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王朝更迭 第140章樹倒猢猻散

    樹倒猢猻散,自昆陽大敗開始,王氏政權內部就已經逐漸分化,各個豪強為了給自己找個出路,可謂費盡思量、想盡辦法。就在這年,衛將軍王涉、大司馬董忠與國師公劉歆眼見大新王朝大廈將傾,只能密謀出路,悍然決定劫持王莽去向更始皇帝投降。

    為了增加這次變亂成功的可能性,董忠又與握有兵權的孫伋密謀。這孫伋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他一歸家,就將董忠找他的事情寫在臉上,吃不下飯,妻子陳氏看他鬱鬱寡歡的樣子,急忙關切地向他問道,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董忠見陳氏不是什麼外人,便向其妻陳氏吐露了真情,陳氏聞言心中大為震驚,便向孫伋建議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孫伋深以為然。

    隨即,孫伋就讓陳氏告其弟陳邯讓他和自己一同商議。陳邯知曉,他們這些人能取得如此地位,全是王莽所賜,董忠一介匹夫,不足以成大事,一個不小心,說不定還會惹下殺身滅族之禍。遂決定一邊先穩住董忠,另一邊則積極籌劃,讓王莽防患於未然。如此,不僅可以保全性命和家族,還可以藉此得到王莽更大的信任和賞識。

    七月,孫伋與陳邯跑去向王莽告密。王莽聞訊大驚失色,立刻命人將董忠等人逮捕歸案。不久,董忠遇害,劉歆、王涉也都自殺了。

    叛亂雖然被王莽鎮壓下去,但是並沒有就此改善不斷惡化的形勢,董忠一事不過是王莽新朝暴風雨的前奏,冰山一角罷了。從這時候開始,王莽已經難以控制局勢了。

    自昆陽一戰之後,天下震動,王氏不斷衰微,所謂兵敗如山倒,王莽新朝軍隊的精銳在這一戰之中幾乎全軍覆沒,只留下王邑與嚴尤、陳茂等人星夜逃回洛陽重鎮。在內憂外患之中之時,原漢宗室鍾武侯劉望在汝南造反,並且從昆陽一戰之中敗逃的嚴尤、陳茂也獻降於他。劉望不久就自立為帝。洛陽一郡,目前已經無大將守衛,空虛之至。王邑升任大司馬,只有將軍哀章留守洛陽。為了加強防禦,控制中原,維持現有的局面,王莽急忙派太師王匡、國將哀章兩人共同鎮守洛陽。

    無獨有偶,就在洛陽危機,劉望自立之時,析城鄧曄、於匡在南陽起兵,率眾攻擊新莽守將,即武關都尉朱萌,大軍長驅直入,很快就殺向朱萌,此時的劉玄在經歷昆陽大勝,劉伯升被殺的事情之後,他雄心大起,一時之間生出了虎踞中原、鯨吞天下之意,而這奪取天下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攻取洛陽、占據常安。

    商議之下,劉玄決定派定國上公王匡率軍北上,攻取洛陽。又令西屏大將軍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直取武關。漢軍經過昆陽一戰,早已經成為聞名天下的虎狼之師,天下豪傑莫不聞之色變。

