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七年,將軍蒙驁又請求去攻打魏國,呂不韋和秦王政都覺得蒙驁年紀很大了,不宜再出征,但是蒙驁仍然堅持,道:「我一生為大秦征伐,身為武將,不想死在炕頭上,軍人最大的榮耀就是戰死疆場。」
秦王不得已同意了他的請求,同時派遣蒙驁的兒子蒙武為副將,一同出征。魏國此時已經國力空虛,不堪一擊,秦軍先後攻克龍邑、孤邑、慶都。
魏景愍王知道單憑魏軍的力量難以抵抗秦軍,於是他派出使者前往趙國求救。趙王仍然感激魏國當年救趙的事,於是派李牧率軍五萬增援魏國。李牧分析了當前的形勢,知道無法與秦軍正面對抗,於是率軍攻占秦軍後方的糧草存放地汲邑。
蒙驁得到消息後,大驚,秦軍前方十萬人的糧草都存放在那裡,如果不重新奪回,秦軍糧草僅能支持半月,無法支持秦軍的繼續進攻,形勢萬分危急!蒙驁親自帶軍回攻汲邑,李牧卻早已在秦軍的必經之地安排了埋伏,打了個秦軍措手不及,混亂中蒙驁中流矢而死。
消息傳來,蒙武萬分悲痛!但蒙武出身將門,常隨父出征,臨戰經驗豐富。此時他決定秘不發喪,抄小路連夜撤軍。
回到咸陽,秦國為蒙驁進行了盛大的葬禮,追封為上卿,其子蒙武晉封為將軍。朝廷均一致要求對趙國出兵,為老將軍報仇!恰逢這年關中大旱,存放在汲邑的糧草又被李牧奪取,秦軍短時間內無法再籌集足夠的糧草進行出征,因此復仇的計劃只能推遲。
蒙驁一死,莊襄王駕崩時認命的三位顧命將軍王齕、蒙驁、麃公就都去世了,秦朝宮廷內無論是軍方還是朝堂中都已經沒有可以與呂不韋抗衡的大臣,經過七年的努力,呂不韋終於成為這個國家的實際掌舵人。他的權力也更進一步,所有人都來攀附他。
就在呂不韋志得意滿的時候,由呂不韋門客孔舒主持編纂的《春秋》歷時五年終於完成。呂不韋閱罷大為高興,重賞了所有參與編纂的門客,然後大宴賓客,向天下人宣布秦國已經完成天下所有思想的總集《春秋》,天下各門各派,無不包攬!
宴會上,呂不韋非常高興,凡事向他敬酒的賓客一概不拒。酒過三巡,孔舒借著酒勁對呂不韋說:「相邦,此書前後歷時五年,凡修改十餘次,天下人再也改不動一個字了!」
呂不韋心情大快,開玩笑道:「當真一個字都改不動了嗎?」
孔舒本就是狂人,見被挑釁,便道:「絕對改不動,若有人能再改一字,你就可以把我的頭砍下來!」
呂不韋哈哈大笑道:「好!明日我便命人將此書貼於咸陽城門,但凡能增減一字者,賞千金!看看能不能改的動!」
第二天,呂不韋果然命人將全書貼於城門,並布告天下,能增刪一字者,賞賜千金。
呂不韋的目的當然並不是為了修改文章,而是向天下人宣布秦國並非蠻夷之地,是有深厚文化修養的。當然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檢驗一下在秦國乃至天下是否還有人敢於向他呂不韋挑戰。
果然,此事很快便傳遍天下,世人皆知呂不韋此時權勢如日中天,自然沒有人敢於去挑戰,一個月下來竟然真的沒有一個人能增減一字。呂不韋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重賞了孔舒!
正在此時,卻有另一雙眼睛,冷冷的瞧著這一切,那就是秦王嬴政!
