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追光者 第23章 統一六國——滅燕和齊

    燕國地處邊陲,北臨茫茫草原與荒漠,氣候寒冷,多風少雨。其山川縱橫,地勢複雜,雖有一定的自然屏障,但也限制了其與中原地區的交流與發展。

    燕國的都城薊城,位於易水之畔,是燕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這裡人口眾多,商業繁榮,但相較於中原的大國,仍顯遜色。

    在嬴政的眼中,燕國雖弱小,但其地理位置重要。若能將燕國納入版圖,不僅能進一步擴大秦國的疆域,還能為日後進攻齊國和趙國的殘餘勢力提供戰略優勢。

    在遙遠的燕國,太子丹心急如焚。他深知秦國的野心如無盡的黑暗,即將吞噬燕國這片微弱的光明。為了挽救燕國的危局,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計劃在他心中醞釀。

    燕國的宮殿中,燭火搖曳。太子丹目光堅定地看著面前的荊軻:「荊軻壯士,燕國的命運如今就託付於你了。」荊軻微微頷首,眼神中透露出無畏的決心。

    荊軻帶著燕國督亢的地圖和秦國叛將樊於期的首級,踏上了這註定悲壯的征程。

    公元前 227 年的一天,易水河畔,秋風瑟瑟,吹得蘆葦沙沙作響。太子丹和眾多賓客身著白衣,為荊軻送行。

    荊軻神色凝重,他望著眼前的摯友們,高聲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聲音仿佛穿越了時空,帶著無盡的悲壯與決絕。

    荊軻來到了強大的秦國,他憑藉著巧妙的手段,賄賂了秦王嬴政的寵臣蒙嘉,終於獲得了面見秦王的機會。

    咸陽宮的大殿上,莊嚴肅穆。荊軻恭恭敬敬地捧著樊於期的首級和地圖,一步步走向秦王嬴政。嬴政坐在高高的王位上,眼中閃爍著威嚴與期待。

    當荊軻緩緩展開地圖,嬴政的目光緊緊跟隨。然而,就在地圖即將展盡之時,一道寒光突然閃現,原來地圖中藏著一把鋒利的匕首!荊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地拿起匕首刺向嬴政。

    嬴政大驚,本能地向後躲閃。剎那間,大殿上陷入一片混亂。荊軻拼命追擊嬴政,試圖完成這關乎燕國生死存亡的一擊。但嬴政終究身手敏捷,掙脫了荊軻的襲擊。

    隨後,宮中的侍衛們蜂擁而上,與荊軻展開了激烈的搏鬥。荊軻孤身一人,面對眾多強敵,卻毫無懼色。但終究寡不敵眾,荊軻最終倒在了血泊之中。

    荊軻刺秦的行動雖然失敗,但他的英勇和義舉卻永遠銘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素材之一《荊軻刺秦》。前往秦國。但刺殺行動最終失敗,

    秦王嬴政大怒,公元前 226 年,風雲變色,大地在戰爭的陰霾下顫抖。

    秦國的咸陽城中,秦王嬴政坐在宮殿之上,目光如炬,心中的宏圖霸業愈發清晰。他一聲令下,王翦與辛勝率領著虎狼之師,向著燕國進發。

    易水之西,燕、代聯軍嚴陣以待。寒風呼嘯,吹得軍旗獵獵作響。燕軍將領面色凝重,他們深知面對的是強大的秦軍,但為了燕國的尊嚴,他們選擇了抵抗。代軍戰士們則懷著複雜的心情,他們知道這一戰的艱難,但也明白背水一戰的無奈。

    王翦騎在戰馬上,望著對面的聯軍,心中毫無波瀾。他久經沙場,深知戰爭的殘酷與勝負的關鍵。隨著一聲令下,秦軍如黑色的洪流般沖向敵軍。

    喊殺聲震天動地,金屬的碰撞聲和戰士的怒吼交織在一起。燕軍和代軍拼死抵抗,但秦軍的勇猛和戰術的精妙讓他們漸漸陷入劣勢。

    秦軍的強弩手在遠處不斷放箭,箭雨如蝗,紛紛射向聯軍陣營。燕軍的盾牌手竭力抵擋,但仍有不少士兵中箭倒下。代軍的騎兵試圖衝鋒突破秦軍的防線,但秦軍的長槍陣如鐵壁一般,讓代軍騎兵難以突破。

