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追光者 第26章 平定嶺南

    公元前 214 年,年已 45 歲的秦始皇心中懷揣著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平定嶺南。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中原大地歷經長期的戰亂,終於在秦始皇的鐵腕之下實現了統一。然而,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並未滿足於眼前的成就,他敏銳地意識到,南方的嶺南地區對於秦朝的長治久安和進一步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當時的社會,中原地區相對繁榮,而南方的嶺南則較為落後。但嶺南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礦產、木材和肥沃的土地,具備巨大的開發潛力。

    秦始皇深知,若能將嶺南納入秦朝的版圖,不僅可以拓展疆土,增加國家的資源儲備,還能促進地區間的經濟交流與融合,推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從政治角度來看,六國雖滅,但殘餘勢力仍有可能伺機而動。南方的部落和小國若不能被有效控制,很可能成為不安定的因素,威脅到秦朝的統治。

    通過平定嶺南,秦始皇可以加強中央集權,將權力的觸角延伸到更遠的地方,鞏固新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軍事上,秦軍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強大的戰鬥力。秦始皇相信,憑藉秦軍的勇猛和強大的組織能力,能夠克服嶺南地區的地理障礙和當地部落的抵抗。

    在這場宏大的征戰中,湧現出了許多英勇無畏的人物。將領任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足智多謀,帶領秦軍在嶺南的崇山峻岭和茂密叢林中奮勇作戰。還有趙佗,他不僅善戰,而且在治理地方上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

    戰爭的過程充滿了艱辛與挑戰。嶺南地區的複雜地形讓秦軍的行軍異常困難,山脈連綿,河流縱橫,道路崎嶇。

    當地部落憑藉對地形的熟悉,時常進行游擊戰,給秦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然而,秦始皇的決心從未動搖。他源源不斷地為前線輸送兵力和物資,充分展現了中央王朝的強大實力和堅定意志。

    經過數年的激戰,秦軍逐漸占據了上風,最終成功平定了嶺南,設立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隨著嶺南的平定,秦朝的版圖進一步擴大,經濟交流日益頻繁。中原地區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生產工具傳入嶺南,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同時,嶺南的特產也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原,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秦始皇在平定嶺南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強調對該地區的管轄和統治,以鞏固其在嶺南的統治地位並促進地區的發展。

    公元前 214 年,秦軍基本占領嶺南後,秦始皇將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 個郡。

    其中,南海郡的轄境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 4 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

    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通過設立郡縣,秦始皇將中央的權力直接延伸到了嶺南地區,加強了對該地區的行政管理和控制。

    其次,秦始皇向嶺南地區派遣了官員進行管理。這些官員負責執行中央的政策、法令,維護地方的治安和秩序,同時也負責組織和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稅收等事務。他們的存在確保了中央政府的意志能夠在嶺南得到貫徹執行。

    為了加強對嶺南的軍事控制,秦朝在該地區駐紮了一定數量的軍隊。這些軍隊不僅可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叛亂和外敵入侵,還起到了震懾當地居民的作用,維護了地區的穩定。

    公元前 213 年,他下令將中原五十萬罪犯流放到嶺南地區,與越族雜居。這些移民帶來了中原地區的先進生產技術、文化和習俗,促進了民族融合。他們與當地人民共同生活和勞動,加速了嶺南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交流。一方面,移民們將中原的農業技術引入嶺南,提高了當地的農業生產水平;另一方面,他們也促進了不同地區之間的商業往來和貿易發展。

    秦朝對連接嶺南與中原的道路進行了整修和建設。其中,橫浦關在今廣東南雄西北大庾嶺,陽山關位於今廣東陽山西北騎田嶺,湟溪關在今廣東英德西南連江與北江匯合處。

    這三關是從內地進入嶺南道路上的咽喉險要,秦朝對這些便道進行整修並設置了關隘,秦漢時稱之為「新道」。便利的交通有助於加強嶺南與中原地區的聯繫,促進人員、物資和信息的流通。

    經濟上,秦朝在嶺南積極推動農業發展。他

    們鼓勵移民和當地居民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

    同時,引進了一些新的農作物品種,豐富了嶺南的農業種植結構。此外,秦朝還注重嶺南地區的水利工程建設,以改善灌溉條件,提高農業產量。


    為了促進商業貿易的發展,秦朝建立了相關的市場和貿易制度。

    嶺南地區的特產,如礬石、銅礦、錫礦等礦產資源,以及荔枝、榴槤、羅漢果等特產,得以與中原地區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和貿易,推動了地區經濟的繁榮。