隨著年齡的增長,嬴政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也學會了很多權謀。他明白在自己還沒有掌權的時候,必須要做出很多妥協與忍讓。越是如此,他的內心越是滋生出一種強烈的欲望,想自己把握一切,不再受任何人的擺布。
秦王現在已經是二十歲的大人了,而且已經大婚,按照傳統,二十二歲就要束冠進行成人禮,隨後就要進行親政。如今呂不韋不但沒有還政的意思,反而權勢熏天,炙手可熱。兩宮太后都年紀大了,什麼事情也不想管,咸陽的事情都託付給呂不韋。
秦王政心中開始著急,問李斯該怎麼辦。
李斯道:「現如今,華陽太后、夏太后、趙太后、相邦都健在,而且都是奉先王之命來輔佐大王的,四條腿的凳子是最穩定的,只有當其中一條腿出現問題時,才會發生變數,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若您現在貿然要求親政,於禮不合,於情不孝。我們要等到凳子少了一條腿,才有機會!」
「我聽說相邦編纂的《呂氏春秋》懸掛於城門上竟然沒有人可以改動一個字,我想並非是著述有多精妙,而是人人畏懼相邦的權勢,不敢改動而已!」秦王對呂不韋大張旗鼓的宣傳《春秋》一事一直耿耿於懷。
「大王聖明,竟然能夠一眼看穿其中的玄妙。」
「現如今夏太后病重,已不能管事,華陽太后又年老不能聽政,而我母親也已經移居雍城,並不直接插手朝政,我料想四條腿的平衡很快就會被打破。」
「以臣來看,打破舊的平衡就是眼前的事,重要的是如何創建新的平衡,大王需要早作準備!在關鍵位置要安插自己的人!」李斯建議道。
「先生所言甚是!」秦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現在朝堂上貌似平靜,底下卻已是暗流涌動,所等待的就是一個時機。
這年冬天,彗星在西方出現了十六天,夏太后病又加重了。
夏太后在彌留之際還掛念著成蛟,拉著他的手道:「孫兒,奶奶活了這麼久,沒有什麼放不下的,唯獨放心不下你!如今秦王已經大婚,他為人城府很深,又有呂不韋這樣的權臣輔佐,你千萬不要做傻事,安分守己,不要漏出半點不忠不孝之心,不然不然」
夏太后仙逝了。
成蛟,韓姬都放聲痛哭!秦王聞訊趕來,拜倒在夏太后的窗前,流著淚道:「孫兒不孝,來遲了」
夏太后從一個貧賤姬妾因為機緣巧合一躍變成了眾人矚目的太后,歷經四朝,早已看穿了各種權力鬥爭,唯獨放不下那份親情。或許,看著成蛟長大的那段日子才是她一生最快樂的時光,錦衣玉食,三千寵愛都只是過眼煙雲罷了!
夏太后死後,秦王將她進行了獨葬,她的墓就在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之間,一邊是自己的丈夫,一邊是自己的兒子,就這樣長眠於此。
且說趙太后自從有了嫪毐,整日貪戀魚水之歡,不久便懷孕了,為避人耳目,趙太后謊稱卦者說自己不宜久居咸陽,應當出宮避禍。於是便帶嫪毐搬到雍縣的行宮居住,不久趙太后便誕下了一個男嬰。
從此趙太后整日照看嬰兒,並不關心朝堂之事。但她對嫪毐的寵愛卻日甚一日,對嫪毐的要求總是盡力滿足。
時間一久,嫪毐不甘心獨居深宮,便要求趙太后給他安排一個官職,起初趙太后只是讓嫪毐管理雍縣行宮的事務,試探群臣的反應,而群臣無一例外的保持了沉默,包括華陽太后和呂不韋,他們都默許了。此後趙太后的膽子越來越大,嫪毐的要求也越來越過分。
秦王政六年,趙太后再次懷孕。嫪毐便對趙太后說:「如今我們也要為自己的孩子打算了,我現在沒有任何官位以後孩子何以立身?你還是得儘快給我安排個正經的職位啊!」
趙太后道:「這倒不是難事,夏太后身體不好,華陽太后也上了年紀,只要我跟相邦說,他肯定會同意的。只是爵位的封賞要求嚴格,必須要立功才能封侯。需要你去把握時機。」
對待嫪毐的態度,呂不韋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感激他當年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嫪毐又是個非常短視的人,經常對自己提出很多要求,讓他感到煩惱。
呂不韋起初一直覺得嫪毐不過是自己手中的一顆棋子,可以任由他擺布,因此對於趙太后的要求並沒有拒絕,於是在短短一年內,嫪毐便從一個宦官晉升為雍城的衛尉,控制了雍城的戍衛部隊,一時權位炙手可熱,他也開始學著呂不韋的樣子廣收門客,只要投奔他的人都被安插到關鍵位置,因此投奔他的人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一些呂不韋的門客也開始更換門庭,轉投道嫪毐府中。