    終於,燕、代聯軍潰敗,戰場上留下了無數的屍體和傷者的哀嚎。王翦看著勝利的局面,毫不猶豫地增兵,朝著燕國的都城薊城進軍。

    薊城,這座曾經繁華的城市,如今陷入了恐慌。百姓們聽聞前線戰敗的消息,人心惶惶。燕王喜在宮殿中來回踱步,內心充滿了恐懼和焦慮。

    太子丹則一臉堅毅,他深知自己派出荊軻刺秦的舉動激怒了秦王,但他並不後悔,只為燕國的命運感到擔憂。

    王翦的大軍如狂風般席捲而來,薊城的城牆在秦軍的攻擊下搖搖欲墜。城牆上的燕軍奮力抵抗,但秦軍的投石車和攻城器械不斷地摧毀著他們的防線。

    秦軍的雲梯一架接一架地搭上城牆,士兵們如蟻群般攀爬而上。燕軍不斷地向下投擲石塊、滾木,試圖阻止秦軍的進攻,但無濟於事。

    終於,城門被攻,從

    很大程度上來說,薊城被秦軍攻破意味著燕國面臨著極其嚴峻的形勢,甚至可以說瀕臨滅亡。

    薊城作為燕國的都城,是其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核心所在。都城的淪陷往往會對一個國家造成巨大的衝擊,包括統治機構的瓦解、軍事指揮系統的混亂以及民眾信心的崩潰。

    失去薊城後,燕國的統治根基遭受重創,剩餘的抵抗力量可能會變得分散且薄弱,難以組織起有效的反擊,燕國的滅亡也就成為了大概率事件。破,秦軍湧入城中。

    燕王喜和太子丹帶著公室衛軍,在混亂中逃離了薊城,向著遼東方向奔去。一路上,他們狼狽不堪,心中充滿了絕望和不甘。

    秦將李信帶領著追兵,如影隨形。他們沿著燕軍的逃亡路線,一路追擊至衍水。衍水河畔,燕軍疲憊不堪,但他們知道已經無路可退。太子丹望著身後的衛軍,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將士們,為了燕國,為了我們的家園,戰至最後一刻!」太子丹的聲音在風中迴蕩。


    燕軍們齊聲高呼,準備與秦軍決一死戰。然而,實力的懸殊讓他們的抵抗顯得如此無力。李信的秦軍再次擊敗了燕軍,燕國衛軍的主力被消滅殆盡。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秦軍的騎兵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如旋風般沖向燕軍,打亂了燕軍的陣腳。燕軍的步兵在秦軍騎兵的衝擊下紛紛潰散。

    在逃亡的路上,燕王喜對太子丹充滿了怨恨。

    「都是你派荊軻刺秦,才讓秦國如此決絕,如今燕國危在旦夕!」燕王喜怒喝道。

    太子丹悲憤地回應:「父王,若不反抗,燕國遲早也是秦國的囊中之物!」

    但燕王喜為了求得一線生機,最終決定殺了太子丹,將其首級獻給秦國,希望秦王能夠退兵。

    當太子丹的首級被送到秦王面前時,嬴政: 「燕國,必亡!」他的聲音堅定而無情,不屑之情溢於言表。

    嬴政並未因燕王喜殺子求和的舉動而對燕國網開一面。他深知斬草除根的道理,雖然燕國的抵抗力量已在軍事上被大幅削弱,但仍可能存在潛在的反抗勢力。

    嬴政下令對燕國的貴族和殘餘勢力進行清查和打壓,以防他們日後生亂。同時,他派遣官員和秦軍進駐燕國各地,加強對燕國故地的統治和管理。

    廢除了燕國原有的政治制度,推行秦國的郡縣制,將燕國的領土劃分為若干郡縣,任命秦國的官員進行治理。

    燕國亡未能讓秦國停下征服的腳步,很快,齊國進入了秦國的視野。

    元前 221 年,華夏大地的風雲激盪已至尾聲,秦國的雄師目光堅定地鎖定了東方最後的大國——齊國。

    彼時的秦國,宛如一顆璀璨的巨星,在歷經多年的血與火的洗禮、改革與奮進後,已然崛起為一個令人矚目的超級大國。

    商鞅變法如同一股強大的春風,徹底吹活了秦國的各個領域。軍功爵制的推行,宛如一把烈火,點燃了民眾內心深處對榮譽和財富的渴望,無數英勇之士為了建立功勳,在戰場上捨生忘死,鑄就了那支令人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

    秦國的農業發展猶如一棵茁壯成長的參天大樹,都江堰和鄭國渠等偉大的水利工程,宛如大地的血脈,源源不斷地為這片土地輸送著生機與活力,保障了糧食的充裕產出,為連綿不斷的戰爭提供了堅實的後盾。嚴苛而高效的律法,使得國家的政治秩序如同精密的機械,有條不紊地高效運轉。

