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嘉靖二十一年宮女謀逆事件後,朱厚熜愈發沉迷於煉丹修道,公元1543年起,長達二十年不理朝政,將政權幾乎拱手交給了奸臣嚴嵩。
朱厚熜僥倖撿回一命,自此身心受創。成天和道士為伍,陶仲文和邵元節,這兩個道士是當時最出名。
陶仲文起初跟隨朱厚熜,朱厚熜南巡,就被授予「神霄保國宣教高士」的名號,緊接著又被封為「神霄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掌管道教事務。他的兒子陶世同得以擔任太常丞,女婿吳浚、從孫良輔也當上了太常博士。
到了嘉靖十九年,因為祈禱治病有功勞,陶仲文晉升為禮部尚書,還特別被授予少保,他的妻子被封為一品夫人。
陶仲文是權傾朝野一人同時兼任三孤的人,即少傅,少保,少師。
後來,朱厚熜下詔追贈他三代,給予誥命,他的孫子得以進入國子監。
第二年陶仲文被加封為「神霄紫府闡范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他的兒子陶世恩成為尚寶丞。接著又加封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還兼支大學士的俸祿。加支伯爵的俸祿,授予他的徒弟郭弘經、王永寧為「高士」,後來又封為「真人」。
因為祈禱降雨以及平定案件有功,被封為「恭誠伯」,每年有二千石的俸祿。
三十二年,陶仲文又因齊河縣道士張演建大清橋時,疏浚河道得到了重千斤的龍骨,還有長數丈類似有神相的石沙一脈,朱厚熄隨即拿出國庫的銀子相助。
三十六年,陶仲文因病請求返回山中,把歷年皇上賜予的莽玉、金寶、法冠以及白金萬兩獻還。
三十九年他去世後,世宗聽聞十分悲痛哀悼,他的葬祭規格參照邵元節,特別諡號「榮康惠肅」。
再說邵元節,他是江西貴溪龍虎山的道士。嘉靖帝曾召他進宮驅魔,可他年事已高,就推薦了陶仲文代替自己。
這兩個道士,憑藉各種手段獲得了皇上的寵信。在他們的蠱惑下,皇上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這些虛無縹緲根本不存在的長生之術。
朱厚熜在宮中終日與道士們為伍,他在宮內設立煉丹房,從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起,每年耗費巨額錢財收集各種珍稀材料煉丹,試圖求得長生不老仙丹。然而,這終究只是一場虛幻的夢。
公元1556年,修建永壽宮,動用民工數萬人,歷時兩年完成,耗費白銀八十餘萬兩。負責工程的官員借工程之名大肆貪污,虛報費用。為滿足修道所需,民工增加超過五萬,花費白銀近百萬兩。
明朝被迫開放馬市。每年用於購買馬匹的費用高達數十萬兩白銀。由於管理不善,大量劣質馬匹被引入,且價格虛高,造成了極大的財政浪費。
朱厚熜沉迷煉丹修道,深信道士所言,以硃砂、水銀、硫磺等礦物質為主要原料煉製丹藥,認為服用可長生不老。為獲取這些原料,耗費大量錢財從各地採購。
這幾項開支巨大,在朱厚熜的昏聵和嚴嵩的弄權下,社會矛盾激化,1556年至1566年,這十年國家財政危機愈發嚴峻,國家走向衰退。
嘉靖四十五年,朱厚熜因長期服用丹藥,身體每況愈下,最終駕崩,享年60歲,他給明朝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朱厚熜的長子朱載基出生兩個月就夭折了,次子朱載壡被立為太子後沒多久去世。後來朱厚熜又有了四子朱載圳,但朱載圳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初九病死了,這樣一來,朱載坖就成了實際上的皇位繼承人。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朱載坖依照遺詔登基即位,次年改年號為隆慶,他一共在位6年。
30歲的朱載坖,即隆慶帝。他接手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江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來重振朝綱,恢復國家的繁榮與穩定。
據統計,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國家財政赤字高達數百萬兩白銀。
此時,全國可耕種的農田面積大幅減少,約比嘉靖初年減少了兩成,僅為正常年份的七成左右。
為了緩解財政危機,隆慶帝不得不下令清查各地隱匿的土地和人口,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共查出隱匿土地數百萬畝,新增納稅人口數十萬人。
這些努力對於龐大的財政缺口來說只是杯水車薪。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邊疆戰事又起,軍費開支急劇增加。這一年,用於北方邊境防禦的軍費達到了三百多萬兩白銀,幾乎耗盡了當年的財政收入。
他依靠內閣首輔大臣高拱、張居正等人
進行了一些改革。
張居正出生於嘉靖四年1525年,政治家、改革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張居正考中進士,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1572年),萬曆皇帝登基(朱翊鈞朱載坖的第三子),在位前期任用張居正等大臣進行改革,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張居正代高拱為內閣首輔。