    秦朝推行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同化政策。通過傳播中原文化,如語言、文字、禮儀等,促進了嶺南地區與中原文化的融合,增強了當地居民對中央政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秦始皇採取的這些措施,使得秦朝在嶺南地區的統治逐漸穩固,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這些舉措為後來嶺南地區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在平定嶺南之後,身心俱疲卻依舊心懷壯志。然而,歲月無情,生命有限,這位一統天下的雄主開始將目光投向了那虛幻的長生之境。

    曾經在戰場上金戈鐵馬、縱橫捭闔的他,如今渴望掙脫時間的束縛,追求永恆的生命,以繼續守護他辛苦締造的龐大帝國。

    秦始皇大約從四十歲左右開始追求長生不老。 他統一六國,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統帝國,極度渴望永遠掌控這龐大的權力和疆土,延續自己的統治。

    另一方面,長期的征戰和繁重的政務工作的確對他的身體造成了極大的消耗,使得他擔憂生命的短暫會影響其統治的延續和宏偉事業的完成。

    此外,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對於長生不老的傳說和追求也較為普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秦始皇的觀念。

    他開始追求不老的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自認為功績超過了以往的所有君主,開始渴望能夠長久地統治天下。這種對永生的追求可能源於他對權力的極度渴望和對死亡的恐懼。

    為了尋找長生不老之法,秦始皇採取了一系列行動。他派遣了許多方士出海尋找仙山和仙草。這些方士聲稱海外有蓬萊、方丈、瀛洲等仙山,山上有長生不老的仙草。秦始皇對此深信不疑,給予了他們大量的資源和支持。

    其中最著名的方士當屬徐福。徐福,字君房,齊地琅琊(今江蘇贛榆)人,秦代著名方士。

    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且同情百姓,樂於助人,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頗高。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學辟穀、氣功、修仙,兼通武術。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上書秦始皇,言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可前往求長生不死之藥。秦始皇遂派他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等入海求仙。但徐福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東巡找來徐福,徐福詐稱海中大鮫魚厲害,船隻難以靠近仙山取藥。

    秦始皇便派射手射殺了一頭大魚,讓徐福再度率眾出海。之後徐福來到「平原廣澤」(有說法認為是日本九州),他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留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等技術,還傳播了醫療技術等秦朝先進文化,促進了當地社會發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其為「司農耕神」和「醫藥神」。

    然而,關於徐福東渡的去向、原因等一直存在爭議,也沒有確鑿的歷史證據能完全證實他的具體下落和事跡。

    徐福兩次率領龐大的船隊出海, 徐福東渡帶走的具體人數,有「數千人」和「童男童女三千人」等不同的說法。而他帶走的金銀財寶數量並無明確的歷史記載。

    一些方士為了迎合秦始皇的需求,紛紛獻上各種所謂的長生不老秘方和丹藥。

    在追求不老傳說的過程中,秦始皇也引發了一些問題。首先,他對方士的過度信任和對長生不老的執著追求,導致了一些欺詐和欺騙行為的出現。一些方士利用秦始皇的渴望,騙取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

    其次,為了支持尋找長生不老之法的行動,秦始皇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忽視了國家的治理和民生問題。繁重的賦稅和勞役讓百姓苦不堪言,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然而,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的傳說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生命和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儘管他最終沒

    有實現長生不老的願望,但這一歷史事件卻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獨特篇章,也讓後人對那個時代的思想和價值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時,秦始皇對長生不老的痴迷也讓一些心懷叵測的人有機可乘。一些方士為了騙取賞賜,編造各種謊言,甚至有人在事情敗露後逃離秦國,進一步損害了秦始皇的威信。

    朝中的大臣們對秦始皇的尋仙之舉也頗有微詞,但懾於秦始皇的威嚴,大多敢怒不敢言。只有少數忠臣敢於直言進諫,然而他們的勸諫往往被秦始皇視為忤逆,遭到嚴厲的懲罰。

    在這種情況下,秦朝的統治逐漸陷入了危機。百姓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各地的反抗勢力也在暗中積蓄力量。

    然而,秦始皇的一生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平定嶺南的壯舉,為國家的統一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他對長生不老的追求,也成為了後世人們反思權力與欲望的一個深刻教訓。



  
相關:    修羅武神  魔門敗類  冒牌女科學家  神級修煉系統  奧特時空傳奇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歷史追光者第26章 平定嶺南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歷史追光者"
360搜"歷史追光者"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6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