    反觀齊國,坐擁東海之濱的廣袤土地,土壤肥沃,農業興盛,那豐富的漁鹽資源更為其經濟繁榮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文化領域,齊國的稷下學宮曾是天下賢士雲集的聖地,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學術的爭鳴之聲不絕於耳。

    戰國末期,齊國的政治舞台卻被陰霾所籠罩。齊王田建,這位本應引領齊國走向輝煌的君主,卻長期沉浸於安逸與享樂之中,對逐漸逼近的秦國威脅視而不見。朝堂之上,奸佞之臣阿諛奉承,正直之士難以進言,政治的腐敗如同一顆毒瘤,侵蝕著齊國的根基。

    秦國在先後成功殲滅韓、趙、魏、楚、燕五國之後,氣勢如虹,對齊國形成了泰山壓頂般的包圍之勢。

    當秦國逐一消滅韓、趙、魏、楚、燕五國後,秦國實行「遠交近攻」策略,對齊國加以籠絡和麻痹。而齊國統治者短視,坐視其他五國被秦逐步攻滅而不施援手,且長期不修戰備,安於現狀。

    在這關鍵時刻,秦王嬴政展現出了他卓越的戰略智慧和政治謀略。他深知齊國雖實力尚存,但齊王田建性格懦弱,且

    齊國多年未經戰事,軍民士氣低落。

    於是,嬴政決定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他調兵遣將,在齊國邊境陳兵列陣,營造出強大的軍事壓力;另一方面,他派出能言善辯之士,對齊王田建進行遊說。

    秦使來到臨淄城,在齊王面前巧舌如簧:「大王啊,如今大勢已定,韓、趙、魏、楚、燕皆已覆滅,齊國孤立無援。

    秦王心懷仁慈,只要大王願意投降,便可許您五百里封地,讓您安享榮華富貴,齊國百姓也能免受戰亂之苦。」齊王田建本就意志薄弱,面對這一番說辭,心中更是惶恐不安。

    而在齊國朝堂之上,大臣們對此事意見不一。主戰派慷慨激昂,主張與秦國決一死戰,以保齊國的尊嚴和社稷。他們指出,齊國尚有數十萬大軍,且城防堅固,糧草充足,並非毫無抵抗之力。

    然而,主降派卻以悲觀的論調占據上風,他們誇大秦國的強大,渲染戰爭的殘酷,聲稱抵抗只會帶來滅頂之災。齊王田建在這激烈的爭論中左右搖擺,最終,懦弱和恐懼占據了上風,他決定聽從主降派的建議,放棄抵抗。

    當齊王田建決定投降的消息傳出,齊國上下一片譁然。軍中將士們義憤填膺,他們多年訓練,本欲為國家浴血奮戰,卻不想等來這樣一個屈辱的結局。百姓們也陷入了深深的絕望和迷茫之中,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擔憂。

    但齊王的命令已下,無人能夠改變。在一個陰霾密布的日子裡,齊王田建率領齊國群臣,出城向秦軍投降。那一刻,臨淄城的上空仿佛迴蕩著齊國先祖們的嘆息。

    齊國的滅亡,標誌著秦國歷經數代君王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偉大壯舉。

    嬴政統一六國成就千古功業,連橫家、縱橫家在其中起到了潤滑劑般的作用。姚賈,戰國時期魏國人。是秦國上卿,主要負責外交事務。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中,姚賈為秦國出使韓、魏、楚、燕四國。他憑藉出色的外交才能和口才,成功地破壞了四國試圖聯合對抗秦國的計劃。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充分展示了姚賈的外交智慧和才能,對秦國的統一進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從春秋時期到到 170 余個國家,到孟子所處時代尚存約 70 余個國家,再到戰國末期形成列國七雄相互對峙的格局。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嬴政、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之下,最終實現了大一統。這一漫長的歷程充滿了紛爭與融合、戰爭與變革。各國在相互競爭中不斷發展、演變,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經歷了深刻的變化。為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奠定了中央集權制度的基礎,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對於新生的秦朝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統一後的廣袤領土,不同的地域文化、經濟模式和社會結構,都需要進行整合和治理。 面臨著諸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管理如此龐大的國家?如何消除六國遺民心中的隔閡?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統治制度?這些問題都擺在了秦始皇嬴政的面前。

    秦始皇嬴政開啟了大一統的新時代。但在這一過程中,也充滿了曲折和血淚,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思考和啟示。



第23章 統一六國——滅燕和齊  
相關:    帶着農場混異界  不滅武尊  魔門敗類  神級修煉系統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歷史追光者第23章 統一六國——滅燕和齊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歷史追光者"
360搜"歷史追光者"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3.717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