敗梁軍所取得的聲威,自然是打敗楚軍與吳越軍所不能相比的。

    王景仁狼狽地逃回汴梁,朱友貞倒也沒有責怪他。但是自此以後,王景仁一蹶不振,很快病逝。朱友貞見吳國勢盛,擔心東南各鎮,都與吳連兵,將成為梁患,便設法牢籠。可巧荊南節度使高季興自夔州兵敗之後,痛定思痛,大力造戰艦五百艘,治城塹,修器械,招兵買馬,準備捲土重來。朱友貞便加封他為渤海王,賜給袞冕劍佩,為羈縻之計,免得他被吳國拉攏了過去,使得自己南邊多一大敵。

    朱友貞安撫了高季興之後,便將目光投向了北邊的死敵晉王李存勖。此時的李存勖正準備攻打劉守光,一舉奪下幽州。

    那劉守光稱帝之後,便想吞併鄰近的藩鎮,打算攻取易州、定州。參軍馮道卻當面諫劉守光,勸阻他進軍。馮道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河北滄州)人。馮道出身耕讀之家,年輕時候品行淳厚,勤奮好學,善寫文章,且能安於清貧。他平時除奉養雙親外,只以讀書為樂事,即使大雪擁戶、塵垢滿席,也能安然如故。天祐年間,馮道被當時的幽州節度使劉守光闢為掾屬,後任參軍。

    劉守光不肯聽從,反而將馮道押入獄中。馮道平素性格溫和,極得人緣。所以燕人聞他下獄,都想法救解,總算被釋放出來。馮道估計劉守光必然敗亡,便舉家潛逃到太原,投奔李存勖。他被監軍張承業闢為本院巡官。張承業看重他的文章操行,對他非常禮遇,又薦為霸府從事。李存勖將霸府文書全部委託給馮道,任命他為太原掌書記。晉王李存勖又問及燕事,從馮道那裡得知了幽州虛實。

    李存勖正想發兵攻燕,可巧這時王處直派使來求援。於是李存勖派遣振武節度使周德威,領兵三萬,去救定州。周德威東出飛狐,與趙將王德明、程嚴等人會師易水,一同攻打岐溝關。一戰而下,接著進圍涿州。涿州刺史劉知溫,令偏將劉守奇率兵拒守。

    劉守奇有一個門客叫劉去非,此時已經歸附了晉軍。他對城上大叫道:「河東兵是來討賊,干你們什麼事,幹嘛替他出力固守?」守兵被他一呼喊叫,各無鬥志,多半逃去。劉知溫知道不能守住,便開門迎降。劉守奇逃出城,去投奔了梁主朱友貞,被任命為博州刺史。周德威隨即率眾抵達幽州城下,另派裨將李存暉等人往攻瓦橋關,守關將吏以及莫州刺史李嚴紛紛投降。測試廣告2



第17章 吳越梁連番混戰  
相關:  風雲武周  劍嘯江湖路    人族鎮守使  我在凡人科學修仙  冰封軒轅丘  混沌書  萬相之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木匠王爺第17章 吳越梁連番混戰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木匠王爺"
360搜"木匠王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3.648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