呂府有個門客叫張松,頗有心計,常為呂不韋出謀劃策,為鞏固呂不韋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但是進入呂府多年,呂不韋只是把他當做門客,一直沒有引薦他到朝廷做官,於是心生怨恨。聽聞投奔嫪毐的人都可以做官,於是便告別呂不韋來到了嫪毐府中,嫪毐果然委以重任,同時把呂不韋的很多秘密被透露給了嫪毐。
呂不韋對此非常生氣,派人質問嫪毐,嫪毐卻道:「相國可以收門客,我嫪毐也可以收門客,至於門客投奔誰那都是個人選擇,我的門客如果要投到相邦門下,我也不能強求。」
呂不韋此時才發現自己已經無法控制嫪毐,他不再是自己的助力,相反,嫪毐已經成為自己的一種威脅。呂不韋開始對嫪毐提出的種種要求進行限制。
這無疑也使得嫪毐對呂不韋產生了敵意,二人就在這種摩擦中使得鬥爭不斷升級。雖然呂不韋占盡上風,但由於嫪毐跟趙太后特殊的關係,加之嫪毐進宮也是呂不韋一手策劃,呂不韋也不敢貿然做出過激的行動,只能暫時按捺心中的憤怒。
秦王政七年秋,夏太后仙逝,她本是趙太后在後宮最害怕的人,夏太后在時,趙太后所作所為都還有所顧忌,而今沒有了制約,趙太后便開始為所欲為,變本加厲的賞賜嫪毐。從雍城衛尉,到咸陽令,一直升到了上大夫。
秦王也想利用嫪毐牽制呂不韋,因此每當趙太后提出對嫪毐加封,他都無異議。很快咸陽的戍衛部隊也由嫪毐掌控,此時呂不韋更加投鼠忌器,對嫪毐無可奈何。
秦王政八年,為了報復趙軍偷襲蒙驁,秦軍要向趙國復仇,但是整個朝堂對將軍的人選一直拿不定主意,老將軍都去世了,新的將領又多缺乏經驗,不堪重任。而趙國此時啟用名將李牧防守邊關,如果不是智勇雙全的將領,根本就不是李牧的對手。
呂不韋與華陽太后商量伐趙的人選,呂不韋想趁機削弱甚至是剷除成蛟的勢力,這正中華陽太后的下懷。隨著年齡的漸長,華陽太后已經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為了讓楚國的勢力能夠在後宮一直站穩腳跟,必須保證嬴政的王位穩固,而成蛟始終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此去攻打趙國,以趙軍的實力秦軍必然無法取勝,如果退縮就可回咸陽治罪,剝奪爵位;如果硬拼必然是損兵折將,性命難保。所以此去必然是凶多吉少。
雖然呂不韋對趙太后擁有嫪毐後的所作所為很惱火,但是趙太后畢竟是先王親命的輔政太后,因此伐趙的事仍然需要得到她的首肯。第二天呂不韋便面見趙太后,將打算派遣成蛟出征的決定告訴了她。
趙太后聽聞此事,當然知道呂不韋的意思,此時她心中感覺到讓嫪毐立功的機會到了,於是找嫪毐商量如何利用這次機會立功。
嫪毐平時收攬了眾多的流氓和刺客,專門刺探咸陽城內大小官員的動向,他知道,自從嬴政登基,很多朝中的權貴都認為嬴政出身趙國,不是真正的老秦人,頗不服氣。託孤的三位將軍離世後,軍方意見最大的就是樊於期,在家中時常流露出不滿的意思。
嫪毐心中浮現出一個陰謀,即讓樊於期作為副將隨同出征,想辦法迫使其謀反,成蛟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不會有什麼主見,必然會被脅迫其中,這正是除去成蛟勢力的大好機會,而他嫪毐也將趁此機會立下大功,獲取爵位。
趙太后也覺得這是個讓嫪毐立功的大好機會,因此不僅同意讓成蛟為主將率軍出征,還極力建議讓樊於期為副將隨同出征。
第二日上朝,議到攻打楚國的將領時,熊狀道:「長安君曾在趙國做了很長時間的人質,必然對趙國的情況很熟悉,他又是大王的弟弟,值得信任。」
熊狀自然是華陽太后安排的,夏太后已死,韓啟的權力逐漸被削奪,也不敢再為成蛟說話。衛尉楊竭道:「長安君為主帥並無不妥,但年紀尚幼,需要一位老將軍輔佐才能萬無一失。樊於期將軍大小數十戰,勝多敗少,因此作為副將協助成蛟公子較為妥當。」
朝中多數人都得到過暗示,因此並沒有異議,決議就這樣通過了,以成蛟為主將,樊於期為副將,領樊於期舊部十萬人於秋收後討伐趙國,中大夫令奇負責後勤供應,擇日起兵。楊竭和令奇都是通過嫪毐推薦才得以入朝的。
樊於期得知自己要跟隨成蛟出征趙2國,心中有種不祥的預感。他本一直是成蛟的支持者,在他看來,嬴政就是華陽太后和呂不韋的傀儡,並不能代表正宗的秦朝王室。此次出征必然是他們安排好的。
趙國的李牧一直是秦軍的夢魘,如果武安君還在,或許還能一戰,樊於期心中自然清楚自己的分量。於是,他便去拜見成蛟,商量對策,希望能夠阻止這次出征。
成蛟卻道:「桓將軍有所不知,夏太后仙逝時,曾暗示我不能跟秦王作對,只要我們盡力而為,即使失敗,也雖敗猶榮,他們能耐我何?」樊於期見成蛟年少,並不能洞察其中的厲害,多說無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63s 3.70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