    關中聽到劉玄攻來的消息,京兆府、左馮翊、右扶風等均膽戰心驚。本來天下烽火四起就讓他們擔心這個新政權的長久性,如此一來,人人都覺得失望透頂,又各自危險。

    武關的朱萌看見自己腹背受敵,只好率守軍投降。而鄧曄和於匡的軍隊擊敗右隊大夫宋綱,將之擒殺,隨即揮師西進,攻克了湖縣。

    鄧曄一心投效漢軍,因而在鄧曄兵不血刃就獲取武關之後,急忙下令打開武關城門,迎接漢軍入城。此後,鄧曄為了徹底斷絕王莽軍隊的糧草來源,飛馬傳信與李松,讓實力較大的李松來此和他一起北上立此大功,於是李松率領三千餘人趕到湖縣,與鄧曄的軍隊會合,三軍尚未及休整,便穿越秦嶺北上,共同攻擊渭河口的京師倉庫。可惜遇到新莽守軍頑強守御,一時之間,未能攻下。鄧曄當機立斷,認為苦等在此,不是明智之舉,反而會浪費大量時間,於是決定繞道北上。二人商議,李松派偏將軍韓臣等人一直往西攻擊,韓臣出秦嶺之後,在新豐一帶擊敗新莽政權波水將軍所屬部隊,一路狂追,奔至長門宮。鄧曄則命令弘農掾王憲為校尉,率領數百人渡渭水,進入左馮翊(今陝西大荔縣)境內。而漢軍中的王憲亦迅速率部北上,星夜趕到頻陽,所過之處,各地紛紛開門迎降,王憲之名,聲震關中。

    關中各縣的首領眼見王憲軍隊一路所向披靡,都起兵自稱漢朝將軍,也紛紛率領自己的部隊跟著王憲攻擊新莽軍隊。而李松、鄧曄也帶著大部隊到了華陰(今陝西華陰市),對王莽政權首府常安的四面合圍之勢正式形成,王莽政權岌岌可危,覆滅之日就在眼前。


    當然,王莽也知道自己已經是窮途末路了,只是他一時之間頗不甘心,還想做困獸之鬥,他效仿秦二世對付陳勝、吳廣的辦法,將京師所有的囚徒集中起來,抗擊四面來軍,可惜大軍一出城,其中的囚徒就四散而逃,王莽的計劃再一次成為夢幻泡影。

    無計可施之下,王莽整日長吁短嘆,在崔發的建議下,他決定和古時候一樣,哭泣哀告上天,請求救援。在王莽的帶領下,群臣百官個個失聲痛哭,京師之中,只要願意來哭的,都獎賞官職,不久,有五千人被授予了郎這個官職。如此幼稚之舉,不免貽笑天下。

    不過,王莽也沒有就此放棄,他仍在積極地籌備軍事上的進攻,並在軍中挑選了九個猛虎將軍,希望他們能夠力挽狂瀾,扶持新朝,迎擊漢軍。然而他在重用這幾個人之時,卻也防著他們,只給予他們四千錢,相比於京師重地數以百萬計的錢財,這點實在是微不足道。礙於自己的家人還在王莽的手中,九個猛虎將軍只能被迫前去華陰回溪。在鄧曄和於匡的強大攻勢下,他們雖然憑藉著高山險隘死守,卻由於士氣眼中受挫而不能持久,不久,便大敗四散。其中兩虎回去被逼自殺,三虎退守渭河口京師倉庫,剩下四虎則四散奔逃、無影無蹤了。

    這年九月一日,漢軍決定為總攻京師常安的最後時刻,王莽新軍雖然頑強,卻難以阻擋勢如猛虎的漢軍。不久,常安城門告破,漢軍如同山洪猛獸般,從宣平門蜂擁而入。張邯最先率軍殺入,綠林到處,寸草不生;馬刀落地,人頭不保。剎那間,京師常安化作一片煉獄,血流成河,屍積如山。此時新莽守軍之中,尚有王邑、王林、王巡、帶足惲等人在與漢軍激戰,他們緊緊地守著皇宮北門,持續一天的血戰,雙方都傷亡慘重,常安城也化作一片火海。

    在這場攻城戰中,王莽的女兒,自小被嫁給漢平帝的新莽公主自感無顏面去面對劉氏宗族,一時百感交集,鬱憤難當,遂投火而死。

    顧不得為失去女兒而傷心,王莽急忙躲入宣室前殿躲避大火,全身著紅黑色戎裝,手持傳說自虞帝時代傳下來的匕首,懷抱其護身符「威斗」,即一個用黃銅摻入五色石所鑄、狀若北斗、長二尺五寸的銅勺。「威斗」鑄造於始建國四年(公元12年),模仿北斗的形狀而造,王莽堅信,「威斗」為神物,可以擊退叛軍,保住自己的皇位。同時他命人布置七星圖,自己坐在北斗的斗柄位置,妄想依靠巫術穩住江山。

