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294 僅,29 歲的鐵穆耳,忽必烈之孫。在母親闊闊真與大臣伯顏等人的力挺下,登上了皇位,成為了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元成宗。
鐵穆耳大體遵循忽必烈遺制,善於守成,被稱為「守成之君」。他施行輕徭薄賦政策,停止大興土木,限制諸王勢力,重修律令,任用漢臣並推廣儒學,緩和外交關係,與安南、緬甸、日本等國交好,還平定了西北叛亂,使得海都、篤娃等西北諸王歸附,確立了元朝宗主國地位,元朝社會出現清平的局面。
他毫無節制地對貴族宗戚大加賞賜,導致國庫空虛。同時,他起用、提拔大量官員,使得政府機構臃腫。
新帝即位,鐵穆耳深知國家長期的征戰已讓百姓疲憊不堪,經濟凋敝。於是,他毅然決定停止對外戰爭。這一決策並非易事,朝堂上爭議紛紛。然而,鐵穆耳力排眾議。
公元 1296 年,元成宗鐵穆耳下達了一道震撼朝野的詔令,果斷召回在邊疆征戰的大軍。據《元史·兵志》記載:「成宗九年,帝憫邊軍久戍勞苦,詔五萬餘眾解甲歸鄉。」
這些常年在邊疆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他們曾在荒漠中抵禦外敵的侵襲,在寒風中堅守陣地,經歷了無數次生死搏殺。當召回的詔令傳來,他們的眼中飽含著激動的淚花。
劉猛接到詔令的那一刻,跪在地上,親吻著腳下的土地:「終於能回家了,終於能見到妻兒老小了。」他想起了出征時孩子還在襁褓之中,如今不知是否已經長大成人。
孫毅年輕士兵,興奮地對同伴說:「我們可以回去耕種自家的田地,過上安穩日子了。」
在漫長的歸途中,他們雖然疲憊不堪,但心中充滿了對家鄉的憧憬和期待。每經過一個村莊,百姓們都夾道歡送,為他們送上祝福和食物。
士兵們踏入故鄉的土地,看到熟悉的山川河流,聞到熟悉的泥土氣息,紛紛跪地痛哭,感謝皇帝的仁慈,讓他們得以重歸家園。
在鐵穆耳身邊,有眾多名臣為他的決策出謀劃策。董文用、哈剌哈孫等皆是其中的代表。董文用深知百姓之苦,極力勸說鐵穆耳休養生息,發展農業。鐵穆耳採納了他的建議,大力推行屯田政策。
僅在 1298 年至 1299 僅這兩年間,新開墾的農田就多達數千頃,糧食產量大幅增加。他還下令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讓百姓得以喘息。
鐵穆耳整頓吏治,嚴懲貪污腐敗。公元 1300 年,他查處了一批貪污數額巨大的官員,其中包括行省長官帖木兒不花,其貪污銀兩達十萬餘兩。此事一出,朝野震驚,官員們人人自危,政風為之一新。
鐵穆耳還重用了大臣哈剌哈孫,此人剛正不阿,協助鐵穆耳改革官制,加強中央集權。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朝廷的行政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
同時,鐵穆耳重視人才選拔,廣納賢才。他不拘一格,提拔了許多出身貧寒但有真才實學之人。有一位名叫張翰的書生,因一篇治國良策被鐵穆耳賞識,直接被任命為御史中丞。
鐵穆耳開啟了「文治」時代。他大力支持儒家學說,修建學府,鼓勵學子讀書進取。各地的書院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學子們埋頭苦讀,期望能為國家效力。
元成宗鐵穆耳即位之初,西北諸王海都、篤哇等勢力便蠢蠢欲動,早在忽必烈在位時期,海都就已心懷異志。至鐵穆耳登基時,其麾下已擁兵數萬。