推行「考成法」,整頓吏治,考核官員的行政能力,通過地方財政收入和新法執行程度來判斷官員是否稱職,大大提高了官場效率。
實行「一條鞭法」的稅收改革,把原來徵收實物的稅收方法改為統一徵收銀兩等貨幣,簡化了稅收項目和徵收手續,促進了商品流通,客觀上鼓勵了商業的發展。
重新丈量全國土地,改革稅收政策,只允許仕人保持一定數量的土地免稅,其餘部分正常繳稅,仕人也要參加徭役攤派,也可出錢贖買。並在全國範圍內重新丈量土地,根據土地質量劃分徵稅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土地兼併問題,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韃靼俺答不斷率兵進犯明朝。隆慶四年(1570年)冬,俺答的孫子把漢那吉率屬下數十人投降明朝。朱載坖採納總督王崇古的建議,封把漢那吉為指揮使,後來俺答祈求冊封,並綁趙全等人獻給明朝換回把漢那吉。朱載坖封俺答為順義王,並執行和韃靼的通貢互市協議,此後各部落不再侵犯明朝,每年來入貢和貿易。高拱在軍事邊防編制和人選方面也進行了改革,主張在遼東以戰固守。
一條鞭法簡化賦役項目和徵收手續,除特定漕糧地區外,全國田賦改收折色銀兩,由民收民解改為官收官解,體現經濟發展要求。隆慶時期還曾較大規模開河修水利,以緩解水災和解決南糧北運堵塞問題,其中海瑞修浚吳淞江、白茆河的工程效果顯著。
高拱(1513 年—1578 年),河南新鄭人。明代政治家、思想家,仕官曆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官至內閣首輔,卒諡文襄,著作收入《高文襄公文集》。
高拱出身官宦世家,五歲善對偶,八歲能每日背誦千餘字,十七歲鄉試奪魁,嘉靖二十年中進士。嘉靖三十一年,任裕王府侍講,與裕王(即後來的明穆宗朱載坖)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嘉靖四十四年,高拱升任禮部尚書,次年在內閣首輔徐階舉薦下入閣。嘉靖帝去世後,徐階和張居正草擬遺詔,沒有徵求高拱同意,這令高拱極為憤懣,兩人矛盾公開化,高拱對徐階的忌恨也變得更深。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政治鬥爭,最終高拱獲勝。隆慶元年五月,高拱稱病告休,次年十二月東山再起,再度入閣成為內閣首輔。
高拱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為後來的張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礎。他重視軍事,建議增設兵部侍郎作為將來總督的候選人;
改革軍事人才考核方式,強調獎懲機制;反對論資排輩,提出將科舉考試的進士和貢士一起任用等。他還推動了「俺答封貢」,結束了明朝與韃靼之間長期的戰爭關係。
高拱日益自負專橫,與內閣大學士張居正矛盾激化。隆慶帝死後,張居正、司禮監太監馮保密謀將高拱驅逐回鄉。高拱被罷歸後隱居鄉里,潛心著述。
高拱的哲學思想也有一定影響,他的氣本論強調氣與理的密切關聯性,認為兩者本為一物,不存在先後關係。
《明史》認為高拱自詡有才識謀略,傲氣凌人,所以在政治鬥爭中被張居正擊敗。但後世學者指出,高拱才能卓著,他促成的俺答封貢為漢蒙民族團結揭開了新的一頁,推行的各項改革措施也為後來的張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礎;在學術上,高拱為推動明代實學思潮的勃興和氣學哲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贊為「經綸偉業」的「社稷名臣」。
隆慶六年(1572年)被張居正和馮保聯合算計,被迫辭官歸鄉。萬曆五年(1577年),張居正回家丁憂,途徑河南,見到了高拱,二人抱頭而泣,相談甚歡。
儘管那一刻可能有舊情的流露和感慨,但他們的政治立場、利益衝突以及過往的爭鬥在根本上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高拱著《病榻遺言》書中記述了張居正勾結馮保奪取首輔之位的經過,他內心深處仍對被張居正和馮保聯手驅逐出朝一事耿耿於懷,即便有短暫的和解瞬間,也無法抹去他在政治生涯中所遭受的挫折和不公帶來的痛苦記憶。
萬曆六年(1578 年)高拱在悲憤交加下病逝,享年66歲。萬曆三十年,明
神宗詔贈高拱太師銜、諡文襄。
明穆宗朱載坖在位僅六年,將政事交與朝臣後便沉迷享樂。司禮監宦官滕祥、孟沖、陳洪正深受他的寵愛,爭相搞一些奇技淫巧的東西來取悅他。
御史詹仰庇曾上疏,宦官表示朱載坖提取的戶部銀兩全部用來創建鰲山、修築宮苑、製作鞦韆、建造龍鳳艦以及加工金櫃玉盆。
劉奮庸也上疏,稱朱載坖繼位以來下令提取的銀兩不下幾十萬,都用來珍奇異寶、製作鰲山的明燈,御用器皿等物也要求全部雕金雕玉。
隆慶五年(1571年),他下詔要求江西燒造瓷器十二萬多件,山西織造羊絨三萬二千二百多匹,一共花費了一百多萬兩。他還是裕王的時候,府里姬妾很少,即位後變得好色。隆慶三年(1569年)四月,他以增選宮人為由,下令禮部照例選取民間女子三百人入宮。
隆慶六年(1572年)朱載坖病危,召集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接受遺命。第二天,他在乾清宮駕崩,終年三十六歲,在位六年。死後,他的廟號被定為明穆宗,諡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於明昭陵。
同年六月十日,皇太子朱翊鈞遵其遺詔繼位。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s 3.7037MB