    九月三日凌晨,全城被綠林漢軍攻克,王邑父子趕到漸台,用弓箭抵擋漢軍的最後攻勢,不久便彈盡糧絕,王邑父子、帶足惲、王巡等人也相繼戰死。眼看大勢已去,王莽帶著幾個僅存的追隨者躲藏到漸台內室。這日午時三刻,綠林漢軍終於殺入內室,將王莽身邊的王公大臣殺得片甲不留,人人爭先恐後地殺向王莽。商人杜吳搶先殺了王莽,校尉東海人公賓就砍下了王莽的腦袋。眾人將王莽的屍體肢解,砍得亂七八糟。王莽首級被獻給王憲,一時之間,王憲虛榮心大作,悍然稱呼自己為漢大將軍,旨在彰顯自己攻克常安、殺死王莽的卓越功勳。

    這還不算,王憲還讓幾十萬大軍燒殺搶掠,將常安化為人間冤獄。王憲本人也淫亂不堪。

    好景不長,三天之後,李松、鄧曄、申屠建等人終於到達常安,眼見王憲不知節制,肆意妄為,便藉口王憲得到王莽的璽綬不先獻上,卻自己把持,同時挾持宮女淫樂,擅建天子鼓旗,有不臣之心,遂將其斬首。又收編了他手下的軍隊,將王莽首級連夜送到宛城。這樣一來,既除去了王憲這樣一個作威作福的人,又奪取了其功勳和軍力。很快,王莽首級就送到了劉玄面前,劉玄一見之下,大喜過望,他沒有料到,自己夢想了數年的事情,會在這一刻就這樣展現在自己的面前。於是,劉玄情不自禁地嘆道:「如果王莽能夠再精明一點,何至於到現在的這樣一個地步呢?」身邊的韓夫人忙笑著說道:「那樣的話,皇上的地位就難以達成了。」劉玄深覺有理,命人將王莽頭顱懸掛在鬧市,為天下人所觀。可嘆愚蠢的百姓,難以理解王莽的理想主義情懷,在王莽身首異處的時候,爭著鞭打他的頭顱,烹煮他的舌頭。

    自王莽政權倒台之後,劉玄所部義軍如日中天,一路順風順水。十月,原來叛變王莽的劉望被更始政權奮威大將軍劉信斬殺,嚴尤、陳茂等新朝舊臣都被殺死,更始政權趁勢奪取汝南郡各縣。當時在長江流域有一股由流民組織起來的十幾萬人的軍隊,四處攻城略地,李憲遂奉王莽命令前去絞殺,不久,流民軍隊由於缺乏有效的領導和必要的章程,被李憲擊打得潰不成軍,李憲聞訊王莽身死,考量之下,自立為淮南王。自此,王莽持續十六年的新朝徹底敗亡。

    王莽雖死,劉玄也沒能坐享江山。此時有實力稱王的不止他一個。

    不過,全國各地都震懾於劉玄的皇帝血統和擊殺王莽的威望,一致擁戴他當皇帝。這是一件千年難逢的奇蹟,紊亂一團糟的龐大帝國,如果在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手中,必然能夠在短時間恢復秩序。可惜時也命也,劉玄註定是一場悲劇,他自己沒有功勳,不能服眾;他是被綠林系扶持而起,終難以像劉秀等人一樣,獨立自主地處理國家大事,反而會被群臣所制約。這些人都是山野草莽、盜寇流氓,劉玄並不能對其進行隨心所欲的節制,於是,更始政權在目光短淺,任意施為之下,必將是自取滅亡。自古天下都是有德者居之,劉秀深感劉玄必不久矣,不禁仰天問道:「鼎之輕重,誰最終能夠知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tps://sg.juligroup.net/%E5%8E%86%E4%BB%A3%E7%8E%8B%E6%9C%9D%E6%9B%B4%E8%BF%AD-841475/287.html
相關:    楊辰秦惜  耀世狂兵林北蘇婉  從時間停止開始縱橫諸天  至強龍尊葉辰蕭初然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歷代王朝更迭第140章樹倒猢猻散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歷代王朝更迭"
360搜"歷代王朝更迭"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58s 3.1613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