公元 1298 年,海都率五萬大軍東侵。元軍將領朵兒朵哈率兩萬部隊迎戰,卻在戰鬥中失利。鐵穆耳對此高度重視,當即增派三萬精銳奔赴前線,加強防禦,成功抵禦了海都的此次進攻。
公元 1301 年,海都再次挑起大規模戰事,此次他糾集了七萬大軍。鐵穆耳毫不退縮,迅速調遣十萬大軍前往迎戰。雙方在戰場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戰況膠著。
鐵穆耳展現出了堅定的決心和一定的政治智慧。他不僅在軍事上積極調遣精銳部隊,加強前線的軍事力量。還派出了以善戰著稱的將領伯顏,帶領兩萬鐵騎增援。還通過外交手段,試圖分化西北諸王的聯盟。他許以篤哇優厚的條件,承諾若其歸附,將賜予大量的封地和財寶。
經過一系列政治博弈,局勢逐漸朝著有利於元朝的方向發展。
公元 1303 年,篤哇率先脫離海都陣營,向鐵穆耳表示歸附。海都勢孤,其勢力也逐漸衰落。這場持續多年的西北諸王叛亂,在鐵穆耳的不懈努力下,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和,確立了元朝的宗主國地位。
元成宗鐵穆耳在大德五年(1301 年)時 36 歲,此時登基 7 年的他決定率軍征討八百媳婦國。
八百媳婦國的歷史背景:忽必烈曾對高麗、日本、緬甸、越南、占城、爪哇等國發動戰爭,戰爭範圍幾乎涉及整個東亞和東南亞,但這些戰爭大多以失敗告終,國家財力嚴重損耗。忽必烈去世後,對東南亞、東亞諸國的戰爭停止了。
,!
元成宗鐵穆耳坐在金碧輝煌的龍椅上,中書右丞劉深跪在殿下,口沫橫飛:「皇上啊,世祖皇帝那可是神武非凡,一統天下,功勳卓著,萬世流芳!可如今您登基以來,還未立下赫赫武功,何以讓天下人信服?八百媳婦國,至今都未向咱大元臣服。皇上,給臣一個機會,臣願率領大軍去征討,為您掙足面子!」鐵穆耳一聽,心中那股想要建功立業的火焰瞬間被點燃,大手一揮,決定派遣大軍出征。
劉深、哈剌帶、鄭佑這幾位將軍,帶著兩萬雄赳赳氣昂昂的兵士,從大都浩浩蕩蕩地出發,一路向著西南方向奔去。那隊伍,旌旗獵獵,盔甲閃閃,好不威風。
可誰能想到,這看似威風凜凜的出征,從一開始就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劉深這一路上,蠻橫囂張。他自認為有皇帝的聖旨護身,就像個無法無天的霸王,沿途拼命征伐丁夫馬匹。不管老百姓願不願意,強行把他們拉來幹活,把他們家裡的馬搶走,用來給軍隊運糧食、運兵器。這一下,老百姓的生活被攪得雞飛狗跳。好多家庭,男人被拉走,馬被搶走,只留下老弱婦孺在家中哭泣。
當這支隊伍來到順元境內時,原本平靜祥和的地方,瞬間被恐懼和憤怒所籠罩。劉深這個不知死活的傢伙,居然還向彝族土司蛇節獅子大開口,要她交出三千兩黃金,三千匹駿馬。蛇姐可不是吃素的,她心裡那個氣呀,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劉深的貪婪沒得到滿足,他就變本加厲。雲南行省右丞月忽難沒辦法,為了完成劉深的命令,只能拼命壓榨當地的百姓,逼著他們給元軍轉運給養。這下子,老百姓們真是沒法活了,心裡的怒火越燒越旺。
就在這水深火熱的時候,一位叫宋隆濟的土官站了出來。他看著元軍的種種惡行,看著百姓們的悲慘遭遇,心中的正義之火熊熊燃燒。他一咬牙,一跺腳,決定聯合蛇節,帶領大家一起反抗元軍的殘暴統治。
六月,天氣熱得像蒸籠。宋隆濟帶領著起義軍,像出山的猛虎一樣,氣勢洶洶地沖向元軍的據點楊黃寨。元軍哪裡想到會有這一出,被打得暈頭轉向,抱頭鼠竄。緊接著,起義軍又一鼓作氣,攻破了順元城,把那知州張懷德給殺了。
劉深這邊呢,聽到後方出事,還不當回事,覺得幾個小小的起義軍能翻起什麼大浪。他不管不顧,帶著兩萬大軍一頭扎進了黔西南的深山老林里,一心要把蛇節給抓回來。
可他不知道,這片山林可不是那麼好闖的。這裡山高林密,到處是毒瘴沼氣,蚊子蒼蠅多得能把人抬走。元軍的士兵大多是從北方來的,根本不熟悉這裡的地形,也受不了這又潮又熱的天氣。而起義軍呢,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在山林里就像猴子一樣靈活。他們一會兒從這邊冒出來放幾箭,一會兒從那邊衝出來砍幾刀,把元軍折騰得死去活來。
元軍瘧疾開始在軍中蔓延開來。士兵們一個接一個地倒下,戰鬥力那是直線下降。再加上這山路難走,運送糧草的隊伍跟不上,士兵們都快餓肚子了。
劉深趕緊下令撤軍。蛇節帶著伏兵,在元軍的必經之路上埋伏。當元軍灰頭土臉地經過時,只聽一聲大喊,起義軍從四面八方沖了出來,箭像雨點一樣射向元軍。元軍頓時亂成了一鍋粥,死傷無數。
這場戰爭,元軍損失慘重,也讓元朝在西南地區的統治陷入了困境。老百姓對元朝的不滿越來越多,西南地區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為了平息叛亂,元朝緊急調遣陝西、四川和湖廣三省的兵力進入貴州。
播州楊氏土司、思州田氏土司也派遣1萬軍隊幫助元朝作戰。最終到1303年,水西土司戰敗投降,其頭目被元朝處死。而水東土司內部也發生了內亂,宋隆濟被其侄宋阿重執送元軍斬殺。於是,這場波及整個大西南的土司起義宣告失敗。
元成宗鐵穆耳在位的13年裡,雖有一定政績,但皇位繼承問題卻始終如陰霾籠罩。鐵穆耳子嗣不豐,唯一的兒子德壽早夭,這為後來的皇位紛爭埋下了禍根。
公元1307年,42歲的鐵穆耳病重,皇位虛懸。其侄子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成為了這場權力角逐的核心人物。
海山,時年27歲,常年在邊疆征戰,麾下兵強馬壯。聽聞鐵穆耳駕崩,他立即率領十萬鐵騎揮師回京,大有以武力奪取皇位之勢。
愛育黎拔力八達,22歲,雖無強大的軍事力量,卻在京城經營多年,人脈廣泛,政治手腕高明。
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然而,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朝廷中的一些重臣和宗室長輩極力斡旋,試圖避免兵戎相見。
海山一方,將領們個個摩拳擦掌,急切地想要為海山奪得皇位。海山本人更是志在必得,放出豪言:「皇位非我莫屬,誰敢阻攔,定斬不赦!」
愛育黎拔力八達則冷靜分析局勢,深知若與海山正面衝突,勝算不大。於是,他決定採取迂迴策略。
在緊張的談判中,愛育黎拔力八達表示願意支持海山登基,但提出一系列條件,包括給予自己及支持者重要的官職和封地。
經過多輪激烈的博弈和權衡,最終雙方達成妥協。海山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威懾和各方勢力的權衡,於1307年成功登上皇位,成為元武宗。
鐵穆耳去世前,皇后和安西王阿難答相互勾結,準備奪取皇位。他們計劃於三月初三發難舉事,但因鐵穆耳之侄海山的弟弟提前一天抵達宮中,阻止了他們的計劃,並擁戴海山為帝。
大德十一年(1307 年)正月,鐵穆耳去世,享年四十二歲。五月,海山在上都即位,史稱「元武宗」。九月,海山追諡鐵穆耳為欽明廣孝皇帝,廟號成宗。
這場皇位之爭,未演變成大規模的戰爭,權謀較量也驚魄。它不僅決定了元朝的皇位歸屬,也深刻影響了元朝的政治走向。
:()歷史追光者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s 3.70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